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替考(二)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到底是怎么回事?
她也不明白!
巡考收卷之前,她明明看了两回。分明写的是谢云曦。怎么会忽然变成了谢明曦?
莫非是老天长了眼……
抑或是谢三小姐有神灵庇佑?
笃信鬼神的孙夫子一想到这些,心中直冒寒气,深深懊悔自己被金银迷了眼。涕泪横流地哭道:“是我一时财迷心窍,收了永宁郡主的好处,做了错事。求山长从轻处置!”
铁证如山,赖是赖不掉了。
另外四个同样收了好处的夫子,一起面无人色地跪在地上。
俞皇后是名义上的山长,实则从不管庶务。
莲池书院里真正的掌权者,便是顾山长。顾山长平日性情温和,从不苛责夫子们。只是,一旦翻脸,便冷面无情,谁求情也没用。
顾山长神色冷冽,目光在色如筛糠满面泪痕的孙夫子脸上转了一圈,又扫过四个面色如土的巡考夫子。
莲池书院里设有五年教程。每一级的学生只有十二人,教学六艺的夫子,再有教导女红厨艺园艺等科目的夫子,加起来足有十人。
这五十个夫子里,有十余个当朝大儒和翰林,三十余个女夫子。
眼前的这五个女夫子,有两个和孙夫子一样出自宫中,另外两个则精擅棋艺和音律。因无资格阅卷,被委派做了巡考收卷的差事。
万万没料到,这五个夫子竟齐齐被人收买,出了这么大的纰漏!
“按着莲池书院的规矩,你们五人即时起被开革出书院!”
众人全身一震,再顾不得半丝颜面,连连磕头求饶。
“我是一时鬼迷心窍,做了同谋。求山长手下留情,将我留下吧!”
“只要不开革出书院,让我等做什么都行!”
“求求山长,不要撵我走。我背此恶名回了夫家,再无活路了……”
惨厉的哭声求饶声交织在一起。
季夫子外冷内热,见不得这等场景,看向顾山长:“山长,孙夫子不能再留在书院。其余四位夫子,能不能网开一面?”
顾山长神色冷然:“犯下这等重错,还有何颜面留在书院。此例若开,以后再有人因利犯错,又当如何?”
季夫子哑然无语。
顾山长又道:“其余四人,先关在书院。我带着两份试卷和孙夫子进宫觐见皇后娘娘!”
……
慈宁宫。
坐在上首的,是大齐李太后。
李太后已年近六旬,便是保养得再佳,也鸡皮鹤发,垂垂老矣。只是,李太后不肯服老,每日穿戴得颇为鲜亮,妆容浓厚。
呵!脂粉涂得这般厚,穿着鲜艳的亮黄色,活像个老妖精!
俞皇后心中暗暗嘲讽地冷笑。
婆媳是天生的冤家。
这句话用在李太后和俞皇后身上,最合适不过。
李太后肚皮争气,生了嫡长子之后,稳坐中宫数年。熬死了先帝,顺顺当当做了太后。唯一不顺心的,便是儿子不肯娶娘家侄女,偏偏娶了俞家女儿。
建文帝年少时便是个犟脾气,认定了俞莲娘,执意要娶她。李太后心气不顺,对儿媳格外挑剔。
大齐最重孝道。建文帝便是再护着俞皇后,俞皇后也被磨搓得够呛。
俞皇后生下昌平公主后,再无所出。李太后以子嗣传承为由,命建文帝广开后宫。建文帝周旋数年,到底还是顺了李太后之意。
昌平公主八岁那一年,宫中有了二皇子。之后庶出皇子一个接一个地出生。
李太后时常拿此事膈应无子的俞皇后。
婆媳多年,未见情意,只有积年沉怨。
俞皇后贵为中宫,每日依旧要到慈宁宫,晨昏定省,风雨无阻。心中冷笑不息,面上却一派温和恭敬:“母后今日凤体如何?”
李太后扯了扯嘴角,皮笑肉不笑地应道:“哀家身体好的很,一时半会儿还死不了。”
俞皇后碰了个硬钉子,也未变脸,淡淡笑道:“母后总喜说笑。这等话,可万万不能让皇上听见。否则,岂不令皇上伤心?”
