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记

作者:第315号城堡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记得去年12月份的时候,在一个朋友的19岁的生日聚会上,大家都喝高了。随后,一个朋友借着酒醉,一个一个的开始分析席间所有人的性格及以后的出息。说到我时,我只是抿着嘴笑,看似无心的等待着他的高谈阔论。没想到他最后只是简单的说了一句,在他的心中,我是一个内敛的人,并十分肯定的说,我一定看过不少的书。

    从那一天起,我就一直在心中琢磨,我到底看了多少的书呢?由于我从来没有写读书札记的习惯,也不曾把读过的书罗列成书单。通常读完一本书,余香在心间飘荡过几日后,便渐渐的忘却了。记得的,能够挖掘出当时读书时的心得体会的方佛凤毛麟角、屈指可数。而今天提笔来记录时,才感到力不从心,无从下手。

    相比喜欢阅读的朋友来说,我读书算比较晚了。直到初中快结束的那段时间里,我才看了生平里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闲书——幻城。这本书让我体会到了文字的优美,看到了超越时空的想象,整本书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一股让人独愿沉沁其中的忧伤。初三冲刺的那段日子里,下过晚自习后,在老师为我们初三学子开绿灯学习的时间里,我醉倒在这本书中。醉倒在屹立于炼泅石的海岸,面对大海的卡索,听着雪鸟破空悲鸣,心中无比的惆怅之中;醉倒在似乎永远是春末夏初,永远有夕阳般的暖色光芒缓缓穿行和婆婆慈祥的目光照耀的雪雾森林之中。我忘记了题海里的挣扎和折磨,忘记了升学的重要性,放下了书本,一心在幻化的雪城里沉沦。这本书让我认识了郭敬明,那个总是唤自己为孩子的小四,后来我又陆续的看了他的小说梦里花落知多少、悲伤逆流成河以及散文集左手倒影,右手年华。我很感激在自己的十五十六岁的时候看了他的这些书,特别是那本散文集,书中写尽了青春间情绪的无常,莫名的忧伤。让我产生了无限的共鸣,而那优美的文字,像一剂良药,帖在了我青春的伤口上。但当现在的我再次回头重新拾起那些忧伤的文字时,却觉得那些莫名的感伤有些无病呻吟的嫌疑,也许是自己早已没有了那时的思绪,不愿再去回首,下意识里便产生了这些过河拆桥的想法。

    同是80后作家,如果说从小四的文字里我看到了青春的感伤,那么韩寒的文字里,我看到的满是叛逆与偏执。韩寒的作品中,我看过的第一部,同样是他的成名作三重门,记得那是读高一的时候看的,我无法说出,当时这本书对我的影响是多么的大,主人公林雨翔的经历,与自己身边的同学如出一辙,而他的思想与叛逆又和自己是那么的相似,我甚至也曾想过逃离,逃离那个在教育制度下形成的三重门。记得那个时候,我们班上有一群人狂热的迷恋上了韩寒式的叛逆与愤青。一起交流着看书的心得,讨论着韩寒的思想以及教育制度的弊端。把通稿2003中韩寒对教育制度的谩骂与反思转嫁于自己的愤恨,把自己的堕落看成是一种觉醒。可是到今天,我已经无法分清,这到底是青春期的一种大众性的叛逆,还是为自己的堕落的一种开脱。

    或许是为了让自己的思想不至于太狭隘,以免总是耿耿于自己一个人的世界,或许是这两位新晋的作家让我彻底的爱上了文学。从接触他们的文字之后,我开始频繁的接触其他书籍。在学校读书时,由于条件限制,除只涉猎于读者、青年文摘等一些容易弄到手的杂志或报纸外,也还读过几本书,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当属路遥文集和一本太平天国下。

