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一枝节Ⅰ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冯梦龙临走之前,若茗抽出时间将凌蒙初为邢家编书的事情大致向他说了一遍,冯梦龙笑道:“文字是天下人的文字,难道因为我写了这个题材,就不允许别人再写不成?何况凌蒙初的文章和杂剧我都看过,颇有些才气,我想他写出来的东西肯定不至于差到哪里,由他去吧。”
若茗这才放下心来,因笑道:“他自己也有所顾虑,一来担心时间相隔太短,二来题材又相仿,若是不好的话,白白留了一个邯郸学步的笑柄,再者他对先生还是很敬仰的,就怕影响三言的销量。”
冯梦龙大笑起来:“邯郸学步那是因为既学不了别人,又丢了自己,他若是另辟蹊径,或者写得比三言更吸引人,谁还会说这种话?青出于蓝的事情是常见的。我常说后生可畏,我想他的书未必不如我的。至于销量的问题,我虽然不大通,但人的口味总是各有所好,想来不至于说有我没他,有他没我吧。”
“只要先生觉得无妨,那就没问题。哦,对了,还忘了说,凌蒙初大哥跟先生还算是颇有渊源呢。”
“此话怎讲?”
“先生还记得苏州的眄奴吧?凌大哥是他的结义兄弟,此外,这次在无锡凌大哥还与眉娘一见钟情,大概好事也不远了吧。”
“竟有这等事?”冯梦龙惊奇之余,越发觉得有趣“如此说来我该结识一下这位凌兄弟了。不过说起来我跟他也不算全不相识。至少他的文字有一大半我都看过,杂剧写的很是犀利,与时下流行不同,我看也是个很有意思地人,怪不得眉娘看中他。不错。既然有这么多渊源,要是有机会的话还能交个朋友,互相切磋一番呢。”
若茗笑着将一封书信交给他,道:“这是我写给松云的信,麻烦先生回去时送到眄奴那里就行了。”
冯梦龙想了半天,恍然说道:“啊,松云就是你们那次在苏州碰见的道姑吧?怎么,你在哪里又见到她了?她现在又回苏州了?看来你们这趟出门。收获不小啊!”送走冯梦龙之后,若茗趁空去了书坊,各项账目都一一核对清楚之后,独自在茶室翻看情史的前几卷。
与三言地浅近白话不同,情史都是文言,故事也是从各种典籍中摘录出来的,冯梦龙只是将这些摘选出来的故事分成各类归为几卷,有时稍加点评而已,体制十分简单,内容多是或缠绵悱恻。或清新隽永的爱情故事,十分适宜作案头小读。
若茗边看边想,原来是这么一本书,不像小说。倒像是文选,只是这样的内容和形式,肯定不能像当初做三言那样的做法了。想来喜欢看三言的人大多数是爱热闹,爱读故事的,其中一多半恐怕还是认得几个字,但是文字上并不是很通地市井小民,这批人要他去读古雅的文言,岂不是痴人说梦?不要说读懂整篇。能念下来已经不容易,所以这部情史要盯准的读者,肯定是读书人。
只是这样一来,书便没那么好卖了。读书人的挑剔是出了名的,既要故事立意新,又要文字流畅可读。迂腐一点的还要求有教化之功。小小一本书就要承担这么多责任,更何况一半的读书人还是身无分文的穷秀才。这个生意一不留神就要赔本。
若茗抱着这薄薄的一卷纸陷入了沉思。该如何把这本书推出去,既要人叫好,又能畅销呢?
