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独泊伊河文集 > 徐渭的病痛

徐渭的病痛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古代文人多病,病在身,更在心。看明人徐渭,可知一二。

    这个天池山人,这个青藤老人,这个山阴布衣,名号起了一大串。他实际上应该叫多病老人,他比谁都病得厉害。

    这是个奇怪的病人,病伴随他一生。这个病人又是天才,在诗文、书法、戏曲、绘画上,造诣独特,俨然大家。

    徐文长传曰:“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

    读徐渭诗文书画,不能绕过他的病,他的病蹊跷,怪异,深沉。

    我不会望闻问切,也开不得药方。不过我读其病,可以帮他找出如下几点病因来:

    一病于庶出且失祜夺母。

    早年失去父母之爱的孩子,性格的形成,总难免残缺。徐渭出生百日,父亲就死了,这是很不幸的,他没有享受到一天的严父之爱。

    徐渭生母是个婢女,在家中毫无地位可言。好在嫡母苗氏将徐文长当亲骨肉抚养,寄予厚望。然而,在徐渭十岁那年,家道中落,要遣散奴仆,苗夫人就把他的生母逐出家门。幼年夺母,对徐渭是一个沉痛的刺激。

    在二十九岁那年,他才得以把母亲接回自己家中赡养,但直到垂暮之年,他仍然不能忘怀这件事。

    二病于兄弟失和入赘妻家。

    其父徐鏓做过四川夔州府同知,原配童氏,生下徐淮、徐潞,继娶苗氏,不曾生育。晚年纳妾生下徐渭。徐渭由苗氏夫人抚养到十四岁,苗氏死后,随长兄徐淮生活。

    由于徐渭是庶出,在家中也没有什么地位。两个嫡出的哥哥比他大二三十岁,弟兄情感比较冷淡,他说:“学无效验,遂不信于父兄。而况骨肉煎逼,箕豆相燃,日夜旋顾,惟身与影!”毫无疑问,他的处境是尴尬孤独的。

    成年后家道中衰,二十一岁上入赘潘家,生活当然也不那么自在。在封建社会,一个男人入赘妻家,是无奈之举。好在丈人待他不薄,夫妻感情很好。他过了五年较安稳的读书日子,不幸又来了,五年后,潘氏分娩死于肺病,这个打击也是巨大的。

    二十六岁时,徐渭从潘家迁出,以教书糊口。

    他本可继承兄长的遗产,却因入赘潘家,导致诉讼失败,房产被一有势力的无赖霸占了。

    没了妻子,没了资财,没了家,他的生活几乎陷入绝境。

    一个机警敏感的读书人,在如此坎坷的境遇中,自然加重了执拗和偏激的性格。他变得愤世嫉俗,成了一个狂生。

    潘氏去世后十三年,徐渭曾入赘杭州王氏,但受到虐待,这次婚姻不到一年,就结束了,留下的只能是又一次伤害。

    次年,胡宗宪为他续聘了张氏,这时,徐渭的敏感偏执更厉害了,夫妻生活难以和谐,只能勉强凑合。

    三病于科场失意屡试不售。

    徐渭早慧。六岁读书,九岁能文,十多岁时仿扬雄的解嘲作释毁,轰动了全城。当地的士绅目之为神童,比之为刘晏、杨修。

    二十来岁时他与越中名士陈海樵、沈鍊等交往,被列为“越中十子”之一。沈鍊曾赞他:“关起城门,只有这一个。”

    以才名著称乡里的徐渭,一向自负自傲,向往功名事业,然而在科举一途上却屡遭挫败。

    二十岁那年,才勉强考中生员,此后二十年中,八次乡试,竟八次失利。

    徐渭考场失败,并不偶然。他少年时便喜欢博览群书,讨厌八股文字,加之个性显露,情感张扬,恐怕确实写不出合格的、循规蹈矩的八股文来。有什么办法呢,写好八股文才是旧文人在政治上的唯一出路。

    他怎么努力就是过不去这个独木桥,屡试不售,前途无望,对徐渭的打击注定是沉重的。一个读书人,无才也就罢了,有才却无用武之地,这才叫悲哀呢。科考严酷地打击了他的信心和自尊。他就只好用极端变态的方式去抨击礼俗,变相保护自己。

    他晚年作畸谱,特地记下了六岁入学时所诵杜甫早朝诗句:“鸡鸣紫陌曙光寒”流露出无穷的人生感慨。

    高官厚禄注定与他无缘。

    四病于从戎幕僚进退维谷。

    徐渭不是个安分读书的人,他关心政治,富有爱国激情。

    嘉靖年,文恬武嬉,君王不思进取,北有蒙古人入侵,东南屡遭倭寇侵扰,国势渐颓。

    徐渭用诗歌对现状进行尖锐抨击,又满怀热忱地投入到抗倭战斗中。虽然身无一职,却几次换上短衣,冒险随军队来到前线,观察形势,然后记录下战事的经过,分析成败,向有关官员提出破敌的方略。

    三十七岁时,徐渭应胡宗宪之邀,入幕掌文书。

    这是徐文长一生中最得意的时期。入幕之初,他为胡宗宪作进白鹿表,受到皇帝赏识。自此,胡宗宪对他更为倚重,对他放任的性格,也格外优容。

    陶望龄徐文长传记载说:徐文长常常与朋友在市井饮酒,总督府有急事找他不到,便深夜开着大门等待。有人报告胡宗宪,说徐秀才正喝得大醉,放声叫嚷,胡宗宪反而加以称赞。当时胡宗宪权重威严,文武将吏参见时都不敢抬头,而徐文长戴着破旧的黑头巾,穿一身白布衣,直闯入门,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