    路遥文集是我在一个书店看到的,因为是盗版,卖的甚是便宜,于是没多想便买下了。至于路遥其人,那时候我并不认识甚至并没有听说过。只觉得其名字取自于“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样的名句,应该不是什么浪得虚名的三流作家。但在看过路遥文集之后,我深深的被震撼住了,被路遥其人其文深深的感动了。路遥一生致力于他所热爱的土地,他的作品大多描写农村的儿女,反应上个世纪农村与城市的根本区别。这部文集中,几乎每一篇作品都会让我深思和感动,在困难的日子里那个为读书而受苦受累受内心里的自卑而折磨的高中生;姐姐中那段从一开始便注定悲剧却纯真淡淡无怨无悔的爱;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那个一生中最高兴的事竟是那一年大年三十为老婆孩子多称到了几斤肉的父亲。而其中,尤为让我感慨深刻的作品人生更是让我明白了很多东西。在60年代那种大环境下,城市交叉地带的尴尬境地,农民出身的知识青年高加林,他渴望改变自身的生活环境,渴望融入相对高端的城市生活之中。但骨子里的那种小农意识与城市人口的小市民意识的无法融合,以及那时候那种不通人情愚昧的时代政策,导致高加林在爱情面前迷失,在人生里彷徨。最终又回到了生他养他的红土地时,才如梦方醒。只是他已永远失去了那一段美好的爱情。而我也懂得了,虽然表面上,我们的人生与世界没有什么本质的联系,但隐隐中,却始终被时代的某些东西牵扯和左右着,就好像风筝永远也离不开线。

    至于太平天国,描写的内容自然是太平天国中那群可爱的儿女们,太平天国分为上下两本,由于机缘不巧合,我只看到了下部。所以只见证了太平天国从兴盛走向灭亡的过程,但那批太平天国的儿女们确实感动了我,义王石达开的才华,以及他日后孤军奋战兵败大渡河的壮烈;英王陈玉成对天国的鞠躬尽瘁最终慷慨就义,干王洪仁轩运筹帷幄的智谋以及大改革的新思想。至于忠王李秀成在天国灭亡后自述变节的一举,书中作了重新的刻画,而我,也不愿相信,这样一位太平天国的忠王,在历史上,无论如何也不会投降,此中或许另有隐情,但那,也是无人知晓了。这是我看过的第一部关于历史的小说,虽然书中的某些故事或许不是真的,但我想其人其思想还是不会有太大的偏颇,那些可爱的儿女们的所作所为值得读者去深思与效仿。

    在放暑假和寒假期间,因为我基本上是在珠海那个大城市过的假期,天时地利,有大把的时间又有很多很大的书城。于是,我的读书欲望可以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释放,我几乎天天泡在书城中。记得有时候竟忘记了时间,回家后已是夜深,爸爸还在外面苦苦的寻找自己。由于书城实在是大的可怕,各类书籍应有尽有琳琅满目。我显的措手不及,浏览了很多很多的书籍。包括关于摄影的、服装设计的、音乐理论的等等。凡是书的封面激起了我哪怕一丁点的兴趣,我都会随手去翻翻。而对于文学著作,我浏览的也是不少,像麦田的守望者、简爱、堂吉诃德这些上了年纪的外国名著,以及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昆仑等武侠小说,甚至包括左耳、小妖的金色城堡、会有天使替我爱你等一些现在让我看起来头痛的青春疼痛文学。太多太多,能够记起书名尚且不易,更别说记起那时候心中混着这些书香流淌过的心事了。虽说我浏览过的书很多,但我真正细细品过的却是凤毛麟角。最深刻的莫过于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我承认最初看这本书是因为伍佰的那一首歌,而让我看下去的原因是书中多次写到了“性”挪威的森林整部作品都是在用淡淡的笔调描述生活中淡淡的故事,但字里行间却流露出一股引人入胜的力量。故事的主人公游走在直子与绿子这两个性格迥然不同的女子之间,一个性情如火,一个寒冷如冰。游走之间,迷茫丛生。年轻的迷惑与无奈,大胆与率真一览无余。据说村上的这本书的灵感来源于上个世纪风靡全球的甲壳虫乐队的一首同名歌曲。歌曲中写道:“海潮的清香,遥远的汽笛,女孩肌体的感触,洗发香波的气味,傍晚的和风,缥缈的憧憬,以及夏日的梦境。。”

