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开局拜朱重八为义父 > 第8章 建元洪武 立国大明

第8章 建元洪武 立国大明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吴王府。

    议事大厅之中,文武属下分为两列在堂下。

    “上位,如今义军群龙无首,以您的地位和威望最高,希望您能称帝,称帝之后所带来的影响力会更大。随后我们便可以挥师北伐了。”李善长说。

    “称帝,不可,万万不可,小明王尸骨未寒,我怎能自己称帝呢?此事休要再提。”

    李善长领头了之后,众多武将也纷纷请求朱元璋称帝,但是朱元璋依旧拒绝,被逼迫的没有办法,只能解散大会一个人回到内堂之中。

    将领们面面相觑,此时已经水到渠成,再不称帝,反而就不礼貌了,只有几个老谋深算的文臣相对一眼,他们都知道朱元璋现在就是端架子,等到三请三辞做足表面工作之后。

    表现出他不是自己想要登临地位,而是被属下逼迫的。

    朱元璋虽然没有受过系统的帝王教育,但是对于这种事情可能是打娘胎里就融会贯通了的吧。

    果不其然,当天夜里,朱元璋就召见了李善长和刘伯温商量登基的事宜。

    “其实你们也知道,咱就是面子上的功夫,早就想登上那个位置了,你们说说想要称帝的条件。”

    “上位,想要称帝,必须要有三个前提,第一个是檄文,也就是您称帝的原因,名正则言顺。”

    “咱也没什么文化,大体就十六个字,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上位不愧是千百年难得一遇的大豪杰呀,居然有如此的雄心壮志,想来这习文也不难写。”李善长连忙拍马屁。

    “善长啊,既然你如此的胸有成竹,这登基的檄文就由你来写吧。”

    “多谢上位赏识。”

    “还有就是国号、都城以及登基大典。”

    “咱就觉得金陵很好,就在这里建都。至于国号伯温,你想一个吧。”朱元璋挥了挥手中的蒲扇,又将问题抛给了刘伯温。

    “不如就叫大明吧,一为日月同辉,万事不衰,也有天地出名,万事澄清的意思。”

    “不错,不错,果然是文化人。”

    “上位,有一句话不知当不当讲。”

    “你说。”

    “自古以来,大一统王朝必然定都在北方,北方环境恶劣,而且还有外族入侵的风险,因此将都城定在北方,可以时刻提醒君主居安思危,但如果定都在南方,龙气不足,而且王朝必然偏安一隅,不利于大一统。”

    “因此臣以为,应该将王朝定都在元大都。”刘伯温说。

    “先生这话有道理,但你没有想过,如果我们不能以帝皇之师挥师北伐,那么气势变矮了一截,便是乱臣贼子,必须要先建国定都,有了名正言顺的理由,才能北伐,到时候大不了迁都就行了,而且也吴王府进行扩建皇宫,也可以省下一笔开销,不至于太过劳民伤财。”李善长站出来反驳。

    刘伯温也觉得,李善长说的有道理,当即就同意了下来。

    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金陵紫金山登基。

    紫金山上庄严肃穆,祭天台高耸入云,红绸地毯之上,朱元璋身穿明皇九龙衮袍,头戴金龙翼扇冠,举着装着十三粒粒稻穗的今晚,一步一步沉重的迈上这些年艰苦的台阶走向,那象征着至高无上皇权的终点。

    “朱元璋…昭告天地神祗,立国大明,建元洪武。”

    开国的典礼完成了,接下来就是论功行赏,朱元璋用了十五年的时间,不到四十岁便完成了阶级的巨大跨越。

    一日之后,朱元璋正在和马皇后商量如何给自己的兄弟分配爵位,忽然间,外面传来了通报的声音,说朱林请求一见。

    “林儿,这么晚,他来到底是要做什么?难道又从天书中察觉到了什么吗?”

    “未必,说不定这小子想让咱给他封一个大官。”

    “他虽然不是我亲生的,但也是我们的儿子,就算分他当一个王又能怎样?”

    “妹子说啥都对。”

    朱元璋召见了朱林。

    “儿臣拜见父皇,父皇万岁…”

    “得得得…收了啊,什么时候还讲起这繁文礼节了?免跪吧。”

    “爹…礼不可废呀,之前您只是一个普通人,现在您可是正儿八经的开国皇帝。”

    “行了行了,拍马屁的不差你一个,你有什么事要说吗?如果想要当大官,现在可没有得再等几年。”

    “爹,我是那种见利忘义的人吗?我来是有一件重要的事情,给你说一下,建立一个国家很难,但治理好一个国家更是难上加难。”

    “不是不是,准备要分封爵位给我那些叔伯兄弟。”

    “怎么了?你有什么见解吗?”此刻,朱元璋语气不由得冷淡下来,眼神一眯,他不喜欢别人质疑他的决定,而且讨厌别人教他做事。

    “爹,我有一个建议,你分给他们爵位,不要分给他们分地,一亩地都不要给,只是给一些地租换成的银子罢了,将所有的土地收归国有,记在您的名下,哪怕是百姓都不要给他们一亩地。”

    “什么?逆子,你知不知道你在说什么好日子还没过上,你就想着当地主压迫百姓,信不信我打断你的腿?”