唯一的线索还是读书人。城里读书人最集中地地方是县学,只是一来如今县学形同虚设,秀才们爱来不来,教官也从来不严令约束,二来县学毕竟是官府设立,要想在这里大肆铺排宣扬什么,必须取得官府的支持,这一点虽然可以从丁仲元身上下功夫,但是万一有些刻板的书生吵嚷起来什么儒家圣地沾染了铜臭气之类的,那就麻烦了,说不定闹到最后反而把这部书地名声毁了。
这么看来,不能从县学里下功夫。只是不知道这些读书人闲暇时最喜欢去哪些地方?说不到可以从那里再想想办法----这一点端卿肯定清楚,明天问问他好了。
至于书的版式,也是一件麻烦事。首先不能太花哨,对于这些读惯了圣贤书的人,让他们迎眼看来就是大红大绿,恐怕会觉得过于低俗,然而太素净也不行,一幅图画也没有,那与他们常时间看的四书五经有什么分别?早晚得腻烦。如此看来,绣像是比较好的选择,一个故事或者数个故事中间插一副绣像,既不觉得太单调,又不会喧宾夺主,人们看起来也觉得新鲜有趣。
只是还有一个难题,那就是成本。既然加了绣像,成本就要高出几钱银子,虽然昆山是富裕地区,然而穷秀才这句口头禅绝对是放之四海而皆准,这部书又不是科举应试的必备,他们肯不肯为了看一部闲书而从微薄的所得中再挤出几钱银子来呢?
若茗越想越觉得这部书问题多多,需要好好与父亲合计一下。她一边想着,一边翻来覆去看着前几卷,平心而论,这部书远不及三言吸引人,为何冯梦龙要将这部书看得比醒世恒言更要紧,宁肯先挤出时间来做这一本呢?
她想起冯梦龙当初谈情史的构思时曾说过“人世间最难得地不过一份真情”大约正是这么一个念头鼓舞着他坚持要完成这部书稿吧!只是疑惑他已过而立之年,妻子又温柔贤惠,为何对一个情字如此念念不忘,以至于要辑一部书来抒发胸中所想呢?难道他在婚姻之外,还有什么因感情而生发的感触吗?
她想起当初遇见他时的迷恋,不由得两颊微热。情之为物,果然能令人忘却理智。当时已经知道他年过三十,怎么会如此糊涂,竟从没想到他应该已经有妻儿老小?亏得天锡无意间一句话点醒梦中人,不然由着这份迷恋发展下去,到时候泥足深陷,恐怕就更难自拔了。
只是虽然跳出他的圈子,却又带进了天锡。
若茗觉得心里一点喜悦,一点羞涩,又有一点迷惑。和天锡,应该说是十分契合,想起许多女子未嫁之前连夫婿的面都没见过,自己和天锡,可以说十分幸运,彼此相互了解,也有许多共同的话题。只是,若不是天锡地热情,自己会不会对他动心?如果他从未如此迫切地向自己表白,是不是会依然当他是朋友,而没有婚嫁地念头呢?
她在心里思忖比较了多时,仍然找不到一个确切的答案。和他地一切,既像是顺理成章,又像是他一手推动,她如同顺水行舟,许多处来不及多想就一荡而过,一切太理所当然,也让人不愿意深究。
如果节奏慢一点,再慢一点,如果他从未做出如此明白的举动,自己是否仍然当他是一个投机的朋友,而不会有其他想法呢?如果是这样,是不是说明了他并不是自己心中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人呢?
这个想法让她有些心惊,难道除了天锡还有别的选择?不,不会,他如此深情,自己唯一正确的做法就是等春天来的时候,等他上门求亲。再有一两个月,他从京城回来时必定已经明白了何去何从,眼明心亮,踌躇满志,父亲是喜欢他的,他要是开口求亲,父亲多半不会拒绝。
然后,然后就是秋闱,以他的才学,名列三甲进士应该不是问题,只是到了那时候,恐怕他整日所想就是官场上那些事,如果他真的像他父亲那样做官,那我该怎么办,支持,反对,还是听之任之?
若茗忽然觉得自己根本没有准备好,至少在这一点上。官场那些龌龊肮脏的事,如果能永远不沾身该有多好!可是只要和天锡在一起,怎么能免得了这件事呢?不要说他父亲,就是他自己,也是意气风发等着匡扶家国的。
正想的出神,忽然听见有人叫了声:“二小姐,原来你在这里呀!”
