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灞水透月看杨柳
稻田飘香传蛙鸣。
芦花摇曳萤火飞
青纱帐里蛐蛐声。
这首自认为是诗的小诗,把我对故乡的赞美和情感一股脑的表现了出来。
我在故乡生活了二十一年。在省城学习和工作的十余年间,还经常回家。那时并没有太多的眷恋。然而,人生变故太多,当我把家迁居数千里之外而远离故乡的时候,思乡恋乡,思念故乡的父老乡亲、思念儿时的伙伴、思念同窗好友、思念故乡的一草一木之情与日俱增。每逢月圆时,面对当空皓月,我总是一个人静静的站在月下,通过那轮玉盘,我凝视着遥远的故乡。
我的故乡,位于秦岭山区。东、南有秦岭山脉环抱,西望是似剑削平的白鹿塬,北靠塬坡岭地,中间一条一公里多宽的川道。这川道土地平整,土壤肥沃,又有那条弯弯曲曲的灞河的滋润。与灞河并行的是纵惯东西的公路,把这个山区与外面的大世界联系了起来,交通特别方便。这些都是南山脚下、北岭之上的人们所羡慕的。我们的村子就坐落在这川道之中。
站在我们的村子观望南山,重重叠叠的山峦,伟岸壮观。满是树木的山坡为一片墨绿,没有树木的草坡,则呈浅绿色。裸露的岩石呈现银白色,象是万绿丛中的一个个点缀。天高气爽时,整个大山的沟壑、树形、山石都清晰可见。清晨空气中湿度大时或在炎炎烈日的中午,水蒸气悠悠上浮之时,大山被如蝉翼般的薄雾所笼罩,呈现出幽蓝的轮廓,没有了细部的刻画。遇到较强气流影响时,大山被锁进大雾里,不见了庐山真面目。如有了阳光的关照,雾气纷乱升腾,一缕一缕,一片一片的流动,如细纱帷幔沿山飘浮。如果身临其境,就犹如在仙境一般,雾气来临时,可见度也就是三、五米。你猛不防,一眨眼的功夫,大雾就没了踪影。这大自然的力量,真是无法估量。
秦岭山脉是我们山区人的生命山,临近大山,雨水就要充沛的多,特别是在干旱之年。
俗话说;“天涝浇川,天旱浇山。”这一点不假。不仅是大山的偏爱,还有灞河水的滋润。无论遇到再干旱的年份,总是会有点收成的,颗粒无收的情况从未发生过。据老人们讲,民国十八年遭年馑,全国闹旱灾,特别是渭北高原地区,大旱之下,颗粒无收,赤地千里,民不聊生,饥民遍野。饥饿和瘟疫吞噬了无数人的生命,十村九空,惨不忍睹。那些还有行动能力的灾民,有不少来到我们这山区寻求生路。厚道的山里人,总会从口里省出一点来接济他们。也就因为这次年馑,山区的人口猛增。到后来,本来富裕的山区倒落后于渭北高原地区了,连村子都明显密于那里。
山区的地形复杂,高低错落,气候也就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由此带来的是物种的多样化。便使得山区风景秀丽,美不胜收了。山区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季节变换特别明显,不同的景色也就给人以不同的惊喜。
大地回春,万物复苏,麦苗儿猛劲的朝上窜。碧绿的麦田,铺满了山区大地,在春风的吹拂下,似银绿色的波浪,一浪推着一浪,甚是好看。为之而点缀的是那盛开的桃花,粉红粉红的,在绿色麦田的陪衬下,格外的显眼。白色的梨花把桃园划成条状,一道儿红,一道儿白。遥相呼应的是那远处的还在开放着的油菜花,泛起一片金黄。把个山区打扮的分外美丽。不似油画,胜似油画。然而,无论哪位高明资深的画家也无法用油彩描绘出这一鲜活秀丽的景色。
然而,我被家乡的美丽景色所陶醉的还倒是由画家引起的,那还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村里请县剧团来我们村上演戏,清晨,村前村后,到处都是在练基本功的演员,拉嗓子的,踢腿耍武的,把个村子搞得好不热闹。这时有一个作美工的,独自坐在水渠岸上写生,他笔下画出的远处的大山云雾缭绕,一条银白色的大河从大山下穿流而过,一排不很稠密的柳树垂着条条柳丝,树的空隙中还画了两辆汽车。画板下半方是翠绿景色中的粉红色桃花,黄色菜子花和白色梨花相间的绚丽画面。我把画面和实景一对照,我猛地受到了震惊,才感觉到我们所居住的山区是这么的美好啊!
