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一、小女人与小人
春天如约而至。
自刘邦称帝以来,这个春天是最闲适、最温情的春天。
这个春天,空气中流传着一种慵倦而迷乱的味道。
宫内的人,常常看见刘邦牵着戚姬的手,在御花园里款款而行。
傍晚的时候,她把他拉到宫门外的草坡上,为他吟唱自己原创的情歌。
累了,她小鸟依人般斜倚在他的肩头,看天边最后一抹余晖渐渐散去,终至荡然无存。
她想和他就这样老去,如天边余晖。
暮春的晚风,总撩拨小女人萌生出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这情愫丝丝入扣,又异常温暖,还略带些酸味。
刘邦很爱这个小女人,爱她对自己那种孩子般的依恋。对于他这个年纪的人来说,想拥有的恐怕已不是爱情,而是一种默默的温情,可以感知,不可道明。
他赠她精美绝伦的指环,闪亮剔透,戴在手上,可透见指中细骨。
首饰中,她极爱指环,兴之所至,一手戴几只。可就因为有一次,他看着她指环累赘的手,轻轻皱了一下眉,她便将所有指环取下,送于侍女,从此再没戴过,从此不当指环王。
她就是如此在意他每一点细微的喜怒哀怒,他对她亦是关爱备至。
夜里,卧榻上,她更是让他领略到无穷地乐趣。他恨不得赐她一个雅号:性爱革新小能手。
可是,她的心并不像她表面那样平静如水,那样随遇而安、与世无争。浪漫的时刻,她也并没有全身心陶醉,她常常不自觉地预想未来,想刘邦百年之后,自己将何去何从?
宫中之事,她很清楚。进了宫,便出不了宫,历来都是这样的。
或许,她会为他殉葬;或许,她会孤独老去。这时候,她不曾想到,她的结局将是惨绝人寰。尽管,她已预感到了潜在的危险,这危险来自于吕雉的嫉恨。
吕雉已久受冷落,在暖暖的春日里,她品读的是一份萧瑟的寒气。她骨头冰凉,心中一团火。但对于以后的日子,她却未丧失信心,只因她背后有两座靠山,一座是朝廷元老势力,一座是太子刘盈。
刘邦若故去,她将是皇太后。戚姬一个小女人又算得了什么呢?
戚姬何尝不知这其中的厉害。她想,唯一保全自己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刘邦废掉太子刘盈,改立自己亲生的刘如意为太子。
刘邦爱如意,自不必说。可废长立幼,非帝王一人之事,也非帝王家私事,它殃及整个朝廷,甚或引发天下动荡。
对于戚姬的恳求,刘邦不是没动过心,但刚一动心,自己就推翻了。戚姬哭闹,他又摇摆。几番下来,他被搅得心神不宁,答应上朝时,与众臣议后再定。
哪知此事一讲出,群臣大投反对票,个别人反应还尤其强烈,太傅叔孙通便是其中一个,这厮先讲大道理,说君王立嫡长子,乃周朝就已成的定制。况且,太子已立数年,岂可说改就改。
说完道理,又显摆自己的历史知识,说秦始皇之所以败亡,就因为没有早立长公子扶苏为太子,这才让小人赵高钻了空子。这个教训是深刻的,错误是严重的,结果是悲惨的。
叔孙通越说越激动,说到最后,竟发了狠话:陛下若废嫡而立少,我愿以颈血溅地!
刘邦心说,不至于吧,朕不过提个设想,你就要抹脖子。这叫什么?这叫赤裸裸地要挟。
刘邦满脸不悦,拿眼扫众臣,盼望有人能站出来,与叔孙通据理力争,最好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
朝堂内静了片刻,真站出一个人——御史大夫周昌。
刘邦眼前一亮,充满希望地看着周昌。
周昌脸憋得通红,嘴动了动,却没说出话来。
刘邦知道周昌这人口吃,平常说话就结巴,这会儿情绪正激动,更是心有力而嘴不足。
臣、臣、臣不、不讲。好半天,周昌说了一句。
这不是瞎耽误工夫吗!大伙都看周昌。
刘邦也泄气,瞧周昌如此激动,以为他要大肆批驳叔孙通,心中还暗喜了一下,没想到这厮是抽风。
周昌咽了口唾沫,接着道:臣不、不讲不讲大道理,就、就、就一、一句,陛、陛下若废、废太子,臣期、期、期不敢奉召!
刘邦差点儿背过气去。吐了一堆废字,就最后一句利索。利索是利索了,可什么叫“期期不敢奉召”?
旁边有人嘀咕:是极极不敢奉召。
汉朝有两个著名结巴,西汉有周昌,东汉有邓艾,因了这个缘故,后世人造了句成语叫:期期艾艾。
再说朝堂之上,本有些支持易储的大臣,一听御史大夫都如此坚决,也就缄默不语了。
无奈之下,刘邦只得退朝,此事再议,再议。
易储的消息,如晴天霹雳,飞速传至吕雉耳中。
吕雉心里小鹿乱撞,这感受可与她第一次见到刘邦时的心情媲美。而她到底不是寻常女人,心虽慌,却不乱,颇具“每临大事有静气”的风范。
她出了宫,直奔御史大夫周昌府邸而去。
见到周昌,吕雉二话不说,纳头就拜。
周昌吓坏了:这、这快、快请请请
吕雉自己起来了,拉住周昌的手,热泪盈眶道:若非先生在朝堂之上力挺,太子今日就废黜了。
周昌也很动情,上下嘴唇频繁碰撞,一句话没抖出来。
首次易诸失败,刘邦极烦闷。
这个明朗舒适的春天一下变得阴暗和烦躁了。他心里生出几分懊悔,怪自己鲁莽行事,贸然将易储之事端上朝堂,结果适得其反。大臣反对也罢了,关键是,从今往后,吕雉对戚姬仇恨笃定更深了一层。
再一深想,更有些惶恐,自己年纪越来越大,戚姬那么娇弱,爱子如意也才十来岁。自己故去,这对孤儿寡母如何面对强势的吕雉呀?
世间吃老婆的菜,上小三的床的男人多了,就没一个像刘邦这么郁闷和操心的。
刘邦越想越抑郁,一个人关在屋子里,闭门唱楚歌。
大臣们瞧着不对劲,也不敢多问,但心里都有一本帐,皇上是让易储的事儿给闹的。
纵观历史,在君王立储时,总会有些小人作祟。此等小人,心思细密,狡诈多谋,城府深厚。极擅长拿别人的鸡,来熬自己的汤,俗称:空手套白狼。
当时,周昌身边就有这么一个人,名唤赵尧。
赵尧本人其实从不造谣,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人前人后,都是面带三分笑,从不全吐一片心。
在朝中,赵尧不过是个掌管皇帝符印的小吏,虽有机会接近刘邦,可从未有过亲密接触。因而,朝中上下,谁也没把这个管公章的小家伙当回事。
年前,方舆县的一个县令,来京城接受考核。临走,对周昌说:您手下的那个赵尧,不可小觑,这家伙年轻虽轻,城府之深,深不见底,俨然与其年龄不符。保不齐将来您的位置要被他给取代了。
周昌根本没往心里去,只呵呵一乐:你好好地回方舆县吧,别在这儿造谣了。
殊不知,没过多久,这小县令的话就应验了。
近日来,刘邦心中的抑郁无处倾吐,旁人也不点破。这就叫高处不胜寒吧,刘邦兀自想。
恰在这当口,赵尧寻个单独与刘邦相处的时机,一语道出了刘邦所想。
知音啊。刘邦喜且惊,忙赐赵尧落座,问其可有良策。
赵尧说,您不是封如意为赵王了么,找个强悍之人辅佐他,就安全了。
怎么样才算强悍呢?那就是让皇后、太子以及众臣都敬畏、都信服的人。
刘邦琢磨了半天,问:你说的这人是我吧?
