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干宋 > 第三百五十九章 女婿不错,就是有点费丈母娘(求月票!)

第三百五十九章 女婿不错,就是有点费丈母娘(求月票!)

推荐阅读:我和离婚的阿姨圣水旅馆淫荡学姐坏心机在会所碰到女友之后一支红杏出墙来情动天下小西的美母教师凄子配合我滛凄对妈妈的情欲那一汪肥水的流淌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

    赵宋王朝联金灭辽收复燕云十六州到底对不对,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

    自从马植(也就是赵良嗣)提出联金灭辽收复燕云十六州这个战略建议以来,赵宋王朝的内部一直争论这个问题。

    甚至于后世的很多学者和历史爱好者也在争论这个问题。

    可以说这个问题争论了近千年。

    反对的人有很多,他们认为赵佶连金灭辽收复燕云十六州,是干了一件愚蠢至极的大蠢事。

    不过也有很多人觉得赵佶连金灭辽收复燕云十六州做得没错。

    赵佶曾两次谋划收复燕云十六州。

    第一次发生在女真人刚起兵反辽不久,赵佶想趁机出兵北上,用武力收复燕云十六州。

    这次也是由童贯挂帅,并将兵马已经聚集起来了,而且已经作出了部署。

    那时蔡京担任宰相,他支持出兵。

    赵佶、蔡京加童贯的组合,是为赵宋王朝收复青唐失地以及打得西夏大败差点没有灭亡的组合。

    但东南地区的突变,导致后来停止了行动。

    老实说,东南之变的影响太大了。

    如果不是东南发生了大规模的起义,赵宋王朝必须得调动西军平叛,然后紧接着就北上收复燕云十六州,导致西军精锐丧失了很多以及师老兵疲,燕地的战役未见得会失败。

    没有燕地的失败,几十万百战精锐宋军的损失,金国就不大可能南下。

    如果没有东南之变,燕地的战役固然宋军未必会失败;

    如果东南之变早点发生,那宋军得到充分的休整后,也未必打不赢燕地的战役。

    如果东南之变晚点发生,那赵佶很可能会放弃收复燕云十六州,那样的话,有可能导致北辽独立,成为赵宋王朝的卫星国,在宋金之间作为屏障。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燕云地区被金国占据,金国代替辽国的地位。毕竟赵宋王朝的主力还在,金国未必敢南下。

    所以说东南之变不早不晚正正好好地敲响了赵宋王朝的丧钟。

    这第二次便是,赵宋王朝在南方被李存打得大败,丢失了南方的半壁江山,以至于赵佶皇位不稳,赵佶需要用一场大胜来挽回他的政治生命,所以赵佶才想联金灭辽收复燕云十六州。

    不过这次赵佶产生了一个很荒唐的逻辑,那就是,他认为收复燕云十六州似乎需要金人同意才行。

    后来赵宋王朝进攻燕地的军事失败,以及在与金人外交谈判中处处被动,都源于赵佶的这一错误的指导思想。

    如果赵佶当时一心用武力来攻打已经被金国打得奄奄一息的辽国,而不是瞻前顾后强令前线将士按兵不动,可能一战就打下了当时只有几万军队的北辽。

    那样一来,赵宋王朝虽然失去了南方的半壁江山,但北有燕云地区的天险,南有长江天险,可以以天险来巩固自己的国防,也不失一大国底蕴,将来未必不能跟乾、金、西夏等国一决雌雄,或是在几国之间搞平衡。

    可赵佶却想驱虎吞狼,又遇到了李存这个机会主义者,把握住了这个机会,一举就夺取了燕云地区,然后来了个关门打狗,灭了赵宋王朝。

    历史上,由于赵佶对刚收复的燕云地区政策失误,由于听金人的话杀了张觉搞出来的平州事件,由于暗通耶律延喜等事没有处理好与金人的关系等综合因素,最终导致收复燕云十六州失败,并引发了宋金战争,葬送了北宋,元朝人在他们编撰的《宋史》中嘲笑赵佶,说他“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后来,这个结论结结实实地罩在了赵佶的头上。

    再由于《水浒传》、《金瓶梅》等明朝小说的生动渲染,赵佶于是便成了最昏庸无能、最荒淫腐朽的皇帝,而围绕在他身旁的大臣也全是奸臣。

    其实——

    对于赵佶以及他身旁的重臣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失败,将北宋亡国的责任完全推到赵佶以及所谓的“六贼”身上,是有失历史公允的。