李太后不轻不重地哼了一声:“皇上忙于政事,整日操劳。后宫小事,不得在皇上面前学舌,令皇上烦忧。”
又皱眉道:“听闻小九病了?”
俞皇后应了声是。
李太后面色一沉:“小九刚满周岁,得仔细看顾照料。你身为皇后,虽无嫡子,对诸皇子也该多多上心。”
字字句句戳俞皇后心肺。
俞皇后神色未变:“母后说的是。儿媳身为嫡母,对儿子们岂有不精心之理。”
不软不硬地噎了回去。
李太后心中不快,正要继续挑刺,一个宫女悄然进来禀报:“启禀太后娘娘,永宁郡主前来请安。”
李太后对永宁郡主颇为喜爱,闻言舒展眉头:“让她进来!”
俞皇后不便立时便走,索性也留下了。
……
满心焦虑的永宁郡主,快步进了正殿,一抬头,便看到了端坐不语的俞皇后。
永宁郡主:“……”
永宁郡主身体陡然僵硬,紧绷着的面色也有几分怪异。
“永宁,你今儿个怎么忽然进宫了?”
李太后对俞皇后横挑鼻子竖挑眼,对自小便在慈宁宫长大的永宁郡主倒是和气慈爱:“哀家前两日还在念叨你,你可有些日子没来给哀家请安了。”
永宁郡主定定神,挤出一丝笑容:“永宁心中时时惦记皇伯母,只怕来得太频繁,令皇伯母生厌呢!”
一边说着,一边上前行礼。
俞皇后神色淡淡,随意嗯了一声。
婆媳关系恶劣,永宁郡主是李太后的人,俞皇后对永宁郡主从无好感。
永宁郡主早已习惯了俞皇后的冷漠,心底掠过一丝苦涩,面上却未显露。
当着俞皇后的面,永宁郡主根本无颜说起谢云曦替考之事。只能陪着李太后闲话。好在俞皇后很快起身离开。
永宁郡主起身行礼相送,得以正大光明地看着俞皇后的身影。
“永宁,你特意进宫,为了何事?”李太后的声音在耳畔响起。
永宁郡主回过神来,微微红着眼眶道:“皇伯母,永宁确实有一事相求。”
到底是怎么回事?
她也不明白!
巡考收卷之前,她明明看了两回。分明写的是谢云曦。怎么会忽然变成了谢明曦?
莫非是老天长了眼……
抑或是谢三小姐有神灵庇佑?
笃信鬼神的孙夫子一想到这些,心中直冒寒气,深深懊悔自己被金银迷了眼。涕泪横流地哭道:“是我一时财迷心窍,收了永宁郡主的好处,做了错事。求山长从轻处置!”
铁证如山,赖是赖不掉了。
另外四个同样收了好处的夫子,一起面无人色地跪在地上。
俞皇后是名义上的山长,实则从不管庶务。
莲池书院里真正的掌权者,便是顾山长。顾山长平日性情温和,从不苛责夫子们。只是,一旦翻脸,便冷面无情,谁求情也没用。
顾山长神色冷冽,目光在色如筛糠满面泪痕的孙夫子脸上转了一圈,又扫过四个面色如土的巡考夫子。
莲池书院里设有五年教程。每一级的学生只有十二人,教学六艺的夫子,再有教导女红厨艺园艺等科目的夫子,加起来足有十人。
这五十个夫子里,有十余个当朝大儒和翰林,三十余个女夫子。
眼前的这五个女夫子,有两个和孙夫子一样出自宫中,另外两个则精擅棋艺和音律。因无资格阅卷,被委派做了巡考收卷的差事。
万万没料到,这五个夫子竟齐齐被人收买,出了这么大的纰漏!
“按着莲池书院的规矩,你们五人即时起被开革出书院!”
众人全身一震,再顾不得半丝颜面,连连磕头求饶。
“我是一时鬼迷心窍,做了同谋。求山长手下留情,将我留下吧!”
“只要不开革出书院,让我等做什么都行!”
“求求山长,不要撵我走。我背此恶名回了夫家,再无活路了……”
惨厉的哭声求饶声交织在一起。
季夫子外冷内热,见不得这等场景,看向顾山长:“山长,孙夫子不能再留在书院。其余四位夫子,能不能网开一面?”
