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笛之父文集 > 我喜欢的三个武冈古人

我喜欢的三个武冈古人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喜欢一个地方,自然连这个地方的人也会一块喜欢上了,我只说古代的三个武冈人。

    武冈军石羊桥人的李友直是南宋理宗淳熙元年的进士。我喜欢他的理由是他和当今那些心系民众的人民公仆一样被人民爱戴。先从李的父亲李世楫说起。李世楫是石羊桥一带颇有口碑的普通农民,乐善好施,被当地人们尊为长者。李家世居石羊桥渡口码头,常年目睹渡夫渡船接渡过往行人,逢河水暴涨时,翻船事故不断。老人虽存有建桥代船的念头一辈子,但苦于缺乏资金,终不能酬志。弥留时,老人只得把一生的愿望托付给在外任职的儿子了,希望李友直一定要实现他建桥的愿望。李友直把父亲的嘱托铭记在心。在外为官数十年,自己带领一家子节衣缩食,不拿公款一分一毫,一人承担全部建桥费用,回家乡筑建石桥一座,并以其父字“济川”命桥名。以父字命桥名我不反对,纪念父亲,牢记父亲对自己的教诲,可以理解,但我反对假公济私。

    邓家铺人曾华是元朝末年一个通晓孙子兵法、精悍有胆识的将军。我喜欢他是因为他为民办实事,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当年,张士诚起义反元的消息传到武冈后,血气方刚的曾华捐家产招兵买马,建立了历史上的溪峒军,并率军赶往江浙一带与张士诚作战。由于曾华骁勇善战,足智多谋,屡积战功,官至明威将军、广东道宣慰史、佥都元帅府事兼江浙行省都镇抚。1341年,元帅杨完者调曾华从杭州去镇守地处僻壤的浙江浦阳(今浙江浦江县),当地百姓一听说有军队要来,纷纷逃进深山隐避。曾华闻知后,不仅改从小道行军至驻地,还严申军纪:没有他的命令,官兵不得擅离营地,更不得骚扰百姓。之后每到深夜,他全副武装,带领随从,巡查营房。有一晚,一个士兵潜出营房,跳入百姓鱼塘偷鱼,曾华发现后,将其重杖五十,通报全军。从此,部属都收敛违纪行为,秋毫无犯。驻浦期间,婺州路下令按田亩征税。他同情百姓刚遭战乱苦难,不愿百姓再处水深火热之中,便陈文上奏朝廷,得到朝廷予以减免的批复。其为民办实事的作风,最是让我钦佩不已。

    我还喜欢明朝武冈州儒林乡(今邓元泰山岚村)弃官不做做诗人的潘应斗,他名节凛然。那官,是轻易能当得上的么?但是偏偏他,却傲骨铮铮,断然拒绝,好有个性!1636年,即思宗崇祯九年,潘应斗中了举人后,又会试登上进士,且序列二甲,被时人誉为“不世之才”可见其才气非同寻常了。但运气则不见得。因为这时候,李自成攻入了京都,闹得天崩地裂的。可惜潘应斗未及录用,匆忙南奔,展转至金陵,投靠福王朱由崧,任广东万州知州。治州一年,政绩斐然,百姓感恩戴德。谁知清兵南下,攻陷金陵,潘应斗被迫离任。1647年,桂王朱由榔被拥立于广东肇庆,改元永历,初授潘应斗监察御史,潘很傲气,未肯应征,搞得旁人读不懂了。后来刘承允挟迁桂王于武冈,骄横跋扈,擅权乱政。潘应斗审时度势,觉得大势已去,便毅然辞谢归乡,从此隐居威溪中,躬耕自给,清苦度日。到了清顺治年间,朝廷曾先后三次征他出山做官,他不仅不识相,反而慷慨吟诗道:“四朝留得冯唐鬓。六载曾辞宏景冠”弄得别人都为他捏了一把汗。

    潘应斗性格刚直,好读书,古文词类欧、王,高清有法;诗格高浑,含蓄深远。著有诗文如允孚堂文集、允孚堂诗集、白石山史评、大来堂刺艺、武冈图经、云山别志等。清康熙二年,乡居期间,应武冈知州吴从谦、邵郡太守邀请,总篡武冈州志,协篡宝庆府志,并作序。

    这三个武冈的古人是我喜欢的,如果还有人喜欢,我相信喜欢他们的理由绝对会和我一致。就是千年万年,依然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