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罢相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嬴政亲政,作为大王的嬴政确实忙了起来。尤其是现在,一大批的朝廷官员被砍头、流放、免职,还有一批楚系宗亲被灭门,大大小小空出来了二百多个官位。此时秦国的官制,官员们虽然不能完全说是一根萝卜一个坑,每一个都不可或缺,但毕竟冗余度还是相当低的,一下子少了这二百人,朝中的很多事还真是运转不开。
将重要的位置尽快补上,是嬴政的当务之急。不过,要把这二百个官位补完全,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二百个位置,要涉及到七八百人的升迁、调动、考核和推荐。本身就是一个不小工作量,况且其中还涉及到了人员派系的利益和纠缠。
相国吕不韦的人马,在这次朝局动荡中,几乎没受到什么损失。如今一下子空出这么多位置,吕不韦自然想再多安放一些自己赏识的人物。他是相国,本来就是百官之长,统带百官。按说要安插自己人不是什么大问题。但这次,吕不韦却很是不如意,因为昌平君作为御史大夫、副相,给吕不韦添了不少的麻烦,每当吕不韦提出一个人选,昌平君那里总是横挑鼻子竖挑眼,然后又会推出一个新人选。
两人之间的争执不断,这让吕不韦很是有点束手束脚。
单是一个昌平君,吕不韦还无所谓,关键是大王嬴政的态度和以前不一样了。
放在以前,只要朝臣之间意见不一,吕不韦作为相国,基本上是一言而决,不管是赵太后、华阳太后还是大王嬴政,都会很尊重吕不韦的意见和态度。可现在不同了,赵太后被流放到了雍城安置,华阳太后在深宫不再出头,最后拍板的是已经亲政的大王嬴政。
在吕不韦眼里,再也看不到原先那位言必称仲父、彬彬有礼一派谦恭的大王了。经过这次平叛的洗礼,如今的嬴政已经褪去了青涩和那一点点稚气,变的锐利而果决。虽然当朝臣有所争执的时候,嬴政往往极有主见的一言而决,毫不拖泥带水。就连很多原本是相国职权范围内的事情,嬴政都驳回了吕不韦的意见,一点也没有顾忌他作为一个相国的权威和情面。
这让吕不韦很受伤!
吕不韦执政这么多年,在朝廷列卿中,真正他自己安插的私人并没有几个,选用的大部分是功勋老臣,以前的时候,这些人是唯相国马首是瞻。现在大王对吕不韦不再是那么言听计从,这些人对吕不韦的态度也变的微妙起来。再加上昌平君的有意无意的作对,很多时候,吕不韦对朝局、人事的把握都觉得有点力不从心。
对于这个事情,舍人李斯看得比吕不韦要明白的多,李斯对吕不韦道:“君侯执掌大政十几年,爵封文信侯,享封洛阳十万户,身居相国高位,大王尊为仲父。权势富贵一时无二。有道是物极必反,盛极则衰。君侯智谋深沉,岂不知急流勇退之道乎?”
吕不韦听了李斯的话,沉思半晌,叹了口气,道:“我非不知急流勇退之道,只是当初受和先王恩义深重,托以孤幼。而今大乱刚平,不忍心猝然弃之不顾罢了!”
李斯大不以为然,在他看来,大王嬴政和庄襄王大不相同。庄襄王身为安国君中子,秉性平和仁厚,以吕不韦有谋国之功,托以国政,吕不韦当仁不让,大权独揽并没有错,但现在的大王一直可就不一样了。嬴政幼年在邯郸多经苦难,养就隐忍果决的秉性,如今亲政,又经了一番刀兵。只怕更加的孤犟刚严,势必要亲力亲为,乾纲独断,很难再让吕不韦像以前一样大权独揽。
况且这次事变,吕不韦的选择和做法,得罪了华阳太后和昌平君等人,虽然这次昌文君身死,一批楚系宗亲在事变中被杀,楚系宗亲力量被砍掉了不少,但华阳太后还在,昌平君还在。楚系实力仍然不可小觑。这两位要是和吕不韦作对,吕不韦还真没什么好办法应付。
