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类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许慎:说文
许慎(约五八~一四七),字叔重,河南郾城人。他是汉朝的古文学家,以博通经籍闻名,大家推服他,称他做"五经无双"。许慎在公元一年左右,完成了一部书——说文。这书本是打笔仗的书,是用来驳斥今文学家解经的说法的,不料书中对中国文字的整理,显出了它的另一层意义。从此以后,它就成为中国第一部以偏旁编排的字典了。
说文全书分三十卷,五四部,共收九三五三字。它决定了两千年中文字典的形式,同时在文字学、语义学等方面,又有着最具影响力的功劳。许慎写这部书的重点、在说朋为什么一个字要那样写,他要找出每个字的原始意义,再从原始意义上说明它那样写的理由。就这样的,这书收存了小篆和晚周的许多文字,使我们可以溯源寻根,从而解决进入古典的许多问题。
说文就是说文解字,它的真正的价值,直到清朝才被认定出来。其中以段玉裁、桂馥、朱骏声、王筠等学人功劳最大。丁福保汇集历代注家于各字之下,成说文解字诂林一书,最方便实用。
陈彭年等:大宋重修广韵
文字学在中国古代叫"小学",因为读经书要先识字,所以叫"小学"。"小学"分两大类:一类是字义,一类是字用(字和辞的联缀用法)。字义中有一个附庸,就是"音韵"。在传统中,"小学"是"经学"的附庸,"音韵学"是"小学"的附庸。中国字典有三类编法,从意义上分类的,有"尔雅"、"方言"、"释名";从字形上分类的,有说文、玉篇;从读音上分类的,有切韵、集韵、广韵。
广韵原为隋朝陆法言所著,宋朝陈彭年、丘雍等花了五年工夫重修的,全名叫大宋重修广韵,它是世界上最早也最完整的一部"声音的书"。
广韵共五卷,分二六部,收了二万六千一百九十四个字。它把每个字都先说明意义,再注上声音,然后把许多同音字,排成一组,放在后面。它收的字,超过说文、字林、玉篇等书,所以它是宋朝以来的最通用的一部字典(后来的康熙字典收了四万七千零三十五字,字更多了)。
广韵的另一价值在它保存了魏晋以来的许多古音,在对中文溯源寻根上,很有帮助。
马建忠:马氏文通
马建忠(一八四四~一九),字眉叔,江苏丹徒人。他年轻时候,愤外患日深,乃专究西学,派赴西洋各国使馆学习洋务,提出有关洋务运动的种种意见,很得李鸿章的赏识。此后在洋务上、在朝鲜事件上,他都有很大的功劳。
清史稿记马建忠说:
建忠博学,善古文辞,尤精欧文,自英、法现行文字以至希腊、拉丁古文,无不兼通。以泰西各国皆有学文程式之书,中文经籍虽皆有规矩隐寓其中,特无有为之比拟而揭示之,遂使学者论文困于句解,知其然而不能知其所以然。乃发愤创为文通一书,因西文已有之规矩,于经籍中求其所同所不同者,典证繁引,以确知中文义例之所在,务令学者明所区别,而后施之子文,各得其当,不唯执笔学为古文词有左宜右有之妙,即学泰西古今一切文学,亦不难精求而会通焉。书出,学者皆称其精,推为古今特创之作。这就是中国第一部文法书的由来。
马建忠另有适可斋记言记行一书,记录他救国的言论和为国家辛勤的日记。他在五十六岁时,为李鸿章连夜翻译俄国七千字的来电,突然热症死去。而他的哥哥马相伯(马氏文通的合著者),却活了一百岁。
许慎:说文
许慎(约五八~一四七),字叔重,河南郾城人。他是汉朝的古文学家,以博通经籍闻名,大家推服他,称他做"五经无双"。许慎在公元一年左右,完成了一部书——说文。这书本是打笔仗的书,是用来驳斥今文学家解经的说法的,不料书中对中国文字的整理,显出了它的另一层意义。从此以后,它就成为中国第一部以偏旁编排的字典了。
说文全书分三十卷,五四部,共收九三五三字。它决定了两千年中文字典的形式,同时在文字学、语义学等方面,又有着最具影响力的功劳。许慎写这部书的重点、在说朋为什么一个字要那样写,他要找出每个字的原始意义,再从原始意义上说明它那样写的理由。就这样的,这书收存了小篆和晚周的许多文字,使我们可以溯源寻根,从而解决进入古典的许多问题。
说文就是说文解字,它的真正的价值,直到清朝才被认定出来。其中以段玉裁、桂馥、朱骏声、王筠等学人功劳最大。丁福保汇集历代注家于各字之下,成说文解字诂林一书,最方便实用。
陈彭年等:大宋重修广韵
文字学在中国古代叫"小学",因为读经书要先识字,所以叫"小学"。"小学"分两大类:一类是字义,一类是字用(字和辞的联缀用法)。字义中有一个附庸,就是"音韵"。在传统中,"小学"是"经学"的附庸,"音韵学"是"小学"的附庸。中国字典有三类编法,从意义上分类的,有"尔雅"、"方言"、"释名";从字形上分类的,有说文、玉篇;从读音上分类的,有切韵、集韵、广韵。
广韵原为隋朝陆法言所著,宋朝陈彭年、丘雍等花了五年工夫重修的,全名叫大宋重修广韵,它是世界上最早也最完整的一部"声音的书"。
广韵共五卷,分二六部,收了二万六千一百九十四个字。它把每个字都先说明意义,再注上声音,然后把许多同音字,排成一组,放在后面。它收的字,超过说文、字林、玉篇等书,所以它是宋朝以来的最通用的一部字典(后来的康熙字典收了四万七千零三十五字,字更多了)。
广韵的另一价值在它保存了魏晋以来的许多古音,在对中文溯源寻根上,很有帮助。
马建忠:马氏文通
马建忠(一八四四~一九),字眉叔,江苏丹徒人。他年轻时候,愤外患日深,乃专究西学,派赴西洋各国使馆学习洋务,提出有关洋务运动的种种意见,很得李鸿章的赏识。此后在洋务上、在朝鲜事件上,他都有很大的功劳。
清史稿记马建忠说:
建忠博学,善古文辞,尤精欧文,自英、法现行文字以至希腊、拉丁古文,无不兼通。以泰西各国皆有学文程式之书,中文经籍虽皆有规矩隐寓其中,特无有为之比拟而揭示之,遂使学者论文困于句解,知其然而不能知其所以然。乃发愤创为文通一书,因西文已有之规矩,于经籍中求其所同所不同者,典证繁引,以确知中文义例之所在,务令学者明所区别,而后施之子文,各得其当,不唯执笔学为古文词有左宜右有之妙,即学泰西古今一切文学,亦不难精求而会通焉。书出,学者皆称其精,推为古今特创之作。这就是中国第一部文法书的由来。
马建忠另有适可斋记言记行一书,记录他救国的言论和为国家辛勤的日记。他在五十六岁时,为李鸿章连夜翻译俄国七千字的来电,突然热症死去。而他的哥哥马相伯(马氏文通的合著者),却活了一百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