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台风雨梁园情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开封城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虽然历经刀兵水火,但总能顽强的重新站立起来,而开封的一处盛景—古吹台,几乎伴随着开封走过了三千年,几经辉煌,直到今天仍默默守护着开封,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开封建城史可以追朔到春秋时期,依据“浚水出浚仪县东,其地本卫之仪邑,浚水经焉”之记载,浚仪应是现在开封城区位置上最早出现的名字,春秋时为卫国南部边境上的一座小城,与郑国的启封城隔着有名的沼泽——蓬泽(又名蓬池)相望。公元340年成书的东晋王隐地道记记载“浚仪本大梁,仪封人此县也”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也有“昔卫之水有浚,浚之地有仪封人,掌仪地之封疆,郑人得而城焉,以为开封”之载。以上为史籍关于浚仪的记载,它们互相印证,进一步讲明了浚仪的出现是在春秋时期。
魏惠王九年(前361年),魏国把都城由安邑迁至浚仪(或梁),并在此筑城,使浚仪(或梁)由一个小城跃为强国之都。大梁是开封历史上第一个强盛的时代,初步崭露了它在中国都城史上的应有地位。
一、走过辉煌的古吹台
卫国浚仪建有一高台,春秋著名音乐家师旷常常在高台面对蓬池奏乐,故此台被命名为吹台。这就是古吹台名字的由来。魏惠王在位时,曾整修吹台,故又成为梁惠王台,宋梅尧臣有诗写道:“在昔梁惠王,筑台聚歌吹,笙萧无复闻,黄土化珠翠。”
大梁城保持了136年的繁荣。在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久攻大梁不下,乃决水灌城,历时3个多月,魏亡城毁,曾经繁华无比的大梁城一度成了水乡泽国,许多亭台楼阁成了废墟,连魏国的王侯也都成了秦的阶下囚。
汉刘邦对大梁情有独钟,尤其敬佩信陵君的侠义气概,曾派五家为之守坟。每次过大梁必祭拜信陵坟,有人还提出刘邦祖籍大梁的说法。汉高祖五年(前202)刘邦即位,首封彭越为梁王,国都浚仪(开封)。文景时期,大梁出了一位礼贤爱士的诸侯王,他就是梁孝王。梁孝王刘武是汉文帝的儿子、汉景帝的亲弟弟。他的封国极大,北到秦山,西到陈留,有四十多城。他修筑宫室,在大梁东北修筑平台,将吹台大加修建了一番,后来成为著名的梁园的一部分。大文学家司马相如、枚乘等都是他的宾客,他们经常到吹台上吟诗作赋,吹弹歌舞。开封从此又被称为梁园。梁孝王礼贤下士,广交天下贤士,枚乘梁王菟园赋和忘忧馆柳赋都是记载梁园的美丽景色。梁孝王和邹阳、枚乘、司马相如之雅事被后世广为流传。以为文坛佳话,晋代女诗人谢惠连著名的雪赋就记载了当年聚会的盛景。
梁孝王后因大梁地卑湿,迁都睢阳,为了能经常回到故都,经常光顾菟园及酺池,筑三百里的蓼堤,又在当地重修菟园,可惜,迁都十多年后,梁国被汉景帝分为五个诸侯国,梁园从此荒芜。惟留古吹台依傍千年篷池,让后来人想起当年的繁华。后历经变乱,大梁日渐衰微。阮籍咏怀诗:“徘徊蓬池上,还顾望大梁,绿水扬洪波,旷野莽茫茫。”说明此时大梁已相当的荒凉。
直到唐玄宗天宝三年(公元744),李白、杜甫、高适三个伟大的诗人同游汴州,共饮吹台,述怀大梁的往事,还为信陵君、梁孝王的事迹所折服,抚今追昔,感慨万千,畅饮作赋,留下一段千古佳话。吸引后来的文人墨客登临吹台,追忆寻觅三贤的足迹。史书上记载此事说,当时三人在吹台上酣饮,指划山川,慷慨述魏惠王、信陵君往事,兼及梁孝王并邹阳、枚乘、司马相如之辈。人望台上,唯见风云万里,桑柘纷落如雨,秋阳涂抹,雁鹜嘹唳相呼,三人的身影来往游动,鬼神莫测。
