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山村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从安徽宏村回来,已经一周了,那个藏匿在水墨画里的山村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品之若饴。总想写点什么,为魂牵梦绕的宏村,为宏村醇厚的文化,可是迟迟不曾动笔。宏村,是一幅古老的山水画卷,装裱在蓝天白云之间,它精美、极致而又沧桑、脆弱,我怕我拙笨的笔、粗糙的文字,会一不小心破坏了那份原有的气韵、色彩。直到今天,我翻开手机里的相册,徐徐展开那幅千年画卷,破跌进那个心中的桃花源,千言万语涌驻心头。我愿用最质朴的情怀,蘸着淡淡的水墨,去描绘那个遥远的,梦一般的山村。
一向钟情于江南水乡,喜欢用足迹和目光丈量江南水乡的婉约、灵秀、温润,喜欢用文字描摹水乡的如诗如画。可是,当我远远地看到这样一个黑墙白瓦、绿树环绕的村庄,静静地卧在青山绿水之间,便被眼前水墨画般的景致迷住了。这真是个神奇而又神秘的山村!
村前,是一汪碧水,称作南湖。半池的荷花开得正旺,每次遇见荷叶、莲花,便有种别样的心情,似故人重逢,目光与莲花相遇,心忽地清朗起来。湖边高大的垂柳,古老的枫杨,垂下墨绿的浓荫,湖面越发的斑驳、艳丽。一群群游人,穿越弯弯的石拱桥,信步长长的湖堤,那些流动的花伞,飘逸的长裙,在青山碧水、白墙黑瓦间,构筑着一道道别样的风景。而我,也在风景中移动,朝向心中的桃花源。
真是一座神奇而美丽的山村!听说整个村落是按照牛的形状设计的,精巧别致。我虽然看不到“牛”的全形,但村子里发达畅通的水系着实令人惊叹。青砖黑瓦,板桥人家,高高的马头墙,高高幽深的古巷,沿着弯弯的溪流缓缓舒展。古老的巷子与窄窄的水圳相伴,所到之处,流水潺潺,经年的流水,滋养着幽绿的水藻,也滋养着质朴的村民。“浣汲未妨溪路近,家家门巷有清渠。”九曲十弯的古水圳,是牛村的血脉,流淌着生命的旋律,经久不衰。
漫步在幽深曲折的小巷里,踏着被水气和岁月磨砺得光滑无骨的青石板路,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我愿把今世遗忘,穿越到500多年前的明代,融入眼前的古道村巷。巷子里,一扇扇古老的木雕门,洞开一段段陈年的故事或者风景。这里的宅院大同小异,砖木建筑的楼堂,结构精巧、建筑精美,特别是廊檐、斗拱、额枋、门窗、栏板等部位都有形态各异、精巧美丽的木雕、石雕图案。“喜鹊登梅”“五福临门”“马到功成”“竹报平安”尽管很多雕花早已斑驳褪色,但那些精美的图案依然显露着主人不俗的情趣和美好的心愿。每间庭院都是一个小巧的天井,天井瓦面檐角飞翘,错落有致,抬望一角的天空,阳光流动,白云悠悠。天井里大凡有小巧玲珑的假山,高低错落的盆景,硕大的水缸里或鱼戏荇藻,或睡莲静放,这些鲜活的生命和色彩点亮了幽暗与陈旧,链接了庭院与自然。这里,跟西塘很不一样,那些住在老房子的村民,似乎很享受这番幽深与寂静甚至陈旧,主人静悄悄地守候着老房子,守候游客匆忙的脚步,守候日子在檐角老去。他们很少刻意地去装饰老房子,更不愿把老房子变成光怪陆离的酒吧、茶吧,变成情调古怪的客栈、旅店。老房子,就是老房子的格局、格调;老房子,就是老房子的味道、气息!老房子里陈列着当年的老式家具,中堂威严,楹联对仗,雕花的桌椅、案几、门窗,斑驳的墙壁、栏杆、画梁,叙说着家族的故事。要说商业气息也是有的,不少老房子陈列着待售的商品,大都是当地的木雕、茶叶、笋干,还有文房四宝、书籍等。