赵尧被噎了一下,缓了口气,直截了当地说:此人非御史大夫周昌莫属。
刘邦眼睛一转,拍手称快。这事儿就这么定了,唤周昌前来,告诉他,别当御史大夫了,去赵国当宰相。
周昌就委屈了。御史大夫位列三公,中央内廷行走,地位仅在相国萧何之下,去藩国当个宰相,听着挺美的,实际上是降了职。
刘邦说,除了你,没有人能保全赵王了。有你在,朕就不担忧身后事了。
皇上以爱子相托,这是多么大的信任。得,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鸡毛,或重于金山。承蒙皇上如此器重,甭说去赵国,就算是刀山也去得。
周昌前脚走,赵尧后脚就接替他的职位。这个毫不起眼的年轻小吏如此平步青云,让一帮跟随刘邦出生入死的老臣大感意外,意外之余,又有些忿忿不平。
看来,小女人和小人,名为小,能量却不小,都足以俘获君王之心,震动朝野内外。
二、恐惧
易储未遂,刘邦平添一桩心事。这心事如鲠在喉,咽不下去,又吐不来,只得慢慢消化。他这厢正消化着,赵国那边传来周昌的密报——代国的相国陈豨有谋反嫌疑。
陈豨曾为赵国宰相,因随刘邦平定藏荼有功,被封为阳夏侯。如今,周昌到赵国任宰相,陈豨就下课了,只负责军事防务方面的工作。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失落感从陈豨心底油然而生。
失落便是不满足。要知道,陈豨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雄心的人。他与刘邦一样,也有自己心中的偶像,且此偶像为同一人——信陵君。
于是,以相国身份开府之后,陈豨便模仿信陵君之作风,大肆招揽门客。当年张耳招揽门客,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什么人都招,陈豨则不然,他的门客中,大多是江湖游侠。
游侠,在战国时期繁荣活跃,说白了就是当刺客。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便是荆轲。特征是性情耿直、豪气冲天,所谓风萧萧兮易水寒,人生难觅是直男。
陈豨豢养众多直男,每次出门,皆有大批直男伴随。难免不叫人有所猜想。
这一日,他回自己的封邑阳夏,途经赵国国都,随行门客的车子竟有上千辆,浩浩荡荡,气势澎湃,导致邯郸官舍爆满,狗都钻不进去。
周昌原任御史大夫,工作内容是监察。干得久了,患上职业病,为人极其警觉。陈豨之举,让他生疑,也没细查,径直就向刘邦报告:陈豨大量豢养北方游侠,其野心昭然若揭,此人又在外统兵数年,位高权重,恐怕要生变。
如此短短两句的小报告,在刘邦心里可起了大波澜。自藏荼谋反以来,反叛事件不断,这让刘邦感到恐惧,这种恐惧几乎是一种生理反应,无法控制,唯有将谋反之人消灭,恐惧感才会烟消云散。可是,他又不能采取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的策略,那样,势必会引发更大的叛乱。他所能做的,就是派人秘密监视,一旦证据确凿,定不放过。
监视任务自然交给周昌,周昌暗中派人至代国,秘密调查。这一查,果然查出许多问题。
陈豨得知刘邦在查自己,也很恐惧。他想起韩信和自己说过的话。
陈豨就任赵国宰相前,曾去韩信府辞行。
陈豨平生就崇拜两个人,一是信陵君,第二个便是韩信。在他心目中,韩信乃天下第一的军事人才,举世无双。闲暇时,他常与韩信探讨军事问题,甚是投机。
眼看陈豨即将调任,韩信也有些依依不舍。
屏退左右后,韩信对陈豨说:“兄如今掌握了天下精兵,又身处重镇,此乃皇上的恩宠,但老兄你想过没有,这种状况能维系多久?”
这话把陈豨问得一愣。韩信又说:“倘若有人诬告你拥兵自重,意欲谋反,第一回皇帝不信,第二回便会起疑心,第三回皇上就会收去你的兵权,甚至派大军讨伐你。”
陈豨听出了一身冷汗,问韩信:“若真有这一天,当如何是好?”
韩信道:“若真到那一天,我将在关中起兵策应你,共图天下。”
此事陈豨记在心里,没想到韩信的话当真就应验了。
此时,边界的匈奴趁机派来说客,游说陈豨造反。
陈豨犹豫不决,正左右为难无法抉择时,刘邦来了一纸诏令。诏令上说,太上皇崩于栎阳宫,令陈豨回关中参加葬礼。
陈豨岂敢前去,于是装病不从。
不久后,陈豨决定反叛,并与韩王信勾结。
刘邦御驾亲征,并约韩信同征讨,韩信这时也装起病来。刘邦无奈,只得带上张良走了。他一走,朝廷的政务就交给了吕后和萧何。
刘邦走后不就,吕雉接到一封密报。密报上说,韩信打算伪造皇帝诏令,释放囚徒,与自己的奴仆、家人组成临时突击队,袭击皇后和太子,解除禁卫军武装,在关中谋反,以策应陈豨,从而共谋天下。
传递密报之人,乃韩信府中的一个舍人,名唤乐说。此人的哥哥同在韩信处当差,犯了错,韩信要处决他。乐说为救哥哥性命,遂铤而走险,向吕后告密。
这一密报把吕雉吓坏了。韩信是什么人?那是战无不胜的军事天才。凭他的本事和号召力,很快就能在京城形成燎原之势,那样一来,京城就岌岌可危了。
吕后急诏萧何来见,说了情况,又问:“相国说这事该怎么办?”
萧何疑虑,他不大相信韩信会谋反。若韩信真有心谋反,天下早就不姓刘了,何必等到今时今日。
可是,这话萧何不敢对吕雉明说。毕竟,吕雉手上有证据确凿的密报。万一倘若韩信真的反了,自己难逃监国失职的罪责。相国的官位显然是保不住了。
眼下这种情况萧何只能信其有,不能信其无。
于是,萧何与吕雉经过一番商议,决定将韩信骗进宫中。
如何骗?假传皇上御驾亲征告捷,陈豨兵败被杀,召集群臣在未央宫庆贺。
韩信接到了邀请,心中疑惑,仍称病不往。
萧何左等右等,不见韩信主前,便亲自到韩信府上去请。
萧何劝解韩信道:“皇上亲征大捷,是国家的喜事,你不去就不合适了。另外,众所周知,你和陈豨的交情非浅,此番你托病不赴,怎不叫皇上生疑。”
这话让韩信感到恐惧,于是便随萧何进宫。
韩信一进长乐宫,预先埋伏好的武士,蜂拥而出,将韩信拿下,五花大绑,押往钟室。
所谓钟室,就是放置编钟的房室。
吕雉下令,将韩信装进一只大布袋里,吊在房梁上。指使武士用竹签将其刺死。
这是一个漫长和极端痛楚的刺杀,韩信万千哀叹,最终仅汇成了一句话:“吾悔不听蒯通之言,现在竟为女子所诈,岂非天意!”
韩信庙门上,曾有一副楹联:“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
这副对联,概括了韩信的一生。
“知己”指的是萧何。萧何曾将他举荐给刘邦,让他平步青云;最后也把他送上死亡之路。
“两妇人”一个曾经资助过韩信午餐的漂母,一个便是吕雉。
这幅对联,每每读之,让人深感无奈。在权力的争夺中,多少无尽的悲凉都在其中了。
三、权力有毒
刘邦得知韩信死亡的消息,且喜且怜。喜的是韩信这个心态之患竟然解决掉了,如同难言之隐,一洗了之;怜的是,韩信这位军事奇才就这么告别人世了,刘邦终究还是有一些惋惜。
然而,这种纠结的情绪很快就被平叛的喜悦代替了。
此番御驾亲征,凭借周勃、樊哙、曹参、灌婴等猛将的奋力拼杀,以及张良的奇谋良策,刘邦所向披靡。一举收复雁门郡十七县,云中郡十二县,代郡九县。
陈豨败走匈奴,韩王信战死阵中,其余叛将相继被捕杀。这一下,韩王信解决掉了,陈豨也算解决掉了,韩信也解决掉了,压在刘邦的巨石般的隐患烟消云散了。
他轻松了,属下们却人心惶惶。大家不无恐惧地猜想:下一个牺牲在刘邦权力大旗下的人,会是谁?
