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上兵伐谋(下)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昌平君说的连燕伐赵之策,已经不单单是军事,更是政略。
这个政略,自当初吕不韦派刚泽君蔡泽相燕开始,这些朝中重臣都是知道的。不过在老将王陵、王琯心里,对此策很是有点不以为然。
没别的原因,就是燕军得战斗力实在是太差了。当初赵国新败于长平,又被秦国围攻邯郸两年,全赖诸侯救援,才保住国祚,国内一代精壮尽损,实在是已经虚弱的不成个样子。可就是这样,燕国集大军六十万攻赵,还被赵国的老弱残兵打了个落花流水。老将廉颇追击五百里,一直杀到燕国都城蓟,燕王喜只能割了五个城池给赵国,才算让赵国退了兵。
这十几年来,别看赵国对抗大秦很是吃力,可收拾燕国还是小菜一碟,燕相剧辛本想欺负赵国上将军庞暖年纪高大,亲自率兵攻赵,不但损兵折将,连自己的命都搭上了。
这样屡战屡败的盟友,有是比没有强,可想让他起多大作用,用来牵制找军得主力援兵,恐怕是靠不住吧!
所以王陵、王琯对这一政略,实在提不起什么兴趣,王陵道:“燕国屡败,我大军未动,燕国只怕没胆量出兵攻赵吧?”
王琯也说:“赵军素轻燕军,如我大秦出兵,赵军定会全力以赴与我军大战,至于燕军,一支偏师足矣,如此,我军攻赵之战仍是硬仗呀!”
昌平君原本就长于理政,不善军事,再被两位老将软钉子一顶,昌平君脸色不由有些讪讪。
王陵和王琯作为老将,对攻打赵国并没什么畏惧,只是两人身为宿将,无论是在军中还是在朝上,资历远在昌平君之上,昌平君不过才三十多岁,就已封侯为相,两人可是不怎么服的,因此也是有点故意和昌平君唱唱反调,防止昌平君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不把这些老臣放在眼里。
只是两人说的话,大王嬴政听了可是有点不高兴,当即冷道:“我大秦之军难道还怕硬仗不成?”
“如今魏韩衰弱,已不足为虑,三晋唯赵为强,赵国雄踞河北,东捍富齐,南胁中原,欲削平天下,非弱赵灭赵不可!”
“如今朝政革新,正该大举伐赵,以报旧恨!”
嬴政态度如此强硬,将王陵王琯全都给顶了回去。王陵王琯非但没有任何不快,反而极为畅快,王陵高声道:“大王此言,正和臣意!臣并非惧赵,只是想说攻赵就攻赵,何必考虑什么区区燕国之助!以我大秦之力,灭找足矣!”
王琯也道:“正是,臣只是提醒昌平君,不可存侥幸之心而已!”
昌平君听这两个老家伙如此表态,心里暗骂:这两位老奸巨猾,转的倒快。
昌平君当即接口道:“虽然准备打硬仗,燕国还是要利用一下,燕国再弱,也聊胜于无。”
蒙恬一直侍立在一边,见众人说到这里,忽然心里一动,恭声道:“大王,臣有一策,可否容臣启奏?”
大臣议事,蒙恬作为侍卫郎官首领,并无参议之权,故而先问一句。大王嬴政呵呵一笑道:“蒙卿虽幼,却是家学渊源,祖父皆为上将,既有所得,想必有几分道理,你且奏来。”
蒙恬对着四位大臣拱拱手道:“秦、燕、赵三国,以燕最弱,人皆知之。正如适才几位大人所言,连燕攻赵,赵定弃燕而抗秦,则连燕与不连燕并无大不同。还是秦赵强强相抗之局。”
“以臣观之,秦欲攻赵以弱赵,赵又何尝不想攻燕以强赵!这几年中,赵之不攻燕者,因我大秦在侧虎视眈眈尔!”
“兵法云:欲擒故纵,欲取姑予。欲攻赵当先和赵,秦主动与赵相和,赵国以为我秦暂无出兵攻伐之意,定不以我大秦为意,以庞暖之智,赵人之贪,定会意图攻燕以自肥。”
“燕国虽弱,赵军要想攻城夺地,大获全胜,也须全力北攻。赵军主力与燕对战之时,其西南之守必弱。那时我大秦以救燕为名,大军突出,以有备攻无备。打赵军一个措手不及。那时赵军远在千里之外,西、南诸城纵然有与我对战之心,也无对战之力,不等赵军回援,阏与、狼盂、邺城等地早已被我得手了。”
“待赵国大军返回,那时我军进可攻,退可守,只怕赵国再也没有夺回诸城的机会了。”
“如此,我大秦南北两路,联系无碍,赵军无险可守,我大军或南或北,或出或入,赵军只有疲于奔命的份了!”