迈进高高的门槛,各种木雕、石雕的工艺品随意摆放在院子里、厅堂里,散发着古旧的味道。有的甚至无人看管,待看中一件工艺品,拿在手中高喊主人时,才会看见昏睡的主人从天井边的藤椅上慵懒地站起来,价格谈不拢也没关系,一转身,主人便直奔刚才起身的那张尚有余温的藤椅而去。这份慵懒与淡定,叫我们这些行色匆匆、锱铢必较的游客汗颜。心如止水,虽往来游人不断,而他们选择了平静。一道高耸的门楼,一扇厚重的木门,一个漏光的天井,便将尘世的纷扰与喧哗阻挡在外,任白云苍狗、沧海桑田,我自清净无为。岁月在这里静好如莲,现世在这里安稳如佛。
穿过窄窄的巷子,走到村子的中央,眼前豁然开朗,一汪半月形的池塘映入眼帘。听导游介绍,此为“月沼”与水圳相通。月沼,名副其实,仿佛半轮明月遗落人间,澄澈纯净,月白风清。月沼四周,徽派民宅高低错落,粉墙黛瓦,倒映水中,那高墙上的花窗,轻如画眉,秀似明月,在水面摇曳生姿,此情此景,真似一幅流动的水墨画。月沼旁,老人聊天、村姑浣衣、孩童戏耍,村民在这里谈天说地,好不快哉!有诗云:“路转忽开朗,月沼碧水荡。掬水月在手,捶衣星辰游。楼台上下映,笑语南北走。疑是天上月,一半遗弘村?”可以想象,月夜之时,天上玉盘一轮,村中“月亮”半弯,月在渊光摇,流处碎影落。如水的月光倾泻在如月的池塘,水巷灯影,层楼叠院,莹莹流淌,该是怎样的美轮美奂,令人沉醉不归?
走进宏村,走进淡淡的水墨画,留给我的不只是眼前的青山碧水、水乡庭院,不只是雕梁画栋、月沼水圳。我总是倔强的认为,去一个地方,总得寻着一种心灵的契合。不问山水,只问内心是否感动。寻访过一间间老房子,瞻仰过一栋栋祠堂,我感慨着,感动着。
令我感慨的不只是古人尽占风水、巧夺天工的建筑理念、生活智慧;不只是“穿村过户有清泉”“半个月亮落村中”的匠心独运、神来之工;不只是“民间故宫”的精雕细镂、飞金重彩等令人人叹为观止的繁复精细的工艺;也不只是原住村民的那份静静守候、慵懒平和的生活状态,最令我叹服的是整个村落里沉淀已久的耕读文化和宗法制度。
看看这些民居的命名:承志堂、敬修堂、树人堂、承德堂、德义堂、根心堂、冒华局、桃园居每一个名称都寄托着主人的心志,铭刻着主人对子孙后代的希冀。最让我感慨万千的是每一间厅堂里悬挂、书写、镌刻的那些楹联。这些民居厅堂的中堂左右、厅堂两侧立柱上的楹联,数量繁多,内容丰富,装潢精美,字体隽秀,充满哲理,构成宏村的另一道独特的风景。看到最多的,一是伦理处世联。如“能受苦方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忍片刻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气忌燥、言忌浮、才忌露、学忌满、胆欲大、心欲细、智欲圆、行欲方”等等。二是积善读书联。如“守身如执玉,积德胜遗金”;“善为玉宝一生用,心作良田百世耕”;“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万石家风惟孝弟,百年世业在诗书”;“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二字箴言惟勤惟俭,两条正路曰读曰耕”等等。不能说这些楹联有多少的艺术性、文学性,但其间折射出徽文化的博大精深,读之引人沉思。我也曾到过很多地方,去过不少古村镇,却从未看到一个地方,会把“读书”“行善”“尽孝”“勤俭”“仁德”看得这么重,说得那么多,这些楹联以朴素而精辟的话语默默地提醒、鼓励后人勤勉向上,积德行善。宏村如此淳朴的民风,勤耕重读的文化,令吾辈汗颜唏嘘啊!
