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真正的英雄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翻开如东的围垦史,那些风起浪涌的篇章里,那些沧海夺田的画页上,那些海潮浸润的字句中,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写着一个英雄的名字,这个英雄的名字就是——人民群众!
是的,是如东的百万人民群众!是他们用扁担挑出了60万亩宝贵的土地,是他们用人墙阻挡了滔滔海浪,是他们用生命筑起了捍海大堤,是他们用热血浇灌了黄金海岸如画美景!让我们轻轻点击那些存封的记忆,翻开那些凝固的沸腾,走近那些最应该被叫做英雄的人们——
他们吃苦耐劳,心中装满了忠诚与激情!扁担之于万里海堤,真是太短太短;扁担之于万方夯土,真是太轻太轻!然而,当扁担置于人民群众的肩头,便焕发出神奇的力量,敢叫龙王也低头,敢叫沧海变桑田!因为英雄的肩头挑着沧海夺田的恒心,挑着皮面百万担的信心,挑着誓与大海比高低的决心!
24次大规模围垦,43。13万民工,挑起4685。8万方的泥土,围垦57。88万亩土地,筑起230。87公里的海堤,该有多少扁担在这里劈波斩浪,拦海夺田!这是一部用扁担书写的历史,坚韧、不朽!扁担的主人,叫民工。
60多年的围垦史,记录了无数的惊心动魄,哪里有号召,他们就投奔哪里;哪里有险情,他们就奔赴哪里。1969年11月,栟北围垦的号角吹响了,全县12。73万民工响应号召,告别家人,奔赴垦区。他们自带粮草,一头挑着粮草,一头挑着棉被,把家留在身后,把背影留给亲人,一根扁担支撑所有的信念。他们住在海堤旁的“人”字形草棚里,一住就是几十天,几个月。对于民工当时艰苦的条件,流行着这样的说法:“吃潮”、睡“湿”、跑“冰”、做“牛”粮食紧张,常常吃的稀饭就咸菜“一碗粥,两人抢”影子对影子,逢着吃饭也是萝卜饭,萝卜比米粒要多得多;睡的是稻草铺成的地铺,海边湿气大,被子总是湿漉漉的;围垦大都在冬天,民工常常赤着脚踩在结着薄冰的海滩上,刺痛难忍;干起活来却像海子牛一样,天天起早贪黑,常常通宵达旦,超强的劳动强度下,每天只有两毛钱的补助!据不完全统计,在如东24次围垦中,有数以万计的民工负过伤、受过寒、忍过饥、挨过饿,围垦引发的致病、致残不计其数。然而,他们从不谈条件、从没有怨言,只要上了围垦战场,总是义无反顾,毫不退却、无怨无悔!这,就是我们的老百姓!我们的人民群众!这就是英雄的本色、英雄的形象!
他们坚韧、刚强,骨子里浸透着不屈不挠。生命之于茫茫大海,只是沧海一粟,渺小卑微;身躯之于拦海大坝,只是岸边一草,弱小无力。然而,当生命赋予了使命和责任,便坚忍不拔,力不可挡;当躯体承载了梦想和信念,便高大伟岸,不屈不挠!