大伙猜来猜去,谁也没想到,下一个牺牲品竟是梁王彭越。
彭越是刘邦最亲近的老臣之一,群臣怎么也想不通,他怎么会能成为韩信的后继了?可偏偏悬在他们头顶上的那把闪着寒光的权力之剑,就落在了彭越头上。
彭越年龄与刘邦接近,脾性相投。而其,他处事谨慎,尤其是韩信被贬为淮阴侯后,他就更加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生怕有一时不慎,触动了刘邦某一根敏感的神经。
每一回,刘邦带着戚姬到洛阳行都,他都亲自前去迎驾,与刘邦喝酒畅聊。二人可以说是无话不谈。
在众多异姓诸侯王中,彭越也是到长安朝觐最勤的一个。
然而,万万没想到,彭越陪了千般地小心,最终还是惹恼了刘邦。
这事儿还得从刘邦平息陈豨叛乱说起。
当时,刘邦诏令各诸侯王率兵同他一起征讨陈豨。可是诏令发发出,那些诸侯王置若罔闻,只有己的儿子齐王刘肥和齐相曹参派出了精锐部队协助中央军。
彭越自然也接到了诏令,但他正病着,且年事已高,早没了当年当土匪头子时得风采,根本没法带兵出征,便部将领兵至邯郸,与刘邦会师。
刘邦全然不理解彭越,或者说,坐到了皇帝这个至高无上的位置,他早已懒得去理解下属。在他看来,彭越和其他诸侯王一样,也是不听号令。他不是真病,而是装病。
于是,回到洛阳后,刘邦便派使节去梁国,斥责彭越。
彭越没想到,刘邦误解了自己,他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一开始,他打算亲自到洛阳向刘邦谢罪。
可是,部将扈辄提出反对意见,他说:“大王您称病不出,如今皇上问责,又去朝见,恰好说明您是装病。此番您去了洛阳,肯定会像韩信那样自投罗网,和他一个下场。倒不如乘这机会反了吧,先发制人,进攻洛阳,说不定天下就是大王您的了。”
彭越很气愤,喝退了扈辄。
他不想反叛,也不会反叛,可他一时又没有良策应付,想来想去,只好继续称病。这一次,他倒是真的在装病了。
殊不知,拖延是最坏的办法,换来了最坏的结果。彭越怎么也没想到,梁国的太仆得知扈辄鼓动彭越造反,便连夜跑到洛阳,向刘邦举报了这一情况。
反叛!反叛!刘邦怒火中烧。一开始,他就认为彭越是在装病,装病就装病吧,不援助我也行,可你还动了反叛的心,那你就必死无疑了。
怒归怒,刘邦表面却不动声色,他派了一个慰问团去慰问梁王。
慰问团当然不是去慰问的,他们深知刘邦的用意。
于是,他们到了梁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控制了彭越,把他押送至洛阳受审。
审讯中,彭越拒不承认自己有反叛之心。因为他确实没有任何叛乱的部署和举动。
彭越说,若自己真有心要反,岂会在自己的封国束手就擒。
同时,他也承认,扈辄确实给他出过谋反的馊主意。他没采纳,更没有付诸实际行动。但是,他也没有将扈辄诛杀。他只是将其喝退。对于一个具有反叛之心的下属,这么轻易地就放过了,那你又安的是什么心?这说明,在潜意识里,你还是藏着谋反的心思,至少对皇上是不够完全、彻底的忠诚。
彭越的行为,好比杀人未遂,但杀人动机存在。刘邦念在彼此旧情的份上,没杀彭越,只将他废为庶人,把她流放到蜀国的青衣县去了。
青衣县,今四川名山北部,本是羌民的居住区,属蜀郡西部都尉所辖。
洛阳至蜀郡,漫漫长途。彭越很绝望,他不知前面等待他的是什么,会碰到什么。一路恍恍惚惚,经过郑县时,他还真碰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吕雉。
吕雉是从长安往去洛阳去,也没想到路上会遇见被流放的彭越。
彭越一见吕雉,还以为自己碰到了救星。他曾与刘邦称兄道弟,他与吕雉,便多多少少有些叔嫂情分。现如今,在朝廷,吕雉是个举足轻重的角色,她的一些建议,刘邦偶尔也是听的。
彭越想,或许,吕雉可以给他官复原职。
事实证明,人们很多预想,其实都是一厢情愿的幻想。
彭越求见吕雉,吕雉应了。一见到吕雉,彭越便声泪俱下地哭诉道:“微臣已然老朽,死不足惜,唯有一个心愿,就是叶落归根,将我这把轻贱的老骨头葬于昌邑老家。如此,微臣别无所求。”
这番可怜可悲可叹的哭诉,似乎打动了吕雉。她将跪在地上一把鼻涕一把泪,颤巍巍的彭越搀扶起来,不动声色地宽慰道:“梁王不必伤心,你随我的车驾回洛阳见皇上,我替你求情。”
彭越很感动,一路泪难干。
孰料,吕雉还没来不及向刘邦求情,刘邦听闻彭越回转的消息后,就已经震怒了。他心里责骂吕雉独断,全然不把他这个皇帝放在眼里。
这一点是刘邦的痛点,或者说是心中的禁忌。他出生入死,历经艰难险阻才换来今时今日的帝位,才换来至高无上的权力,若有人不尊重他的帝位,那就要挑衅他的权力。这让他既恼火又感到危险。
吕雉也确实不像话,先是私自杀了韩信,事先不打招呼,现有自作主张把彭越带回。这种做法从根本上说,就是一种擅权的表现。
擅权就是篡权的萌芽状态。
必扼杀这种萌芽状态,但刘邦也不好直接对吕雉发飙,便索性把押送彭越的几个官员全部撤职查办。
吕雉得知后,心想刘邦误解自己的意图了。于是,她连忙去和刘邦说说私房话。
“可知我为何把彭越带回洛阳来吗?”吕雉开门见山地问。
刘邦不做声,面沉似水。
“我是为你着想。”见刘邦不答,吕雉又说。
刘邦斜睨吕雉一眼,心里骂了一句难听的。
吕雉也不避刘邦的目光,解释道:“那彭越是何等人物,他从一介草莽,做到诸侯王。可见此人能力非凡,你将他流放至蜀地,实在不是一个明智之举。”
“哼!”刘邦气咻咻问:“如何才明智,留用他?”
“不”吕雉斩钉截铁道:“不要流放,要杀了他。”
此言一出,颇出乎刘邦的意料,愣了一下,转而问:“流放和杀有何区别?”
吕雉正色道:“流放,等于养虎为患,一有机会,他便会东山再起,记你的仇,叛乱是一定的,杀了他,便不留后患。”
刘邦暗叹:“还是你狠!”
什么叫最毒不过妇人心,这就是了。其实,权力有毒,无论男人或女人被它吸引,心肠就会无比坚硬和锋利。
当即,刘邦采纳了吕雉的建议。
可是,自己已经发了流放彭越的诏令,此番朝令夕改,恐不能服众,引起群臣内乱。
吕雉看出刘邦为难,便自告奋勇说,此事就交与自己处理。
四、肉酱自助餐
吕雉很有心计,她知道若要改变刘邦的诏令,定彭越死罪,必须得让彭越再次入狱。
于是,吕雉想了一个损招:陷害。她命人买通了彭越的一个舍人,这个舍人,曾随同彭越一起被流放到蜀地。
吕后暗中给此人些好处,授意他告发彭越回到洛阳之后又策动家人反叛。
如此,彭越再次入狱。
彭越混到现在这个地步,麾下已无一兵一卒,就算真想反叛,也早已是力不从心。但正因如此潦倒,想定你什么罪名,就定你什么罪名。
审理也是走个过场。新上任的廷尉吃透了吕雉的意图。他根本不查证据,不问事实,只单凭一个舍人的诬告便一锤定了案。
于是,彭越被砍头,头颅悬挂在洛阳闹市。
之后,刘邦传下诏令——有敢于收殓彭越的,立即逮捕。
有此诏令,谁都不敢伸出脖子去挨宰。唯独一人,居然跑去祭奠彭越。
此人便是大名鼎鼎的英布。
说到他和彭越的交情,不得不提及率先反叛刘邦的臧荼。
臧荼成为燕王后,拜英布为将军。臧荼蘼谋反被捕,英布也未能幸免。他的家人找到彭越,彭越向刘邦说情,把英布赎出,任命他为梁国大夫。
因此,彭越当算英布的救命恩人。
彭越被再次押回洛阳时,英布正在齐国出公差,听到消息,他连夜赶回洛阳,只见彭越的人头悬挂于市。
英布扑通跪在彭越的人头下,嚎啕大哭,并摆上祭品祭奠。
守吏见此情景,当即就把英布逮捕,押解回宫。
刘邦很气愤,亲自审讯英布。
刘邦问:“彭越反贼,我明令禁止任何收殓,你竟去祭奠,难道你们是同伙?”
英布高声道:“我死不足惜,但有些话要讲——当年,皇上败走彭城,困在荥阳、成皋间,项王之所以不能向西进逼,与汉军共拒楚师。在那个关键时刻,彭王向楚则汉破,向汉则楚破。尤其是垓下一役,若没有彭王鼎力相助,项羽也不会灭亡。待到天下已定,彭王功封梁国,皇上仅是为了让彭王出兵,彭王因病未能随驾,就怀疑彭王要谋反,又找不到谋反实据。如此下去,臣恐怕往后功臣会人人自危,谁还信任陛下呢?”
