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初唐 > 第121章 章

第121章 章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初次在县城内过夜,苟超原想领二蛋去外面逛一逛舟车劳顿逛,顺便吃顿晚餐。不想,舟车劳顿之下,一个午觉就睡到了黄昏,迷迷糊糊听到有孩子玩耍。

    蒙学里,住宿的孩子本就不多,且能来就学的人家,谁在城里还没两门过硬的亲戚。所以,大多数学生要么住在家里,要么住在亲戚家里,兄弟二人到来时,除了留守的工作人员还真没其他人,苟超也就没去书童房间,搂着二蛋在他炕上睡了。

    顺窗往外看,原来是曾十二到了,两孩子正拿根棍子,比比划划地论英雄呢。曾十二的情况苟超还了解一些,与他父亲曾经在县丞家见过一面,只是也就一面,两人都是给县丞办事儿,相互间招呼也没打一声。之所以对他还有印象,实在是他那副肥肥的体型,还是穿来后仅见。后来,在一次接孩子时意外看到那个肥壮的身影,才晓得他是曾十二郎的父亲。

    曾父是商贾,同时又不是普通的商贾,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府衙的“捉钱人”。在古代,地方政府极有实权,不然也不会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一说。

    除了每年上缴给朝廷的税赋,结余都是用来负责地方政府的日常运营。像先前刘主簿还是刘“书办”之时,他的工资就不是由中\央政府拨款,而是县衙自付。

    一县之内,只有几个头头享受朝廷俸禄,剩下一大批的吏员牙差每月的工资、赏钱,所穿公服,所食公饭等等,全由府衙开销,这可是一大笔款项。所以,不知何时就有了“捉钱人”这一职业。

    所谓“捉钱人”就是指各部门各衙门,将自己的多余经费放给一些商贾经营,按一定的期限来收取利钱,算是一种官派高利贷。当然,放钱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一旦商贾做生意赔本,基本上本金就打了水漂。不过,古代文人的脑回路还是很有意思的,比如明明自己找人或是走后门将活动经费给败个精光,非但不反思,还要上书朝廷给拨款,不然就没饭吃,没饭吃就无法用心办公,办不好公各机关就得瘫痪,然后天下就得大乱……

    但上述这种情况,在中唐以后比较常见,初唐不能说没有,可还是极为少见的。

    不过,说了一大通,都不是曾十二能来蒙学就学的原因。曾十二的母亲是原配,可惜命不长,在他小时候就去世了。现在执掌内宅的是他的后母同时也是姨母。这种情形在古代十分常见,无外乎两家亲戚不想远了联系,同时又能很好的照顾前妻所生子女。是以,曾十二三岁之前,过得还挺不错,只是那时候还没什么记忆,等他能记事儿时,内宅就有些乌烟瘴气。因为此后,姨母连生两子,渐渐也就向后母发展。

    曾十二能有现在舒心的日子,完全是靠他嫡亲的阿姊。曾氏女长得肤白貌美,身段撩人,更兼一双卷长睫毛的大眼睛,眸动流转之间甚是惹人怜惜。因了这个,三年前就被鼓动着嫁与县令当小妾,一般小富的曾家也随即风光了一阵。然而,好景不长,没多久那届的头头全进了监狱,妻女下人跟着发卖。

    增老爷当时害怕牵连自身,无论曾十二如何哀求,面都没敢露。哪想到就是这么峰回路转,楚楚可怜的曾氏女又被新来的县丞看上,重新收房做妾,增老爷又跟着当回了捉钱人。

    与人做妾哪怕得宠,地位不过比婢女好些,若是色衰失宠,多半下场堪忧。曾氏女经过发卖事件,对自己的父亲失望透顶,可一个女子在世,没有娘家人倚靠日子过得将苦不堪言,这才撒娇卖好求了又求,为家弟弄到一个名额,希望他能成为日后的依仗。

    苟超看着两小娃,脑子里转过各种流言蜚语(二蛋听同学说的),正在出神,却见林家姐弟从前院儿转进来。

    “梭子!”

    “林二娘”

    二蛋看见熟人赶忙打招呼,两人也朝二蛋施礼,接着又朝曾十二郎作揖。

    “你们怎么来了?”

    苟超这时不好再呆在房间里,便走出去招呼一声。

    林二娘上前道生“万福”才回话,

    “往日多受郎君照顾,不想此次郎君住到城里来,奴与阿娘便做了些家常小菜,还望郎君莫要嫌弃。”

    说着,两手捧起食盒,恭敬地递上前来。

    还想大方一次请二蛋下馆子,这下倒是省了。笑容满面地接过食盒,口中连连称谢。

    “。。。晚饭还不知到哪寻去,这下可好,多谢林二娘了。”

    林二娘自是口称“不敢当”,又是谢过苟超对梭子的照看等等。二蛋不爱看他们谢来谢去,拉着曾十二跑屋里下五子棋去了。

    “就说赵家郎君不会嫌弃,三郎还不让送。”

    姐弟俩从蒙学里出来,走了一阵方叙起话。

    “俺不是说不送,实在是大郎做的饭食忒好吃,咱家的饭菜恐入不了主家的口。”

    林二娘白一眼弟弟,嗔道,“晓得是主家还‘大郎’‘大郎’的叫,该称‘郎君’才是。”

    走在前面的梭子手里晃着空食盒,脚步轻快,皱皱鼻子回头说道,

    “大郎还没成亲呢,村里都这么喊!”

