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苍海一飞鱼文集 > 在汉江的涛声中沉浮

在汉江的涛声中沉浮

作者:苍海一飞鱼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五一前夕,有朋友相约到景阳采风。我一听来了兴趣,景阳,是不是武松打虎的那个景阳啊?朋友说这个景阳是我们十堰地区郧西县的景阳川,和山东的景阳岗可是相距十万八千里。景阳岗因武松打虎名扬四海,景阳川则因发现创世歌而名声鹊起。创世歌的出生地,有吸引力!这次采风活动的主题是“景阳冈上桐花开”朋友接着说。新鲜!居然有地方给其貌不扬的桐花办个节,仅凭这点,那地儿那花儿,值得期待!

    出十堰城区,沿316国道向西北,汽车像春天放纵的游蛇,时隐时现于茫茫秦岭与碧绿的汉水间。洒满阳光的空气里处处散发着植物、花粉的清香与甜蜜,满眼的绿色匆匆掠过车窗,让人目不暇接。一路上文友静子大谈她小时候如何愚弄弟弟的故事,无遮无掩的笑声、久违的轻松快乐荡漾着整个车厢。原来幸福也可以这样随意地拿来与别人分享,原来漫长的旅途也可以这样变得短暂。小村、童年、趣事,就这样从我的视觉与听觉两个方面强烈地关联着我朝向景阳的行程,我知道此刻一方山水又在我的心中跌宕,而别一方山水正在我的眼前的铺展。

    广袤的鄂西北,生我养我的土地!

    景阳之兰滩古渡

    经过长途跋涉,汽车终于在汉江边停下。我们被告知眼前的渡口即是兰滩古渡口。

    汉江两岸山连山

    自古渡船在兰滩

    一江汉水连两省

    远古帆船碧连天。

    这是至今仍在传唱的一首兰滩古渡歌谣。兰滩渡口北上蜀河、旬阳,东渡至平利、安康、汉中,是历代陕鄂交界的第一大渡口,素有陕鄂两省“丝绸之路”上的桥头堡之称。据陕西渡口史志记载,兰滩渡口建于明嘉靖年间,渡口惠及陕鄂省际两县,通鄂通陕,过客众多,为陕鄂汉江交界中标志性的渡口,往来之客络绎不绝,沽舟泛泛,渔艇悠悠。黑鳗赤鲤,浮沉于绿水之中,白鹭青鸟,出没于烟波浩渺之上,樵士沿汉江河岸羊肠而往,牧童牛背而归。打渔人风雨兼程,让人能感悟出古渡风景无限的景致。

    汉江在历史的烟云中沉浮,兰滩古渡也随之在历史的涛声中被人遗忘。汉江边那么多的渡口和码头都消失了,唯有这从秦代延续至今数千年的兰滩古渡至今仍发挥着作用,但听说不久,它也将因白河电站的修建而重写历史。

    汉水荡荡,秦岭巍巍,渔歌唱晚。历史的正剧与野史,古老的喧嚣与沉寂,都滚滚流淌在这一江东去的汉水中,而今朝的热望与重振,明日的期盼与辉煌,仍在这古渡旁上演,仍在这汉水中喧腾。

    半江江水半江山,站在轮渡的甲板上,看古道残阳如血,江水碧绿如玉,古老的汉江两岸栈道沧桑,古墓群时隐时现于大山的褶皱,浩荡的江水一泄千里,寂寞的青鸟鸣叫于茫茫大山,难免让人生出天地悠悠,怆然涕下的悲情!三千里汉江两岸曾经燃起过多少硝烟烽火,三千里汉江曾轮渡过多少金戈铁马,三千里汉江曾经有多少次的兴衰荣辱,三千里汉江至今仍滋养着多少英雄的儿女,三千里汉江又流淌着多少千古佳话与传奇!

    景阳,这个汉江之畔曾经的重要驿站,淹没于历史的尘埃里,隐藏着几多失落与伤痛,几多希望与期盼!这粒被时光遗落的珠玉,有着怎样的谜底正等待着我们去探访呢?