南湖书院“以文家塾”匾额依然高挂,风吹过,雨淋过,它依然如故。简朴的书桌犹在,厚大的砚台犹在,只是书院里琅琅的读书声还有私塾先生清亮的吟诵,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风化成尘土,风吹烟散,只留下游人的喧嚣和故作姿态在书桌前一瞬的笑容,那笑似乎有些僵硬、尴尬。
宏村基本上住的都是汪姓家族,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宗族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祠堂是一个宗族中奉为神圣的地方。汪氏祠堂的森严、诡秘,让人肃然起敬。那些镌刻在门廊上的族规,那些立柱上的楹联,还有祠堂里供奉的汪氏祖先,无不透露着一种权威,一种森严,一种力量。在封建社会几千年的时代里,宗法族规维系着一方水土,一方人民的安定。寻访西递宏村,透视徽商文化,领略宗法、祠堂、族规、家谱缄默的厚重与力量。那种以血脉为系,以血缘为经纬,编织的制度、宗法、乡风、民约,将社会、生活秩序维持得有条不紊,以至“千年之冢,不动一杯;千丁之族,未尝散处;千载之谱系,丝毫不紊;主仆之严,虽数十世不改,而宵小不敢肆焉。”我内心感受到或许不是宗法的严明,不是族规的苛刻,不是“三纲”“五常”的礼教,而是对祖先的敬畏和膜拜,对宗族文化的铭记,传承、沿袭,这是一种生命的信仰,一种精神的膜拜,一种文化的自觉。这种浸润血脉的文化侵浸,或许就是道德说教和法律约束的最好替代形式,文化的自觉才是文明发展的关键。
而今,祠堂空空,族人不知还会不会在这里聚会、议事,族谱不知是否还在延续谱写,但族规肯定不再具有那么大的力量了。镌刻在墙壁上的族规很多被捣毁、掩盖,族长老倌早已离族人远去“三纲”“三从”的吃人礼教也被历史批判和埋葬了(其实“五常”和“四德”还是很有道理的),但族长的权威,族规的强势还是值得今人思考的。试问:今天的乡村还普遍有“族长”的权威吗?(今天的村官,收缴农业税,邀人去开会,征地开发比考状元还难哪!)是否还需要这种权威?又到哪里去找回这种权威呢?试问,今天的法律与过去的族规相约,在村民的心中,谁更具威力?今天还有多少人面对法律时堪比古人面对族规的那种震慑?我们是否要思考:怎样找回一种强势文化,既能尊重每个人的权利,又能让人在复杂的社会里拥有是非荣辱有个理性的判断、文明的诉求和失德的羞辱感?也许,有些礼仪文化是不该被忘却的,诸如祭拜祖宗、宗族习俗、家规祖训。或许,这些慎宗追远的情怀,这些悌传家根的夙愿,远比一些不着边际的官场教化要实在、有效多了。想到这些,我的内心是胆怯的,我的声音是细弱的。
背着相机穿行于这里的街巷和民居,细观岁月在斑驳的白墙上精致刻下的如远古图腾的山色水印的痕迹,感动于守候老房子的那些老人满脸深纹镌刻的沧桑与坚毅,感慨于时光荏苒、年岁朝暮留下的宏村淳朴文化,听得一声轻叹,穿越千年,直抵肺腑。骄阳似火,汗水浸湿了全身,但是心情还是被这片水墨渲染得斑斓、清凉。
山川万物、古木老屋都是有灵气的。我想,古老的宏村也一样是有灵性的。那些灵性被时光的手画过妆了,藏在流水人家的某个角落。宏村,静静地躺在黄山西麓,安静成一幅水墨画,画里藏着许多神奇的密码。其实,即便我在这里住上三五天,再婉转的文字也道不尽宏村的美,再悠扬的箫歌也唱不出心中的情,再渴望的目光也望不尽徽文化的根脉。只是面对这样的景和情,不得不说些什么,可总也说不明,道不白。告别了宏村,走出这个水墨山村,却忍不住一次次回首、遥望,在这个夏日的夜晚,我不禁闭上眼睛,让神思畅游:也许,在某个冬日的午后,在温暖如絮的阳光下,我可以独自一人俯卧在南湖书院里沧桑历练的书桌前,抛却凡俗的纷扰与隐忧,品茗读书,那会是何等惬意的事啊(写于2013年8月)
从安徽宏村回来,已经一周了,那个藏匿在水墨画里的山村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品之若饴。总想写点什么,为魂牵梦绕的宏村,为宏村醇厚的文化,可是迟迟不曾动笔。宏村,是一幅古老的山水画卷,装裱在蓝天白云之间,它精美、极致而又沧桑、脆弱,我怕我拙笨的笔、粗糙的文字,会一不小心破坏了那份原有的气韵、色彩。直到今天,我翻开手机里的相册,徐徐展开那幅千年画卷,破跌进那个心中的桃花源,千言万语涌驻心头。我愿用最质朴的情怀,蘸着淡淡的水墨,去描绘那个遥远的,梦一般的山村。
一向钟情于江南水乡,喜欢用足迹和目光丈量江南水乡的婉约、灵秀、温润,喜欢用文字描摹水乡的如诗如画。可是,当我远远地看到这样一个黑墙白瓦、绿树环绕的村庄,静静地卧在青山绿水之间,便被眼前水墨画般的景致迷住了。这真是个神奇而又神秘的山村!
