第30章 献犁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忙碌的时候时间总是过得很快,转眼间黑脸又来到苟超家出力。上次与黑脸配合,苟超满手血泡,这次轮到翻地对他来说却是一种调剂。原来这几天苟超一直给里正家当麦客,因他年纪小身体弱,只算半个人工。每天起早贪黑,总保持弯腰一个姿势,腰板都快直不起来了。不过穷人都是(贱)命,虽然一直劳累但一天三顿(干)食的补充,苟超身体反而越来越结实。
今个也是上回约好去铁匠铺取零件的日子,因为能帮的都帮过了,又不想错过农时,苟超这次便没有跟着进城,反而是为了尽快献上曲辕犁,田老憨带着配齐的零件、工具一同前去。田老憨实在手巧,带着一班人马提前完成任务,在昨天晚上就完成了全村犁铧的改造工作,今个进城还特意换身新衣服。
在唐朝一些不入流的胥吏多是父子相传,田里正的二叔一家也不例外。现在代替他二叔当差的正是他的大侄子,田二叔的长子。因有这么一个衙役在府里,两人也很快掌握了县令的行踪。李世民当了皇帝,上天对他却好似没有诸多眷顾,自从改了年号,北方重地连着两年半都是大旱,去年更是出了特大蝗灾,蝗虫过处寸草不生。今年年初,灾区粮价竟然攀升至每斗值绢一匹。所以这稍有些作为的县令,都知道重视粮食生产。永宁县令此时就在视察麦收情况。
有些历史常识的人,该知道唐朝就已经有了科举考试制度。雄才伟略的太宗皇帝,还说过什么“天下英才,尽入槲中”的壮语豪言。实际上唐初时,科举制度并不完善,就连考试都不糊名,更甚至考生在科考前竟要奔走于世家大族、勋贵豪强的府邸求他们为自己扬名,所以在考前哪些人能中举,状元是谁,大致都有个范围,真正的贫寒之人,很难进入官员体系。不过本朝目前为止,官员选拔,更多走的是“门荫”之路,只有极个别可以根据功劳由流外官转入流内官。综上,在贞观三年当官的绝大多数都是豪门子弟,剩下那部分也多与豪强相关。所以,永宁县令也没能例外,年不过二十几许,就成为一方掌民官,家里很有些背景。
田氏叔侄三人是在县郊的麦地里找到县令的,当时他正手持镰刀亲自感受丰收的喜悦,一身常服在众乡老的烘托下是如此的与众不同。郑县令在贞观二年考得明经科二甲,在吏部待官时正赶上李世民初登基,王朝不稳又遇天灾,好些官吏浑水摸鱼大发国难财,一时间人头滚滚,多出好多官员空缺,同年九月就补到了永宁县。
田里正与郑县令总共不过说过两次话,见他正在忙碌,一时不敢上前,等在路边。田捕快倒没那么紧张,与县令交道打得多,知道他虽是大户人家出身,但为官很是清正廉明,自家长辈所禀之事又涉及百姓民生,是最得明府看重之事,遂直接上前代为禀报。
“每日竟能多耕两亩,里正所言不虚?”果然,县令一听石河子村竟有能日(翻地)倍于旧犁的新式犁铧,马上来到里正跟前问个究竟。
田里正被县令的气势一震,想好的回话一时不翼而飞,“这——”“这——”的半天,脸色都胀红起来。
郑县令一看田里正被自己的官威吓住,转而绕过他打量起放在边上的曲辕犁。这木犁显然是新制,犁铲被打磨的锃光瓦亮,扶手上还系着一块红绸,弯曲的木辕在夕阳的余晖下显得似乎蕴藏着数数的奥秘。轻抚一下犁铧,县令舒缓了口气,问道:“这把新犁铧真比旧犁好用?”