到了宋代,开封文化和经济发展到了世界的最顶峰,成了当时世界最繁华的第一大都市,宋金皇宫、艮岳、资圣阁、金明池,繁塔等景观纷纷崛起。而古吹台和身边的繁塔共同构成了汴京美丽画卷的一角,梁园雪霁、吹台晴雪和繁台春色都曾是汴京八景的重要组成。
金元入侵中原,开封由繁华走上衰落,大多数开封景观毁于战火,此后,黄河改道,逼近开封,黄河七淹开封,但古吹台由于在开封南郊,地势较高,一次次逃过了劫难,和重新站立起来的开封城一样巍然屹立。古吹台成了人们凭吊过去的场所。金朝诗人完颜寿的诗作表达了历代的感慨:“汴水悠悠蔡水来,秋风古道野花开,行人惊起田间雉,飞上梁王古吹台。”
到了明代,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已远离中原,开封虽然是河南的首府,但已不复往日的辉煌,宋金时代的繁华早已成了过眼云烟,诗人们登古吹台,别有一番滋味。祥符人李濂吟咏吹台的句子甚多:“梁王昔日筑高台,鼓吹华筵动地开。五岳云烟千里见,三川风雨半空来。绮罗秋色今何在?枚马文章去不回。空有断碑并废苑,秋风秋草使人哀。”李梦阳也留下很多诗作:“废苑迢迢入草莱,百年怀古一登台。天留李杜诗篇在,地历金元战阵来。流水浸城隋柳尽,行宫为寺汴花开。白头吟望黄鹂暮,侉子歌残无限哀。”
但作为几千年风光无限的古吹台始终没有被遗忘,明周王朱有炖所作的吹台秋雨诗就表达了一种欣喜的情愫:金风飘飒自西来,秋雨淋漓满吹台。丰草湿垂蛩韵切,浓云阴遏雁声哀。霏霏僧舍攲苍竹,漠漠人家暗绿槐。明旦喜晴携酒至,登高先赏菊花开。于谦的吹台秋雨诗表明此时的吹台成了重阳登高赏菊的佳处:郡城东畔古台荒,风雨萧萧送晚凉。叆叇山川迷远近,高低禾黍坠青黄。冲开暮霭帆来重,叫破秋云雁过忙。携酒登高应有约,莫教零落妒重阳。
二、往日梁园何处是
开封建造梁园应是从汉刘邦封彭越为梁王,国都浚仪(开封)开始的,到最后一个梁王梁孝王时,梁园凡三百里。有人根据史记梁孝王世家等典籍中记载的梁国西界西至高阳来推断,高阳就是今天杞县的高阳镇,开封与梁国不相统属。这样一来,梁孝王都大梁及梁园之说皆成无稽之谈了。曾作汴京八京记的杨庆化先生给人们解释了这一疑惑。原来典籍记载无错,这是后人判断失误。事实是:开封在春秋时期叫仪,又称阳武高阳乡,与位于50里外的启封是两个地方。水经注卷二十二记载:“渠水(汴水)又东径大梁城南,本春秋之阳武高阳乡也,于战国为大梁。”“高阳”是开封曾为“乡”时的称呼,与杞县高阳毫不相干。
彭越为梁王定国都浚仪(开封)直到后来梁孝王因蓬池地势湿潮,迁都睢阳,又在当地重修菟园,唐代李吉甫元和郡县志卷七中记载:“开封县蓼堤,在县东北六里,高六尺,广四丈。梁孝王都大梁,以其地卑湿,东徙睢阳,乃筑此堤。至宋州(商丘),凡三百里。”开封的菟园岂能会让梁孝王忘情,修筑大堤连接新旧菟园当在情理之中。开封令孝王不忍割舍之处还有酺池,太平寰宇记曰:“酺池,在浚仪县西北六里,古大梁城梁孝王作”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孝王死后,汉景帝就把庞大的梁国一下子分成了5个小国,这时候浚仪才划归济川国。睢阳作为梁都城仅存在了十几年,对后世影响和开封梁园根本无法并论。我们从1988年出版的开封简志中能看到“开封市建置沿革表”从中可一目了然,公元前202年到公元前144年,浚仪归属梁国。
