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6.第276章 比拼(下)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楚虽有才,晋实用之,关于其中典故,方才裕之兄已经说了很多,在这里,楚材就不再一一赘述,今天我也想用一个小的故事来为自己的见解做个铺场。”
耶律楚材站在高高的礼台之上,脸上的紧张早已经不见,相反,这个时候他目光炯炯,成竹在胸一样,丝毫也不畏惧底下人群的议论纷纷,愈加高亢的说道:“楚国大地,人才辈出,可是奇怪的是,自从三闾大夫屈原跳江之后,楚地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什么像样的人才,等到了唐朝年间,更是流传起了一个‘破天荒’的故事——故事是说,唐中期,连续几届朝廷科举大考,堂堂的荆州府竟然屡屡剃光头,没有一个人名列进士榜上。所以被人们戏称为“天荒”,意思即为天子朝堂上的人才灾荒,不过这是用来讽刺楚地无人的话,天子的朝堂自是不会缺少人才的。多年以后,终于有个楚人中榜,荆州府的地方官员和民众高兴得奔走相告:终于‘破了天荒’。”
说到这里,众人不禁为耶律楚材讲的这个故事感到好笑,亦有人觉得耶律楚材能够知晓这些坊间杂谈很是不简单,至少可以说明他不仅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还能采集民间众口相传的俚语野闻,是个不读死书的人。
耶律楚材也笑了一笑,大概也是觉得以往号称‘惟楚有才’的楚地竟然无人可用实在可笑,不过接下来,他突然话锋一转,用近乎于逼问的语气向众人发问:“可是大家想过没有,在惟楚有才的楚地竟然多年无人应举,这是什么原因所导致的吗?”
不待众人思考,耶律楚材一环套一环的接着说道:“我想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最主要的,却是离不开楚国的历史渊源和当地的习俗环境。”
“楚人是从深山老林里走出来的古老民族,他们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奋斗求生的意志和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思想抱负。但是,楚人却害怕别人瞧不起自己,处处防备别人,而且还善于用鬼神巫术来算计别人,形成了气量小,胸怀狭窄的民风,容不得别人比自己高明,比自己成功。‘问鼎中原’和‘不服周室’两个典故之中,固然有表达的楚人急于王霸天下的意思,可是其中却也隐含着,楚人认为周朝朝廷总是瞧不起自己,才寻找机会实施的反抗举措。所以,作为楚人,只要他们在一起就喜欢“窝里斗”,而一旦楚人当了官或拥有了一方领地,就不容许别人比自己的智慧高、本领强,想方设法也要把比自己强的人整垮、整倒、整走。楚国曾经有与秦国争夺华夏江山的强大势力,但由于不善于用楚人的人才,排挤人才,结果逼迫得经邦济世之才不得不逃亡他方求生存。到最终,更使楚国灭亡。”
“由此可见,楚才晋用,最根本的是楚国的环境有问题,楚人没有容人的雅量,作为楚人中一员的楚王自然也不例外。”耶律楚材重重的挥舞着拳头,看得出来,他的内心此时十分的激动,他明亮着眼睛看着所有人,自问自答般的缓缓说道:“找到了楚才晋用的根源所在,那么我们就要开始思考,怎样才能改变楚人不能容人,不能用人的问题呢,我想这要从制度上着手。”
“怎样着手呢?一、要大兴教化,培养百姓崇尚圣贤教导,用至圣先师的思想去感化他们,用经典的力量去改变他们的固有思维,让他们知道,有教无类、三人行则必有吾师、见贤思齐,而不是在看到比自己贤明的人之后,就想着去打压报复排挤他,这不仅是君王要做的,更是治理州县的地方官员要做的;二、要将培养人才、尊重人才作为一种制度,一种环境延续,礼贤下士,求贤若渴,遍访贤才,不仅要将本地区的人才发现、任用,更要吸引外地的人才进入,使整个国家,都能有这样的环境和氛围,如此,才不会出现楚才晋用,相反,只要做到了这些,我相信还会是晋才楚用的局面。”