    从古渡沿汉水上行约半小时下船,走过一个乱石林立的河滩,穿过青葱的茅草丛,我们来到一个山冈,一块巨形大石赫然矗立于眼前“洵阳县东界”五个隶书大字仿佛一位白发苍苍、拄着拐棍,但精神矍铄的老人颤颤巍巍迎接着来者。这是陕鄂两省的交界界碑,从其斑驳沧桑的容颜中,我们看到了时光的残酷,岁月的无情,然而这石碑历经三百多年仍挺拔坚毅的守望,仿佛正诉说着汉江,诉说着兰滩古渡口曾经的风云激荡。再看汉水流经此地时旋转出了一个大大的回流,洄水湾两岸的植物在巨大的水流回冲中逆势而偏长,浊浪滔天的喧响,冲天的气势,乌云密布,狂风暴雨的嚎叫,此时皆隐于高过水面百余米的水位线背面“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两个词猛然跳进我的脑海,汉江,我想这许是你至高境界的两种态势吧。

    景阳之煌煌民歌

    景阳之大美首在民歌。景阳家家都有人会唱民歌,许许多多的民间歌手,把唱民歌当作一门手艺,世代相传,在景阳歌手的传唱中景阳究竟有多美,且听景阳民歌手演唱的百鸟朝凤:

    春季到来绿满窗

    百鸟朝凤呈吉祥

    孔雀开屏东南飞

    红腹锦鸡尾巴长;

    白鹭彩鹳河边走

    鸳鸯戏水在池塘

    黄鹂最喜鸣翠柳

    鸿雁挥毫蓝天上;

    啄木鸟儿敲战鼓

    八哥画眉把歌唱

    莺歌燕舞太平年

    喜鹊登梅报春芳。

    这首民歌从春一直唱到冬,极尽铺排、喧染之能事,向人们展示了一个鸟语花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融的人间美妙天堂,而这天堂就是景阳。又听景阳民歌王婆骂鸡:

    一二三、三二一

    一二三四五六七

    七六五四三二一

    嚯,没有丢鸡!

    那不是我的咀尖儿

    跛腿儿,绿毛长尾巴

    我的亲儿似的芦花公鸡吗?

    上前一抱抱住鸡

    头挨头,脸挨脸

    你害得老娘骂了两天街

    得罪了一圈好邻居

    今天我要杀了鸡

    招待众位好邻居

    我王婆不是好东西

    从今后不再指东骂西!

    如若今后再骂街

    王婆我变成遭瘟的鸡!

    活脱脱一个泼皮、爱无事找事,又不失善良、纯朴,知错就改的农村妇女形象跃然眼前。这种白描的笔法,诙谐的表演,让人仅听歌声,就看出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甚至装束动作,音韵声腔!再听景阳民歌十八摸:

    正月十五雪封山,郎到姐家去游玩

    姐在房中绣牡丹,郎在身边把戏演

    手摸姐姐发头边,又光又滑是绒线

    手摸姐姐眉毛边,肉乎乎一块饺子面

    手摸姐姐鼻子边,好似玉坠挂脸前

    手摸姐姐嘴唇边,好似莲花才吐瓣

    手摸姐姐半脸边,象是圆月落玉盘

    手摸姐姐肩膀边,浑身酥麻如触电

    手摸姐姐颈脖边,好似鲤鱼手中翻

    手摸姐姐胳膊边,塘里嫩藕池中莲

    手摸姐姐脊梁边,林里蜻蜓站花间

    手摸姐姐奶头边,又鼓又软馍馍山

    这些叠词叠句的复沓,精美绝伦的比喻、生动贴切鲜活的语言艺术,让再高超的文学家都会啧啧称奇与叹服!