梁园不在开封的怀疑是明朝才开始的,而此前并无类似的疑问。历代的诗作可以证实开封和梁园及梁孝王台的关系。杜甫谴怀回忆三人在吹台相聚的情景:“昔我游宋中,惟梁孝王都,”“气酣登吹台,怀古视平野。”说明三人相会的地点是孝王都的吹台。高适在吹台留诗:“梁王昔全盛,宾客复多才。悠悠一千年,陈迹惟高台。”韦应物也曾登吹台赋诗:“梁王昔爱才,千古化不泯。至今蓬池上,还聚八方宾。”唐杜牧在汴梁怀古也曾有佳句:“锦缆龙舟隋炀帝,平台复道汉梁王,游人还起前朝念,折柳孤吟断杀肠。”连遭到广泛质疑的李白的梁园吟其实写的就是开封梁园和古吹台:“平台为客忧思多,对酒遂作梁园歌。却忆蓬池阮公咏,因吟渌水扬洪波。洪波浩荡迷旧国,路远西归安可得!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昔人豪贵信陵君,今人耕种信陵坟。荒城虚照碧山月,古木尽入苍梧云。梁王宫阙今安在?枚马先归不相待。舞影歌声散渌池,空馀汴水东流海。沈吟此事泪满衣,黄金买醉未能归。”从梁园吟所指的阮籍吟大梁往事,蓬池(开封别称),汴水,信陵坟都是指开封。有人提出梁孝王的梁园不在开封,李白梁园吟非指开封是非常荒谬的。
三、吹台何日再辉煌
今日的古吹台位于禹王台公园内,对于吹台的往事,包括大多数开封人已经十分陌生了。来此旅游观光的游客十分稀少,远不如铁塔、龙亭、相国寺等市内景区,如果登上巍巍古吹台,依稀仍可闻师旷飘越三千年的琴声,听见李杜高适饮酒赋诗的高亢声音,走进禹王台公园,亭台楼阁,修竹柳苑,似乎仍有梁孝王和枚乘、司马相如菟园赋雪的情景,走在林中。当年吹台秋雨的情形恍惚几分神似。
一个有着3000年历史的古城,几经沉浮,几度兴衰,一次次遭到灭顶之灾,一次次顽强的站立起来,至今依然巍然屹立,而古老的古吹台,一直默默相随三千年,浸透了这个伟大城市的苦难悲欢,时时唤醒人们对于过往的回忆。也许吹台始终没有过去开封艮岳、资圣阁、金明池的光辉,也没有今天龙亭、铁塔、相国寺的辉煌,即使今天,古吹台也很少进入人们的视线,大多被世人遗忘。但也许正是他的相对平庸和处于开封城西南高地,而免遭一次次刀兵水火。
古吹台,一个三千年伟大城市的繁荣和悲壮历史的化身,他承载了开封作为中华文明史中心的苦难与辉煌的印记。古吹台,正象开封这个伟大城市一样有着不朽的过去和光明的未来。
开封城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虽然历经刀兵水火,但总能顽强的重新站立起来,而开封的一处盛景—古吹台,几乎伴随着开封走过了三千年,几经辉煌,直到今天仍默默守护着开封,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开封建城史可以追朔到春秋时期,依据“浚水出浚仪县东,其地本卫之仪邑,浚水经焉”之记载,浚仪应是现在开封城区位置上最早出现的名字,春秋时为卫国南部边境上的一座小城,与郑国的启封城隔着有名的沼泽——蓬泽(又名蓬池)相望。公元340年成书的东晋王隐地道记记载“浚仪本大梁,仪封人此县也”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也有“昔卫之水有浚,浚之地有仪封人,掌仪地之封疆,郑人得而城焉,以为开封”之载。以上为史籍关于浚仪的记载,它们互相印证,进一步讲明了浚仪的出现是在春秋时期。
魏惠王九年(前361年),魏国把都城由安邑迁至浚仪(或梁),并在此筑城,使浚仪(或梁)由一个小城跃为强国之都。大梁是开封历史上第一个强盛的时代,初步崭露了它在中国都城史上的应有地位。
一、走过辉煌的古吹台
卫国浚仪建有一高台,春秋著名音乐家师旷常常在高台面对蓬池奏乐,故此台被命名为吹台。这就是古吹台名字的由来。魏惠王在位时,曾整修吹台,故又成为梁惠王台,宋梅尧臣有诗写道:“在昔梁惠王,筑台聚歌吹,笙萧无复闻,黄土化珠翠。”
大梁城保持了136年的繁荣。在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久攻大梁不下,乃决水灌城,历时3个多月,魏亡城毁,曾经繁华无比的大梁城一度成了水乡泽国,许多亭台楼阁成了废墟,连魏国的王侯也都成了秦的阶下囚。
