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食谱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我的老家在襄北岗地,那里的土地,出奇地坚硬,颜色接近铁锈红。后来学了地理,才知道这一切都是贫瘠的象征。
可是,这样的土地,遇水却变得异常粘,有多粘?假如你在雨天穿着鞋出门,那泥土就会随着你的脚步,越积越厚,越积越大,大且厚到跟我老家的美食锅盔馍一样。你还没走出100米,你的鞋已经重到你无法行走,那泥你怎么摔也摔不掉。直到那粘人的泥,把你的鞋脱掉,那两块固执的锅盔馍还牢牢地抓住你的一双鞋。所以,老家的人们,雨天总是赤脚走路,不管有多冷。
这样贫瘠的土地,只主产两样东西----红薯和玉米(我们叫它包谷),因此,这两样也就是我们的主食。
红薯。老家的红薯,绝不是街头卖的那种红心红薯,红心红薯含糖量高,含水分高,适合烤吃,香甜可口。老家的红薯,坚硬如铁,富含淀粉,蒸熟了,颇有板栗的风味呢!除了蒸熟吃,红薯还有多种吃法。
红薯糊糊。把红薯洗净剁成小块,加适量玉米碴,兑水猛煮,煮至发粘,呈浆糊状,我们叫它“糊涂”糊涂煮好,满院飘香,每人盛上一大碗,抢占有利地形,热气腾腾,开吃。
吃糊涂的最标准姿势:蹲在门槛上,双手捧起盛满的大海碗,嘴巴撮成喇叭,对准碗沿,随着双手不停旋转,顺时针吸溜一圈,逆时针吸溜一圈,以免烫嘴,眨眼间,糊涂就见底了。吃糊涂的高手,在每次用膳完毕,大海碗总是干干净净,压根不用洗。
有比较讲究的人家,家里备有矮凳,带靠背的,可是他们吃糊涂时并不坐,而是蹲在凳子上吃!所以,谁要到我老家作客,千万别见了凳子就往上坐,否则,你不是坐了一身土,就是坐了一身泥。
新鲜红薯保存不了多久,所以在老家,家家户户都有一口红薯窖,因为土质硬,红薯窖坚固耐用,不容易坍塌,我怀疑我们这里如果是高原,简直可以挖窑洞。人们把模样周正的红薯挑出来,存入窖中慢慢吃,剩下的堆积如山的红薯,则采用多种方法加工、食用、保存。
红薯粉条。把新鲜红薯洗净磨碎,提取淀粉,架一口大锅加水把淀粉煮熟,盛入一巨大的桶。两个人站在高处,把桶倾斜,缓缓倒下滚烫的淀粉糊;另两个人在低处,手握一巨大的漏勺不停摇晃,漏勺下面,是另一个巨大的盛满冷水的桶。就这样,淀粉糊从高处落下,经过漏勺,滑入大桶,粉条就源源不断地变出来,粉条的粗细,是由漏勺窟窿的大小决定的。
每当出粉条时,小孩子们特别开心,每人端个碗,围在忙碌的大人周围,目不转睛地观察着每一道工序,不是要学技术,而是为了吃。按照习惯,第一桶粉条出来后,大人们会把事先准备好的调料倒入大桶,搅拌均匀,于是大家一哄而上,吃个痛快。有时,大人们心血来潮,会做一些技术变形,把粉做成蝌蚪形,我们叫它蛤蟆咕咚。
新鲜的粉,爽滑精到,真好吃啊!依稀记得,调料好像有葱花蒜泥醋,可能还有盐和香油。
红薯干。把红薯洗净切片,扔到房顶晒干,红薯干可以保存很久,前提是不生虫,不长霉。红薯干磨成粉,就是红薯面,可做窝头。我至今想不通,为什么洁白的红薯,做成窝头就像煤球一样黑。红薯干也可以煮糊涂,就是没有新鲜红薯那么香甜。
红薯筋。把小个的红薯蒸熟,扔到房顶晒到半干,大个红薯也可以,不过要切成条。晒好的红薯筋,颜色橘红,呈半透明状,弹性好,很有嚼头,在那时,就是我们最好的零食,无论何时何地,小孩们的口袋里,总是装着一把红薯筋。
包谷。家乡的包谷,特别香,最简单的吃法就是煮糊涂。此外,还可以做粑粑,做面条。
小米。小米主要用来煮粥,还是一个字----香!