    别的先不说,只说历史上的赵佶敢于拍板做出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决策,应该说还是有些战略眼光的。

    当时,女真人崛起于东北大地,大辽帝国摇摇欲坠,对于赵宋王朝来说,这的确是一个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历史契机。

    而收复燕云十六州是赵宋王朝无法摆脱的一个历史情结。

    这真不能因此就说赵佶这样做便是好大喜功、投机取巧、不自量力。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赵佶这也是勇于担当,顺势而为,有一定的政治报复。

    同样的,也不能将赵良嗣、童贯、王黼等人收复燕云十六州的积极热情,说成是创开边隙、为满足一己之私欲。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赵良嗣、童贯、王黼等人这何尝不是在为赵宋王朝谋取最高的利益?

    别人不说,只说童贯。

    如果童贯不是想为赵宋王朝完成收复燕云十六州这个无数代人近二百年的巨大遗憾,就凭他以前所取得的辉煌的战绩和战功,他的后半生完完全全可以躺在功劳簿上美美地睡大觉了。

    如果联金灭辽收复燕云十六州一事成功了,那赵佶可就是执导上演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历史正剧。

    历史上,是联金灭辽收复燕云十六州一事失败了,才意外地演变成了一场巨大的民族灾难。

    而这一世,跟历史上一样,赵佶收复燕云十六州一事又失败了,唯一不同的是,这并没有演变成民族灾难。

    得到了这样的一个结果,这固然有王黼、童贯、蔡攸等人犯下的一系列错误的原因,但赵佶作为主要决策人理应承担主要责任。

    公平公正的说,赵佶他看到了历史机遇,但他却没能把握好历史机遇,而且他犯下了许多低级错误:

    像御笔埋祸端。

    像给了童贯“巡边三策”。

    又像政策失民心使燕云地区的胡儿对赵宋王朝很怨恨、重用郭药师这个三姓家奴还让郭药师这个三姓家奴守卫赵宋王朝的边疆、以及给了李存伐宋的把柄等等错误。

    正是这一个又一个错误决策,将赵佶与他的大臣们推向了历史的审判台。

    但是——

    在赵佶看来,他犯得最大的一个错误,也是让他真正输得一败涂地的还是,他匆匆禅位给赵桓。

    当时,赵佶以为这样做,或许乾军就会停止进兵。

    可结果证明,赵佶真是想多了。

    假如清楚的知道逃去陕西才能保全赵宋王朝以及赵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的赵佶,不匆匆禅位给愚蠢、优柔寡断、刚愎自用又没有施政经验根本掌控不了赵宋王朝这艘千疮百孔的巨舰的赵桓,乾宋之间肯定不可能这么快就分出胜负。

    可是,历史的车轮有时候就是在一念之间改变了运行的方向。

    赵佶并不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也不是一个勇于迎接挑战的人,面对李存伐宋的指责,面对朝廷大臣的施压,他匆忙禅位给赵桓,希望自己的儿子给自己善后,他自己则选择了逃避。

    而赵桓继位以后,在主战与主和大臣的斗争过程当中,在支持主战与支持主和当中反复横跳,使得赵宋王朝输了个一干二净。

    不仅如此,赵桓这个大孝子还全盘否定了联金灭辽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战略决策,将王黼、童贯、蔡攸、粱师成等大臣予以处死,将赵佶软禁于龙德宫中,收复燕云十六州这件事遂以彻底失败而告终。

    胜者王侯败者寇。

    赵佶将一个历史机遇运作成了一场历史灾难,他应该接受历史的审问与批判。

    但有时候梦醒时分,赵佶也忍不住去想,他如果不是匆忙禅位给赵桓,他与赵宋王朝是不是就不会是如今这样凄惨又耻辱的下场?

    老实说,赵桓将赵佶软禁在龙德宫中,赵佶虽然很伤心,但他却不怨恨赵桓,因为那的确是一个有野心、有报复的帝王会有的选择,就像李世民。

    可问题是,赵桓只有李世民的心,根本没有李世民的能力。

    在赵桓的主持下,赵宋王朝彻底输掉了跟大乾王朝斗的资本,包括赵佶在内的赵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除了赵构以外,也被李存一网打尽。

    赵佶这才对赵桓失望透顶,甚至心生怨恨!