    几把凳子,三两个人围着炉火;或者田边地头,一头耕牛,播种的夫妇俩;一群山羊,一面坡,满山的翠绿,一个牧童;满村的人,围着新娘子说唱戏逗;满院子的人喜气洋洋地歌唱着敬酒;一屋子的人围着棺材落泪这时有人唱,有人歌,有人舞,有人笑,有人哭

    这就是景阳民歌的魅力,景阳民歌就是这样深深地扎根民间,扎根泥土,它们敢爱,敢恨,敢哭,敢笑,说身边事,唱身边人,说三皇五帝,唱古今中外,用朴实的语言演绎出一幕幕贴近生活的纯情真意,传唱着一场场一段段地老天荒的风云传奇。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者“杨柳岸,晓风残月”;也或者就如今夜,桐香袅袅,月挂中天一场盛大的民歌说唱会正在进行,沉醉于首首无拘无束,浑然天成,如行云流水,如杨柳拂风,幽默诙谐,生动传神的景阳民歌中,聆听、体味着歌师们眯缝着双眼,颤动着双腿,忘我说唱这人间最朴素的情感咏叹调,你一定会被深深地感染、你全身的细胞一定会被全部调动起来,你的嘴一定会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起来

    这酣畅,这古朴,不得不让人与汉江接轨,不得不让人与秦岭搭界。古老的秦山汉水啊,你涵盖的美实在是太多了,你孕育的子民实在是太伟大了!难怪吸引了省民协的傅广典主席要呕心沥血,数上秦岭,数到景阳,为这里的民歌命名,为这里的桐花摇旗呐喊!一部创世歌,把一个汉民族以德治国,以孝立身,创世立业,开天辟地,三皇五帝,三十六朝,共和国成立演绎得多么惊天动地,多么泣鬼传神!

    景阳之清丽桐花

    景阳乡位于郧西县西南边陲,南濒汉水,东临夹河,乡政府所在地骡马店村,有两条动听的河流大兰河、小兰河在这里汇聚,然后汇入汉江。

    喜欢有水的地方。如今沿着一条以“兰”命名的河流去看桐花,这种从涓涓的兰香中穿过,终至另一种期盼的美妙不足与外人道也。在“景阳桐”选育基地——景阳乡小河口村,我看见了满山遍野的桐花,看见了山羊,看见了蓝天白云这熟悉的景致,一下就打开了我遥远、旷古的家乡之门,看到了与她有着同样朴实热情友好的一张张陌生而熟悉的脸

    桐花,曾经作为我诗歌的意象,被写进我的诗歌里:

    那年春天,父亲领着我

    在开满桐花的山冈上放羊

    洁白的桐花,古铜色的桐叶

    成了父亲和我放牧的另一群山羊

    我们的山羊啃噬着青草

    在微风中穿村而过

    我和父亲看到蓝天上的云朵

    也在向桐花演化

    一个遥远、旷古的小山村

    从此秘密地在我心坎里种下

    ——桐花开了

    我是一个出生于乡村的孩子,小时候见不到华丽的牡丹,娇艳的玫瑰,只有像桐花一样朴实的山花,留存在记忆的最深处。桐花以其朴实、清新的美占据着我的童年时光,多少年来,她一直静静地开放在我的灵魂深处,她亲切地连着生我养我的那个小山村,以及与小山村所有相关的信息。也算是命运的一次特意安排,我最终没有错过景阳川上的桐花,仿佛此行只为你而来。

    桐花不艳不丽,不鲜不靓,她的美就像朴实的山里人一样,纯得令人心痛,真得让人落泪。古往今来,写桐花的人寥寥无几,而对她的美更是提及的很少。“去日桐花半桐叶,别来桐树老桐孙。城中过尽无穷事,白发满头归故园。”唐代诗人元稹的代表作桐孙诗,桐花只是作为一种童年美好的记忆留存在诗人的心中。韶光易逝,人生如梦,满头白发重回故里的诗人没见到桐花,见到的却是桐树桐孙,更添无限伤感。然而那清新素洁的桐花恍然还在昨日,就像诗人的青春,就像诗人朴拙的初恋日夜沸腾在记忆的底片里。

    “桐花万里关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这是唐代诗人李商隐赠别朋友的诗句,这里我们看到雪海一样盛开在万里关山路上的桐花,也是勾起了诗人少小时的记忆,芬芳桐花就像两位老友之间浓浓的情谊,散发着愈久弥新的宝贵真情。

    这满山满冈的桐花就像一位位久违的乡邻突然被推到我眼前,打开了我久闭的心灵,让乡音乡情暖暖地熨烫着我疲惫的身心。而景阳,更像我邻家的一个妙龄的待嫁妹妹,睁着一双纯真、明亮的大眼睛,仿佛在对人们说着:桐花开了,芝麻开门吧!是的,桐花开了,芝麻会开门的!