无数民工和大海周旋,潮去筑堤,潮来护堤,多少次头一天辛辛苦苦筑好的堤坝,一夜海水冲刷便夷为平地;他们同大海较量,抢时间,抢土方,多少次,用扁担撑起希望,夺取着一场又一场的胜利。我们截取这样一个画面:1973年,掘东新垦区因排水需要,在原丁店闸与通州新三门闸之间新建一门小闸,300多名民工顶着烈日在闸塘下游紧张施工,他们必须赶在大汛到来之前把围堰筑好。然而天公不作美,8号台风突然来袭,风起浪涌,初汛的浪潮竟以大汛的态势汹涌而来,扑向才围到一半高的围堰。为了建闸,老堤已经挖开,新围堰还不够挡潮的高度,一旦新围堰被冲垮,老堤即会面临溃决,潮水将直接危及垦区1200多新移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时间已经到了晚上8点,潮水奔涌而至,情况万分危急!不能等待,不容犹豫!300多个民工跟随党员干部迅速跳进海水中,第一排站好了,第二排、第三排也迅速到位,大家手挽着手,用身躯筑起一道道人墙,前后排人员以绳索相连,织起一张人体防护网。潮水咆哮而来,恶浪以四五十公斤的重力肆虐拍打在每个人的背上潮水的速度加上力量,这是一种怎样的攻击!有的人被打得踉踉跄跄、前俯后仰,有的人被激浪瞬间拍到在水中当第一排整体倾倒时,二三排死顶着;当二三排倾倒时,刚跌倒的第一排又站了起来,一浪又一浪,一层又一层,人墙忽而摇晃倾倒,忽而没入水中,但始终没有倾覆,没有溃散!两个多小时的顽强奋战,民工们用身体,用毅力,用不屈的斗志保护着新修的围堰,守卫着垦区移民的家园,昭示着沧海夺田的决心!夜里十点多钟,潮水终于渐渐退下去了,民工们却又投入到加高、压实围堰的战斗中,没有夜宵,没有喝水,甚至没有蹲下来缓一缓僵直疲惫的双腿,他们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在第二个晚潮来临前把坚固的围堰筑好,阻挡海水的侵袭!有一种坚韧叫不屈,有一种信念叫坚持,他们流水作业、连夜苦战,仅用一天半的时间,硬是把围堰围得固若金汤,当第二个晚潮来临,看着潮水在围堰下咆哮、发作,却无奈退去,民工们的心这才踏实了。
而像这样,民工用人墙挡浪的惊险,在如东的围垦史上已不足为奇,太多次民工们手挽手跳进激流;太多次民工们肩并肩抵挡潮水;太多次他们赤脚踩在冰冷的海水中,用钢铁般的坚毅铸就堤坝;太多次他们把自己的草帘、扁担甚至棉被、锅碗填进决口,堵塞水流,用信徒般的虔诚诠释着坚守。这份不屈不挠,这份坚忍不拔,令人敬佩;这种艰苦奋斗,这种自力更生,令人感动。这就是英雄的气概,英雄的精神!
他们睿智、忘我,险情面前勇于奉献。在围垦的前线,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是上级领导,也不是普通民工,他们是工程技术人员。他们是工程实施的技术引航,是垦区的温度计、湿度计、计时器,更是危及时刻的“定海神针”!如东60多年中24次围垦,每一次都少不了这些排头兵,他们有的来自县城水务、建设、农林等局机关单位,有的来自乡镇科技指导站,有的刚从专科学校毕业,告别相对比较舒适安稳的机关办公室,走向围垦第一线,用智慧、热情、胆识,用忘我的精神为如东的围垦史书写着动人的篇章。许逢才、施文明、沈伯华、周树立、缪新国、郭小虎我们无法一一说说他们的名字,但我们知道,有这样一群人甘洒热血写春秋,誓将青春献围垦!从满头黑发到两鬓斑白,从腰身挺拔到步履蹒跚,他们用脚步丈量着百里海堤,用双手指点着潮来潮往,用躬亲的身姿和民工一起构筑着一道道防护大堤,他们是围垦工地上永不褪色的风景。我们来认识这其中的一个人——
他叫施文明,是全国抗洪劳动模范。说起如东的围垦史,没有人不知道他的名字。他18岁就投身到围垦大军中,这一干就是50年,50年来的潮来汐往在他的额上冲刷出一道道沟壑,可他那“浪遏飞舟”的激情从来没有停止过澎湃!关于他的故事太多太多,我们来点击这样两个画面。1970年9月17日,正逢中秋节,一场台风卷潮而来。正在机关上班的施文明接到电话,说栟北海堤洋北港破堤,决口达200多米。险情就是命令!他放下电话,飞身骑上自行车,顶着大风直奔栟北海堤投身到抢险第一线,这一干就是五天五夜!大坝刚刚筑好,新的险情又接踵而来:刚筑好的大坝上出现一个渗水洞,这小小的洞口被潮水越冲越大,形成“管涌”每分每秒,泥沙都在被管涌裹挟着迅速流失,而填进去的草包转眼就被海水冲得无影无踪,民工们陷入了焦灼与无奈。