    不久之后,赵构建立了西宋。

    赵佶难免又把希望寄托在他原本不喜欢也没有重视过的赵构身上。

    赵佶当然希望赵构别跟赵桓那个大孝子一样,是一个真正孝顺的好孩子,能把他这个老父亲给救出去。

    这是人的求生欲,人之常情。

    但同时,赵佶其实也做好了牺牲或是为赵宋王朝殉葬的准备。

    说真的,如果赵构因为想要战胜大乾王朝而不救赵佶,赵佶会很欣慰,甚至会康慨赴死。

    可赵构跟赵桓一样,也只是因为怕赵佶复辟抢走他的皇帝之位,才不救赵佶的。

    关键,赵构跟赵桓一样,只能耗子扛枪窝里横,对自己这个父亲严防死守,却也是昏招连连,将最后一点赵宋王朝的江山社稷也输给了李存,彻底终结了赵宋王朝二百年的基业。

    赵佶对赵构也失望透顶,也怨恨不已!

    此刻,见赵桓和赵构狗咬狗,相互指责,甚至都到了这个时候还想将自己的责任甩给他这个老父亲。

    赵佶彻底绝望,觉得不是李存灭掉他们赵宋王朝,而是老天灭掉赵宋王朝。

    老天不仅给了他们赵宋王朝一个李存这么可怕的敌人,还给了他赵桓和赵构这样的废物儿子,这让赵宋王朝怎么继存?

    赵佶又看了看赵楷等其他儿子,然后在心里摇头。

    赵佶知道,就算当初他将皇位传给赵楷或者别的哪个儿子,也肯定斗不过李存,他的这些儿子比李存差太多了。

    连赵桓那样的蠢货都知道用这几年时间对之前影响他一生的大败进行思考和总结,赵佶又怎么可能不思考、不总结?

    通过充分的思考和总结,赵佶承认,虽然他的失败当中也有天不佑他们赵宋王朝的因素以及他自己穷奢极欲、好大喜功的因素存在,但更重要的还是,李存几乎抓住了他们父子三人犯下的每一个错误以及所有机会,并将之最大利益化。

    赵佶细思极恐,觉得李存是一个完全不可能战胜的敌人。

    “聪明神武,算无遗策。文武之才,高出前古。拔人物则不私于党,负志业则咸尽其才。迹其听断不惑,从善如流。每临大事,能审取舍矣。千载可称,一人而已!”

    “对上李存这样可怕的敌人,只怪这两个废物儿子有甚么用?”

    “世人常将我和耶律延禧相比。世人错矣!我赵佶真没有耶律延禧那般昏庸不堪,至少我不会诛杀亲子。”

    虽然赵佶怨恨死了赵桓和赵构这两个大孝子、好大儿,但作为一个父亲,赵佶还是克制他自己把这两个他看都不愿意再看一眼的儿子给杀了,而是尽量用平静的语气说:“你二人有一生时间论证我大宋灭亡的是非对错,何必急于这一时?”

    “都散了罢。”

    言毕,赵佶转身就往回走。

    赵佶在位之时,对皇室和宗室都很照顾,因此赵佶在赵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中威望一直很高。

    而且,在东京汴梁城被乾军攻破时,赵佶表现出来了应有的担当,甚至准备以死殉国,只不过最后被人给阻止了而已。

    再加上,大多数赵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将赵宋王朝灭亡一事和他们被李存一网打尽一事全都归咎到了赵桓和赵构身上。

    关键,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在四国城中,也有纷争,没有赵佶领导赵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赵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可能就会分崩离析,进而无法称霸四国城,甚至有可能被大辽帝国的皇室和宗室、李朝的皇室和宗室、占城的皇室和宗室以及神职人员欺负。

    关键的关键,现在也没有人能取代赵佶成为赵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的领袖。

    所以,赵佶的话,赵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都得听。

    因此,赵桓才一直没有被清算,赵构此时也才能捡回一条小命。

    在赵佶的保护下,赵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虽然不能清算赵桓和打死赵构,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数落赵桓和赵构的过错。

    愚蠢,忘恩负义,刚愎自用……

    懦弱,自私自利,倚任奸人,不识忠良,有眼无珠……

    耳边听着赵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对赵桓和赵构的评价,赵佶忍不住想:“若是李存乃我之子……”

    赵佶随即自嘲的摇摇头:“我如何能生出这样英姿盖世、武定四方、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之子?”

    女婿?

    这个女婿倒是不错,就是有点费丈母娘啊!

    ……

    ……

    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