汉刘邦对大梁情有独钟,尤其敬佩信陵君的侠义气概,曾派五家为之守坟。每次过大梁必祭拜信陵坟,有人还提出刘邦祖籍大梁的说法。汉高祖五年(前202)刘邦即位,首封彭越为梁王,国都浚仪(开封)。文景时期,大梁出了一位礼贤爱士的诸侯王,他就是梁孝王。梁孝王刘武是汉文帝的儿子、汉景帝的亲弟弟。他的封国极大,北到秦山,西到陈留,有四十多城。他修筑宫室,在大梁东北修筑平台,将吹台大加修建了一番,后来成为著名的梁园的一部分。大文学家司马相如、枚乘等都是他的宾客,他们经常到吹台上吟诗作赋,吹弹歌舞。开封从此又被称为梁园。梁孝王礼贤下士,广交天下贤士,枚乘梁王菟园赋和忘忧馆柳赋都是记载梁园的美丽景色。梁孝王和邹阳、枚乘、司马相如之雅事被后世广为流传。以为文坛佳话,晋代女诗人谢惠连著名的雪赋就记载了当年聚会的盛景。
梁孝王后因大梁地卑湿,迁都睢阳,为了能经常回到故都,经常光顾菟园及酺池,筑三百里的蓼堤,又在当地重修菟园,可惜,迁都十多年后,梁国被汉景帝分为五个诸侯国,梁园从此荒芜。惟留古吹台依傍千年篷池,让后来人想起当年的繁华。后历经变乱,大梁日渐衰微。阮籍咏怀诗:“徘徊蓬池上,还顾望大梁,绿水扬洪波,旷野莽茫茫。”说明此时大梁已相当的荒凉。
直到唐玄宗天宝三年(公元744),李白、杜甫、高适三个伟大的诗人同游汴州,共饮吹台,述怀大梁的往事,还为信陵君、梁孝王的事迹所折服,抚今追昔,感慨万千,畅饮作赋,留下一段千古佳话。吸引后来的文人墨客登临吹台,追忆寻觅三贤的足迹。史书上记载此事说,当时三人在吹台上酣饮,指划山川,慷慨述魏惠王、信陵君往事,兼及梁孝王并邹阳、枚乘、司马相如之辈。人望台上,唯见风云万里,桑柘纷落如雨,秋阳涂抹,雁鹜嘹唳相呼,三人的身影来往游动,鬼神莫测。
到了宋代,开封文化和经济发展到了世界的最顶峰,成了当时世界最繁华的第一大都市,宋金皇宫、艮岳、资圣阁、金明池,繁塔等景观纷纷崛起。而古吹台和身边的繁塔共同构成了汴京美丽画卷的一角,梁园雪霁、吹台晴雪和繁台春色都曾是汴京八景的重要组成。
金元入侵中原,开封由繁华走上衰落,大多数开封景观毁于战火,此后,黄河改道,逼近开封,黄河七淹开封,但古吹台由于在开封南郊,地势较高,一次次逃过了劫难,和重新站立起来的开封城一样巍然屹立。古吹台成了人们凭吊过去的场所。金朝诗人完颜寿的诗作表达了历代的感慨:“汴水悠悠蔡水来,秋风古道野花开,行人惊起田间雉,飞上梁王古吹台。”
到了明代,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已远离中原,开封虽然是河南的首府,但已不复往日的辉煌,宋金时代的繁华早已成了过眼云烟,诗人们登古吹台,别有一番滋味。祥符人李濂吟咏吹台的句子甚多:“梁王昔日筑高台,鼓吹华筵动地开。五岳云烟千里见,三川风雨半空来。绮罗秋色今何在?枚马文章去不回。空有断碑并废苑,秋风秋草使人哀。”李梦阳也留下很多诗作:“废苑迢迢入草莱,百年怀古一登台。天留李杜诗篇在,地历金元战阵来。流水浸城隋柳尽,行宫为寺汴花开。白头吟望黄鹂暮,侉子歌残无限哀。”
但作为几千年风光无限的古吹台始终没有被遗忘,明周王朱有炖所作的吹台秋雨诗就表达了一种欣喜的情愫:金风飘飒自西来,秋雨淋漓满吹台。丰草湿垂蛩韵切,浓云阴遏雁声哀。霏霏僧舍攲苍竹,漠漠人家暗绿槐。明旦喜晴携酒至,登高先赏菊花开。于谦的吹台秋雨诗表明此时的吹台成了重阳登高赏菊的佳处:郡城东畔古台荒,风雨萧萧送晚凉。叆叇山川迷远近,高低禾黍坠青黄。冲开暮霭帆来重,叫破秋云雁过忙。携酒登高应有约,莫教零落妒重阳。
二、往日梁园何处是