    但“文人而有出位之思,依傍门户,不敢从心所欲,势必至于进退失据。”

    徐渭的感受是矛盾的,幕府生涯也有许多不如意。

    胡宗宪是位干才,有勇有谋,在平定倭寇之乱中起了重要作用。但胡的靠山是严嵩、赵文华。他们来往甚密。徐渭代胡典文五载,书信往来,皆徐渭代草,文字皆阿谀谄媚之类。

    徐渭是颇为不满的,他痛恨严嵩。友人沈鍊就因参严嵩遭到杀害。

    在书信里,徐渭代胡宗宪写那些肉麻的吹捧文字,他切实感到羞耻。他的心理是受到折磨的,文以载道,他还没有丧失廉耻。为文不说真话,乃为文大忌,他不会不知道。由此引起的内心矛盾是严重的,应是导致他精神分裂的一大诱因。

    于是,他想逃离,他几度离开胡宗宪,然几次又被招回。文人的懦弱性格可见一斑。

    五病于精神失常自杀杀妾。

    嘉靖四十一年,严嵩免职,徐阶出任内阁首辅。在徐阶的策动下,胡宗宪受到参劾,并于次年被逮捕至京,后因平倭有功,只受到免职处分。

    徐文长也就在这时乘机离开了总督府。

    嘉靖四十四年,胡宗宪再次被逮入狱,死于狱中。

    他原先的幕僚有几人先后受到牵连。

    徐渭生性偏激,连年科考失利,精神很不愉快。此时,他对胡宗宪之死深感痛心,更担忧自己受到迫害,终于对人生彻底失望,他疯了。

    他写了一篇凄凉愤激的自为墓志铭,他说“人谓渭文士,且操洁,可无死,不知古文士以入幕操洁而死者众矣,乃渭则自死,孰与人死之!”拔下壁柱上的铁钉击入耳窍,流血如迸,医治数月才痊愈。又用利斧击破头颅“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后又用椎击肾囊,也未死。前后自杀有九次之多。

    他想用自残来减轻心里的苦闷吗?一次次,惊心动魄,骇人听闻。

    看来,徐渭是有浓重的自杀情结的。

    中国自杀的文人很多,从屈原到顾城海子,代有其人。

    别人一杀就死,惟有他断断续续自杀九次,还能好好活着,让人感到奇怪。用现在的时髦名词来看,这是不是一种行为艺术呢。自杀的行为艺术。当然,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行为艺术。

    终有一天,他怀疑继室张氏与人私通,他杀死了张氏,蹲了七年大狱。

    他真像后代的顾城,顾城用斧头在妻子身上写了一首残忍和绝望的诗歌。他用菜刀劈死了年轻倔强的妻子,他回忆说,有个男人在他面前晃来晃去,跟那娘们儿调情。

    初入狱时,生活自然是痛苦的。身带枷锁,满身虮虱,冬天雪积床头,冷得发抖,连朋友送来的食物也被其他罪犯抢去了。

    他真成了一条落魄的丧家狗。

    还好,他有几个朋友,为解救他而四处活动,使他的待遇有点儿改善。

    其中援助最为有力的,先是礼部侍郎诸大绶,后是翰林编修张元忭,他们都是徐文长的至交,又都是状元出身,很有声望。

    在朋友的解救下,徐渭没死,只蹲了七年牢狱,借万历皇帝即位大赦之机获释。

    这是1573年的事,徐渭五十三了,老了,须发皆白,如秋风里的落叶。

    六病于生计度日艰难。

    旧时文人的生存能力总是较差的。为官不成,经商不能,就只好吃祖业。徐渭却没那么幸运,父亲死得早,他成年后就家道中衰了。

    他穷得只好入赘,入赘又失去继承家业的权利。

    他只好打官司,诉讼失败,没能继承兄长的产业。房产却被一个无赖夺取了。

    教书,是下层文人的无奈选择,孩子王的营生,口干舌燥,能养活家小吗?

    于是入幕为僚,卖身官家,钱是挣多了,可他又不会理财。理财需要精细人。他是文人,文人和金钱的关系,不会融洽,他一生不治产业,钱财随手散尽,存不住。

    晚年的徐渭更是穷困潦倒。经常杜门谢客“忍饥月下独徘徊”赖以度日的是收薄租,卖字画,甚至卖书卖衣物。

    不过,徐渭越发厌恶富贵者与礼法之士,所交游的大都是过去的朋友和追随他的门生。据说有人来访,徐文长不愿见,便手推柴门大呼:“徐渭不在!”

    靠卖字画度日,手头稍为宽裕,便不肯再作。

    卖貂、卖磬、卖画、卖书诸诗,显示出这位病人凄凉的晚境。徐渭晚年的寂寞可以用他的一首题墨葡萄来概括:

    半生落魄已成翁

    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

    闲抛闲掷野藤中。

    最后,在“几间东倒西歪屋”里,这“一个南腔北调人”走完了人生的最后历程。走时,身边唯有一犬相伴,床上堆着残编旧简,连一铺席子都没有,凄凄惨惨,悄然离去,离开这个不再值得留恋的人间。

    这个病人,病了一辈子,倒活了七十三岁,在明代,许多正常人没活过他。

    我以为是艺术挽救了他,延续了他的生命。

    命运的困蹇激发了他的抑郁之气,加上天生不羁的艺术秉性,用笔墨用心血,倾诉心曲,悲剧的一生造就了这个艺坛奇人。

    在艺术上,他找到了真正的自信。像西方的梵高,生前贫困交加,死后画名显赫,享受后辈的倾慕,可悲复可叹。

    他属于艺术天地,他不适合官场,他曾经拼命想挤进官场,挤得头破血出。

    他是一个病人,一个神经质的艺术家,这点,他可能不会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