顾山长神色冷然:“犯下这等重错,还有何颜面留在书院。此例若开,以后再有人因利犯错,又当如何?”
季夫子哑然无语。
顾山长又道:“其余四人,先关在书院。我带着两份试卷和孙夫子进宫觐见皇后娘娘!”
……
慈宁宫。
坐在上首的,是大齐李太后。
李太后已年近六旬,便是保养得再佳,也鸡皮鹤发,垂垂老矣。只是,李太后不肯服老,每日穿戴得颇为鲜亮,妆容浓厚。
呵!脂粉涂得这般厚,穿着鲜艳的亮黄色,活像个老妖精!
俞皇后心中暗暗嘲讽地冷笑。
婆媳是天生的冤家。
这句话用在李太后和俞皇后身上,最合适不过。
李太后肚皮争气,生了嫡长子之后,稳坐中宫数年。熬死了先帝,顺顺当当做了太后。唯一不顺心的,便是儿子不肯娶娘家侄女,偏偏娶了俞家女儿。
建文帝年少时便是个犟脾气,认定了俞莲娘,执意要娶她。李太后心气不顺,对儿媳格外挑剔。
大齐最重孝道。建文帝便是再护着俞皇后,俞皇后也被磨搓得够呛。
俞皇后生下昌平公主后,再无所出。李太后以子嗣传承为由,命建文帝广开后宫。建文帝周旋数年,到底还是顺了李太后之意。
昌平公主八岁那一年,宫中有了二皇子。之后庶出皇子一个接一个地出生。
李太后时常拿此事膈应无子的俞皇后。
婆媳多年,未见情意,只有积年沉怨。
俞皇后贵为中宫,每日依旧要到慈宁宫,晨昏定省,风雨无阻。心中冷笑不息,面上却一派温和恭敬:“母后今日凤体如何?”
李太后扯了扯嘴角,皮笑肉不笑地应道:“哀家身体好的很,一时半会儿还死不了。”
俞皇后碰了个硬钉子,也未变脸,淡淡笑道:“母后总喜说笑。这等话,可万万不能让皇上听见。否则,岂不令皇上伤心?”
李太后不轻不重地哼了一声:“皇上忙于政事,整日操劳。后宫小事,不得在皇上面前学舌,令皇上烦忧。”
又皱眉道:“听闻小九病了?”
俞皇后应了声是。
李太后面色一沉:“小九刚满周岁,得仔细看顾照料。你身为皇后,虽无嫡子,对诸皇子也该多多上心。”
字字句句戳俞皇后心肺。
俞皇后神色未变:“母后说的是。儿媳身为嫡母,对儿子们岂有不精心之理。”
不软不硬地噎了回去。
李太后心中不快,正要继续挑刺,一个宫女悄然进来禀报:“启禀太后娘娘,永宁郡主前来请安。”
李太后对永宁郡主颇为喜爱,闻言舒展眉头:“让她进来!”
俞皇后不便立时便走,索性也留下了。
……
满心焦虑的永宁郡主,快步进了正殿,一抬头,便看到了端坐不语的俞皇后。
永宁郡主:“……”
永宁郡主身体陡然僵硬,紧绷着的面色也有几分怪异。
“永宁,你今儿个怎么忽然进宫了?”
李太后对俞皇后横挑鼻子竖挑眼,对自小便在慈宁宫长大的永宁郡主倒是和气慈爱:“哀家前两日还在念叨你,你可有些日子没来给哀家请安了。”
永宁郡主定定神,挤出一丝笑容:“永宁心中时时惦记皇伯母,只怕来得太频繁,令皇伯母生厌呢!”
一边说着,一边上前行礼。
俞皇后神色淡淡,随意嗯了一声。
婆媳关系恶劣,永宁郡主是李太后的人,俞皇后对永宁郡主从无好感。
永宁郡主早已习惯了俞皇后的冷漠,心底掠过一丝苦涩,面上却未显露。
当着俞皇后的面,永宁郡主根本无颜说起谢云曦替考之事。只能陪着李太后闲话。好在俞皇后很快起身离开。
永宁郡主起身行礼相送,得以正大光明地看着俞皇后的身影。
“永宁,你特意进宫,为了何事?”李太后的声音在耳畔响起。
永宁郡主回过神来,微微红着眼眶道:“皇伯母,永宁确实有一事相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