“我的见解就说到这里了,粗鄙之谈,一家之言,等不得大雅之堂,还请勿怪。”耶律楚材对着人群鞠了一躬之后,就淡然的退回到原先的位置上,他的脸上,看不到欣喜,也看不到悲观,而是一种出乎年龄的成熟和大气。
“好,说得好,精彩,精彩!”一直都在关注耶律楚材答辩的主考官王修,第一个反应了过来,接着,就是满口称赞,而他的心中,更是觉得自己之前的担忧纯属瞎操心,这耶律楚材的回答,不仅是精彩绝伦,更是振聋发聩,见解之深、只独到,远远已经不是他所能想象的了。
掌声、欢呼声、喝彩声,此起彼伏,不管是低年级的学生,还是高年级的学生,甚至是书院的老师,都被耶律楚材折服了。
如果说元好问之前的回答是登堂入室,那么耶律楚材的话更是鞭辟入里、入木三分,闻之,就能让人不自觉的为之叹服。
元好问目光复杂的看着耶律楚材,他本以为自己已经答辩的很好了,没有想到,耶律楚材却能够看得更深刻,更加有条有理,元好问何等自负,不过此时,他却大方的走到耶律楚材的面前,拱手作礼说道:“楚材兄,今日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裕之日后再也不敢骄傲,一定潜心学习,还望楚材兄能够从中点拨,如此,裕之当感之不尽。”
耶律楚材也早已经放下了之前斗嘴时的闲气,他本就是个豁达的人,骨子里的契丹皇族的血脉,更是让他有着草原民族共有的热情,是以见到元好问这般,便立刻还礼道:“同在书院,当一起学习,彼此补充,将来,你我一道匡扶社稷,拯救天下黎民百姓。”
裁判席上,郝天挺看着自己的关门弟子元好问和新学生耶律楚材前嫌尽释、打成一片,自然最是高兴,就连书院的山长赵秉文也连呼又让一个少年翘楚投到了郝天挺的门下。
听着赵秉文满是醋意的话,郝天挺吹着胡子说道:“怎么会是我的学生,楚材进了书院,就是书院所有先生的弟子,更是你这个山长的弟子,这一点,就算是裕之也不例外,所以周巨兄就莫要嫉妒啦!哈哈``````”
赵秉文说不过郝天挺,也就不再与他分辩,而是将目光转向顾同问道:“大人,既然之前说好了是比赛,现在两人答辩已经结束,胜负如何,您看?”
“老奸巨猾!”见到赵秉文这个老学究居然把困难抛给自己,顾同心中连呼老狐狸,不过场中就他职务之高,到底孰优孰劣,也确实只有他最有话语权。
心中稍一拿捏,顾同就对赵秉文和路伯达说道:“刚才的辩论你们也都看了,楚材的回答确实要高出一筹,我看,就算他胜吧!”
路伯达作为耶律楚材的长辈,自然不好发表意见,不过看他脸上堆满了笑容的皱纹,就知道他是怎样的高兴了。
三人一合计,就确定本次比赛耶律楚材胜出,然后书院的山长赵秉文义不容辞的就对书院上下通报了这个评比结果,对这个结果,众人自然是没有意见的,因为耶律楚材的表现是有目共睹的,书院讲究的是一个公平、公正的地方,所以谁也不会有耶律楚材才加入书院就会觉得他不该胜出的想法。
赵秉文在宣布完比赛结果之后,觉得还是让顾同再说两句,也算是父母官关心治下教育了。
再次让赵秉文推到台前,顾同的心情也是很激动地,因为在元好问和耶律楚材的身上,他看到了更多的希望。不仅仅是他们个人的,还有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
礼台之上,顾同站定,看着台下百多号学子,他们目光坚定,精神饱满,像是出生的朝阳一样,充满生气,不由得感慨道:“孔圣人说,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今天在这里,在元好问和耶律楚材的答辩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两句话的含义,而我也相信,书院里还有其他的学生,比之他们,更加的出色,我坚信你们,会成为书院的骄傲,家族的骄傲,民族的骄傲,国家的骄傲!”