    “爹,你仔细想,这个世界上有小地主,而那些王侯将相则是大地主,地主层层盘剥手下的百姓,他们一层一层的盘剥,导致盘剥无度,与其农民要被盘剥,还不如将天底下所有的地拿在你手中。”

    “天下所有的农民给您交税,只要控制好税率就可以了,不用再担心其他的人可以多吃多占。

    “土地是您的,您可以雇农民给您种地,当收入分为三种,一种是交给国家的储备粮食,一种是交给军队的军粮,还有一种便是农民自己的留存粮食。”

    “你的意思是政府管控粮食?政府管控土地。”

    “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摊丁入亩,承包到户,只要交够了国家的军粮,还有固定粮食,剩下的多少由农民自己决定,至于每年要交多少粮食,由中央朝廷计算制定。”

    “可是如果不给那些兄弟贵族封地,让他们没地可种,不能将土地传给后代,他们怎么可能会同意?人心会分崩瓦解,而且大局未定,如果得罪了手下的士兵,他们没有土地,怎么还能卖命打仗?”

    “循环往复,不过是一个轮回。当农民推翻地主后,只会成为新的地主。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将所有的土地归在皇帝的名义之下,所有的税收便可以直接报给皇帝,而且手下的人便不能圈地害民,盘剥百姓了,而且他们没有盘剥百姓的资本。”

    “小地主盘剥百姓最是厉害,因为他们不光要喂饱自己,还要喂饱大地主,他们剥削压迫百姓的资本便是土地。当他们手中没有土地的时候,便只能被剥削。”

    “名义上将土地分给他们,但是只会给他们每年分足够的粮食,而不是土地的所有产出交给他们。”

    “而且我提议官绅一起纳粮,不管是读书人还是名门望族,手中有多少土地,就让他们按照土地数目纳粮,而不是按照人口。”

    “自古以来都没有官绅一起交纳粮饷的道理。”

    “而且我们的手中土地有限,有很多的名门望族,手中掌握着大量的土地,如果我们一旦打出这个旗号,就算手下的人同意,那些蒙古贵族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会不顾一切的和我们作战。”

    “你说的办法或许很好,但是为了胜利,要一步一步来,暂时只能向贵族妥协,保留他们的利益来获得他们的支持,日后才能拨乱反正。”

    “孩子,你知不知道你这一句话直接将淮西勋贵,浙东文官集团以及古老的家族门阀全部得罪了个遍?这话你要是敢在外面说,一定会被群起攻之死,无葬身之地的。”

    “是啊,土地是那些人的命根子。”

    “土地是所有人的命根子,是王朝的命根子,如何决定?爹,你自己来看。我只是说如果您觉得时机差不多了,你自己解决,为了日后明朝可以千秋万代,您最好早日解决这个问题,不要将土地问题留给后人。”

    其实朱林知道朱元璋说的是对的,绝大部分的土地都在门阀的手中,只有打败那些人,才能获得土地重新分配权,但是打败门阀的人也会继承获得这些土地,只有一部分才可以流落到百姓的手中。

    第二日,朱元璋一口气分封了六个公爵,一堆侯爵,还有一大堆伯爵,魏国公徐达、韩国公李善长、郑国公常遇春、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

    其中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由于朱林和朱标的提醒,常遇春并没有暴病而死,因此直接获得了郑国公的爵位。

    唯二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汤和只得了中山侯,刘伯温得了诚意伯,这两个爵位实在给的有些低了,但这是老朱的意思,故意为了敲打二人,希望他们能够好自为之。

    刘伯温冤屈啊,他可从来没有飞扬跋扈,也没有自称自己是开国第一元勋,那是胡惟庸的诬陷和挑拨。

    时光飞逝,洪武四年,朱林已经身材拔高,面如冠玉,朱元璋特赐不读书的特权让他逍遥自在。

    但是嫉妒使人面目全非,即使他可以悠闲自在但依旧被朱棣和朱标拉着读书原因就是大丈夫怎么能够胸无点墨呢?朱林拒绝不了,只能上课摸鱼。

    朱元璋登基成了皇帝,因此不能只培养自己的儿子读书写字。当然还要教其政治知识,因此新派出了老师。

    这老师有点多,太子太师李善长,太子太保常遇春,太子太傅徐达,剩下的老朱直接将开国功勋一股脑全塞到太子府之中,耳熟能详的也不在少数。

    包括刘伯温、胡惟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