夏天的山区,麦田把大地装点成一片金色,一但有风吹来,麦穗象似在跳舞,时起彼伏,比斜阳洒下的波光鳞鳞的金色水面更为壮观。站在公路上,看那河滩上的大片芦苇园,就是一座方城。刚出头不久的芦花,在阳光的照耀下,那绿中泛红,红中有紫。微风之下,这芦花似幻彩锦锻在风中飘浮。那三三两两的芦苇鹰悠闲地在上空盘旋着,园内还不时的传出芦苇鹰和野鸭子的唧唧嘎嘎的叫声,把个小孩子们惹得都要进入园中看个究竟。
初秋时节,早晨散步在公路上,浓绿的稻田所散发出来的阵阵清香扑面而来。太阳刚刚露出山头,挂在稻叶上的水珠儿,象颗颗珍珠,闪闪发光。初出的那稚嫩的稻穗昂首挺立,精神异常抖擞,微微张开的稻粒上吊挂着黄绿色的小花,向四周散发着诱人的芳香。这种芳香也给稻田带来了生机和灵性。那些以稻田为家园的田螺,一个个背着个平顶帽,伸出两个圆柱形的触角,在水里自由自在的缓步爬行。田螺很少单个存在,看到的绝大多数都是群居,一片一片的,好似一个大家族的成员在一起团聚。和田螺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那黑黄色的鳝鱼,表现得异常的活跃,在水里串来串去,一刻也不闲着,把个稻田看作成一个若大的世界,自由旅行。稻田里不时的发出扑通扑通的响声,那是那些穿着绿色或黄色外衣的调皮的青蛙,它们把田埂当作跳水高台,一会儿跳下,一会儿爬上,总是要给那平静的水面掀起点涟漪。每到晚上,青蛙们就要一展它们的歌喉,呱呱、呱呱的叫声,与玉米地里的蟋蟀、草丛中的蚱蜢等草虫和泥土里的蚯蚓发出的吱吱、唧唧、咕咕的叫声组成动听的交响曲。与那些歌唱的青蛙、蟋蟀、蚯蚓相呼应的则是那萤火虫,它们一显自己的本能,个个挑着个小小的灯笼,跳着飞行舞蹈。萤火虫那泛着绿色的光芒与天空的星星一比高下,给夜空平添了一道风景。
还有那茂密浓绿的玉米,刚抽出的天花,草黄中带有点浅绿色的花枝上,挂着黄色、粉色和紫色的花瓣,花瓣上的花粉,在阳光下泛着晶莹光点,远处看去象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绒毯。还没有分开身的那稚嫩的玉米穗,吐出色彩斑斓的胡须,表现出勃勃生机,给人一种纯自然的快乐感,使人心旷神怡。
大秋处于收获时期,金黄的稻田、浓绿的玉米地、似黄似绿的大豆地、白花如玉的棉田,村前村后、坡头岭脊上的挂着一串串红的耀眼的柿子树,象夕阳点燃着的片片云团。这大自然的有机组合,把个山区点缀得格外的好看。七彩摈纷的大地中流淌着的灞河,象一条银色丝带自东向西飘逸而去。只要站在北岭坡头上向南遥望,美好景色尽收眼底。
山区的冬天,则另是一番景象。大河南北、岭头沟壑一片翠绿,麦苗儿象天然地毯,覆盖着山区大地。南山上白雪皑皑,放射着刺眼的光芒。山脚处一条没被雪掩盖的青绿色的山坡,把由农家飘散出来的缕缕炊烟衬托得特别醒目。给山川更增添了生机和生活气息。
这种景色已离我远去了三十余年,可我总割舍不了这份情感,这份眷恋。我早已把她刻在了我的心底。那美好的景色不知道有多少次进入我的梦乡,醒来时则与我相伴的是半宿的失眠。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青青河边柳,叶叶挂枝头。美美家乡水,好好梦里头。”这发自肺腑的诗句,来表达我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灞水透月看杨柳
稻田飘香传蛙鸣。
芦花摇曳萤火飞
青纱帐里蛐蛐声。
这首自认为是诗的小诗,把我对故乡的赞美和情感一股脑的表现了出来。