英布这番话说得入情入理,刘邦为之所动,便赦免英布无罪,并升其为都尉。
这一举动,让群臣十分意外。
英布则更意外,他从死罪的危险境地平步青云了,都尉做到燕国宰相,又晋升将军,直至封侯。
究其原委,是他的话触及到作为一个皇帝的根本利益,这个根本利益就是权力的维护。
刘邦擢升英布,并非觉得自己有错,而是利用奖赏英布,笼络以及安抚群臣动荡不安的心。
可是,吕雉在这个事情上,却做得又狠又毒辣。彭越死后,她命人把彭越的尸体剁成肉馅儿,又将肉馅做成肉酱。史称:醢刑。
把一个人折磨到这个份上,也就够了。可是,吕雉还没完,她又用了一招杀鸡儆猴。把“彭越牌”肉酱分赐给各路诸侯品尝,自助餐,想吃多少,自己看着办。
那些诸侯见到这个特质的肉酱后,无不惊骇。
说起来,猪天天遭受人类的醢刑,司空见惯,不觉狠毒,人对人施以醢刑即觉人心之狠毒了。这种狠毒来自于对权力的追求。吕雉如此,刘邦其实也如此。
韩信被竹签刺死,彭越被做成肉酱。这两件弑杀开国功臣的事件举国震惊。
大家都知道,这两个事件,都是皇后吕雉亲手参与被实施的。
作为幸存者的淮南王英布,这日正在狩猎,忽然有人送到彭越的醢肉,他立刻汗毛倒竖。他有一种深刻的预感,他将来的命运,恐怕与韩信、彭越一样凄惨。而且,这一天似乎不会太远。
他想起韩信说过的一句话“狡兔死、走狗烹;帝国破、谋臣亡”
面对着彭越尸首做成的肉酱,再回想起韩信的话,每一个字都像冰锥一般刺入英布的骨髓。
从这时候开始,英布便暗地加强自己的军备与防务。他想,如果大难临头的一天到来,他绝不会和韩信、彭越一样束手就擒。
回头再看刘邦。
韩信、彭越事件虽然已经平息,刘邦心里却没有因此而轻松,反倒更添了一块心病。
这个心病就是吕雉。
韩信、彭越是谋反,而吕雉是擅权。
谋反与擅权,哪一个对自己至高的权力威胁更大呢?显然是后者。谋反是釜底抽薪,但要抽成功了才行,而擅权很直接、很巧妙,在不经意中就掠夺了你的权力。
刘邦开始后悔自己下的一条政令,那就是当自己离开中央时,由吕后和萧何辅助太子监国。
他很想废除这条政令。可是,此令从楚汉战争时期就开始实行了,群臣都有一个共识,凡事既听皇上的,也听皇后的。这种局面导致结果很可怕,一旦刘邦驾崩,太子又懦弱,朝政大权势必会落到吕雉的手上。
有了这个担忧,刘邦又把易储的问题提了出来。
五、神秘高人
对于易储,丰沛系的老臣是坚决反对的。刘邦为了易储,不得不亲手培养提拔一批政坛新锐,和那些老臣抗衡。这样,在廷议易储时,才会形成一边倒的局面。
如此一来,最感到恐惧的人事吕雉。她向那些丰沛系的老臣求助,可谁没给她一个好主意。只有人给他一个建议,让她去找张良出谋划策。一是张良智谋过人,二是刘邦对张良的计策几乎都乐于采纳。
吕雉便派自己的哥哥吕释之去拜见张良。
张良本不想沾染上这事儿,可经不住吕释之的一再恳求,只好出了一主意,他说刘邦曾昭告寻求天下贤士,当时,有四位贤士想招却没招来。因为他们觉得刘邦傲慢无礼,就躲进山里,坚决不做汉臣。
其实,刘邦对这四位贤士非常尊重,如果让太子刘盈写一封亲笔信,再派一个口才上佳的说客,带上金银去邀请,或许他们会出山。若来了,就热情款待,让他们随同太子入朝。如此这般,皇上一定惊讶异常。此事若成,或许就可保住太子地位。
得此良策,吕释之赶紧通报吕雉。
吕雉依计而行,派说客去恭请那四位神秘的高人。
这四位神秘的高人,被称为“商山四皓”
高人确实很高,不仅住得高,谱也摆得很高,无礼使者如何游说,都不肯出山,只写了一封信叫使者带回。
信中的意思很明白,说我等四位老朽深居山林,从未踏进宫门,从未见过朝廷的模样,在山野里,我们采食,看星转斗移,才知时日过去,眼见霜雪盖枝叶,才季节变换。这样日子,无比惬意,只求如此终老此生。
张良读完信,仍不甘心,再次挑选说客,带上厚礼上山去恭请“商山四皓”
终于“商山四皓”被张良和太子诚意所打动,答应出山。
四位神秘高人到了长安,吕雉并没让他们进宫,而是把他们暂时安置在吕释之府中。
说来也巧,这四位爷刚在吕释之府落脚,刘邦就病倒了。而且病得比较严重,浑身没有一点力气,心情也很糟糕,不愿见任何人。就连戚夫人也不能进他的寝宫,他身边只有一个太监留守侍奉。
刘邦这一病,连续数日不上朝。皇帝不问政事,注定是个危险的事情,刘邦病卧宫中不久,传来一个惊人的消息——淮南王英布举兵造反了。
英布为何谋反?这还得从他的宠姬说起。
众所周知,英布有一位非常漂亮的宠姬。虽貌美,却体弱多病,有点儿林黛玉的意思。
于是,这位宠姬经常要去看医生。侍奉她的人,便给物色了一位私人医生。
这位私人与朝中的官员中大夫贲赫住对门,贲赫心里打着小算盘,他一直想和英布套近乎,现在正是一个机会。
于是,每当英布的宠姬来看病时,贲赫就跑到对门来嘘寒问暖,还常常送一些礼物给英布的宠姬。一来二去,贲赫和宠姬熟络了。宠姬也是有点太浪了,有时看完病不走,就在医生家里和贲赫一起饮酒。
英布得知此事后,醋意大发,心想贲赫竟敢对自己女人图谋不轨。一怒之下,就要派人把贲赫逮来治罪。
贲赫知道后,吓得不轻,连夜逃往长安。诬告英布谋反,说英布已经集结起军队了。其实,英布只不过派出了一个捉奸夫的小组。
相国萧何不相信贲赫的诬告,他给刘邦出主意说,先将贲赫关押起来,再派人去六郡调查清楚之后,再做定论。
贲赫去往长安,英布心里七上八下,又一听刘邦派使者来了,生怕自己和彭越、韩信一个下场,于是决定先下手为强,真的就起兵造反了。
英布打仗极厉害,他一路过关斩将,先是击杀了荆王刘贾,后又进攻楚国,楚王刘交发兵迎战,刘交又大败逃入薛县。
几个胜仗打下来,英布雄心十足,他对手下将士宣言道说:“皇上年事已高,断然不会亲自出征。他麾下的将帅中,除去韩信和彭越,其他的人都不足惧,而韩信和彭越已不在人世了!”
将士听了他这番话,士气猛增,作战更为勇猛。
英布谋反的消息,飞一般传至长安,朝野震惊。
刘邦尚在病中,身体没康复,又听闻这个丧信儿,脾气更坏了。他下令,命太子刘盈挂帅,征讨英布,同时,他宣布废去英布王位,册封赵姬所生的刘长为淮南王。
吕雉得知刘邦的命令后,赶紧去找那四位神秘高人,向他们讨要主意。
四位神秘高人很果断,意见也一致,他们说,太子不能挂帅。因为他已是储君,如果挂帅出征,即使有功,对他也不会有什么帮助;万一失败,正好给人一个无用的把柄了。如此一来,废立之祸就在眼前了,眼下,必须马上阻止。
吕雉依四位神秘高人的之计行事,在刘邦面前哭天抹泪,苦苦哀求刘邦收回成命。
刘邦却不答应,他说,这正是太子建功的时候。
吕雉又给刘邦分析,韩信不再了,彭越也死了,如今天下独一无二的枭雄便是英布,太子统领您的旧属出征,无疑是羊如虎口。此乃其一。其二,英布一旦得知您不能亲自出征,一定会改变退保淮南的战略,而是直接进攻中原。虽然,您现在身体不适,但您只要坐在辎车里指挥,众将领一定拼死尽力。为了江山,皇上您也只能受些劳苦了。
这番话说得刘邦无从反驳,他只好收回让太子刘盈挂帅的成命,改为自己御驾亲征。
此时,更要命的是,张良的身体也不行了,无法随军出征。少了这条臂膀,刘邦更是抑郁。
在灞上,张良与众臣为刘邦送行。
张良对刘邦建议说,将原属周勃等直辖的上郡、北地、陇西等郡的车兵、骑兵约三万人,交给刘盈调遣,成为太子卫队,驻守灞上,以防有变。
刘邦确实很听张良的话,他当场就同意了。
吕雉成功了,她的这次成功,对于她以后掌握朝政大权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事实证明,在每一个权力的角斗场中,都隐藏着神秘的高人。
【一、小女人与小人
春天如约而至。
自刘邦称帝以来,这个春天是最闲适、最温情的春天。
这个春天,空气中流传着一种慵倦而迷乱的味道。
宫内的人,常常看见刘邦牵着戚姬的手,在御花园里款款而行。
傍晚的时候,她把他拉到宫门外的草坡上,为他吟唱自己原创的情歌。
累了,她小鸟依人般斜倚在他的肩头,看天边最后一抹余晖渐渐散去,终至荡然无存。
她想和他就这样老去,如天边余晖。
暮春的晚风,总撩拨小女人萌生出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这情愫丝丝入扣,又异常温暖,还略带些酸味。
刘邦很爱这个小女人,爱她对自己那种孩子般的依恋。对于他这个年纪的人来说,想拥有的恐怕已不是爱情,而是一种默默的温情,可以感知,不可道明。
他赠她精美绝伦的指环,闪亮剔透,戴在手上,可透见指中细骨。
首饰中,她极爱指环,兴之所至,一手戴几只。可就因为有一次,他看着她指环累赘的手,轻轻皱了一下眉,她便将所有指环取下,送于侍女,从此再没戴过,从此不当指环王。
她就是如此在意他每一点细微的喜怒哀怒,他对她亦是关爱备至。
夜里,卧榻上,她更是让他领略到无穷地乐趣。他恨不得赐她一个雅号:性爱革新小能手。
可是,她的心并不像她表面那样平静如水,那样随遇而安、与世无争。浪漫的时刻,她也并没有全身心陶醉,她常常不自觉地预想未来,想刘邦百年之后,自己将何去何从?