    一般来说,喜欢阅读的人最初接触的作品都会是那些经典名著,而我却不然,在流连于很多书籍之后,才刚刚开始接触那些说的出口拿的出手的名著,那都是读高二高三的时候,因为放弃了学业,整天呆在教室里无所事事,又无闲书可看的时候。我从我们班尖子生那里借来了那些经典的名著,狠狠的读过之后,才真正的沐浴到了文学的清风,品尝到了文学的甘露。在那些时间里,我看过了牛虻、围城、红楼梦等。牛虻一书是作者伏尼契受到当时身边革命者的献身精神的激励而写成的。它生动地反映了19世纪30年代意大利革命者反对奥地利统治者、争取国家独立统一的斗争,成功地塑造了革命党人牛虻的形象。书中的故事尤为惊人,身为大主教乖乖儿子的他,经过层层磨练,最终蜕变成反抗落后固执的主教势力的牛虻。我始终忘不了,看这本书时,心中激荡的感情,以及为命运的不公的愤恨。不管我活着,还是我死去。我都是一只,快乐的牛虻!而围城这本书,相信很多的人都看过,就算没看过也肯定听说过。“婚姻就像是一座围城,城里的人厌倦了,向往着外面的自由,城外的人好奇着城里的一切,迫不及待的想要进去。”然后人生又何尝不是,方鸿渐最终的如梦方醒,在甲板上道出的这番话,我想我是永远也不会忘怀的。有人说,读围城不能像读一般小说那样只注重情节而忽视语言,围城里面的精言妙语是这部小说的最成功之处,也是最值得赏析的地方。果不其然,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的语言尽显幽默与讽刺,其中,那个希望与葡萄之说,更是我不敢忘却的经典名言。至于红楼梦,那是一本无法超越的著作,它代表了中国文学的最高境界。每一次触及,总感觉自己所说的话绵薄无力。中国有那么多的大家一生致力于研究红楼梦,从而衍生了红学。毛主席也曾经说过“不读五遍红楼梦,没必要发表评论”而我一介平凡的人,草草的读过一遍。实在不敢亵渎神圣的著作。我只是那么敬佩作者运用文字的功力,可以把大观园那么一大家子的关系理得那么清楚,又可以用短短的几句判词,涵盖了金陵十二钗一生的命运。

    关于读书,相比于小说来说,其实,我更喜欢读的一篇篇精致的散文。散文,或像小品,给人以心灵的享受;或像匕首与投枪,给人以痛快的发泄。我在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中体会到了中国文化巨大的内涵与历史中一些不为人知的沉重;在三毛的梦里花落知多少中看到了一篇篇精致的故事以及三毛对爱情一生的执着。从张爱玲的散文中看到了那个世俗而又高傲精致的女子,她是海上来的传奇;是橘黄色的灯光下高傲的旗袍;她用文字跳的舞太过高明,以至于失去了舞伴。我一直没有看过她赖以成名的小说,但她的散文一样打动了我。每一次想起张爱玲,我便会联想起电影花样年华中同样总是一身旗袍的苏丽珍,旧上海的街道,昏暗的路灯下,烟雾缭绕,劣质的口红,华美的旗袍中流露出一股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高傲与孤独。

    一路走过来,一路读过的书见证了我的成长,可是自从读大学之后,我就很少再读书了,难得去图书馆一次。尽管那里馆藏着十几万的书册,我不知道是哪个地方出了问题。或许是临近了社会的脚步变的匆忙了,远离了故乡的心境变的浮躁了。但我想,我一定会找到读书的乐趣,以及读书时那种“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空云卷云舒”的闲适的心情。

    我阅读,故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