说时迟、那时快,施文明一个箭步跳进水中,冲向管涌的激流中,一屁股坐在洞口上,任海水卷着泥沙肆虐拍打,愣是咬紧牙关,死死挺住!就这样,他一边用身体和管涌较量,拖延时间,他一边指挥民工用草包戗洞口,经过三个小时的生死搏斗,海潮挡住了,海堤保住了!历经这样的惊险,县委慎重研究决定,退建栟北海堤,派施文明和县革委会生产指挥组副组长赵银先期去考察,做准备。当他们到了洋北港,才发现栟北新垦区是一片汪洋,连日的大雨致使民工无法及时赶到。在那个通讯闭塞的年代,他们俩与指挥部失去联络,被困在西坝头一个草包搭成的小棚里整整四天,能吃的东西吃光了,仅有的淡水也喝完了,困了和衣而卧,冷了两个人依偎在一起,把草包堆在身上,4天,96个小时,他们凭借着超人的意志经受生与死的考验,战胜令人难以置信的困难,直到第五天才与指挥部取得联系。上岸后,饿极了的施文明,一连吃了四大碗饭菜,吃得大汗淋漓,泪流满面!他的故事太多太多,可以写一本书,可以拍一部电影,所有的文字浓缩成一个词:“无私忘我”所有的画面定格成一个镜头:“顽强坚守”!从小小的技术员,到水务局局长,他从来没把自己当领导,他向来和民工同吃同住,并肩战斗,他来自群众,总是和群众在一起,是毋庸置疑的围垦英雄!
他们顾全大局,支持前线义无反顾。围垦筑堤工程浩大,前方激战海浪、拦海夺田,后方统筹资源,鼎力支援。在围垦筑堤的工地上,总能看到来自供电、水利、商业、农业、土管、多种经营等各个系统、部门员工的忙碌身影,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共同谱写着一曲“支前”的宏大乐章,这乐章时而欢快动人,时而感人肺腑,时而凝重艰涩,跌宕起伏,动人心魄。让我们截取历史的片段,投放记忆的幻灯片,点击一个个感人的画面——
1969年秋,陆生保医师随新店公社3200多名民工奔赴洋口闸西北的工地,工地周围一片荒滩,没有一户民宅,他和另一个赤脚医生在一条小棚子船上搭起了工地诊所,吃住都在船上。围垦期间发生的工伤、肠胃病患者较多,诊所每天人满为患,他每天要医治百十号人,几乎每天夜里都有急诊。一天夜里,大雨滂沱,海风刺骨,丫子里涨满了水,他涉过深水救治病员回来,发现他的小船诊所在风雨中飘摇颠簸,随时有倾覆的危险。他连夜请来8个民工,将小船拖到岸上,坚守在旱船上为民工治病。72年的夏天,由于天气极其炎热,加之日夜奋战,民工抵抗力减弱,急性肠胃炎大量发生,每天400多号病人,陆医师和另外两个医生日夜无眠,团领导一再要求他们轮流休息,可他们说:“救死扶伤是我们的职责,我们没有理由丢下病人不管。”20多天的工地医疗,他们被海风吹得像非洲黑人,累得疲惫不堪,然而整个工程期间,不曾有一个民工因病死亡,陆医师由衷地感到自豪,深情地说:“为围垦工程出一份力,再累也高兴!”
1981年11月,东凌垦区需要一个供销人员驻点,袁庄商业下伸点有个姓汪的职工,身体不好,老犯胃病,供销社领导找他谈话,他说小小胃病没关系,依然决定去工地。他在工地上忍着疼痛没日没夜地干了40天,回来时候黑了一圈,瘦了一圈,不久病情加重,到医院检查发现胃癌已到晚期,没有看到沧海变沃土,滩涂变良田,他,就离开了人世。他曾经忍痛挥汗,魂牵梦绕的海滩,今天已是繁华的滨海园区,愿他的魂魄归来还能找到当年那个美丽的梦
太多的画面来不及切换,太多的故事来不及细细咀嚼。国家一级美术师、省劳动模范沈启鹏,他用画笔作犁,耕耘万亩滩涂;他用画笔作号角,吹响愚公移山志。作为一个插队知青,他毅然投身围垦洪流,白天用画笔速写民工劳动形象,晚上在工棚里趴在会计的木箱子上搞创作,他创作的围垦组画系列深受关注,其中一幅沧海夺田被江苏人民出版社发行,当年全县每家每户都发到一张,围垦热情空前鼓舞。一支画笔将如东人民“立下愚公移山志,敢叫沧海变桑田”的精神、气概,宏扬万里、深入人心并代代相传!本土摄影家洪祖仁,一台120老式相机陪伴他走过几十年的围垦工地。他患有心脏病、关节炎,每次围垦都带着救心丸上工地,穿梭在风浪里,与民工结下深厚的情谊。1995年,人民日报发表了他的摄影作品笑看沧海成桑田,他用镜头记录了如东围垦的历史画面,用艺术点缀着这部平凡而绚烂的围垦历史。有些画面将永远定格,定格和流传的更是如东百万人民顾全大局、舍小家顾大家的围垦精神。他们,同样是英雄!