略作停顿,顾同又说道:“书院成立至今,让我第一次看到了它的与众不同,因为这里的学子,不仅仅是穷首皓经,还能关注时事,这很好,因为一个读书人如果不关心家国天下事,那么他读再多的书,也没有用处,读书人,是一个民族的脊梁,是一个国家的希望,更是教化百姓,兴治国家的重要力量,你们要记住,积累知识的同时,还要多多体察民情,只有这样,你们才能在走出书院的时候,成为国家需要的人。”
没有人注意到顾同一直强调国家而非朝廷,即使注意到,也是以为顾同的惯用语,没有深思,他们却不知道,顾同这是再用这种新的表达方式,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顾同可不想自己辛辛苦苦培养的人才,将来成了金国朝廷的官吏。
讲到最后,顾同总结性的说道:“最后,我送大家一句话,这句话,将来要刻在书院的大门之上,作为书院的院训流传下去,更要铭记在你们的心中,口口相传。‘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谨以此句,与诸君共勉,谢谢。”
```````
“楚虽有才,晋实用之,关于其中典故,方才裕之兄已经说了很多,在这里,楚材就不再一一赘述,今天我也想用一个小的故事来为自己的见解做个铺场。”
耶律楚材站在高高的礼台之上,脸上的紧张早已经不见,相反,这个时候他目光炯炯,成竹在胸一样,丝毫也不畏惧底下人群的议论纷纷,愈加高亢的说道:“楚国大地,人才辈出,可是奇怪的是,自从三闾大夫屈原跳江之后,楚地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什么像样的人才,等到了唐朝年间,更是流传起了一个‘破天荒’的故事——故事是说,唐中期,连续几届朝廷科举大考,堂堂的荆州府竟然屡屡剃光头,没有一个人名列进士榜上。所以被人们戏称为“天荒”,意思即为天子朝堂上的人才灾荒,不过这是用来讽刺楚地无人的话,天子的朝堂自是不会缺少人才的。多年以后,终于有个楚人中榜,荆州府的地方官员和民众高兴得奔走相告:终于‘破了天荒’。”
说到这里,众人不禁为耶律楚材讲的这个故事感到好笑,亦有人觉得耶律楚材能够知晓这些坊间杂谈很是不简单,至少可以说明他不仅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还能采集民间众口相传的俚语野闻,是个不读死书的人。
耶律楚材也笑了一笑,大概也是觉得以往号称‘惟楚有才’的楚地竟然无人可用实在可笑,不过接下来,他突然话锋一转,用近乎于逼问的语气向众人发问:“可是大家想过没有,在惟楚有才的楚地竟然多年无人应举,这是什么原因所导致的吗?”
不待众人思考,耶律楚材一环套一环的接着说道:“我想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最主要的,却是离不开楚国的历史渊源和当地的习俗环境。”
“楚人是从深山老林里走出来的古老民族,他们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奋斗求生的意志和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思想抱负。但是,楚人却害怕别人瞧不起自己,处处防备别人,而且还善于用鬼神巫术来算计别人,形成了气量小,胸怀狭窄的民风,容不得别人比自己高明,比自己成功。‘问鼎中原’和‘不服周室’两个典故之中,固然有表达的楚人急于王霸天下的意思,可是其中却也隐含着,楚人认为周朝朝廷总是瞧不起自己,才寻找机会实施的反抗举措。所以,作为楚人,只要他们在一起就喜欢“窝里斗”,而一旦楚人当了官或拥有了一方领地,就不容许别人比自己的智慧高、本领强,想方设法也要把比自己强的人整垮、整倒、整走。楚国曾经有与秦国争夺华夏江山的强大势力,但由于不善于用楚人的人才,排挤人才,结果逼迫得经邦济世之才不得不逃亡他方求生存。到最终,更使楚国灭亡。”
“由此可见,楚才晋用,最根本的是楚国的环境有问题,楚人没有容人的雅量,作为楚人中一员的楚王自然也不例外。”耶律楚材重重的挥舞着拳头,看得出来,他的内心此时十分的激动,他明亮着眼睛看着所有人,自问自答般的缓缓说道:“找到了楚才晋用的根源所在,那么我们就要开始思考,怎样才能改变楚人不能容人,不能用人的问题呢,我想这要从制度上着手。”
“怎样着手呢?一、要大兴教化,培养百姓崇尚圣贤教导,用至圣先师的思想去感化他们,用经典的力量去改变他们的固有思维,让他们知道,有教无类、三人行则必有吾师、见贤思齐,而不是在看到比自己贤明的人之后,就想着去打压报复排挤他,这不仅是君王要做的,更是治理州县的地方官员要做的;二、要将培养人才、尊重人才作为一种制度,一种环境延续,礼贤下士,求贤若渴,遍访贤才,不仅要将本地区的人才发现、任用,更要吸引外地的人才进入,使整个国家,都能有这样的环境和氛围,如此,才不会出现楚才晋用,相反,只要做到了这些,我相信还会是晋才楚用的局面。”