这会儿田里正总算是缓过神来,向县令一拱手,斟酌道:“回禀明府,村里已经把旧犁全部改成新式犁,力弱的丁口每日能翻地三亩,力壮的庄家熟手却能翻地四亩。”
因田捕快刚刚向县令禀报时并没避人,围在县令身边的一众乡老早跟了过来,听闻此话,一白头老翁说道:“此物就在地上,郎君何不命人试试。”
话音一落,就有一同与县令劳作的庄家能手迫不及待的主动请命,县令顺势道:“就依老翁所言。”
一看县令答应,有那省事的,早跑去牵来一牛,帮刚刚主动请缨的汉子套好犁铧。那汉子十分兴奋,一时忘了礼数直接脱了袖子挽在腰间,露出晒得黑亮的精壮上身,往手上吐了两口唾沫搓搓,就在众目睽睽之下犁起田来。
这次观赏新犁翻地的过程与上次在石河子村如出一辙,不过是围观的群众人数更多,级别更高。还没在空地上趟完两个来回,有那机智的早在一片抽气赞叹声中,向县令称恭道喜。
郑县令来到永宁县才半年多,此地丁口较少,又非边防重镇,同样是县令不过是最微末的从七品下,在家族里又不受重视,想要升官不知何年何月,没想到上天这就给他了一个机会。想到此处。脸皮还没练到家的县令,激动的面色红润,强稳住心神把里正一行人请到县衙后属,商议新犁推广事件。
天色已深,田里正与田老憨晕晕乎乎的随田捕快回到城里的田家,兴奋之色一直不退。几人还是头一次出席了有县令、县丞、县主簿、县书办参与的“高端会议”,会后还被县令留了饭!虽然饭食一般,可那不正说明明府廉洁奉公,最后竟被县令亲送到衙门口。
“‘曲辕犁’,这读书人就是不一样,三个字一出直接把新旧里分开,道出新式犁最大的特色。”田捕快在背后拍着县令的马屁。
田老憨与田里正在与苟超的接触中是知道这个称呼的,不过见县令高兴,就没多嘴。田里正吐了一口酒气,对田老憨说道:“这曲辕犁的改造、教授,以后就麻烦老叔多费心了。”
“那是自然,明府如此高义,老汉安敢不尽心意。”说着还轻轻摸了摸田捕快手里捧着的绢布,如此绢布还不是里正老婆能够织的出来的,这是专业织工织出的上等绢布,粗糙的手指一不留神都会把绢布刮出丝线。
衙署里的书房,烛光依旧明亮。郑县令又一次估算完金秋有可能的增收,还是不能平复心情。大灾之后需要粮食来稳定民心,而国朝的北部边疆一直都不稳定,出兵更需军粮,如能为帝王分忧解难,自己的官职便能升上一升,这一切都要仰赖曲辕犁。这曲辕犁还是当初持了荐书的难民所献,听书童说还是个蓬头垢面衣不蔽体的可怜娃子,可真要谢谢堂兄的大发善心,给自己换来如此一份机缘!
忙碌的时候时间总是过得很快,转眼间黑脸又来到苟超家出力。上次与黑脸配合,苟超满手血泡,这次轮到翻地对他来说却是一种调剂。原来这几天苟超一直给里正家当麦客,因他年纪小身体弱,只算半个人工。每天起早贪黑,总保持弯腰一个姿势,腰板都快直不起来了。不过穷人都是(贱)命,虽然一直劳累但一天三顿(干)食的补充,苟超身体反而越来越结实。
今个也是上回约好去铁匠铺取零件的日子,因为能帮的都帮过了,又不想错过农时,苟超这次便没有跟着进城,反而是为了尽快献上曲辕犁,田老憨带着配齐的零件、工具一同前去。田老憨实在手巧,带着一班人马提前完成任务,在昨天晚上就完成了全村犁铧的改造工作,今个进城还特意换身新衣服。
在唐朝一些不入流的胥吏多是父子相传,田里正的二叔一家也不例外。现在代替他二叔当差的正是他的大侄子,田二叔的长子。因有这么一个衙役在府里,两人也很快掌握了县令的行踪。李世民当了皇帝,上天对他却好似没有诸多眷顾,自从改了年号,北方重地连着两年半都是大旱,去年更是出了特大蝗灾,蝗虫过处寸草不生。今年年初,灾区粮价竟然攀升至每斗值绢一匹。所以这稍有些作为的县令,都知道重视粮食生产。永宁县令此时就在视察麦收情况。
有些历史常识的人,该知道唐朝就已经有了科举考试制度。雄才伟略的太宗皇帝,还说过什么“天下英才,尽入槲中”的壮语豪言。实际上唐初时,科举制度并不完善,就连考试都不糊名,更甚至考生在科考前竟要奔走于世家大族、勋贵豪强的府邸求他们为自己扬名,所以在考前哪些人能中举,状元是谁,大致都有个范围,真正的贫寒之人,很难进入官员体系。不过本朝目前为止,官员选拔,更多走的是“门荫”之路,只有极个别可以根据功劳由流外官转入流内官。综上,在贞观三年当官的绝大多数都是豪门子弟,剩下那部分也多与豪强相关。所以,永宁县令也没能例外,年不过二十几许,就成为一方掌民官,家里很有些背景。