村前,是一汪碧水,称作南湖。半池的荷花开得正旺,每次遇见荷叶、莲花,便有种别样的心情,似故人重逢,目光与莲花相遇,心忽地清朗起来。湖边高大的垂柳,古老的枫杨,垂下墨绿的浓荫,湖面越发的斑驳、艳丽。一群群游人,穿越弯弯的石拱桥,信步长长的湖堤,那些流动的花伞,飘逸的长裙,在青山碧水、白墙黑瓦间,构筑着一道道别样的风景。而我,也在风景中移动,朝向心中的桃花源。
真是一座神奇而美丽的山村!听说整个村落是按照牛的形状设计的,精巧别致。我虽然看不到“牛”的全形,但村子里发达畅通的水系着实令人惊叹。青砖黑瓦,板桥人家,高高的马头墙,高高幽深的古巷,沿着弯弯的溪流缓缓舒展。古老的巷子与窄窄的水圳相伴,所到之处,流水潺潺,经年的流水,滋养着幽绿的水藻,也滋养着质朴的村民。“浣汲未妨溪路近,家家门巷有清渠。”九曲十弯的古水圳,是牛村的血脉,流淌着生命的旋律,经久不衰。
漫步在幽深曲折的小巷里,踏着被水气和岁月磨砺得光滑无骨的青石板路,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我愿把今世遗忘,穿越到500多年前的明代,融入眼前的古道村巷。巷子里,一扇扇古老的木雕门,洞开一段段陈年的故事或者风景。这里的宅院大同小异,砖木建筑的楼堂,结构精巧、建筑精美,特别是廊檐、斗拱、额枋、门窗、栏板等部位都有形态各异、精巧美丽的木雕、石雕图案。“喜鹊登梅”“五福临门”“马到功成”“竹报平安”尽管很多雕花早已斑驳褪色,但那些精美的图案依然显露着主人不俗的情趣和美好的心愿。每间庭院都是一个小巧的天井,天井瓦面檐角飞翘,错落有致,抬望一角的天空,阳光流动,白云悠悠。天井里大凡有小巧玲珑的假山,高低错落的盆景,硕大的水缸里或鱼戏荇藻,或睡莲静放,这些鲜活的生命和色彩点亮了幽暗与陈旧,链接了庭院与自然。这里,跟西塘很不一样,那些住在老房子的村民,似乎很享受这番幽深与寂静甚至陈旧,主人静悄悄地守候着老房子,守候游客匆忙的脚步,守候日子在檐角老去。他们很少刻意地去装饰老房子,更不愿把老房子变成光怪陆离的酒吧、茶吧,变成情调古怪的客栈、旅店。老房子,就是老房子的格局、格调;老房子,就是老房子的味道、气息!老房子里陈列着当年的老式家具,中堂威严,楹联对仗,雕花的桌椅、案几、门窗,斑驳的墙壁、栏杆、画梁,叙说着家族的故事。要说商业气息也是有的,不少老房子陈列着待售的商品,大都是当地的木雕、茶叶、笋干,还有文房四宝、书籍等。迈进高高的门槛,各种木雕、石雕的工艺品随意摆放在院子里、厅堂里,散发着古旧的味道。有的甚至无人看管,待看中一件工艺品,拿在手中高喊主人时,才会看见昏睡的主人从天井边的藤椅上慵懒地站起来,价格谈不拢也没关系,一转身,主人便直奔刚才起身的那张尚有余温的藤椅而去。这份慵懒与淡定,叫我们这些行色匆匆、锱铢必较的游客汗颜。心如止水,虽往来游人不断,而他们选择了平静。一道高耸的门楼,一扇厚重的木门,一个漏光的天井,便将尘世的纷扰与喧哗阻挡在外,任白云苍狗、沧海桑田,我自清净无为。岁月在这里静好如莲,现世在这里安稳如佛。