面。这可是平时不常吃到的,一般只有病号才有资格吃面条,条件好的,还会在碗底卧俩鸡蛋!无限向往!有时候馋了,我也会装病,骗碗鸡蛋面吃。面,还可以做馍,有蒸馍和锅盔馍两种,不过,做好的馍一般盛入大篮子,挂在房梁的钩子上,很高,据说是防老鼠。当然,也可以防小孩,因为馍是给干活的人吃的,当然,你如果不怕挨打,也可以架起凳子偷吃----有细心的大人会每天数一遍。
南瓜、萝卜、绿豆、高粱。都曾出现在我童年的食谱中。大米是我们老家人深恶痛绝的东西,主要因为它难伺候,吃米饭必须要菜!所以,很少有人种,也很少有人吃,家里如果有米,也是作为礼物,送给亲戚。
肉。小孩子最盼过年,过年时,家家户户会杀年猪。年猪杀好了,猪身上最主要的部分,会被分割成很多条两寸来宽的“礼调子”挂在房梁上,那是过年走亲戚送礼用的,谁也别想。
猪下水,猪头,猪尾巴,这些是留给自家人吃的。最香的是猪头肉,小孩子总是在煮肉时,围在锅台边,什么也不说,就眼巴巴盯着大人的一举一动,大人们心领神会,撕一块给这个,又撕一块给那个。不知不觉,就吃饱了,记得我的肉量最好,别的小孩都吃撑了,咽不下了,我还吃,存在胃里,慢慢消化。
房梁上的礼调子一天天减少,直到全没了,一年也过完了,我童年的食谱又开始新的循环。
如今,在都市里,我发现我童年的食品诸如红薯玉米南瓜小米等等全都成了健康食品,我才明白原来我从小就享用了如此珍贵的自然的馈赠,我感谢那片贫瘠的土地,赐予我强健的体魄。
我的老家在襄北岗地,那里的土地,出奇地坚硬,颜色接近铁锈红。后来学了地理,才知道这一切都是贫瘠的象征。
可是,这样的土地,遇水却变得异常粘,有多粘?假如你在雨天穿着鞋出门,那泥土就会随着你的脚步,越积越厚,越积越大,大且厚到跟我老家的美食锅盔馍一样。你还没走出100米,你的鞋已经重到你无法行走,那泥你怎么摔也摔不掉。直到那粘人的泥,把你的鞋脱掉,那两块固执的锅盔馍还牢牢地抓住你的一双鞋。所以,老家的人们,雨天总是赤脚走路,不管有多冷。
这样贫瘠的土地,只主产两样东西----红薯和玉米(我们叫它包谷),因此,这两样也就是我们的主食。
红薯。老家的红薯,绝不是街头卖的那种红心红薯,红心红薯含糖量高,含水分高,适合烤吃,香甜可口。老家的红薯,坚硬如铁,富含淀粉,蒸熟了,颇有板栗的风味呢!除了蒸熟吃,红薯还有多种吃法。
红薯糊糊。把红薯洗净剁成小块,加适量玉米碴,兑水猛煮,煮至发粘,呈浆糊状,我们叫它“糊涂”糊涂煮好,满院飘香,每人盛上一大碗,抢占有利地形,热气腾腾,开吃。
吃糊涂的最标准姿势:蹲在门槛上,双手捧起盛满的大海碗,嘴巴撮成喇叭,对准碗沿,随着双手不停旋转,顺时针吸溜一圈,逆时针吸溜一圈,以免烫嘴,眨眼间,糊涂就见底了。吃糊涂的高手,在每次用膳完毕,大海碗总是干干净净,压根不用洗。
有比较讲究的人家,家里备有矮凳,带靠背的,可是他们吃糊涂时并不坐,而是蹲在凳子上吃!所以,谁要到我老家作客,千万别见了凳子就往上坐,否则,你不是坐了一身土,就是坐了一身泥。
新鲜红薯保存不了多久,所以在老家,家家户户都有一口红薯窖,因为土质硬,红薯窖坚固耐用,不容易坍塌,我怀疑我们这里如果是高原,简直可以挖窑洞。人们把模样周正的红薯挑出来,存入窖中慢慢吃,剩下的堆积如山的红薯,则采用多种方法加工、食用、保存。