若茗不曾防备,吓了一跳,抬头看时,李良柯笑眯眯地站在跟前,捧着账本说道:“二小姐,我找你好久了,有件关紧的事想跟你商量商量。”
冯梦龙临走之前,若茗抽出时间将凌蒙初为邢家编书的事情大致向他说了一遍,冯梦龙笑道:“文字是天下人的文字,难道因为我写了这个题材,就不允许别人再写不成?何况凌蒙初的文章和杂剧我都看过,颇有些才气,我想他写出来的东西肯定不至于差到哪里,由他去吧。”
若茗这才放下心来,因笑道:“他自己也有所顾虑,一来担心时间相隔太短,二来题材又相仿,若是不好的话,白白留了一个邯郸学步的笑柄,再者他对先生还是很敬仰的,就怕影响三言的销量。”
冯梦龙大笑起来:“邯郸学步那是因为既学不了别人,又丢了自己,他若是另辟蹊径,或者写得比三言更吸引人,谁还会说这种话?青出于蓝的事情是常见的。我常说后生可畏,我想他的书未必不如我的。至于销量的问题,我虽然不大通,但人的口味总是各有所好,想来不至于说有我没他,有他没我吧。”
“只要先生觉得无妨,那就没问题。哦,对了,还忘了说,凌蒙初大哥跟先生还算是颇有渊源呢。”
“此话怎讲?”
“先生还记得苏州的眄奴吧?凌大哥是他的结义兄弟,此外,这次在无锡凌大哥还与眉娘一见钟情,大概好事也不远了吧。”
“竟有这等事?”冯梦龙惊奇之余,越发觉得有趣“如此说来我该结识一下这位凌兄弟了。不过说起来我跟他也不算全不相识。至少他的文字有一大半我都看过,杂剧写的很是犀利,与时下流行不同,我看也是个很有意思地人,怪不得眉娘看中他。不错。既然有这么多渊源,要是有机会的话还能交个朋友,互相切磋一番呢。”
若茗笑着将一封书信交给他,道:“这是我写给松云的信,麻烦先生回去时送到眄奴那里就行了。”
冯梦龙想了半天,恍然说道:“啊,松云就是你们那次在苏州碰见的道姑吧?怎么,你在哪里又见到她了?她现在又回苏州了?看来你们这趟出门。收获不小啊!”送走冯梦龙之后,若茗趁空去了书坊,各项账目都一一核对清楚之后,独自在茶室翻看情史的前几卷。
与三言地浅近白话不同,情史都是文言,故事也是从各种典籍中摘录出来的,冯梦龙只是将这些摘选出来的故事分成各类归为几卷,有时稍加点评而已,体制十分简单,内容多是或缠绵悱恻。或清新隽永的爱情故事,十分适宜作案头小读。
若茗边看边想,原来是这么一本书,不像小说。倒像是文选,只是这样的内容和形式,肯定不能像当初做三言那样的做法了。想来喜欢看三言的人大多数是爱热闹,爱读故事的,其中一多半恐怕还是认得几个字,但是文字上并不是很通地市井小民,这批人要他去读古雅的文言,岂不是痴人说梦?不要说读懂整篇。能念下来已经不容易,所以这部情史要盯准的读者,肯定是读书人。
只是这样一来,书便没那么好卖了。读书人的挑剔是出了名的,既要故事立意新,又要文字流畅可读。迂腐一点的还要求有教化之功。小小一本书就要承担这么多责任,更何况一半的读书人还是身无分文的穷秀才。这个生意一不留神就要赔本。
若茗抱着这薄薄的一卷纸陷入了沉思。该如何把这本书推出去,既要人叫好,又能畅销呢?