    随即想起来时的说话内容,遂慢下脚步,语重心长地对着自家阿姊劝道,

    “咱家攒点铜钱不易,阿姊喜欢簪子,日后大郎给俺的赏钱,俺全都攒下,定给阿姊添一支出嫁用的好簪,可不能再把家中的绫绢拿去换啦。”

    林二娘微微蹙起眉头,带着些许哀伤,怅然说道,

    “再不会了,阿姊已经知错,不会再犯,三郎回家再不要提起,徒惹阿娘伤心。”

    说完,像是下定决心似的,将发簪拔下,小心地收在怀中。

    苟超睡了一下的好觉,晚上就有些睡不着,一会儿想想家中的田地不知如何,一会儿又想冻青找的怎样,最后开始担心黑脸。黑脸虽是个老大姐,或者可以说是个老阿姨,但毕竟是个母的,让苟超来看,长得还挺有魅力。而大黄却是个壮小伙,可能荷尔蒙比较旺盛,孤男寡女地关一块儿,也不知什么时候好上了,最近已经能看出怀孕来。

    有心养着它,怕它累坏了,但地里的活又不好耽搁。再说,牛一胎要怀上十个月,平白养着,可养不起。走之前,思前想后,还是觉得陆方平没家没业,干活不会急功近利,就把黑脸轮给他使,特意嘱咐别让牛累着,现在想起来还是有点不放心。

    迷迷糊糊伴随着俩孩子轻微的呼吸声,感觉才将将睡着,就听外面响起喧闹声。不情不愿地抬头一看,外面的外面的亮光已从窗缝间照了进来,不敢再睡,赶忙爬起来穿衣服,一边将两个孩子叫醒。

    其实,天儿还很早,太阳还没升起来。喧闹声是蒙学里的打杂人员,在为之后的解馆仪式做准备。在古代,很少有人跳来跳去乱换职业,像蒙学里的杂役就是经年在此工作的,很有工作经验,都不用学正教谕等前来督促视察,就各司其职地开始准备了。

    仪式是在第一进院子里举行,这里院落最为宽敞,还用青石板铺垫,显得高端大气。杂役们先是洒水清扫,再把厅堂里供奉的孔圣偶像搬出来,摆放在临时搭的高台,还要将奉香的铜香炉安置在合适位置,以及摆放提前预备的香烛供果等等。

    苟超带着孩子洗漱完毕,想要过去帮忙,可又插不上手,只好带他们到外面吃点早点,不在一旁添乱。

    蒙学旁就是县学,那里都是年轻才俊,不像这些小孩一年只上学八个月,而是跟现在差不多,虽有消寒避暑的两*假,可还得在校差不多十个月。

    这些学生大多都是年满二十的成年男子,管理上就不如蒙学严谨,有好口腹之欲的不爱顿顿吃在食堂,就可以出来打打牙祭。只是,这两所院校当初修建时就是想避开喧闹的街市,附近就没有太多建筑物,除了树林就是两家本地望族的高墙大院,以及附属其上与学校的员工民房,根本没有酒馆食肆。

    好在,不论何时都有那么一些脑子灵活之人,虽不能行职业商贾之事,倒是可以做做小贩,就一早一晚,在县学门前摆摆食水摊子。

    叫了四碗热腾腾的餺飥(←一碗是给曾十二的书童),几人便或站或坐地聚到县学对面。

    “哎,非也非也,这算盘一物才不是杨家所创,想必二位也清楚,吾三叔在县衙刘主簿手下做事,现下衙门里算账可都不用算筹,而是改用算盘啦!”

    不远处有三位学子,俱是穿着青布麻衣,说话之人所穿布料还细上一些,其余两人的衣料仅比穷人家所穿的粗布强上一点,正人手一碗豆花,说起县学里的新鲜事。

    “知晓了,知晓了,都说过多少遍了,晓得汝三叔厉害,快讲讲那算盘是何人所创?”

    苟超见旁边之人等得不耐,连番催促,也跟着竖起耳朵。

    “嘿嘿,不说恐怕没人能猜到,这算盘竟不是那些算学名士所创,而是——”

    “而是什么?再卖关子我二人可要翻脸啦,快说来听听!”

    见两人发急,觉得胃口吊得差不多,那人才神秘兮兮地说道,

    “嘿,想不到吧,这算盘竟是位隐居道家所创!”

    “吁——”

    苟超长出口气,心说只要不牵扯出自己就行,不然还得招惹一堆麻烦。

    不过,他显然放心地太早,就在此时,一黄一青两位身着考究道袍,头戴五岳冠的道士,正骑马向石河子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