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东东一郎文集 > 古城竹巷

古城竹巷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我的家乡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市区的城东,如今仍存有一段古老的城墙。沿城墙脚根外,有一条窄窄长长的小巷。小巷宛若细细长长的古树枝,仍默默坚韧地挂在这古老而又新兴的城市的树干上。

    步入小巷,你会好奇地发现,巷中诸多住户,以做竹篾手艺的居多。踅进巷中,家家户户门前最显眼处,几乎都摆设着各式各样的竹制工艺品,应有尽有,目不瑕接:有篮、匾、筐、篓、刷,玲珑小巧的竹碗橱,农人的竹工具,还有数层高高叠起的竹蒸笼,有的精细的匠人还制作出笛、箫等乐器。窄窄的小巷成了精致美观却又十分大众普通的竹工艺品世界。因故,这条小巷在很久以前,就被人们理所当然地称为竹巷。

    竹巷的北端邻近东城门,乃城区人声鼎沸喧闹异常的市口。而进入这条巷道却显得闹中取静,别有一番天地。这里,可以见到久违的居家院落,古老的残墙断壁。一排排临街而又有些歪仄的门板,木色已呈暗黑,将倾似倾,似乎有点颓废。或许,这里的人们还有爱竹的古风,不少人家的庭院,或房前,或屋后,总喜欢选在墙角边围上一圈空地,不经意地种上几丛随风摇曳的青青瘦竹,不仅无意中与门前的巷道依偎成相互怜惜,也与门前边做边卖的竹器,相映成趣,映射出居家的生活品味。

    仅在小巷踯躅一会,心情就宛如不波的古井,那样一种平和的静穆和难觅的闲适会油然而生。在竹巷呆的时间越长,留连的情绪就会越盛。窄长的巷道,从里边透逼出一种特有的水汪汪的灵气,似一幅古雅冲淡的人与竹的风俗画。小巷巷陌深深,不论你什么时候向巷中踅去,都有一种临近秋阳的感觉。两边的店铺,上着旧式的门板,似乎是古朴的屏风。透过门板再向里张望去,不少人家有栽花弄草,更有点点竹园,修竹森森,天籁细细,青青的砖墙头上爬着一串串青翠欲滴的藤萝。在这里面,有殷实的之家,也有贫贱之户;窄窄的巷道路面上曾走出过显赫明朝宰辅“五朝元老”李春芳,也走过穷途潦倒一生的清代“扬州八怪”代表人物郑板桥。人杰地灵,他们以不同的政声和共同的德声,推动了那个时代的文明进程,受到家乡人民的景仰和奉祀。

    雨过檐头滴水,风起门窗有声。座座门楼前、屋檐下走出的,会是不一样的人。然芸芸众生,来左去右,未必个个脱颖而出,为人翘楚,但人心向善,对立功、立德、立言的贤士达人,投以注目礼的居多。这里的家家户户似乎不仅有一部兴衰史,也都有自已的一本哀乐账。从巷中走过,所见所闻,仅是重门叠户,夕阳影里,野草闲花,鸟雀低飞,虫鸣盈盈。不管城市如何酷热,如何寒冷,这里总有一份莫名的平和与温存,有一种寂寂的朦胧式的净化气氛,使人不得不忘却了尘世的忧虑。然而,据街坊老人介绍,最使竹巷人记忆犹新的还是,1945年夏解放兴化城时,新四军栗裕所部的将士凭借竹巷的座座民房的掩护,与盘踞在城里的日伪军血战三天三夜,敌人拼死抵抗,新四军战士前仆后继,在竹巷口与敌人展开拉锯式的惨烈战斗。竹巷的许多人家纷纷破墙壁,捐门板,使户户相通,室室相连,让战士们隐蔽其内。破晓时分,新四军健儿终于在竹巷民房的迂回穿梭中找到攻坚的突破口,用竹巷人绑制的竹梯奋勇当先攻上了东城头,为后续部队打开了东城门。其时,竹巷口的民居也几多成了断壁残垣。

    诚然,这似乎呈现出一种历史精神的信仰,存有一种悠久文化的观照。现今的竹巷,后人能够面对的只是一种质朴、厚实传统手艺。随着时代的前进步伐,它可能转化为虚无,什么都不再意味,而在这传统手艺的背后,还藏匿有许许多多值得我们保护、弘扬的东西。但至少在这现代的市风乡音之中,人们还有机会以一种陌生而又欣然的角度去看它,觉得记忆中的斑驳不过是弹指间飞灰烟灭的事,更是苦求不再的了。

    其实,竹巷的黄昏是很美的。西斜的夕照中,竹巷送走了过客,宁静的巷道里,一切又起于平静,一切又归于多变,其中又融入了多少竹巷人的默然与沉思。在巷子的墙壁上,偶然发现多幅孩子们的信手用粉笔制作的涂鸦杰作,寥寥数笔,勾勒出数幢漂亮的高楼。这让人自然意会到,这些作画孩子的潜意识里,同样期盼着早日迁徒更宽敞更明亮的大房子。其实,在这刻满岁月印痕的古巷中,值得注目的还是那些居住这里的平常人家,因为人们在这里不难又找到了生活在高大楼房中渐渐淡薄了的人情味。

    如今,城市的原迹正在刻意与无意间,不断地被高楼抹去,而那些惟老而不朽,凋而不败的旧巷故宅,留在原地,与时俱古地久久守望。竹巷,似乎有一种顽强的文化的张力和精神的承传,总让人留下悠长的回味,总让人隔着岁月的迷雾去遐想。如能得到有效的保护,使它的实用价值消弭之后,留下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的开垦余地给予子孙后人,也真是一种功德无量的人间善事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