对于吕不韦来说,与其在朝中硬撑,还不如早作安排,功成身退,退出朝局。这样一来,给昌平君让开了向上的道路,遂了楚系掌握朝政的心愿,吕不韦既然不在朝中碍事,那以华阳和昌平君的政治眼光手腕,也绝不会再去翻什么旧账,对吕不韦死缠烂打。
而吕不韦主动让贤,则又是为大王自己革新朝政提供了最大的便利。吕不韦如此识大体,知进退,又有以前的功德在,大王嬴政自然要尊宠更甚才能不让别人说他刻薄寡恩。如此一来,吕不韦退可悠然林下,富贵终老,进可伺机而动,一旦朝局有变,依然可卷土重来。
如果吕不韦恋栈不去,昌平君等人定不会善罢甘休,如真的翻起嫪毐进宫之事,翻起当初吕不韦和太后之事,到时候大王再要有什么想法,只怕吕不韦想全身而退都很难。
李斯说的这些,吕不韦也不是没想过。只是这权力对于人来讲,如同毒品一样,上瘾呀。一直没有也就算了,一旦有了,再想让他主动放弃,万中无一。况且在吕不韦心里,他一直认为大王还是为政的新手,目前大王离不开他的辅佐,大秦国目前还是很需要他来掌舵和稳定的。
所以这后面的几个月,相国和御史大夫两位最重要的大臣,依然是争吵不断,秦国的政局就在不断的争吵中逐步的进行着调整和变化。
姬丹这几个月,过的很是悠闲和自在。
府邸被烧,宾客僮仆死伤数十人,在大王和昌平君他们眼里,觉得也是赵太后和嫪毐之乱的受害者。
姬丹作为一个质子,居然愿意在自己明显劣势的情况下,甘冒生命危险,陪着自己杀回咸阳,这让大王嬴政对姬丹大有好感。得知姬丹有些损失,嬴政二话没说,就拨出钱物为姬丹维修府邸,又赏了不少的仆隶给他。
日子一天天过去,姬丹的太子椅和燕玉羹依然生意很是不错,可是为姬丹和赢玉赚了不少的零花钱。不过姬丹花起来更大方,这朝中上下的官员,没一个说姬丹不好的。很多人和姬丹都结下了不错的交情。
姬丹手下的宾客文人,也是整天和相国府宾客和一些小吏混在一起,这些宾客将日常了解的秦国行政、财赋、刑罚、军事等等一切都一一整理的清晰晚善,然后没事的时候就研究里面的利弊长短和目的效果,就连御史大夫昌平君巡行各郡县,姬丹都寻了个名头,跟着四处去考察参观。七八个月下来,对秦国的上下人情政务,还真是摸了个七七八八。
这一年,彗星大现,从北斗而西,数十日不绝。
因了这天像,秦国刚刚平静了下来的政局,又起了轩然大波。
秦国百余年来,来秦的策士中,以法家和纵横家最为得意,先有商鞅,后有张仪、范雎、蔡泽等等。唯有吕不韦乃是一个例外,在他实际治国和吕氏春秋的著述当中,吕不韦揉合了各家思想,是兼而取之的杂家。他的宾客当中,信奉儒术的还真是不少。
儒家人物,最重孝道,大王嬴政将赵太后迁居雍城,这些人都认为嬴政有违孝道,私德有亏。不过当时嫪毐之乱刚刚平定,谁也不敢在这风浪尖上对这事饶舌。
如今天有异象,吕不韦门下就有几个儒生不知是受了人鼓惑还是读书读死了脑筋,冒出来上书劝谏,道是大王迁居太后,有违孝道,如今上天示警,大王该当幡然悔悟,接回太后荣养!
此书一出,嬴政见不过是几个游士宾客奏章,也就放在了一边,未置可否。可都没想到,几天之后,吕不韦门下官吏,都觉得自赵太后去后,华阳太后支持的昌平君风头太劲,相国应付的有些吃力,如能接回赵太后,以赵太后对楚系的态度,自然会支持相国,免得相国如今独木难支。
况且大王乃是赵太后亲子,料想内心并不愿意将母后远迁雍城,如今大王这态度,显然是对这上书是默许的。所以这些官吏纷纷上奏,附和这几个宾客,连章启奏,要大王迎回赵太后。
这一下,吕不韦才觉得形势不妙:华阳太后因差点丧命,对赵太后恨之入骨,把赵太后迁居雍城,已是华阳太后对大王的最大让步,这才刚过去几天,居然就要接回来,华阳太后岂能答应!