田氏叔侄三人是在县郊的麦地里找到县令的,当时他正手持镰刀亲自感受丰收的喜悦,一身常服在众乡老的烘托下是如此的与众不同。郑县令在贞观二年考得明经科二甲,在吏部待官时正赶上李世民初登基,王朝不稳又遇天灾,好些官吏浑水摸鱼大发国难财,一时间人头滚滚,多出好多官员空缺,同年九月就补到了永宁县。
田里正与郑县令总共不过说过两次话,见他正在忙碌,一时不敢上前,等在路边。田捕快倒没那么紧张,与县令交道打得多,知道他虽是大户人家出身,但为官很是清正廉明,自家长辈所禀之事又涉及百姓民生,是最得明府看重之事,遂直接上前代为禀报。
“每日竟能多耕两亩,里正所言不虚?”果然,县令一听石河子村竟有能日(翻地)倍于旧犁的新式犁铧,马上来到里正跟前问个究竟。
田里正被县令的气势一震,想好的回话一时不翼而飞,“这——”“这——”的半天,脸色都胀红起来。
郑县令一看田里正被自己的官威吓住,转而绕过他打量起放在边上的曲辕犁。这木犁显然是新制,犁铲被打磨的锃光瓦亮,扶手上还系着一块红绸,弯曲的木辕在夕阳的余晖下显得似乎蕴藏着数数的奥秘。轻抚一下犁铧,县令舒缓了口气,问道:“这把新犁铧真比旧犁好用?”
这会儿田里正总算是缓过神来,向县令一拱手,斟酌道:“回禀明府,村里已经把旧犁全部改成新式犁,力弱的丁口每日能翻地三亩,力壮的庄家熟手却能翻地四亩。”
因田捕快刚刚向县令禀报时并没避人,围在县令身边的一众乡老早跟了过来,听闻此话,一白头老翁说道:“此物就在地上,郎君何不命人试试。”
话音一落,就有一同与县令劳作的庄家能手迫不及待的主动请命,县令顺势道:“就依老翁所言。”
一看县令答应,有那省事的,早跑去牵来一牛,帮刚刚主动请缨的汉子套好犁铧。那汉子十分兴奋,一时忘了礼数直接脱了袖子挽在腰间,露出晒得黑亮的精壮上身,往手上吐了两口唾沫搓搓,就在众目睽睽之下犁起田来。
这次观赏新犁翻地的过程与上次在石河子村如出一辙,不过是围观的群众人数更多,级别更高。还没在空地上趟完两个来回,有那机智的早在一片抽气赞叹声中,向县令称恭道喜。
郑县令来到永宁县才半年多,此地丁口较少,又非边防重镇,同样是县令不过是最微末的从七品下,在家族里又不受重视,想要升官不知何年何月,没想到上天这就给他了一个机会。想到此处。脸皮还没练到家的县令,激动的面色红润,强稳住心神把里正一行人请到县衙后属,商议新犁推广事件。
天色已深,田里正与田老憨晕晕乎乎的随田捕快回到城里的田家,兴奋之色一直不退。几人还是头一次出席了有县令、县丞、县主簿、县书办参与的“高端会议”,会后还被县令留了饭!虽然饭食一般,可那不正说明明府廉洁奉公,最后竟被县令亲送到衙门口。
“‘曲辕犁’,这读书人就是不一样,三个字一出直接把新旧里分开,道出新式犁最大的特色。”田捕快在背后拍着县令的马屁。
田老憨与田里正在与苟超的接触中是知道这个称呼的,不过见县令高兴,就没多嘴。田里正吐了一口酒气,对田老憨说道:“这曲辕犁的改造、教授,以后就麻烦老叔多费心了。”
“那是自然,明府如此高义,老汉安敢不尽心意。”说着还轻轻摸了摸田捕快手里捧着的绢布,如此绢布还不是里正老婆能够织的出来的,这是专业织工织出的上等绢布,粗糙的手指一不留神都会把绢布刮出丝线。
衙署里的书房,烛光依旧明亮。郑县令又一次估算完金秋有可能的增收,还是不能平复心情。大灾之后需要粮食来稳定民心,而国朝的北部边疆一直都不稳定,出兵更需军粮,如能为帝王分忧解难,自己的官职便能升上一升,这一切都要仰赖曲辕犁。这曲辕犁还是当初持了荐书的难民所献,听书童说还是个蓬头垢面衣不蔽体的可怜娃子,可真要谢谢堂兄的大发善心,给自己换来如此一份机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