蒙恬刚开始说时,心里还有些惴惴,等说到中间,已经越说越有底气。殿中的大王和众位大臣,先时不过是无妨一听的态度,听到后来,可就重视起来了,尤其是老王陵,更是兴奋,双手一击,怕的一声响,高声道:“好一招欲擒故纵,驱虎吞狼之策!”
嬴政大为高兴,看着蒙恬笑道:“蒙卿,果然不愧为蒙家千里驹,此策妙得很哪!”
蒙恬赶紧谦虚道:“臣不过偶有所得罢了,不敢当大王夸奖!”
昌平君笑道:“令祖在日,长夸中郎将沉稳有智,果然不凡!”
蒙恬在嬴政身边多年,早被嬴政视为心腹,蒙恬有如此妙策,嬴政心里甚喜,笑道:“既是众卿都以蒙卿之策为上,那就按此实施好了。”
昌平君问道:“燕丹尚在我大秦,纵然我大秦主动和赵,赵以秦燕之盟尚在,纵有攻燕之心,只怕也会有所顾忌,不敢全力施为。何不就将燕丹遣回国去以坚赵国之心?”
嬴政想了想,笑道:“好好的让他回去,只怕赵国也不敢轻信我大秦和赵之诚,不如让燕丹暗自逃去,不告而别,岂不正是秦燕失和之像?”
王陵道:“燕丹此人甚是聪明,和我朝中上下处的又好,大王多有恩宠,他三年之期未满,岂肯偷逃惹怒我大秦?”
嬴政笑一笑,看着昌平君道:“燕丹哪里,就让昌平君去办好了,听说这些日子,燕丹可是往右相府里走动的很勤呢。”
燕丹的事,昌平君没少向嬴政奏报,听大王这么说,昌平君当即允诺,:“此事臣来办好了,定让燕丹速速逃离!”
蒙恬听说要让姬丹回燕,想起赢玉,心里不由一痛。只是佳人已为他人之妇,纵然不甘,也是徒呼奈何。
嬴政这一下的功夫,却又有了一个主意,沉吟一下,又道:“燕丹逃回,如果路上却被赵国害死,不知燕王喜又会怎样?”
刚才众人讨论。槐状半天没说过话,一直是静静地听,嬴政这么一问,槐状禀道:“燕丹如死在赵国,燕王喜定然大恨赵国,燕赵之间,纵然赵不攻燕,燕国也当集举全国之力为燕丹报仇!两国死战,对我大秦有利无害。”
昌平君赞道:“大王智略深远,非臣所能及。臣就先想法让燕丹逃了再说!”
此事议定,君臣又商量些人事、兵马、钱粮等事,这才散去。
昌平君回府,左思右想,也没想到一个好主意能让燕丹主动潜逃。到了晚间,偶尔和夫人赢氏说起此事,赢氏夫人笑道:“君侯可是钻了死牛角尖了!那个质子不想回国?反正燕丹要逃,也是给赵国看的,你就明说,我料燕丹定会欣然从命!”
夫人这么一说,昌平君大受启发,笑道:“夫人真是聪明的紧,一言中的!就按夫人之策,过两日我就找姬丹来商议此事!”
过了四五日,这一天乃是汤沐日,昌平君还派人去请姬丹,门上迎宾就进来通报,道:“君侯,燕国太子、昌安君燕丹来拜会君侯。”昌平君大喜,笑道:“我正要找他,不想他先来了,也好,就请他到日常我们宴饮之所相见!”
今日不是公务,昌平君换了一身紧身袍服,腰间束了一条玉带,也不带冠,只用一根玉簪扎住头发,轻轻松松的到前面去见姬丹。
姬丹看到昌平君如此装扮,赶紧过来行了一礼,笑道:“君侯好自在,好轻松!”
昌平君淡淡的笑着,还了一礼,道:“我哪里赶的上太子清闲自在,每日都是些国中庶务,好不容易今日汤沐,偏偏太子来了。”
姬丹赶紧做出一副惶恐样,道:“真真是姬丹失礼,原来是做了不速之客。”
昌平君斜了一眼姬丹,笑道:“不速之客,太子做的还少了?倒是我家夫人还说,怎么不见玉丫头,难道是为了赢竭之事,和夫人生分了不成?”
赢玉对于昌平君夫妇,确实恨得不轻,因为如果不是华阳太后和昌平君,赢竭也不会被嬴政处死。但在昌平君看来,他和赢竭之间并无私怨,斩杀赢竭也不是他一个人的原因,他对赢竭后事,包括王氏夫人的处置,自觉还甚是宽宏大量的。
姬丹赶紧道:“哪里哪里,君侯言重了,玉儿对君侯和夫人甚是尊重,绝无怨恨之意。只是玉儿已然有孕在身,不便出门罢了!”