宫中之事,她很清楚。进了宫,便出不了宫,历来都是这样的。
或许,她会为他殉葬;或许,她会孤独老去。这时候,她不曾想到,她的结局将是惨绝人寰。尽管,她已预感到了潜在的危险,这危险来自于吕雉的嫉恨。
吕雉已久受冷落,在暖暖的春日里,她品读的是一份萧瑟的寒气。她骨头冰凉,心中一团火。但对于以后的日子,她却未丧失信心,只因她背后有两座靠山,一座是朝廷元老势力,一座是太子刘盈。
刘邦若故去,她将是皇太后。戚姬一个小女人又算得了什么呢?
戚姬何尝不知这其中的厉害。她想,唯一保全自己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刘邦废掉太子刘盈,改立自己亲生的刘如意为太子。
刘邦爱如意,自不必说。可废长立幼,非帝王一人之事,也非帝王家私事,它殃及整个朝廷,甚或引发天下动荡。
对于戚姬的恳求,刘邦不是没动过心,但刚一动心,自己就推翻了。戚姬哭闹,他又摇摆。几番下来,他被搅得心神不宁,答应上朝时,与众臣议后再定。
哪知此事一讲出,群臣大投反对票,个别人反应还尤其强烈,太傅叔孙通便是其中一个,这厮先讲大道理,说君王立嫡长子,乃周朝就已成的定制。况且,太子已立数年,岂可说改就改。
说完道理,又显摆自己的历史知识,说秦始皇之所以败亡,就因为没有早立长公子扶苏为太子,这才让小人赵高钻了空子。这个教训是深刻的,错误是严重的,结果是悲惨的。
叔孙通越说越激动,说到最后,竟发了狠话:陛下若废嫡而立少,我愿以颈血溅地!
刘邦心说,不至于吧,朕不过提个设想,你就要抹脖子。这叫什么?这叫赤裸裸地要挟。
刘邦满脸不悦,拿眼扫众臣,盼望有人能站出来,与叔孙通据理力争,最好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
朝堂内静了片刻,真站出一个人——御史大夫周昌。
刘邦眼前一亮,充满希望地看着周昌。
周昌脸憋得通红,嘴动了动,却没说出话来。
刘邦知道周昌这人口吃,平常说话就结巴,这会儿情绪正激动,更是心有力而嘴不足。
臣、臣、臣不、不讲。好半天,周昌说了一句。
这不是瞎耽误工夫吗!大伙都看周昌。
刘邦也泄气,瞧周昌如此激动,以为他要大肆批驳叔孙通,心中还暗喜了一下,没想到这厮是抽风。
周昌咽了口唾沫,接着道:臣不、不讲不讲大道理,就、就、就一、一句,陛、陛下若废、废太子,臣期、期、期不敢奉召!
刘邦差点儿背过气去。吐了一堆废字,就最后一句利索。利索是利索了,可什么叫“期期不敢奉召”?
旁边有人嘀咕:是极极不敢奉召。
汉朝有两个著名结巴,西汉有周昌,东汉有邓艾,因了这个缘故,后世人造了句成语叫:期期艾艾。
再说朝堂之上,本有些支持易储的大臣,一听御史大夫都如此坚决,也就缄默不语了。
无奈之下,刘邦只得退朝,此事再议,再议。
易储的消息,如晴天霹雳,飞速传至吕雉耳中。
吕雉心里小鹿乱撞,这感受可与她第一次见到刘邦时的心情媲美。而她到底不是寻常女人,心虽慌,却不乱,颇具“每临大事有静气”的风范。
她出了宫,直奔御史大夫周昌府邸而去。
见到周昌,吕雉二话不说,纳头就拜。
周昌吓坏了:这、这快、快请请请
吕雉自己起来了,拉住周昌的手,热泪盈眶道:若非先生在朝堂之上力挺,太子今日就废黜了。
周昌也很动情,上下嘴唇频繁碰撞,一句话没抖出来。
首次易诸失败,刘邦极烦闷。
这个明朗舒适的春天一下变得阴暗和烦躁了。他心里生出几分懊悔,怪自己鲁莽行事,贸然将易储之事端上朝堂,结果适得其反。大臣反对也罢了,关键是,从今往后,吕雉对戚姬仇恨笃定更深了一层。
再一深想,更有些惶恐,自己年纪越来越大,戚姬那么娇弱,爱子如意也才十来岁。自己故去,这对孤儿寡母如何面对强势的吕雉呀?
世间吃老婆的菜,上小三的床的男人多了,就没一个像刘邦这么郁闷和操心的。
刘邦越想越抑郁,一个人关在屋子里,闭门唱楚歌。
大臣们瞧着不对劲,也不敢多问,但心里都有一本帐,皇上是让易储的事儿给闹的。
纵观历史,在君王立储时,总会有些小人作祟。此等小人,心思细密,狡诈多谋,城府深厚。极擅长拿别人的鸡,来熬自己的汤,俗称:空手套白狼。
当时,周昌身边就有这么一个人,名唤赵尧。
赵尧本人其实从不造谣,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人前人后,都是面带三分笑,从不全吐一片心。
在朝中,赵尧不过是个掌管皇帝符印的小吏,虽有机会接近刘邦,可从未有过亲密接触。因而,朝中上下,谁也没把这个管公章的小家伙当回事。
年前,方舆县的一个县令,来京城接受考核。临走,对周昌说:您手下的那个赵尧,不可小觑,这家伙年轻虽轻,城府之深,深不见底,俨然与其年龄不符。保不齐将来您的位置要被他给取代了。
周昌根本没往心里去,只呵呵一乐:你好好地回方舆县吧,别在这儿造谣了。
殊不知,没过多久,这小县令的话就应验了。
近日来,刘邦心中的抑郁无处倾吐,旁人也不点破。这就叫高处不胜寒吧,刘邦兀自想。
恰在这当口,赵尧寻个单独与刘邦相处的时机,一语道出了刘邦所想。
知音啊。刘邦喜且惊,忙赐赵尧落座,问其可有良策。
赵尧说,您不是封如意为赵王了么,找个强悍之人辅佐他,就安全了。
怎么样才算强悍呢?那就是让皇后、太子以及众臣都敬畏、都信服的人。
刘邦琢磨了半天,问:你说的这人是我吧?