他们不畏牺牲,甘当辉煌历史背后的无名英雄。每次围垦,都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征战。是战争,就总会有负伤,总会有牺牲。60年的围垦大战,险象环生、艰苦卓绝,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工程技术人员的科学指导下,24次大规模的征战,已经将死亡人数控制在最少最少。但总有生命奠基了大坝,总有鲜血流入了大海,据不完全统计,在历次的围垦中,有16位民工因公殉职!季林华、朱圣明、朱长仁(视频缓缓出示16人的姓名)他们中,年龄最大的59岁,年龄最小的才18岁!他们,用生命筑起拦海大坝,用生命铺平滩涂坎坷,用鲜血浇灌荒滩碱地。或许,没有多少人会记得他们的名字,但我们没有理由忘记那份悲壮,他们不畏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会铭刻在如东发展史的丰碑上!今天,春回大地,黄海欢歌,愿他们的英魂归来,看到这桑田青翠,港口繁华,滩涂绚烂,看到英雄的丰碑永远矗立在黄海滩涂,迎风破浪,直挂云帆!
党和政府不会忘记,如东历史不会忘记,我们不会忘记!我们可爱可敬的人民群众!你,是真正的英雄!
翻开如东的围垦史,那些风起浪涌的篇章里,那些沧海夺田的画页上,那些海潮浸润的字句中,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写着一个英雄的名字,这个英雄的名字就是——人民群众!
是的,是如东的百万人民群众!是他们用扁担挑出了60万亩宝贵的土地,是他们用人墙阻挡了滔滔海浪,是他们用生命筑起了捍海大堤,是他们用热血浇灌了黄金海岸如画美景!让我们轻轻点击那些存封的记忆,翻开那些凝固的沸腾,走近那些最应该被叫做英雄的人们——
他们吃苦耐劳,心中装满了忠诚与激情!扁担之于万里海堤,真是太短太短;扁担之于万方夯土,真是太轻太轻!然而,当扁担置于人民群众的肩头,便焕发出神奇的力量,敢叫龙王也低头,敢叫沧海变桑田!因为英雄的肩头挑着沧海夺田的恒心,挑着皮面百万担的信心,挑着誓与大海比高低的决心!
24次大规模围垦,43。13万民工,挑起4685。8万方的泥土,围垦57。88万亩土地,筑起230。87公里的海堤,该有多少扁担在这里劈波斩浪,拦海夺田!这是一部用扁担书写的历史,坚韧、不朽!扁担的主人,叫民工。
60多年的围垦史,记录了无数的惊心动魄,哪里有号召,他们就投奔哪里;哪里有险情,他们就奔赴哪里。1969年11月,栟北围垦的号角吹响了,全县12。73万民工响应号召,告别家人,奔赴垦区。他们自带粮草,一头挑着粮草,一头挑着棉被,把家留在身后,把背影留给亲人,一根扁担支撑所有的信念。他们住在海堤旁的“人”字形草棚里,一住就是几十天,几个月。对于民工当时艰苦的条件,流行着这样的说法:“吃潮”、睡“湿”、跑“冰”、做“牛”粮食紧张,常常吃的稀饭就咸菜“一碗粥,两人抢”影子对影子,逢着吃饭也是萝卜饭,萝卜比米粒要多得多;睡的是稻草铺成的地铺,海边湿气大,被子总是湿漉漉的;围垦大都在冬天,民工常常赤着脚踩在结着薄冰的海滩上,刺痛难忍;干起活来却像海子牛一样,天天起早贪黑,常常通宵达旦,超强的劳动强度下,每天只有两毛钱的补助!据不完全统计,在如东24次围垦中,有数以万计的民工负过伤、受过寒、忍过饥、挨过饿,围垦引发的致病、致残不计其数。然而,他们从不谈条件、从没有怨言,只要上了围垦战场,总是义无反顾,毫不退却、无怨无悔!这,就是我们的老百姓!我们的人民群众!这就是英雄的本色、英雄的形象!