昌平君哦了一声,道:“原来如此,那我可要祝贺太子了。”(未完待续)
昌平君说的连燕伐赵之策,已经不单单是军事,更是政略。
这个政略,自当初吕不韦派刚泽君蔡泽相燕开始,这些朝中重臣都是知道的。不过在老将王陵、王琯心里,对此策很是有点不以为然。
没别的原因,就是燕军得战斗力实在是太差了。当初赵国新败于长平,又被秦国围攻邯郸两年,全赖诸侯救援,才保住国祚,国内一代精壮尽损,实在是已经虚弱的不成个样子。可就是这样,燕国集大军六十万攻赵,还被赵国的老弱残兵打了个落花流水。老将廉颇追击五百里,一直杀到燕国都城蓟,燕王喜只能割了五个城池给赵国,才算让赵国退了兵。
这十几年来,别看赵国对抗大秦很是吃力,可收拾燕国还是小菜一碟,燕相剧辛本想欺负赵国上将军庞暖年纪高大,亲自率兵攻赵,不但损兵折将,连自己的命都搭上了。
这样屡战屡败的盟友,有是比没有强,可想让他起多大作用,用来牵制找军得主力援兵,恐怕是靠不住吧!
所以王陵、王琯对这一政略,实在提不起什么兴趣,王陵道:“燕国屡败,我大军未动,燕国只怕没胆量出兵攻赵吧?”
王琯也说:“赵军素轻燕军,如我大秦出兵,赵军定会全力以赴与我军大战,至于燕军,一支偏师足矣,如此,我军攻赵之战仍是硬仗呀!”
昌平君原本就长于理政,不善军事,再被两位老将软钉子一顶,昌平君脸色不由有些讪讪。
王陵和王琯作为老将,对攻打赵国并没什么畏惧,只是两人身为宿将,无论是在军中还是在朝上,资历远在昌平君之上,昌平君不过才三十多岁,就已封侯为相,两人可是不怎么服的,因此也是有点故意和昌平君唱唱反调,防止昌平君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不把这些老臣放在眼里。
只是两人说的话,大王嬴政听了可是有点不高兴,当即冷道:“我大秦之军难道还怕硬仗不成?”
“如今魏韩衰弱,已不足为虑,三晋唯赵为强,赵国雄踞河北,东捍富齐,南胁中原,欲削平天下,非弱赵灭赵不可!”
“如今朝政革新,正该大举伐赵,以报旧恨!”
嬴政态度如此强硬,将王陵王琯全都给顶了回去。王陵王琯非但没有任何不快,反而极为畅快,王陵高声道:“大王此言,正和臣意!臣并非惧赵,只是想说攻赵就攻赵,何必考虑什么区区燕国之助!以我大秦之力,灭找足矣!”
王琯也道:“正是,臣只是提醒昌平君,不可存侥幸之心而已!”
昌平君听这两个老家伙如此表态,心里暗骂:这两位老奸巨猾,转的倒快。
昌平君当即接口道:“虽然准备打硬仗,燕国还是要利用一下,燕国再弱,也聊胜于无。”
蒙恬一直侍立在一边,见众人说到这里,忽然心里一动,恭声道:“大王,臣有一策,可否容臣启奏?”
大臣议事,蒙恬作为侍卫郎官首领,并无参议之权,故而先问一句。大王嬴政呵呵一笑道:“蒙卿虽幼,却是家学渊源,祖父皆为上将,既有所得,想必有几分道理,你且奏来。”
蒙恬对着四位大臣拱拱手道:“秦、燕、赵三国,以燕最弱,人皆知之。正如适才几位大人所言,连燕攻赵,赵定弃燕而抗秦,则连燕与不连燕并无大不同。还是秦赵强强相抗之局。”
“以臣观之,秦欲攻赵以弱赵,赵又何尝不想攻燕以强赵!这几年中,赵之不攻燕者,因我大秦在侧虎视眈眈尔!”
“兵法云:欲擒故纵,欲取姑予。欲攻赵当先和赵,秦主动与赵相和,赵国以为我秦暂无出兵攻伐之意,定不以我大秦为意,以庞暖之智,赵人之贪,定会意图攻燕以自肥。”
“燕国虽弱,赵军要想攻城夺地,大获全胜,也须全力北攻。赵军主力与燕对战之时,其西南之守必弱。那时我大秦以救燕为名,大军突出,以有备攻无备。打赵军一个措手不及。那时赵军远在千里之外,西、南诸城纵然有与我对战之心,也无对战之力,不等赵军回援,阏与、狼盂、邺城等地早已被我得手了。”
“待赵国大军返回,那时我军进可攻,退可守,只怕赵国再也没有夺回诸城的机会了。”
“如此,我大秦南北两路,联系无碍,赵军无险可守,我大军或南或北,或出或入,赵军只有疲于奔命的份了!”