况且这些人都是自己的门客出身,原本自己和华阳太后之间已经有了隔阂,再有这么一出,只怕华阳太后再也容不小自己在朝了。
果然,华阳太后得知这些消息,顿时勃然大怒,当即和昌平君联手反击,指斥这些人心怀叵测,妄论天象,离间两宫。意图为嫪毐翻案。
扣上了翻案的帽子,这些人百口莫辩,虽然吕不韦力争,仍然有十几人被处以斩刑。华阳太后对吕不韦也是失望到了极点。
当月,吕不韦罢相。
姬丹此时冷眼旁观,吕不韦已去,如今朝中除了大王的人,剩下的也就是楚系一脉,咸阳这里,也已经没了啥搞头,来了一年,对秦国也摸了一个透彻,该是自己回国的时候了!(未完待续)
嬴政亲政,作为大王的嬴政确实忙了起来。尤其是现在,一大批的朝廷官员被砍头、流放、免职,还有一批楚系宗亲被灭门,大大小小空出来了二百多个官位。此时秦国的官制,官员们虽然不能完全说是一根萝卜一个坑,每一个都不可或缺,但毕竟冗余度还是相当低的,一下子少了这二百人,朝中的很多事还真是运转不开。
将重要的位置尽快补上,是嬴政的当务之急。不过,要把这二百个官位补完全,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二百个位置,要涉及到七八百人的升迁、调动、考核和推荐。本身就是一个不小工作量,况且其中还涉及到了人员派系的利益和纠缠。
相国吕不韦的人马,在这次朝局动荡中,几乎没受到什么损失。如今一下子空出这么多位置,吕不韦自然想再多安放一些自己赏识的人物。他是相国,本来就是百官之长,统带百官。按说要安插自己人不是什么大问题。但这次,吕不韦却很是不如意,因为昌平君作为御史大夫、副相,给吕不韦添了不少的麻烦,每当吕不韦提出一个人选,昌平君那里总是横挑鼻子竖挑眼,然后又会推出一个新人选。
两人之间的争执不断,这让吕不韦很是有点束手束脚。
单是一个昌平君,吕不韦还无所谓,关键是大王嬴政的态度和以前不一样了。
放在以前,只要朝臣之间意见不一,吕不韦作为相国,基本上是一言而决,不管是赵太后、华阳太后还是大王嬴政,都会很尊重吕不韦的意见和态度。可现在不同了,赵太后被流放到了雍城安置,华阳太后在深宫不再出头,最后拍板的是已经亲政的大王嬴政。
在吕不韦眼里,再也看不到原先那位言必称仲父、彬彬有礼一派谦恭的大王了。经过这次平叛的洗礼,如今的嬴政已经褪去了青涩和那一点点稚气,变的锐利而果决。虽然当朝臣有所争执的时候,嬴政往往极有主见的一言而决,毫不拖泥带水。就连很多原本是相国职权范围内的事情,嬴政都驳回了吕不韦的意见,一点也没有顾忌他作为一个相国的权威和情面。
这让吕不韦很受伤!
吕不韦执政这么多年,在朝廷列卿中,真正他自己安插的私人并没有几个,选用的大部分是功勋老臣,以前的时候,这些人是唯相国马首是瞻。现在大王对吕不韦不再是那么言听计从,这些人对吕不韦的态度也变的微妙起来。再加上昌平君的有意无意的作对,很多时候,吕不韦对朝局、人事的把握都觉得有点力不从心。
对于这个事情,舍人李斯看得比吕不韦要明白的多,李斯对吕不韦道:“君侯执掌大政十几年,爵封文信侯,享封洛阳十万户,身居相国高位,大王尊为仲父。权势富贵一时无二。有道是物极必反,盛极则衰。君侯智谋深沉,岂不知急流勇退之道乎?”
吕不韦听了李斯的话,沉思半晌,叹了口气,道:“我非不知急流勇退之道,只是当初受和先王恩义深重,托以孤幼。而今大乱刚平,不忍心猝然弃之不顾罢了!”
李斯大不以为然,在他看来,大王嬴政和庄襄王大不相同。庄襄王身为安国君中子,秉性平和仁厚,以吕不韦有谋国之功,托以国政,吕不韦当仁不让,大权独揽并没有错,但现在的大王一直可就不一样了。嬴政幼年在邯郸多经苦难,养就隐忍果决的秉性,如今亲政,又经了一番刀兵。只怕更加的孤犟刚严,势必要亲力亲为,乾纲独断,很难再让吕不韦像以前一样大权独揽。
况且这次事变,吕不韦的选择和做法,得罪了华阳太后和昌平君等人,虽然这次昌文君身死,一批楚系宗亲在事变中被杀,楚系宗亲力量被砍掉了不少,但华阳太后还在,昌平君还在。楚系实力仍然不可小觑。这两位要是和吕不韦作对,吕不韦还真没什么好办法应付。
对于吕不韦来说,与其在朝中硬撑,还不如早作安排,功成身退,退出朝局。这样一来,给昌平君让开了向上的道路,遂了楚系掌握朝政的心愿,吕不韦既然不在朝中碍事,那以华阳和昌平君的政治眼光手腕,也绝不会再去翻什么旧账,对吕不韦死缠烂打。