    景阳是美的,她的美是朴实本真的美,她的美是充满了人间烟火味的美,是人人都可以亲近但不容玷污的美,这美美得让人吃惊,美得让人留恋忘返。就像这些开在深山,散发着幽幽的清香,不喧不躁,朴朴素素,清清淡淡,素面朝天的桐花的美;也像这些静静地开放着丝丝缕缕令人惊叹的,紫蓝色的鸢尾花的美!它安静地飘落于秦岭的裙裾上,汉江的臂膀里,不媚俗,不喧哗,一张素素净净的脸上,闪动一双明亮的眸子,正等待着一个发现的使者,一个开路的先锋,一个心灵的知己,一次灿烂的绽放!

    “中国油桐之乡”多么值得期待的前景,为重振景阳之繁荣,景阳人当前正看准了大兴环保,大兴绿色能源的时机,把广袤的桐子树种满秦岭的沟沟岔岔,山山岭岭,让洁白的桐花像铺天盖地的雪花一样铺满景阳川的每一寸土地!

    桐花,景阳的希望之花,景阳的致富之花,景阳的乡花!也是汉水两岸,大江南北,祖国所有村落的村花!她只要在一个人的童年开过,她一定会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永不凋落!我们有理由期待着未来的某天,再来看景阳的桐花,再来看一个雪白的世界簇拥着秦岭,再来看这清丽的香魂飘满我的汉江,飘落我的心海

    景阳之巍巍刘洪寨

    地处汉江中游的景阳,是去西安的必经之路,沿途古道战痕累累,寨堡林立。其兰滩村的万家山上,至今巍然屹立有刘洪寨、麻王寨、女儿寨等历史遗迹。

    刘洪寨大约建于唐朝初年,历经了1500多年,是寨主刘洪操练兵马和发号施令的场所。据景阳当地的民间传说,唐太宗年间,新科状元陈光蕊携妻子殷氏赴江州上任,途径乌江渡,遭刘洪抢劫,劫匪将陈光蕊推入汉江中,把殷氏劫上山寨。当时殷氏怀胎六甲,半年后生下一子,殷氏为使儿子长大后不沦为土匪,将其装进木桶,放入汉江,木桶倒流30里,被上游百佛寺老主持救起,并收为弟子,取名玄奘。18年后,刘洪杀死状元冒官上任的事情暴露,唐军破刘洪寨,活捉了刘洪,救出殷氏,玄奘母子随得以相认。这传说跟西游记第九回的记述大同小异。

    小说自然不能当作历史来考证。但真与假,虚与实,今天看来,似乎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此地有传说,此地是一个诞生传说的地方,此地是一个流行传说的地方!

    汉江兰滩古渡岸边,有一巍峨的山峰直插云霄,酷似一尊佛像,景阳人都说,这尊佛像就是唐玄奘的化身,名曰“圣僧出世”站在高高的刘洪寨上,向西南远望,果真那佛像出神入化,妙趣天成!

    刀光剑影的时代,恩恩怨怨的人间,纷纷扰扰的世事,在过去,在现在,在将来登上一座刘洪寨,就如打开一部厚重的史书。

    “古寨插云间,秦楚第一关”刘洪寨风景奇特,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其四壁悬空,犹如长矛刺天,奇山怪石,或崛起凌空,或沉落幽谷,山脚下汉水滔滔,周围山林莽莽,所以也成为古时土匪杀人越货,拦路抢劫的古战场,观察汉江的制高点。据传,当年刘洪在此据守时,人马众多,每次从汉江抢劫来的货物,只消从汉江岸边人挨人地一直传往山顶。

    刘洪寨山顶云雾缭绕,长风扑面,景色蔚为壮观。那么高的山巅居然有一偌大的取水处,再干旱的夏天,里面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泉水。那石条垒起的寨墙历经千年坚固如新,沧桑遗迹古风古韵,至今寨上还有上下寨门、镜子石、主寨、寝宫古迹等掩映于绿树野草、石崖壁垒之间,而“刘洪滚鼓”、“火牛火羊攻山”、“百佛寺认子”、“乌江祭江”等许多惊心动魄的故事更是传唱于百姓的茶余饭后,铭刻于苍茫的天地之间。