蒙恬刚开始说时,心里还有些惴惴,等说到中间,已经越说越有底气。殿中的大王和众位大臣,先时不过是无妨一听的态度,听到后来,可就重视起来了,尤其是老王陵,更是兴奋,双手一击,怕的一声响,高声道:“好一招欲擒故纵,驱虎吞狼之策!”
嬴政大为高兴,看着蒙恬笑道:“蒙卿,果然不愧为蒙家千里驹,此策妙得很哪!”
蒙恬赶紧谦虚道:“臣不过偶有所得罢了,不敢当大王夸奖!”
昌平君笑道:“令祖在日,长夸中郎将沉稳有智,果然不凡!”
蒙恬在嬴政身边多年,早被嬴政视为心腹,蒙恬有如此妙策,嬴政心里甚喜,笑道:“既是众卿都以蒙卿之策为上,那就按此实施好了。”
昌平君问道:“燕丹尚在我大秦,纵然我大秦主动和赵,赵以秦燕之盟尚在,纵有攻燕之心,只怕也会有所顾忌,不敢全力施为。何不就将燕丹遣回国去以坚赵国之心?”
嬴政想了想,笑道:“好好的让他回去,只怕赵国也不敢轻信我大秦和赵之诚,不如让燕丹暗自逃去,不告而别,岂不正是秦燕失和之像?”
王陵道:“燕丹此人甚是聪明,和我朝中上下处的又好,大王多有恩宠,他三年之期未满,岂肯偷逃惹怒我大秦?”
嬴政笑一笑,看着昌平君道:“燕丹哪里,就让昌平君去办好了,听说这些日子,燕丹可是往右相府里走动的很勤呢。”
燕丹的事,昌平君没少向嬴政奏报,听大王这么说,昌平君当即允诺,:“此事臣来办好了,定让燕丹速速逃离!”
蒙恬听说要让姬丹回燕,想起赢玉,心里不由一痛。只是佳人已为他人之妇,纵然不甘,也是徒呼奈何。
嬴政这一下的功夫,却又有了一个主意,沉吟一下,又道:“燕丹逃回,如果路上却被赵国害死,不知燕王喜又会怎样?”
刚才众人讨论。槐状半天没说过话,一直是静静地听,嬴政这么一问,槐状禀道:“燕丹如死在赵国,燕王喜定然大恨赵国,燕赵之间,纵然赵不攻燕,燕国也当集举全国之力为燕丹报仇!两国死战,对我大秦有利无害。”
昌平君赞道:“大王智略深远,非臣所能及。臣就先想法让燕丹逃了再说!”
此事议定,君臣又商量些人事、兵马、钱粮等事,这才散去。
昌平君回府,左思右想,也没想到一个好主意能让燕丹主动潜逃。到了晚间,偶尔和夫人赢氏说起此事,赢氏夫人笑道:“君侯可是钻了死牛角尖了!那个质子不想回国?反正燕丹要逃,也是给赵国看的,你就明说,我料燕丹定会欣然从命!”
夫人这么一说,昌平君大受启发,笑道:“夫人真是聪明的紧,一言中的!就按夫人之策,过两日我就找姬丹来商议此事!”
过了四五日,这一天乃是汤沐日,昌平君还派人去请姬丹,门上迎宾就进来通报,道:“君侯,燕国太子、昌安君燕丹来拜会君侯。”昌平君大喜,笑道:“我正要找他,不想他先来了,也好,就请他到日常我们宴饮之所相见!”
今日不是公务,昌平君换了一身紧身袍服,腰间束了一条玉带,也不带冠,只用一根玉簪扎住头发,轻轻松松的到前面去见姬丹。
姬丹看到昌平君如此装扮,赶紧过来行了一礼,笑道:“君侯好自在,好轻松!”
昌平君淡淡的笑着,还了一礼,道:“我哪里赶的上太子清闲自在,每日都是些国中庶务,好不容易今日汤沐,偏偏太子来了。”
姬丹赶紧做出一副惶恐样,道:“真真是姬丹失礼,原来是做了不速之客。”
昌平君斜了一眼姬丹,笑道:“不速之客,太子做的还少了?倒是我家夫人还说,怎么不见玉丫头,难道是为了赢竭之事,和夫人生分了不成?”
赢玉对于昌平君夫妇,确实恨得不轻,因为如果不是华阳太后和昌平君,赢竭也不会被嬴政处死。但在昌平君看来,他和赢竭之间并无私怨,斩杀赢竭也不是他一个人的原因,他对赢竭后事,包括王氏夫人的处置,自觉还甚是宽宏大量的。
姬丹赶紧道:“哪里哪里,君侯言重了,玉儿对君侯和夫人甚是尊重,绝无怨恨之意。只是玉儿已然有孕在身,不便出门罢了!”
昌平君哦了一声,道:“原来如此,那我可要祝贺太子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