赵尧被噎了一下,缓了口气,直截了当地说:此人非御史大夫周昌莫属。
刘邦眼睛一转,拍手称快。这事儿就这么定了,唤周昌前来,告诉他,别当御史大夫了,去赵国当宰相。
周昌就委屈了。御史大夫位列三公,中央内廷行走,地位仅在相国萧何之下,去藩国当个宰相,听着挺美的,实际上是降了职。
刘邦说,除了你,没有人能保全赵王了。有你在,朕就不担忧身后事了。
皇上以爱子相托,这是多么大的信任。得,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鸡毛,或重于金山。承蒙皇上如此器重,甭说去赵国,就算是刀山也去得。
周昌前脚走,赵尧后脚就接替他的职位。这个毫不起眼的年轻小吏如此平步青云,让一帮跟随刘邦出生入死的老臣大感意外,意外之余,又有些忿忿不平。
看来,小女人和小人,名为小,能量却不小,都足以俘获君王之心,震动朝野内外。
二、恐惧
易储未遂,刘邦平添一桩心事。这心事如鲠在喉,咽不下去,又吐不来,只得慢慢消化。他这厢正消化着,赵国那边传来周昌的密报——代国的相国陈豨有谋反嫌疑。
陈豨曾为赵国宰相,因随刘邦平定藏荼有功,被封为阳夏侯。如今,周昌到赵国任宰相,陈豨就下课了,只负责军事防务方面的工作。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失落感从陈豨心底油然而生。
失落便是不满足。要知道,陈豨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雄心的人。他与刘邦一样,也有自己心中的偶像,且此偶像为同一人——信陵君。
于是,以相国身份开府之后,陈豨便模仿信陵君之作风,大肆招揽门客。当年张耳招揽门客,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什么人都招,陈豨则不然,他的门客中,大多是江湖游侠。
游侠,在战国时期繁荣活跃,说白了就是当刺客。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便是荆轲。特征是性情耿直、豪气冲天,所谓风萧萧兮易水寒,人生难觅是直男。
陈豨豢养众多直男,每次出门,皆有大批直男伴随。难免不叫人有所猜想。
这一日,他回自己的封邑阳夏,途经赵国国都,随行门客的车子竟有上千辆,浩浩荡荡,气势澎湃,导致邯郸官舍爆满,狗都钻不进去。
周昌原任御史大夫,工作内容是监察。干得久了,患上职业病,为人极其警觉。陈豨之举,让他生疑,也没细查,径直就向刘邦报告:陈豨大量豢养北方游侠,其野心昭然若揭,此人又在外统兵数年,位高权重,恐怕要生变。
如此短短两句的小报告,在刘邦心里可起了大波澜。自藏荼谋反以来,反叛事件不断,这让刘邦感到恐惧,这种恐惧几乎是一种生理反应,无法控制,唯有将谋反之人消灭,恐惧感才会烟消云散。可是,他又不能采取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的策略,那样,势必会引发更大的叛乱。他所能做的,就是派人秘密监视,一旦证据确凿,定不放过。
监视任务自然交给周昌,周昌暗中派人至代国,秘密调查。这一查,果然查出许多问题。
陈豨得知刘邦在查自己,也很恐惧。他想起韩信和自己说过的话。
陈豨就任赵国宰相前,曾去韩信府辞行。
陈豨平生就崇拜两个人,一是信陵君,第二个便是韩信。在他心目中,韩信乃天下第一的军事人才,举世无双。闲暇时,他常与韩信探讨军事问题,甚是投机。
眼看陈豨即将调任,韩信也有些依依不舍。
屏退左右后,韩信对陈豨说:“兄如今掌握了天下精兵,又身处重镇,此乃皇上的恩宠,但老兄你想过没有,这种状况能维系多久?”
这话把陈豨问得一愣。韩信又说:“倘若有人诬告你拥兵自重,意欲谋反,第一回皇帝不信,第二回便会起疑心,第三回皇上就会收去你的兵权,甚至派大军讨伐你。”
陈豨听出了一身冷汗,问韩信:“若真有这一天,当如何是好?”
韩信道:“若真到那一天,我将在关中起兵策应你,共图天下。”
此事陈豨记在心里,没想到韩信的话当真就应验了。
此时,边界的匈奴趁机派来说客,游说陈豨造反。
陈豨犹豫不决,正左右为难无法抉择时,刘邦来了一纸诏令。诏令上说,太上皇崩于栎阳宫,令陈豨回关中参加葬礼。
陈豨岂敢前去,于是装病不从。
不久后,陈豨决定反叛,并与韩王信勾结。
刘邦御驾亲征,并约韩信同征讨,韩信这时也装起病来。刘邦无奈,只得带上张良走了。他一走,朝廷的政务就交给了吕后和萧何。
刘邦走后不就,吕雉接到一封密报。密报上说,韩信打算伪造皇帝诏令,释放囚徒,与自己的奴仆、家人组成临时突击队,袭击皇后和太子,解除禁卫军武装,在关中谋反,以策应陈豨,从而共谋天下。
传递密报之人,乃韩信府中的一个舍人,名唤乐说。此人的哥哥同在韩信处当差,犯了错,韩信要处决他。乐说为救哥哥性命,遂铤而走险,向吕后告密。
这一密报把吕雉吓坏了。韩信是什么人?那是战无不胜的军事天才。凭他的本事和号召力,很快就能在京城形成燎原之势,那样一来,京城就岌岌可危了。
吕后急诏萧何来见,说了情况,又问:“相国说这事该怎么办?”
萧何疑虑,他不大相信韩信会谋反。若韩信真有心谋反,天下早就不姓刘了,何必等到今时今日。
可是,这话萧何不敢对吕雉明说。毕竟,吕雉手上有证据确凿的密报。万一倘若韩信真的反了,自己难逃监国失职的罪责。相国的官位显然是保不住了。
眼下这种情况萧何只能信其有,不能信其无。
于是,萧何与吕雉经过一番商议,决定将韩信骗进宫中。
如何骗?假传皇上御驾亲征告捷,陈豨兵败被杀,召集群臣在未央宫庆贺。
韩信接到了邀请,心中疑惑,仍称病不往。
萧何左等右等,不见韩信主前,便亲自到韩信府上去请。
萧何劝解韩信道:“皇上亲征大捷,是国家的喜事,你不去就不合适了。另外,众所周知,你和陈豨的交情非浅,此番你托病不赴,怎不叫皇上生疑。”
这话让韩信感到恐惧,于是便随萧何进宫。
韩信一进长乐宫,预先埋伏好的武士,蜂拥而出,将韩信拿下,五花大绑,押往钟室。
所谓钟室,就是放置编钟的房室。
吕雉下令,将韩信装进一只大布袋里,吊在房梁上。指使武士用竹签将其刺死。
这是一个漫长和极端痛楚的刺杀,韩信万千哀叹,最终仅汇成了一句话:“吾悔不听蒯通之言,现在竟为女子所诈,岂非天意!”
韩信庙门上,曾有一副楹联:“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
这副对联,概括了韩信的一生。
“知己”指的是萧何。萧何曾将他举荐给刘邦,让他平步青云;最后也把他送上死亡之路。
“两妇人”一个曾经资助过韩信午餐的漂母,一个便是吕雉。
这幅对联,每每读之,让人深感无奈。在权力的争夺中,多少无尽的悲凉都在其中了。
三、权力有毒
刘邦得知韩信死亡的消息,且喜且怜。喜的是韩信这个心态之患竟然解决掉了,如同难言之隐,一洗了之;怜的是,韩信这位军事奇才就这么告别人世了,刘邦终究还是有一些惋惜。
然而,这种纠结的情绪很快就被平叛的喜悦代替了。
此番御驾亲征,凭借周勃、樊哙、曹参、灌婴等猛将的奋力拼杀,以及张良的奇谋良策,刘邦所向披靡。一举收复雁门郡十七县,云中郡十二县,代郡九县。
陈豨败走匈奴,韩王信战死阵中,其余叛将相继被捕杀。这一下,韩王信解决掉了,陈豨也算解决掉了,韩信也解决掉了,压在刘邦的巨石般的隐患烟消云散了。
他轻松了,属下们却人心惶惶。大家不无恐惧地猜想:下一个牺牲在刘邦权力大旗下的人,会是谁?