他们坚韧、刚强,骨子里浸透着不屈不挠。生命之于茫茫大海,只是沧海一粟,渺小卑微;身躯之于拦海大坝,只是岸边一草,弱小无力。然而,当生命赋予了使命和责任,便坚忍不拔,力不可挡;当躯体承载了梦想和信念,便高大伟岸,不屈不挠!
无数民工和大海周旋,潮去筑堤,潮来护堤,多少次头一天辛辛苦苦筑好的堤坝,一夜海水冲刷便夷为平地;他们同大海较量,抢时间,抢土方,多少次,用扁担撑起希望,夺取着一场又一场的胜利。我们截取这样一个画面:1973年,掘东新垦区因排水需要,在原丁店闸与通州新三门闸之间新建一门小闸,300多名民工顶着烈日在闸塘下游紧张施工,他们必须赶在大汛到来之前把围堰筑好。然而天公不作美,8号台风突然来袭,风起浪涌,初汛的浪潮竟以大汛的态势汹涌而来,扑向才围到一半高的围堰。为了建闸,老堤已经挖开,新围堰还不够挡潮的高度,一旦新围堰被冲垮,老堤即会面临溃决,潮水将直接危及垦区1200多新移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时间已经到了晚上8点,潮水奔涌而至,情况万分危急!不能等待,不容犹豫!300多个民工跟随党员干部迅速跳进海水中,第一排站好了,第二排、第三排也迅速到位,大家手挽着手,用身躯筑起一道道人墙,前后排人员以绳索相连,织起一张人体防护网。潮水咆哮而来,恶浪以四五十公斤的重力肆虐拍打在每个人的背上潮水的速度加上力量,这是一种怎样的攻击!有的人被打得踉踉跄跄、前俯后仰,有的人被激浪瞬间拍到在水中当第一排整体倾倒时,二三排死顶着;当二三排倾倒时,刚跌倒的第一排又站了起来,一浪又一浪,一层又一层,人墙忽而摇晃倾倒,忽而没入水中,但始终没有倾覆,没有溃散!两个多小时的顽强奋战,民工们用身体,用毅力,用不屈的斗志保护着新修的围堰,守卫着垦区移民的家园,昭示着沧海夺田的决心!夜里十点多钟,潮水终于渐渐退下去了,民工们却又投入到加高、压实围堰的战斗中,没有夜宵,没有喝水,甚至没有蹲下来缓一缓僵直疲惫的双腿,他们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在第二个晚潮来临前把坚固的围堰筑好,阻挡海水的侵袭!有一种坚韧叫不屈,有一种信念叫坚持,他们流水作业、连夜苦战,仅用一天半的时间,硬是把围堰围得固若金汤,当第二个晚潮来临,看着潮水在围堰下咆哮、发作,却无奈退去,民工们的心这才踏实了。
而像这样,民工用人墙挡浪的惊险,在如东的围垦史上已不足为奇,太多次民工们手挽手跳进激流;太多次民工们肩并肩抵挡潮水;太多次他们赤脚踩在冰冷的海水中,用钢铁般的坚毅铸就堤坝;太多次他们把自己的草帘、扁担甚至棉被、锅碗填进决口,堵塞水流,用信徒般的虔诚诠释着坚守。这份不屈不挠,这份坚忍不拔,令人敬佩;这种艰苦奋斗,这种自力更生,令人感动。这就是英雄的气概,英雄的精神!