红薯粉条。把新鲜红薯洗净磨碎,提取淀粉,架一口大锅加水把淀粉煮熟,盛入一巨大的桶。两个人站在高处,把桶倾斜,缓缓倒下滚烫的淀粉糊;另两个人在低处,手握一巨大的漏勺不停摇晃,漏勺下面,是另一个巨大的盛满冷水的桶。就这样,淀粉糊从高处落下,经过漏勺,滑入大桶,粉条就源源不断地变出来,粉条的粗细,是由漏勺窟窿的大小决定的。
每当出粉条时,小孩子们特别开心,每人端个碗,围在忙碌的大人周围,目不转睛地观察着每一道工序,不是要学技术,而是为了吃。按照习惯,第一桶粉条出来后,大人们会把事先准备好的调料倒入大桶,搅拌均匀,于是大家一哄而上,吃个痛快。有时,大人们心血来潮,会做一些技术变形,把粉做成蝌蚪形,我们叫它蛤蟆咕咚。
新鲜的粉,爽滑精到,真好吃啊!依稀记得,调料好像有葱花蒜泥醋,可能还有盐和香油。
红薯干。把红薯洗净切片,扔到房顶晒干,红薯干可以保存很久,前提是不生虫,不长霉。红薯干磨成粉,就是红薯面,可做窝头。我至今想不通,为什么洁白的红薯,做成窝头就像煤球一样黑。红薯干也可以煮糊涂,就是没有新鲜红薯那么香甜。
红薯筋。把小个的红薯蒸熟,扔到房顶晒到半干,大个红薯也可以,不过要切成条。晒好的红薯筋,颜色橘红,呈半透明状,弹性好,很有嚼头,在那时,就是我们最好的零食,无论何时何地,小孩们的口袋里,总是装着一把红薯筋。
包谷。家乡的包谷,特别香,最简单的吃法就是煮糊涂。此外,还可以做粑粑,做面条。
小米。小米主要用来煮粥,还是一个字----香!
面。这可是平时不常吃到的,一般只有病号才有资格吃面条,条件好的,还会在碗底卧俩鸡蛋!无限向往!有时候馋了,我也会装病,骗碗鸡蛋面吃。面,还可以做馍,有蒸馍和锅盔馍两种,不过,做好的馍一般盛入大篮子,挂在房梁的钩子上,很高,据说是防老鼠。当然,也可以防小孩,因为馍是给干活的人吃的,当然,你如果不怕挨打,也可以架起凳子偷吃----有细心的大人会每天数一遍。
南瓜、萝卜、绿豆、高粱。都曾出现在我童年的食谱中。大米是我们老家人深恶痛绝的东西,主要因为它难伺候,吃米饭必须要菜!所以,很少有人种,也很少有人吃,家里如果有米,也是作为礼物,送给亲戚。
肉。小孩子最盼过年,过年时,家家户户会杀年猪。年猪杀好了,猪身上最主要的部分,会被分割成很多条两寸来宽的“礼调子”挂在房梁上,那是过年走亲戚送礼用的,谁也别想。
猪下水,猪头,猪尾巴,这些是留给自家人吃的。最香的是猪头肉,小孩子总是在煮肉时,围在锅台边,什么也不说,就眼巴巴盯着大人的一举一动,大人们心领神会,撕一块给这个,又撕一块给那个。不知不觉,就吃饱了,记得我的肉量最好,别的小孩都吃撑了,咽不下了,我还吃,存在胃里,慢慢消化。
房梁上的礼调子一天天减少,直到全没了,一年也过完了,我童年的食谱又开始新的循环。
如今,在都市里,我发现我童年的食品诸如红薯玉米南瓜小米等等全都成了健康食品,我才明白原来我从小就享用了如此珍贵的自然的馈赠,我感谢那片贫瘠的土地,赐予我强健的体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