唯一的线索还是读书人。城里读书人最集中地地方是县学,只是一来如今县学形同虚设,秀才们爱来不来,教官也从来不严令约束,二来县学毕竟是官府设立,要想在这里大肆铺排宣扬什么,必须取得官府的支持,这一点虽然可以从丁仲元身上下功夫,但是万一有些刻板的书生吵嚷起来什么儒家圣地沾染了铜臭气之类的,那就麻烦了,说不定闹到最后反而把这部书地名声毁了。
这么看来,不能从县学里下功夫。只是不知道这些读书人闲暇时最喜欢去哪些地方?说不到可以从那里再想想办法----这一点端卿肯定清楚,明天问问他好了。
至于书的版式,也是一件麻烦事。首先不能太花哨,对于这些读惯了圣贤书的人,让他们迎眼看来就是大红大绿,恐怕会觉得过于低俗,然而太素净也不行,一幅图画也没有,那与他们常时间看的四书五经有什么分别?早晚得腻烦。如此看来,绣像是比较好的选择,一个故事或者数个故事中间插一副绣像,既不觉得太单调,又不会喧宾夺主,人们看起来也觉得新鲜有趣。
只是还有一个难题,那就是成本。既然加了绣像,成本就要高出几钱银子,虽然昆山是富裕地区,然而穷秀才这句口头禅绝对是放之四海而皆准,这部书又不是科举应试的必备,他们肯不肯为了看一部闲书而从微薄的所得中再挤出几钱银子来呢?
若茗越想越觉得这部书问题多多,需要好好与父亲合计一下。她一边想着,一边翻来覆去看着前几卷,平心而论,这部书远不及三言吸引人,为何冯梦龙要将这部书看得比醒世恒言更要紧,宁肯先挤出时间来做这一本呢?
她想起冯梦龙当初谈情史的构思时曾说过“人世间最难得地不过一份真情”大约正是这么一个念头鼓舞着他坚持要完成这部书稿吧!只是疑惑他已过而立之年,妻子又温柔贤惠,为何对一个情字如此念念不忘,以至于要辑一部书来抒发胸中所想呢?难道他在婚姻之外,还有什么因感情而生发的感触吗?
她想起当初遇见他时的迷恋,不由得两颊微热。情之为物,果然能令人忘却理智。当时已经知道他年过三十,怎么会如此糊涂,竟从没想到他应该已经有妻儿老小?亏得天锡无意间一句话点醒梦中人,不然由着这份迷恋发展下去,到时候泥足深陷,恐怕就更难自拔了。
只是虽然跳出他的圈子,却又带进了天锡。
若茗觉得心里一点喜悦,一点羞涩,又有一点迷惑。和天锡,应该说是十分契合,想起许多女子未嫁之前连夫婿的面都没见过,自己和天锡,可以说十分幸运,彼此相互了解,也有许多共同的话题。只是,若不是天锡地热情,自己会不会对他动心?如果他从未如此迫切地向自己表白,是不是会依然当他是朋友,而没有婚嫁地念头呢?
她在心里思忖比较了多时,仍然找不到一个确切的答案。和他地一切,既像是顺理成章,又像是他一手推动,她如同顺水行舟,许多处来不及多想就一荡而过,一切太理所当然,也让人不愿意深究。
如果节奏慢一点,再慢一点,如果他从未做出如此明白的举动,自己是否仍然当他是一个投机的朋友,而不会有其他想法呢?如果是这样,是不是说明了他并不是自己心中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人呢?
这个想法让她有些心惊,难道除了天锡还有别的选择?不,不会,他如此深情,自己唯一正确的做法就是等春天来的时候,等他上门求亲。再有一两个月,他从京城回来时必定已经明白了何去何从,眼明心亮,踌躇满志,父亲是喜欢他的,他要是开口求亲,父亲多半不会拒绝。
然后,然后就是秋闱,以他的才学,名列三甲进士应该不是问题,只是到了那时候,恐怕他整日所想就是官场上那些事,如果他真的像他父亲那样做官,那我该怎么办,支持,反对,还是听之任之?
若茗忽然觉得自己根本没有准备好,至少在这一点上。官场那些龌龊肮脏的事,如果能永远不沾身该有多好!可是只要和天锡在一起,怎么能免得了这件事呢?不要说他父亲,就是他自己,也是意气风发等着匡扶家国的。
正想的出神,忽然听见有人叫了声:“二小姐,原来你在这里呀!”
若茗不曾防备,吓了一跳,抬头看时,李良柯笑眯眯地站在跟前,捧着账本说道:“二小姐,我找你好久了,有件关紧的事想跟你商量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