他们睿智、忘我,险情面前勇于奉献。在围垦的前线,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是上级领导,也不是普通民工,他们是工程技术人员。他们是工程实施的技术引航,是垦区的温度计、湿度计、计时器,更是危及时刻的“定海神针”!如东60多年中24次围垦,每一次都少不了这些排头兵,他们有的来自县城水务、建设、农林等局机关单位,有的来自乡镇科技指导站,有的刚从专科学校毕业,告别相对比较舒适安稳的机关办公室,走向围垦第一线,用智慧、热情、胆识,用忘我的精神为如东的围垦史书写着动人的篇章。许逢才、施文明、沈伯华、周树立、缪新国、郭小虎我们无法一一说说他们的名字,但我们知道,有这样一群人甘洒热血写春秋,誓将青春献围垦!从满头黑发到两鬓斑白,从腰身挺拔到步履蹒跚,他们用脚步丈量着百里海堤,用双手指点着潮来潮往,用躬亲的身姿和民工一起构筑着一道道防护大堤,他们是围垦工地上永不褪色的风景。我们来认识这其中的一个人——
他叫施文明,是全国抗洪劳动模范。说起如东的围垦史,没有人不知道他的名字。他18岁就投身到围垦大军中,这一干就是50年,50年来的潮来汐往在他的额上冲刷出一道道沟壑,可他那“浪遏飞舟”的激情从来没有停止过澎湃!关于他的故事太多太多,我们来点击这样两个画面。1970年9月17日,正逢中秋节,一场台风卷潮而来。正在机关上班的施文明接到电话,说栟北海堤洋北港破堤,决口达200多米。险情就是命令!他放下电话,飞身骑上自行车,顶着大风直奔栟北海堤投身到抢险第一线,这一干就是五天五夜!大坝刚刚筑好,新的险情又接踵而来:刚筑好的大坝上出现一个渗水洞,这小小的洞口被潮水越冲越大,形成“管涌”每分每秒,泥沙都在被管涌裹挟着迅速流失,而填进去的草包转眼就被海水冲得无影无踪,民工们陷入了焦灼与无奈。说时迟、那时快,施文明一个箭步跳进水中,冲向管涌的激流中,一屁股坐在洞口上,任海水卷着泥沙肆虐拍打,愣是咬紧牙关,死死挺住!就这样,他一边用身体和管涌较量,拖延时间,他一边指挥民工用草包戗洞口,经过三个小时的生死搏斗,海潮挡住了,海堤保住了!历经这样的惊险,县委慎重研究决定,退建栟北海堤,派施文明和县革委会生产指挥组副组长赵银先期去考察,做准备。当他们到了洋北港,才发现栟北新垦区是一片汪洋,连日的大雨致使民工无法及时赶到。在那个通讯闭塞的年代,他们俩与指挥部失去联络,被困在西坝头一个草包搭成的小棚里整整四天,能吃的东西吃光了,仅有的淡水也喝完了,困了和衣而卧,冷了两个人依偎在一起,把草包堆在身上,4天,96个小时,他们凭借着超人的意志经受生与死的考验,战胜令人难以置信的困难,直到第五天才与指挥部取得联系。上岸后,饿极了的施文明,一连吃了四大碗饭菜,吃得大汗淋漓,泪流满面!他的故事太多太多,可以写一本书,可以拍一部电影,所有的文字浓缩成一个词:“无私忘我”所有的画面定格成一个镜头:“顽强坚守”!从小小的技术员,到水务局局长,他从来没把自己当领导,他向来和民工同吃同住,并肩战斗,他来自群众,总是和群众在一起,是毋庸置疑的围垦英雄!