大伙猜来猜去,谁也没想到,下一个牺牲品竟是梁王彭越。
彭越是刘邦最亲近的老臣之一,群臣怎么也想不通,他怎么会能成为韩信的后继了?可偏偏悬在他们头顶上的那把闪着寒光的权力之剑,就落在了彭越头上。
彭越年龄与刘邦接近,脾性相投。而其,他处事谨慎,尤其是韩信被贬为淮阴侯后,他就更加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生怕有一时不慎,触动了刘邦某一根敏感的神经。
每一回,刘邦带着戚姬到洛阳行都,他都亲自前去迎驾,与刘邦喝酒畅聊。二人可以说是无话不谈。
在众多异姓诸侯王中,彭越也是到长安朝觐最勤的一个。
然而,万万没想到,彭越陪了千般地小心,最终还是惹恼了刘邦。
这事儿还得从刘邦平息陈豨叛乱说起。
当时,刘邦诏令各诸侯王率兵同他一起征讨陈豨。可是诏令发发出,那些诸侯王置若罔闻,只有己的儿子齐王刘肥和齐相曹参派出了精锐部队协助中央军。
彭越自然也接到了诏令,但他正病着,且年事已高,早没了当年当土匪头子时得风采,根本没法带兵出征,便部将领兵至邯郸,与刘邦会师。
刘邦全然不理解彭越,或者说,坐到了皇帝这个至高无上的位置,他早已懒得去理解下属。在他看来,彭越和其他诸侯王一样,也是不听号令。他不是真病,而是装病。
于是,回到洛阳后,刘邦便派使节去梁国,斥责彭越。
彭越没想到,刘邦误解了自己,他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一开始,他打算亲自到洛阳向刘邦谢罪。
可是,部将扈辄提出反对意见,他说:“大王您称病不出,如今皇上问责,又去朝见,恰好说明您是装病。此番您去了洛阳,肯定会像韩信那样自投罗网,和他一个下场。倒不如乘这机会反了吧,先发制人,进攻洛阳,说不定天下就是大王您的了。”
彭越很气愤,喝退了扈辄。
他不想反叛,也不会反叛,可他一时又没有良策应付,想来想去,只好继续称病。这一次,他倒是真的在装病了。
殊不知,拖延是最坏的办法,换来了最坏的结果。彭越怎么也没想到,梁国的太仆得知扈辄鼓动彭越造反,便连夜跑到洛阳,向刘邦举报了这一情况。
反叛!反叛!刘邦怒火中烧。一开始,他就认为彭越是在装病,装病就装病吧,不援助我也行,可你还动了反叛的心,那你就必死无疑了。
怒归怒,刘邦表面却不动声色,他派了一个慰问团去慰问梁王。
慰问团当然不是去慰问的,他们深知刘邦的用意。
于是,他们到了梁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控制了彭越,把他押送至洛阳受审。
审讯中,彭越拒不承认自己有反叛之心。因为他确实没有任何叛乱的部署和举动。
彭越说,若自己真有心要反,岂会在自己的封国束手就擒。
同时,他也承认,扈辄确实给他出过谋反的馊主意。他没采纳,更没有付诸实际行动。但是,他也没有将扈辄诛杀。他只是将其喝退。对于一个具有反叛之心的下属,这么轻易地就放过了,那你又安的是什么心?这说明,在潜意识里,你还是藏着谋反的心思,至少对皇上是不够完全、彻底的忠诚。
彭越的行为,好比杀人未遂,但杀人动机存在。刘邦念在彼此旧情的份上,没杀彭越,只将他废为庶人,把她流放到蜀国的青衣县去了。
青衣县,今四川名山北部,本是羌民的居住区,属蜀郡西部都尉所辖。
洛阳至蜀郡,漫漫长途。彭越很绝望,他不知前面等待他的是什么,会碰到什么。一路恍恍惚惚,经过郑县时,他还真碰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吕雉。
吕雉是从长安往去洛阳去,也没想到路上会遇见被流放的彭越。
彭越一见吕雉,还以为自己碰到了救星。他曾与刘邦称兄道弟,他与吕雉,便多多少少有些叔嫂情分。现如今,在朝廷,吕雉是个举足轻重的角色,她的一些建议,刘邦偶尔也是听的。
彭越想,或许,吕雉可以给他官复原职。
事实证明,人们很多预想,其实都是一厢情愿的幻想。
彭越求见吕雉,吕雉应了。一见到吕雉,彭越便声泪俱下地哭诉道:“微臣已然老朽,死不足惜,唯有一个心愿,就是叶落归根,将我这把轻贱的老骨头葬于昌邑老家。如此,微臣别无所求。”
这番可怜可悲可叹的哭诉,似乎打动了吕雉。她将跪在地上一把鼻涕一把泪,颤巍巍的彭越搀扶起来,不动声色地宽慰道:“梁王不必伤心,你随我的车驾回洛阳见皇上,我替你求情。”
彭越很感动,一路泪难干。
孰料,吕雉还没来不及向刘邦求情,刘邦听闻彭越回转的消息后,就已经震怒了。他心里责骂吕雉独断,全然不把他这个皇帝放在眼里。
这一点是刘邦的痛点,或者说是心中的禁忌。他出生入死,历经艰难险阻才换来今时今日的帝位,才换来至高无上的权力,若有人不尊重他的帝位,那就要挑衅他的权力。这让他既恼火又感到危险。
吕雉也确实不像话,先是私自杀了韩信,事先不打招呼,现有自作主张把彭越带回。这种做法从根本上说,就是一种擅权的表现。
擅权就是篡权的萌芽状态。
必扼杀这种萌芽状态,但刘邦也不好直接对吕雉发飙,便索性把押送彭越的几个官员全部撤职查办。
吕雉得知后,心想刘邦误解自己的意图了。于是,她连忙去和刘邦说说私房话。
“可知我为何把彭越带回洛阳来吗?”吕雉开门见山地问。
刘邦不做声,面沉似水。
“我是为你着想。”见刘邦不答,吕雉又说。
刘邦斜睨吕雉一眼,心里骂了一句难听的。
吕雉也不避刘邦的目光,解释道:“那彭越是何等人物,他从一介草莽,做到诸侯王。可见此人能力非凡,你将他流放至蜀地,实在不是一个明智之举。”
“哼!”刘邦气咻咻问:“如何才明智,留用他?”
“不”吕雉斩钉截铁道:“不要流放,要杀了他。”
此言一出,颇出乎刘邦的意料,愣了一下,转而问:“流放和杀有何区别?”
吕雉正色道:“流放,等于养虎为患,一有机会,他便会东山再起,记你的仇,叛乱是一定的,杀了他,便不留后患。”
刘邦暗叹:“还是你狠!”
什么叫最毒不过妇人心,这就是了。其实,权力有毒,无论男人或女人被它吸引,心肠就会无比坚硬和锋利。
当即,刘邦采纳了吕雉的建议。
可是,自己已经发了流放彭越的诏令,此番朝令夕改,恐不能服众,引起群臣内乱。
吕雉看出刘邦为难,便自告奋勇说,此事就交与自己处理。
四、肉酱自助餐
吕雉很有心计,她知道若要改变刘邦的诏令,定彭越死罪,必须得让彭越再次入狱。
于是,吕雉想了一个损招:陷害。她命人买通了彭越的一个舍人,这个舍人,曾随同彭越一起被流放到蜀地。
吕后暗中给此人些好处,授意他告发彭越回到洛阳之后又策动家人反叛。
如此,彭越再次入狱。
彭越混到现在这个地步,麾下已无一兵一卒,就算真想反叛,也早已是力不从心。但正因如此潦倒,想定你什么罪名,就定你什么罪名。
审理也是走个过场。新上任的廷尉吃透了吕雉的意图。他根本不查证据,不问事实,只单凭一个舍人的诬告便一锤定了案。
于是,彭越被砍头,头颅悬挂在洛阳闹市。
之后,刘邦传下诏令——有敢于收殓彭越的,立即逮捕。
有此诏令,谁都不敢伸出脖子去挨宰。唯独一人,居然跑去祭奠彭越。
此人便是大名鼎鼎的英布。
说到他和彭越的交情,不得不提及率先反叛刘邦的臧荼。
臧荼成为燕王后,拜英布为将军。臧荼蘼谋反被捕,英布也未能幸免。他的家人找到彭越,彭越向刘邦说情,把英布赎出,任命他为梁国大夫。
因此,彭越当算英布的救命恩人。
彭越被再次押回洛阳时,英布正在齐国出公差,听到消息,他连夜赶回洛阳,只见彭越的人头悬挂于市。
英布扑通跪在彭越的人头下,嚎啕大哭,并摆上祭品祭奠。
守吏见此情景,当即就把英布逮捕,押解回宫。
刘邦很气愤,亲自审讯英布。
刘邦问:“彭越反贼,我明令禁止任何收殓,你竟去祭奠,难道你们是同伙?”
英布高声道:“我死不足惜,但有些话要讲——当年,皇上败走彭城,困在荥阳、成皋间,项王之所以不能向西进逼,与汉军共拒楚师。在那个关键时刻,彭王向楚则汉破,向汉则楚破。尤其是垓下一役,若没有彭王鼎力相助,项羽也不会灭亡。待到天下已定,彭王功封梁国,皇上仅是为了让彭王出兵,彭王因病未能随驾,就怀疑彭王要谋反,又找不到谋反实据。如此下去,臣恐怕往后功臣会人人自危,谁还信任陛下呢?”