穿过窄窄的巷子,走到村子的中央,眼前豁然开朗,一汪半月形的池塘映入眼帘。听导游介绍,此为“月沼”与水圳相通。月沼,名副其实,仿佛半轮明月遗落人间,澄澈纯净,月白风清。月沼四周,徽派民宅高低错落,粉墙黛瓦,倒映水中,那高墙上的花窗,轻如画眉,秀似明月,在水面摇曳生姿,此情此景,真似一幅流动的水墨画。月沼旁,老人聊天、村姑浣衣、孩童戏耍,村民在这里谈天说地,好不快哉!有诗云:“路转忽开朗,月沼碧水荡。掬水月在手,捶衣星辰游。楼台上下映,笑语南北走。疑是天上月,一半遗弘村?”可以想象,月夜之时,天上玉盘一轮,村中“月亮”半弯,月在渊光摇,流处碎影落。如水的月光倾泻在如月的池塘,水巷灯影,层楼叠院,莹莹流淌,该是怎样的美轮美奂,令人沉醉不归?
走进宏村,走进淡淡的水墨画,留给我的不只是眼前的青山碧水、水乡庭院,不只是雕梁画栋、月沼水圳。我总是倔强的认为,去一个地方,总得寻着一种心灵的契合。不问山水,只问内心是否感动。寻访过一间间老房子,瞻仰过一栋栋祠堂,我感慨着,感动着。
令我感慨的不只是古人尽占风水、巧夺天工的建筑理念、生活智慧;不只是“穿村过户有清泉”“半个月亮落村中”的匠心独运、神来之工;不只是“民间故宫”的精雕细镂、飞金重彩等令人人叹为观止的繁复精细的工艺;也不只是原住村民的那份静静守候、慵懒平和的生活状态,最令我叹服的是整个村落里沉淀已久的耕读文化和宗法制度。
看看这些民居的命名:承志堂、敬修堂、树人堂、承德堂、德义堂、根心堂、冒华局、桃园居每一个名称都寄托着主人的心志,铭刻着主人对子孙后代的希冀。最让我感慨万千的是每一间厅堂里悬挂、书写、镌刻的那些楹联。这些民居厅堂的中堂左右、厅堂两侧立柱上的楹联,数量繁多,内容丰富,装潢精美,字体隽秀,充满哲理,构成宏村的另一道独特的风景。看到最多的,一是伦理处世联。如“能受苦方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忍片刻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气忌燥、言忌浮、才忌露、学忌满、胆欲大、心欲细、智欲圆、行欲方”等等。二是积善读书联。如“守身如执玉,积德胜遗金”;“善为玉宝一生用,心作良田百世耕”;“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万石家风惟孝弟,百年世业在诗书”;“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二字箴言惟勤惟俭,两条正路曰读曰耕”等等。不能说这些楹联有多少的艺术性、文学性,但其间折射出徽文化的博大精深,读之引人沉思。我也曾到过很多地方,去过不少古村镇,却从未看到一个地方,会把“读书”“行善”“尽孝”“勤俭”“仁德”看得这么重,说得那么多,这些楹联以朴素而精辟的话语默默地提醒、鼓励后人勤勉向上,积德行善。宏村如此淳朴的民风,勤耕重读的文化,令吾辈汗颜唏嘘啊!