开封建造梁园应是从汉刘邦封彭越为梁王,国都浚仪(开封)开始的,到最后一个梁王梁孝王时,梁园凡三百里。有人根据史记梁孝王世家等典籍中记载的梁国西界西至高阳来推断,高阳就是今天杞县的高阳镇,开封与梁国不相统属。这样一来,梁孝王都大梁及梁园之说皆成无稽之谈了。曾作汴京八京记的杨庆化先生给人们解释了这一疑惑。原来典籍记载无错,这是后人判断失误。事实是:开封在春秋时期叫仪,又称阳武高阳乡,与位于50里外的启封是两个地方。水经注卷二十二记载:“渠水(汴水)又东径大梁城南,本春秋之阳武高阳乡也,于战国为大梁。”“高阳”是开封曾为“乡”时的称呼,与杞县高阳毫不相干。
彭越为梁王定国都浚仪(开封)直到后来梁孝王因蓬池地势湿潮,迁都睢阳,又在当地重修菟园,唐代李吉甫元和郡县志卷七中记载:“开封县蓼堤,在县东北六里,高六尺,广四丈。梁孝王都大梁,以其地卑湿,东徙睢阳,乃筑此堤。至宋州(商丘),凡三百里。”开封的菟园岂能会让梁孝王忘情,修筑大堤连接新旧菟园当在情理之中。开封令孝王不忍割舍之处还有酺池,太平寰宇记曰:“酺池,在浚仪县西北六里,古大梁城梁孝王作”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孝王死后,汉景帝就把庞大的梁国一下子分成了5个小国,这时候浚仪才划归济川国。睢阳作为梁都城仅存在了十几年,对后世影响和开封梁园根本无法并论。我们从1988年出版的开封简志中能看到“开封市建置沿革表”从中可一目了然,公元前202年到公元前144年,浚仪归属梁国。
梁园不在开封的怀疑是明朝才开始的,而此前并无类似的疑问。历代的诗作可以证实开封和梁园及梁孝王台的关系。杜甫谴怀回忆三人在吹台相聚的情景:“昔我游宋中,惟梁孝王都,”“气酣登吹台,怀古视平野。”说明三人相会的地点是孝王都的吹台。高适在吹台留诗:“梁王昔全盛,宾客复多才。悠悠一千年,陈迹惟高台。”韦应物也曾登吹台赋诗:“梁王昔爱才,千古化不泯。至今蓬池上,还聚八方宾。”唐杜牧在汴梁怀古也曾有佳句:“锦缆龙舟隋炀帝,平台复道汉梁王,游人还起前朝念,折柳孤吟断杀肠。”连遭到广泛质疑的李白的梁园吟其实写的就是开封梁园和古吹台:“平台为客忧思多,对酒遂作梁园歌。却忆蓬池阮公咏,因吟渌水扬洪波。洪波浩荡迷旧国,路远西归安可得!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昔人豪贵信陵君,今人耕种信陵坟。荒城虚照碧山月,古木尽入苍梧云。梁王宫阙今安在?枚马先归不相待。舞影歌声散渌池,空馀汴水东流海。沈吟此事泪满衣,黄金买醉未能归。”从梁园吟所指的阮籍吟大梁往事,蓬池(开封别称),汴水,信陵坟都是指开封。有人提出梁孝王的梁园不在开封,李白梁园吟非指开封是非常荒谬的。
三、吹台何日再辉煌
今日的古吹台位于禹王台公园内,对于吹台的往事,包括大多数开封人已经十分陌生了。来此旅游观光的游客十分稀少,远不如铁塔、龙亭、相国寺等市内景区,如果登上巍巍古吹台,依稀仍可闻师旷飘越三千年的琴声,听见李杜高适饮酒赋诗的高亢声音,走进禹王台公园,亭台楼阁,修竹柳苑,似乎仍有梁孝王和枚乘、司马相如菟园赋雪的情景,走在林中。当年吹台秋雨的情形恍惚几分神似。
一个有着3000年历史的古城,几经沉浮,几度兴衰,一次次遭到灭顶之灾,一次次顽强的站立起来,至今依然巍然屹立,而古老的古吹台,一直默默相随三千年,浸透了这个伟大城市的苦难悲欢,时时唤醒人们对于过往的回忆。也许吹台始终没有过去开封艮岳、资圣阁、金明池的光辉,也没有今天龙亭、铁塔、相国寺的辉煌,即使今天,古吹台也很少进入人们的视线,大多被世人遗忘。但也许正是他的相对平庸和处于开封城西南高地,而免遭一次次刀兵水火。
古吹台,一个三千年伟大城市的繁荣和悲壮历史的化身,他承载了开封作为中华文明史中心的苦难与辉煌的印记。古吹台,正象开封这个伟大城市一样有着不朽的过去和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