英布这番话说得入情入理,刘邦为之所动,便赦免英布无罪,并升其为都尉。
这一举动,让群臣十分意外。
英布则更意外,他从死罪的危险境地平步青云了,都尉做到燕国宰相,又晋升将军,直至封侯。
究其原委,是他的话触及到作为一个皇帝的根本利益,这个根本利益就是权力的维护。
刘邦擢升英布,并非觉得自己有错,而是利用奖赏英布,笼络以及安抚群臣动荡不安的心。
可是,吕雉在这个事情上,却做得又狠又毒辣。彭越死后,她命人把彭越的尸体剁成肉馅儿,又将肉馅做成肉酱。史称:醢刑。
把一个人折磨到这个份上,也就够了。可是,吕雉还没完,她又用了一招杀鸡儆猴。把“彭越牌”肉酱分赐给各路诸侯品尝,自助餐,想吃多少,自己看着办。
那些诸侯见到这个特质的肉酱后,无不惊骇。
说起来,猪天天遭受人类的醢刑,司空见惯,不觉狠毒,人对人施以醢刑即觉人心之狠毒了。这种狠毒来自于对权力的追求。吕雉如此,刘邦其实也如此。
韩信被竹签刺死,彭越被做成肉酱。这两件弑杀开国功臣的事件举国震惊。
大家都知道,这两个事件,都是皇后吕雉亲手参与被实施的。
作为幸存者的淮南王英布,这日正在狩猎,忽然有人送到彭越的醢肉,他立刻汗毛倒竖。他有一种深刻的预感,他将来的命运,恐怕与韩信、彭越一样凄惨。而且,这一天似乎不会太远。
他想起韩信说过的一句话“狡兔死、走狗烹;帝国破、谋臣亡”
面对着彭越尸首做成的肉酱,再回想起韩信的话,每一个字都像冰锥一般刺入英布的骨髓。
从这时候开始,英布便暗地加强自己的军备与防务。他想,如果大难临头的一天到来,他绝不会和韩信、彭越一样束手就擒。
回头再看刘邦。
韩信、彭越事件虽然已经平息,刘邦心里却没有因此而轻松,反倒更添了一块心病。
这个心病就是吕雉。
韩信、彭越是谋反,而吕雉是擅权。
谋反与擅权,哪一个对自己至高的权力威胁更大呢?显然是后者。谋反是釜底抽薪,但要抽成功了才行,而擅权很直接、很巧妙,在不经意中就掠夺了你的权力。
刘邦开始后悔自己下的一条政令,那就是当自己离开中央时,由吕后和萧何辅助太子监国。
他很想废除这条政令。可是,此令从楚汉战争时期就开始实行了,群臣都有一个共识,凡事既听皇上的,也听皇后的。这种局面导致结果很可怕,一旦刘邦驾崩,太子又懦弱,朝政大权势必会落到吕雉的手上。
有了这个担忧,刘邦又把易储的问题提了出来。
五、神秘高人
对于易储,丰沛系的老臣是坚决反对的。刘邦为了易储,不得不亲手培养提拔一批政坛新锐,和那些老臣抗衡。这样,在廷议易储时,才会形成一边倒的局面。
如此一来,最感到恐惧的人事吕雉。她向那些丰沛系的老臣求助,可谁没给她一个好主意。只有人给他一个建议,让她去找张良出谋划策。一是张良智谋过人,二是刘邦对张良的计策几乎都乐于采纳。
吕雉便派自己的哥哥吕释之去拜见张良。
张良本不想沾染上这事儿,可经不住吕释之的一再恳求,只好出了一主意,他说刘邦曾昭告寻求天下贤士,当时,有四位贤士想招却没招来。因为他们觉得刘邦傲慢无礼,就躲进山里,坚决不做汉臣。
其实,刘邦对这四位贤士非常尊重,如果让太子刘盈写一封亲笔信,再派一个口才上佳的说客,带上金银去邀请,或许他们会出山。若来了,就热情款待,让他们随同太子入朝。如此这般,皇上一定惊讶异常。此事若成,或许就可保住太子地位。
得此良策,吕释之赶紧通报吕雉。
吕雉依计而行,派说客去恭请那四位神秘的高人。
这四位神秘的高人,被称为“商山四皓”
高人确实很高,不仅住得高,谱也摆得很高,无礼使者如何游说,都不肯出山,只写了一封信叫使者带回。
信中的意思很明白,说我等四位老朽深居山林,从未踏进宫门,从未见过朝廷的模样,在山野里,我们采食,看星转斗移,才知时日过去,眼见霜雪盖枝叶,才季节变换。这样日子,无比惬意,只求如此终老此生。
张良读完信,仍不甘心,再次挑选说客,带上厚礼上山去恭请“商山四皓”
终于“商山四皓”被张良和太子诚意所打动,答应出山。
四位神秘高人到了长安,吕雉并没让他们进宫,而是把他们暂时安置在吕释之府中。
说来也巧,这四位爷刚在吕释之府落脚,刘邦就病倒了。而且病得比较严重,浑身没有一点力气,心情也很糟糕,不愿见任何人。就连戚夫人也不能进他的寝宫,他身边只有一个太监留守侍奉。
刘邦这一病,连续数日不上朝。皇帝不问政事,注定是个危险的事情,刘邦病卧宫中不久,传来一个惊人的消息——淮南王英布举兵造反了。
英布为何谋反?这还得从他的宠姬说起。
众所周知,英布有一位非常漂亮的宠姬。虽貌美,却体弱多病,有点儿林黛玉的意思。
于是,这位宠姬经常要去看医生。侍奉她的人,便给物色了一位私人医生。
这位私人与朝中的官员中大夫贲赫住对门,贲赫心里打着小算盘,他一直想和英布套近乎,现在正是一个机会。
于是,每当英布的宠姬来看病时,贲赫就跑到对门来嘘寒问暖,还常常送一些礼物给英布的宠姬。一来二去,贲赫和宠姬熟络了。宠姬也是有点太浪了,有时看完病不走,就在医生家里和贲赫一起饮酒。
英布得知此事后,醋意大发,心想贲赫竟敢对自己女人图谋不轨。一怒之下,就要派人把贲赫逮来治罪。
贲赫知道后,吓得不轻,连夜逃往长安。诬告英布谋反,说英布已经集结起军队了。其实,英布只不过派出了一个捉奸夫的小组。
相国萧何不相信贲赫的诬告,他给刘邦出主意说,先将贲赫关押起来,再派人去六郡调查清楚之后,再做定论。
贲赫去往长安,英布心里七上八下,又一听刘邦派使者来了,生怕自己和彭越、韩信一个下场,于是决定先下手为强,真的就起兵造反了。
英布打仗极厉害,他一路过关斩将,先是击杀了荆王刘贾,后又进攻楚国,楚王刘交发兵迎战,刘交又大败逃入薛县。
几个胜仗打下来,英布雄心十足,他对手下将士宣言道说:“皇上年事已高,断然不会亲自出征。他麾下的将帅中,除去韩信和彭越,其他的人都不足惧,而韩信和彭越已不在人世了!”
将士听了他这番话,士气猛增,作战更为勇猛。
英布谋反的消息,飞一般传至长安,朝野震惊。
刘邦尚在病中,身体没康复,又听闻这个丧信儿,脾气更坏了。他下令,命太子刘盈挂帅,征讨英布,同时,他宣布废去英布王位,册封赵姬所生的刘长为淮南王。
吕雉得知刘邦的命令后,赶紧去找那四位神秘高人,向他们讨要主意。
四位神秘高人很果断,意见也一致,他们说,太子不能挂帅。因为他已是储君,如果挂帅出征,即使有功,对他也不会有什么帮助;万一失败,正好给人一个无用的把柄了。如此一来,废立之祸就在眼前了,眼下,必须马上阻止。
吕雉依四位神秘高人的之计行事,在刘邦面前哭天抹泪,苦苦哀求刘邦收回成命。
刘邦却不答应,他说,这正是太子建功的时候。
吕雉又给刘邦分析,韩信不再了,彭越也死了,如今天下独一无二的枭雄便是英布,太子统领您的旧属出征,无疑是羊如虎口。此乃其一。其二,英布一旦得知您不能亲自出征,一定会改变退保淮南的战略,而是直接进攻中原。虽然,您现在身体不适,但您只要坐在辎车里指挥,众将领一定拼死尽力。为了江山,皇上您也只能受些劳苦了。
这番话说得刘邦无从反驳,他只好收回让太子刘盈挂帅的成命,改为自己御驾亲征。
此时,更要命的是,张良的身体也不行了,无法随军出征。少了这条臂膀,刘邦更是抑郁。
在灞上,张良与众臣为刘邦送行。
张良对刘邦建议说,将原属周勃等直辖的上郡、北地、陇西等郡的车兵、骑兵约三万人,交给刘盈调遣,成为太子卫队,驻守灞上,以防有变。
刘邦确实很听张良的话,他当场就同意了。
吕雉成功了,她的这次成功,对于她以后掌握朝政大权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事实证明,在每一个权力的角斗场中,都隐藏着神秘的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