我在故乡生活了二十一年。在省城学习和工作的十余年间,还经常回家。那时并没有太多的眷恋。然而,人生变故太多,当我把家迁居数千里之外而远离故乡的时候,思乡恋乡,思念故乡的父老乡亲、思念儿时的伙伴、思念同窗好友、思念故乡的一草一木之情与日俱增。每逢月圆时,面对当空皓月,我总是一个人静静的站在月下,通过那轮玉盘,我凝视着遥远的故乡。
我的故乡,位于秦岭山区。东、南有秦岭山脉环抱,西望是似剑削平的白鹿塬,北靠塬坡岭地,中间一条一公里多宽的川道。这川道土地平整,土壤肥沃,又有那条弯弯曲曲的灞河的滋润。与灞河并行的是纵惯东西的公路,把这个山区与外面的大世界联系了起来,交通特别方便。这些都是南山脚下、北岭之上的人们所羡慕的。我们的村子就坐落在这川道之中。
站在我们的村子观望南山,重重叠叠的山峦,伟岸壮观。满是树木的山坡为一片墨绿,没有树木的草坡,则呈浅绿色。裸露的岩石呈现银白色,象是万绿丛中的一个个点缀。天高气爽时,整个大山的沟壑、树形、山石都清晰可见。清晨空气中湿度大时或在炎炎烈日的中午,水蒸气悠悠上浮之时,大山被如蝉翼般的薄雾所笼罩,呈现出幽蓝的轮廓,没有了细部的刻画。遇到较强气流影响时,大山被锁进大雾里,不见了庐山真面目。如有了阳光的关照,雾气纷乱升腾,一缕一缕,一片一片的流动,如细纱帷幔沿山飘浮。如果身临其境,就犹如在仙境一般,雾气来临时,可见度也就是三、五米。你猛不防,一眨眼的功夫,大雾就没了踪影。这大自然的力量,真是无法估量。
秦岭山脉是我们山区人的生命山,临近大山,雨水就要充沛的多,特别是在干旱之年。
俗话说;“天涝浇川,天旱浇山。”这一点不假。不仅是大山的偏爱,还有灞河水的滋润。无论遇到再干旱的年份,总是会有点收成的,颗粒无收的情况从未发生过。据老人们讲,民国十八年遭年馑,全国闹旱灾,特别是渭北高原地区,大旱之下,颗粒无收,赤地千里,民不聊生,饥民遍野。饥饿和瘟疫吞噬了无数人的生命,十村九空,惨不忍睹。那些还有行动能力的灾民,有不少来到我们这山区寻求生路。厚道的山里人,总会从口里省出一点来接济他们。也就因为这次年馑,山区的人口猛增。到后来,本来富裕的山区倒落后于渭北高原地区了,连村子都明显密于那里。
山区的地形复杂,高低错落,气候也就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由此带来的是物种的多样化。便使得山区风景秀丽,美不胜收了。山区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季节变换特别明显,不同的景色也就给人以不同的惊喜。
大地回春,万物复苏,麦苗儿猛劲的朝上窜。碧绿的麦田,铺满了山区大地,在春风的吹拂下,似银绿色的波浪,一浪推着一浪,甚是好看。为之而点缀的是那盛开的桃花,粉红粉红的,在绿色麦田的陪衬下,格外的显眼。白色的梨花把桃园划成条状,一道儿红,一道儿白。遥相呼应的是那远处的还在开放着的油菜花,泛起一片金黄。把个山区打扮的分外美丽。不似油画,胜似油画。然而,无论哪位高明资深的画家也无法用油彩描绘出这一鲜活秀丽的景色。
然而,我被家乡的美丽景色所陶醉的还倒是由画家引起的,那还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村里请县剧团来我们村上演戏,清晨,村前村后,到处都是在练基本功的演员,拉嗓子的,踢腿耍武的,把个村子搞得好不热闹。这时有一个作美工的,独自坐在水渠岸上写生,他笔下画出的远处的大山云雾缭绕,一条银白色的大河从大山下穿流而过,一排不很稠密的柳树垂着条条柳丝,树的空隙中还画了两辆汽车。画板下半方是翠绿景色中的粉红色桃花,黄色菜子花和白色梨花相间的绚丽画面。我把画面和实景一对照,我猛地受到了震惊,才感觉到我们所居住的山区是这么的美好啊!