南湖书院“以文家塾”匾额依然高挂,风吹过,雨淋过,它依然如故。简朴的书桌犹在,厚大的砚台犹在,只是书院里琅琅的读书声还有私塾先生清亮的吟诵,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风化成尘土,风吹烟散,只留下游人的喧嚣和故作姿态在书桌前一瞬的笑容,那笑似乎有些僵硬、尴尬。
宏村基本上住的都是汪姓家族,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宗族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祠堂是一个宗族中奉为神圣的地方。汪氏祠堂的森严、诡秘,让人肃然起敬。那些镌刻在门廊上的族规,那些立柱上的楹联,还有祠堂里供奉的汪氏祖先,无不透露着一种权威,一种森严,一种力量。在封建社会几千年的时代里,宗法族规维系着一方水土,一方人民的安定。寻访西递宏村,透视徽商文化,领略宗法、祠堂、族规、家谱缄默的厚重与力量。那种以血脉为系,以血缘为经纬,编织的制度、宗法、乡风、民约,将社会、生活秩序维持得有条不紊,以至“千年之冢,不动一杯;千丁之族,未尝散处;千载之谱系,丝毫不紊;主仆之严,虽数十世不改,而宵小不敢肆焉。”我内心感受到或许不是宗法的严明,不是族规的苛刻,不是“三纲”“五常”的礼教,而是对祖先的敬畏和膜拜,对宗族文化的铭记,传承、沿袭,这是一种生命的信仰,一种精神的膜拜,一种文化的自觉。这种浸润血脉的文化侵浸,或许就是道德说教和法律约束的最好替代形式,文化的自觉才是文明发展的关键。
而今,祠堂空空,族人不知还会不会在这里聚会、议事,族谱不知是否还在延续谱写,但族规肯定不再具有那么大的力量了。镌刻在墙壁上的族规很多被捣毁、掩盖,族长老倌早已离族人远去“三纲”“三从”的吃人礼教也被历史批判和埋葬了(其实“五常”和“四德”还是很有道理的),但族长的权威,族规的强势还是值得今人思考的。试问:今天的乡村还普遍有“族长”的权威吗?(今天的村官,收缴农业税,邀人去开会,征地开发比考状元还难哪!)是否还需要这种权威?又到哪里去找回这种权威呢?试问,今天的法律与过去的族规相约,在村民的心中,谁更具威力?今天还有多少人面对法律时堪比古人面对族规的那种震慑?我们是否要思考:怎样找回一种强势文化,既能尊重每个人的权利,又能让人在复杂的社会里拥有是非荣辱有个理性的判断、文明的诉求和失德的羞辱感?也许,有些礼仪文化是不该被忘却的,诸如祭拜祖宗、宗族习俗、家规祖训。或许,这些慎宗追远的情怀,这些悌传家根的夙愿,远比一些不着边际的官场教化要实在、有效多了。想到这些,我的内心是胆怯的,我的声音是细弱的。
背着相机穿行于这里的街巷和民居,细观岁月在斑驳的白墙上精致刻下的如远古图腾的山色水印的痕迹,感动于守候老房子的那些老人满脸深纹镌刻的沧桑与坚毅,感慨于时光荏苒、年岁朝暮留下的宏村淳朴文化,听得一声轻叹,穿越千年,直抵肺腑。骄阳似火,汗水浸湿了全身,但是心情还是被这片水墨渲染得斑斓、清凉。
山川万物、古木老屋都是有灵气的。我想,古老的宏村也一样是有灵性的。那些灵性被时光的手画过妆了,藏在流水人家的某个角落。宏村,静静地躺在黄山西麓,安静成一幅水墨画,画里藏着许多神奇的密码。其实,即便我在这里住上三五天,再婉转的文字也道不尽宏村的美,再悠扬的箫歌也唱不出心中的情,再渴望的目光也望不尽徽文化的根脉。只是面对这样的景和情,不得不说些什么,可总也说不明,道不白。告别了宏村,走出这个水墨山村,却忍不住一次次回首、遥望,在这个夏日的夜晚,我不禁闭上眼睛,让神思畅游:也许,在某个冬日的午后,在温暖如絮的阳光下,我可以独自一人俯卧在南湖书院里沧桑历练的书桌前,抛却凡俗的纷扰与隐忧,品茗读书,那会是何等惬意的事啊(写于2013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