“我的见解就说到这里了,粗鄙之谈,一家之言,等不得大雅之堂,还请勿怪。”耶律楚材对着人群鞠了一躬之后,就淡然的退回到原先的位置上,他的脸上,看不到欣喜,也看不到悲观,而是一种出乎年龄的成熟和大气。
“好,说得好,精彩,精彩!”一直都在关注耶律楚材答辩的主考官王修,第一个反应了过来,接着,就是满口称赞,而他的心中,更是觉得自己之前的担忧纯属瞎操心,这耶律楚材的回答,不仅是精彩绝伦,更是振聋发聩,见解之深、只独到,远远已经不是他所能想象的了。
掌声、欢呼声、喝彩声,此起彼伏,不管是低年级的学生,还是高年级的学生,甚至是书院的老师,都被耶律楚材折服了。
如果说元好问之前的回答是登堂入室,那么耶律楚材的话更是鞭辟入里、入木三分,闻之,就能让人不自觉的为之叹服。
元好问目光复杂的看着耶律楚材,他本以为自己已经答辩的很好了,没有想到,耶律楚材却能够看得更深刻,更加有条有理,元好问何等自负,不过此时,他却大方的走到耶律楚材的面前,拱手作礼说道:“楚材兄,今日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裕之日后再也不敢骄傲,一定潜心学习,还望楚材兄能够从中点拨,如此,裕之当感之不尽。”
耶律楚材也早已经放下了之前斗嘴时的闲气,他本就是个豁达的人,骨子里的契丹皇族的血脉,更是让他有着草原民族共有的热情,是以见到元好问这般,便立刻还礼道:“同在书院,当一起学习,彼此补充,将来,你我一道匡扶社稷,拯救天下黎民百姓。”
裁判席上,郝天挺看着自己的关门弟子元好问和新学生耶律楚材前嫌尽释、打成一片,自然最是高兴,就连书院的山长赵秉文也连呼又让一个少年翘楚投到了郝天挺的门下。
听着赵秉文满是醋意的话,郝天挺吹着胡子说道:“怎么会是我的学生,楚材进了书院,就是书院所有先生的弟子,更是你这个山长的弟子,这一点,就算是裕之也不例外,所以周巨兄就莫要嫉妒啦!哈哈``````”
赵秉文说不过郝天挺,也就不再与他分辩,而是将目光转向顾同问道:“大人,既然之前说好了是比赛,现在两人答辩已经结束,胜负如何,您看?”
“老奸巨猾!”见到赵秉文这个老学究居然把困难抛给自己,顾同心中连呼老狐狸,不过场中就他职务之高,到底孰优孰劣,也确实只有他最有话语权。
心中稍一拿捏,顾同就对赵秉文和路伯达说道:“刚才的辩论你们也都看了,楚材的回答确实要高出一筹,我看,就算他胜吧!”
路伯达作为耶律楚材的长辈,自然不好发表意见,不过看他脸上堆满了笑容的皱纹,就知道他是怎样的高兴了。
三人一合计,就确定本次比赛耶律楚材胜出,然后书院的山长赵秉文义不容辞的就对书院上下通报了这个评比结果,对这个结果,众人自然是没有意见的,因为耶律楚材的表现是有目共睹的,书院讲究的是一个公平、公正的地方,所以谁也不会有耶律楚材才加入书院就会觉得他不该胜出的想法。
赵秉文在宣布完比赛结果之后,觉得还是让顾同再说两句,也算是父母官关心治下教育了。
再次让赵秉文推到台前,顾同的心情也是很激动地,因为在元好问和耶律楚材的身上,他看到了更多的希望。不仅仅是他们个人的,还有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
礼台之上,顾同站定,看着台下百多号学子,他们目光坚定,精神饱满,像是出生的朝阳一样,充满生气,不由得感慨道:“孔圣人说,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今天在这里,在元好问和耶律楚材的答辩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两句话的含义,而我也相信,书院里还有其他的学生,比之他们,更加的出色,我坚信你们,会成为书院的骄傲,家族的骄傲,民族的骄傲,国家的骄傲!”
略作停顿,顾同又说道:“书院成立至今,让我第一次看到了它的与众不同,因为这里的学子,不仅仅是穷首皓经,还能关注时事,这很好,因为一个读书人如果不关心家国天下事,那么他读再多的书,也没有用处,读书人,是一个民族的脊梁,是一个国家的希望,更是教化百姓,兴治国家的重要力量,你们要记住,积累知识的同时,还要多多体察民情,只有这样,你们才能在走出书院的时候,成为国家需要的人。”
没有人注意到顾同一直强调国家而非朝廷,即使注意到,也是以为顾同的惯用语,没有深思,他们却不知道,顾同这是再用这种新的表达方式,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顾同可不想自己辛辛苦苦培养的人才,将来成了金国朝廷的官吏。
讲到最后,顾同总结性的说道:“最后,我送大家一句话,这句话,将来要刻在书院的大门之上,作为书院的院训流传下去,更要铭记在你们的心中,口口相传。‘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谨以此句,与诸君共勉,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