    与正史的记述不同,与正史的教化相异,草莽英雄,历来在民间是真正的英雄。他们杀富济贫,他们侠胆仗义,他们疏财帮困。所以在老百姓的心中,这些人并不是坏人,他们拥护以至迷信,在千年万年的口语中传他们、唱他们,赞扬他们,直到美化、神话、圣化他们,想来也是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寄托

    景阳之旷世奇儒

    景阳在汉江的涛声中几起几落。一方面,贫瘠的土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另一方面,独特的区位优势,厚重的历史积淀,你完全可以放开思维,大胆地去想一切可能发生的事情。但是如果不是亲眼见到,你绝难把景阳和一个人联系起来,而这个人居然是一代旷世奇才大儒——方孝孺。

    方孝孺,是被誉为明初“开国文臣之首”翰林学士(正五品)大儒宋濂的学生,他的文章、学问皆为宋濂诸弟子之冠。历任陕西汉中府学教授,翰林侍讲,侍讲学士(从五品),直至升任文学博士(正五品)。建文年间(1399-1402)担任建文帝的老师,主持京试,推行新政。

    洪武三十五年,燕王朱棣决定挥师南下,从北京打到南京,从侄儿朱允炆手中夺取政权。临行前,他问“国师”——大和尚姚广孝有何嘱咐。姚广孝说“殿下到了南京,一定会顺利取得皇位,忠实于建文帝的大臣们也会有许多人不肯同你合作,这些大臣中有一个叫方孝孺的人,他是建文帝的老师,这个人你万万杀不得。”朱棣问他为何杀不得,姚广孝回答:“方孝孺是一颗读书的种子,你若杀了他,有明一代,就没有读书的种子了。”朱棣答应了姚的请求。

    哪知“靖难”成功,方孝孺拒不为朱棣写即位诏书,被灭十族(九族加门生共十族),遭难者达873人。相传朱棣杀方家十族的时候,幸有一孙侥幸外出躲过浩劫,随外祖母逃隐深山,方氏后代为保性命,遂改为祖母祝姓,在景阳以及周边地区自古有“方祝一家”之说,祝氏子弟谨记祖训“生时姓祝,死后姓方”据十堰市史志办主任、市民协潘彦文主席说他在本世纪初到景阳的采风活动中,发现了了祝家大院,并通过祝家的家谱发现原来祝家人就是一代奇儒方孝孺的后人。

    在吴家扁村,我们见到了始建于乾隆年间的祝家大院,大院分上

    下两院,至今古风犹存,并保留有许多珍贵的文物。两院内大庭里都摆放有一张圆型八仙桌,雕龙画凤,油光铮亮。祝家人睡的床至今仍是“二龙戏珠”的四壁帐幔的古式床,踏脚板,箱储柜,雕花桌,墙上挂的竹编簸、花篮,桌上摆的花瓶,都古色古香。行走于祝家大院几进几出的院落与曲折回环的走廊屏风间,还以为是走进了民俗古居的艺术殿堂,再看院子内外光滑发亮的青石板,斑驳脱落的墙壁,岁蚀雨打的石雕,又看热情好客的方氏后代,头插簪子、身着蓝布青衣,具有大家风范慈祥的老奶奶,漂亮安静的双胞胎姐妹,历史与现实的强烈交叉碰撞,无不让人感到沧桑历史的久远,时光行走的迅疾

    祝家上下两院现大概共有六七十余人,方氏后代可谓人丁兴旺。我不知道,如若方老先生在天有灵对此作何感想?所谓暴君无知,天地良心未泯“野火烧不尽,春天吹又生”读书种子是永远扼杀不尽的!

    说到方孝孺,说到文人被诛杀,古往今来的志士仁人心情都是一样的沉重。士可杀,不可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节正是真正的中国文人,千古遗留的祖训!

    古道斜阳,青山黛瓦,斑驳墙垣,人杰地灵,唯有深深的祝福,送给方氏后人,送给保护了方氏后人的郧西景阳

    2012。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