而吕不韦主动让贤,则又是为大王自己革新朝政提供了最大的便利。吕不韦如此识大体,知进退,又有以前的功德在,大王嬴政自然要尊宠更甚才能不让别人说他刻薄寡恩。如此一来,吕不韦退可悠然林下,富贵终老,进可伺机而动,一旦朝局有变,依然可卷土重来。
如果吕不韦恋栈不去,昌平君等人定不会善罢甘休,如真的翻起嫪毐进宫之事,翻起当初吕不韦和太后之事,到时候大王再要有什么想法,只怕吕不韦想全身而退都很难。
李斯说的这些,吕不韦也不是没想过。只是这权力对于人来讲,如同毒品一样,上瘾呀。一直没有也就算了,一旦有了,再想让他主动放弃,万中无一。况且在吕不韦心里,他一直认为大王还是为政的新手,目前大王离不开他的辅佐,大秦国目前还是很需要他来掌舵和稳定的。
所以这后面的几个月,相国和御史大夫两位最重要的大臣,依然是争吵不断,秦国的政局就在不断的争吵中逐步的进行着调整和变化。
姬丹这几个月,过的很是悠闲和自在。
府邸被烧,宾客僮仆死伤数十人,在大王和昌平君他们眼里,觉得也是赵太后和嫪毐之乱的受害者。
姬丹作为一个质子,居然愿意在自己明显劣势的情况下,甘冒生命危险,陪着自己杀回咸阳,这让大王嬴政对姬丹大有好感。得知姬丹有些损失,嬴政二话没说,就拨出钱物为姬丹维修府邸,又赏了不少的仆隶给他。
日子一天天过去,姬丹的太子椅和燕玉羹依然生意很是不错,可是为姬丹和赢玉赚了不少的零花钱。不过姬丹花起来更大方,这朝中上下的官员,没一个说姬丹不好的。很多人和姬丹都结下了不错的交情。
姬丹手下的宾客文人,也是整天和相国府宾客和一些小吏混在一起,这些宾客将日常了解的秦国行政、财赋、刑罚、军事等等一切都一一整理的清晰晚善,然后没事的时候就研究里面的利弊长短和目的效果,就连御史大夫昌平君巡行各郡县,姬丹都寻了个名头,跟着四处去考察参观。七八个月下来,对秦国的上下人情政务,还真是摸了个七七八八。
这一年,彗星大现,从北斗而西,数十日不绝。
因了这天像,秦国刚刚平静了下来的政局,又起了轩然大波。
秦国百余年来,来秦的策士中,以法家和纵横家最为得意,先有商鞅,后有张仪、范雎、蔡泽等等。唯有吕不韦乃是一个例外,在他实际治国和吕氏春秋的著述当中,吕不韦揉合了各家思想,是兼而取之的杂家。他的宾客当中,信奉儒术的还真是不少。
儒家人物,最重孝道,大王嬴政将赵太后迁居雍城,这些人都认为嬴政有违孝道,私德有亏。不过当时嫪毐之乱刚刚平定,谁也不敢在这风浪尖上对这事饶舌。
如今天有异象,吕不韦门下就有几个儒生不知是受了人鼓惑还是读书读死了脑筋,冒出来上书劝谏,道是大王迁居太后,有违孝道,如今上天示警,大王该当幡然悔悟,接回太后荣养!
此书一出,嬴政见不过是几个游士宾客奏章,也就放在了一边,未置可否。可都没想到,几天之后,吕不韦门下官吏,都觉得自赵太后去后,华阳太后支持的昌平君风头太劲,相国应付的有些吃力,如能接回赵太后,以赵太后对楚系的态度,自然会支持相国,免得相国如今独木难支。
况且大王乃是赵太后亲子,料想内心并不愿意将母后远迁雍城,如今大王这态度,显然是对这上书是默许的。所以这些官吏纷纷上奏,附和这几个宾客,连章启奏,要大王迎回赵太后。
这一下,吕不韦才觉得形势不妙:华阳太后因差点丧命,对赵太后恨之入骨,把赵太后迁居雍城,已是华阳太后对大王的最大让步,这才刚过去几天,居然就要接回来,华阳太后岂能答应!
况且这些人都是自己的门客出身,原本自己和华阳太后之间已经有了隔阂,再有这么一出,只怕华阳太后再也容不小自己在朝了。
果然,华阳太后得知这些消息,顿时勃然大怒,当即和昌平君联手反击,指斥这些人心怀叵测,妄论天象,离间两宫。意图为嫪毐翻案。
扣上了翻案的帽子,这些人百口莫辩,虽然吕不韦力争,仍然有十几人被处以斩刑。华阳太后对吕不韦也是失望到了极点。
当月,吕不韦罢相。
姬丹此时冷眼旁观,吕不韦已去,如今朝中除了大王的人,剩下的也就是楚系一脉,咸阳这里,也已经没了啥搞头,来了一年,对秦国也摸了一个透彻,该是自己回国的时候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