夏天的山区,麦田把大地装点成一片金色,一但有风吹来,麦穗象似在跳舞,时起彼伏,比斜阳洒下的波光鳞鳞的金色水面更为壮观。站在公路上,看那河滩上的大片芦苇园,就是一座方城。刚出头不久的芦花,在阳光的照耀下,那绿中泛红,红中有紫。微风之下,这芦花似幻彩锦锻在风中飘浮。那三三两两的芦苇鹰悠闲地在上空盘旋着,园内还不时的传出芦苇鹰和野鸭子的唧唧嘎嘎的叫声,把个小孩子们惹得都要进入园中看个究竟。
初秋时节,早晨散步在公路上,浓绿的稻田所散发出来的阵阵清香扑面而来。太阳刚刚露出山头,挂在稻叶上的水珠儿,象颗颗珍珠,闪闪发光。初出的那稚嫩的稻穗昂首挺立,精神异常抖擞,微微张开的稻粒上吊挂着黄绿色的小花,向四周散发着诱人的芳香。这种芳香也给稻田带来了生机和灵性。那些以稻田为家园的田螺,一个个背着个平顶帽,伸出两个圆柱形的触角,在水里自由自在的缓步爬行。田螺很少单个存在,看到的绝大多数都是群居,一片一片的,好似一个大家族的成员在一起团聚。和田螺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那黑黄色的鳝鱼,表现得异常的活跃,在水里串来串去,一刻也不闲着,把个稻田看作成一个若大的世界,自由旅行。稻田里不时的发出扑通扑通的响声,那是那些穿着绿色或黄色外衣的调皮的青蛙,它们把田埂当作跳水高台,一会儿跳下,一会儿爬上,总是要给那平静的水面掀起点涟漪。每到晚上,青蛙们就要一展它们的歌喉,呱呱、呱呱的叫声,与玉米地里的蟋蟀、草丛中的蚱蜢等草虫和泥土里的蚯蚓发出的吱吱、唧唧、咕咕的叫声组成动听的交响曲。与那些歌唱的青蛙、蟋蟀、蚯蚓相呼应的则是那萤火虫,它们一显自己的本能,个个挑着个小小的灯笼,跳着飞行舞蹈。萤火虫那泛着绿色的光芒与天空的星星一比高下,给夜空平添了一道风景。
还有那茂密浓绿的玉米,刚抽出的天花,草黄中带有点浅绿色的花枝上,挂着黄色、粉色和紫色的花瓣,花瓣上的花粉,在阳光下泛着晶莹光点,远处看去象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绒毯。还没有分开身的那稚嫩的玉米穗,吐出色彩斑斓的胡须,表现出勃勃生机,给人一种纯自然的快乐感,使人心旷神怡。
大秋处于收获时期,金黄的稻田、浓绿的玉米地、似黄似绿的大豆地、白花如玉的棉田,村前村后、坡头岭脊上的挂着一串串红的耀眼的柿子树,象夕阳点燃着的片片云团。这大自然的有机组合,把个山区点缀得格外的好看。七彩摈纷的大地中流淌着的灞河,象一条银色丝带自东向西飘逸而去。只要站在北岭坡头上向南遥望,美好景色尽收眼底。
山区的冬天,则另是一番景象。大河南北、岭头沟壑一片翠绿,麦苗儿象天然地毯,覆盖着山区大地。南山上白雪皑皑,放射着刺眼的光芒。山脚处一条没被雪掩盖的青绿色的山坡,把由农家飘散出来的缕缕炊烟衬托得特别醒目。给山川更增添了生机和生活气息。
这种景色已离我远去了三十余年,可我总割舍不了这份情感,这份眷恋。我早已把她刻在了我的心底。那美好的景色不知道有多少次进入我的梦乡,醒来时则与我相伴的是半宿的失眠。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青青河边柳,叶叶挂枝头。美美家乡水,好好梦里头。”这发自肺腑的诗句,来表达我对故乡的眷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