他们顾全大局,支持前线义无反顾。围垦筑堤工程浩大,前方激战海浪、拦海夺田,后方统筹资源,鼎力支援。在围垦筑堤的工地上,总能看到来自供电、水利、商业、农业、土管、多种经营等各个系统、部门员工的忙碌身影,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共同谱写着一曲“支前”的宏大乐章,这乐章时而欢快动人,时而感人肺腑,时而凝重艰涩,跌宕起伏,动人心魄。让我们截取历史的片段,投放记忆的幻灯片,点击一个个感人的画面——
1969年秋,陆生保医师随新店公社3200多名民工奔赴洋口闸西北的工地,工地周围一片荒滩,没有一户民宅,他和另一个赤脚医生在一条小棚子船上搭起了工地诊所,吃住都在船上。围垦期间发生的工伤、肠胃病患者较多,诊所每天人满为患,他每天要医治百十号人,几乎每天夜里都有急诊。一天夜里,大雨滂沱,海风刺骨,丫子里涨满了水,他涉过深水救治病员回来,发现他的小船诊所在风雨中飘摇颠簸,随时有倾覆的危险。他连夜请来8个民工,将小船拖到岸上,坚守在旱船上为民工治病。72年的夏天,由于天气极其炎热,加之日夜奋战,民工抵抗力减弱,急性肠胃炎大量发生,每天400多号病人,陆医师和另外两个医生日夜无眠,团领导一再要求他们轮流休息,可他们说:“救死扶伤是我们的职责,我们没有理由丢下病人不管。”20多天的工地医疗,他们被海风吹得像非洲黑人,累得疲惫不堪,然而整个工程期间,不曾有一个民工因病死亡,陆医师由衷地感到自豪,深情地说:“为围垦工程出一份力,再累也高兴!”
1981年11月,东凌垦区需要一个供销人员驻点,袁庄商业下伸点有个姓汪的职工,身体不好,老犯胃病,供销社领导找他谈话,他说小小胃病没关系,依然决定去工地。他在工地上忍着疼痛没日没夜地干了40天,回来时候黑了一圈,瘦了一圈,不久病情加重,到医院检查发现胃癌已到晚期,没有看到沧海变沃土,滩涂变良田,他,就离开了人世。他曾经忍痛挥汗,魂牵梦绕的海滩,今天已是繁华的滨海园区,愿他的魂魄归来还能找到当年那个美丽的梦
太多的画面来不及切换,太多的故事来不及细细咀嚼。国家一级美术师、省劳动模范沈启鹏,他用画笔作犁,耕耘万亩滩涂;他用画笔作号角,吹响愚公移山志。作为一个插队知青,他毅然投身围垦洪流,白天用画笔速写民工劳动形象,晚上在工棚里趴在会计的木箱子上搞创作,他创作的围垦组画系列深受关注,其中一幅沧海夺田被江苏人民出版社发行,当年全县每家每户都发到一张,围垦热情空前鼓舞。一支画笔将如东人民“立下愚公移山志,敢叫沧海变桑田”的精神、气概,宏扬万里、深入人心并代代相传!本土摄影家洪祖仁,一台120老式相机陪伴他走过几十年的围垦工地。他患有心脏病、关节炎,每次围垦都带着救心丸上工地,穿梭在风浪里,与民工结下深厚的情谊。1995年,人民日报发表了他的摄影作品笑看沧海成桑田,他用镜头记录了如东围垦的历史画面,用艺术点缀着这部平凡而绚烂的围垦历史。有些画面将永远定格,定格和流传的更是如东百万人民顾全大局、舍小家顾大家的围垦精神。他们,同样是英雄!
他们不畏牺牲,甘当辉煌历史背后的无名英雄。每次围垦,都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征战。是战争,就总会有负伤,总会有牺牲。60年的围垦大战,险象环生、艰苦卓绝,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工程技术人员的科学指导下,24次大规模的征战,已经将死亡人数控制在最少最少。但总有生命奠基了大坝,总有鲜血流入了大海,据不完全统计,在历次的围垦中,有16位民工因公殉职!季林华、朱圣明、朱长仁(视频缓缓出示16人的姓名)他们中,年龄最大的59岁,年龄最小的才18岁!他们,用生命筑起拦海大坝,用生命铺平滩涂坎坷,用鲜血浇灌荒滩碱地。或许,没有多少人会记得他们的名字,但我们没有理由忘记那份悲壮,他们不畏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会铭刻在如东发展史的丰碑上!今天,春回大地,黄海欢歌,愿他们的英魂归来,看到这桑田青翠,港口繁华,滩涂绚烂,看到英雄的丰碑永远矗立在黄海滩涂,迎风破浪,直挂云帆!
党和政府不会忘记,如东历史不会忘记,我们不会忘记!我们可爱可敬的人民群众!你,是真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