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官场教父 > 第213章 结绳记事(由钢绳到光绳)一更

第213章 结绳记事(由钢绳到光绳)一更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上世纪九十年代,一家用户找到周建松,从样品包中掏出一截电缆样的东西。这位用户告诉周建松,这叫光缆,让他协助生产里面起支撑保护的钢绳,这时他才第一次见到这细细的透明丝绳。当时,国内一些厂家已经能够生产光缆了,但是,生产光纤的原料光纤预制棒,还被国外的光棒供应商牢牢控制着。

    生产配套用钢缆的周建松得知,在光纤产品的生产链条中,光棒的利润最大,这最大的利润却被别人拿走了。经过深思熟虑,当周建松把生产光纤产品的计划在集团公司高层会议上提出后,会场就像油锅里撒了一把咸盐。

    二十年经营一路顺畅的法尔胜,这次面临着一次重要的抉择。

    江阴人爱吃鱼,号称长江三鲜的刀鱼、鲥鱼、河豚,江阴每年的消费量要远远高于其他地区。尤其是有毒的河豚鱼,当地人自豪地说,拼死吃河豚,这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上都有记载。就是江阴人连吃鱼都要拼上一死的精神,在周建松的企业经营上,也能找到这种拼死一搏的影子。也许是这种由来已久的传统影响了会场上的所有人,在最终投票表决时,通过了法尔胜投资光通讯产业的决议。

    周建松有一张很奇特的照片,一眼看上去,他像一位技艺高超的厨师,手里握着一条银色的大鱼。实际上,这是一条外国的大鱼,那是他在欧洲考察时所捧的光纤预制棒,这种预制棒,当时中国还不能生产。

    1966年,一位叫高锟的教授发表一篇名字十分拗口的论文,主要是论述光在玻璃中通过时所携带的信息量。不久,发达国家根据这篇论文制造出了光导纤维,因此掀起了一场通讯领域的革命。高锟也被誉为光纤之父。

    但是,光导纤维的核心技术,都掌握在几个发达国家手中,在世界上形成了对光纤产品的垄断。那位委托周建松生产光缆钢丝绳客户的话,深深刺痛了他的心。那位客户讲,如果一段光缆的价格是一百元钱的话,钢丝绳只有2元钱,而光纤厂商能拿到20元钱,剩下的78元钱,都属于光纤预制棒了。这也是周建松第一次看到光棒时双手紧握,不愿放开的原因。

    2001年,法尔胜光子公司开始建设,当年就生产出第一只周建松心目中的大鱼——光纤预制棒。法尔胜的产品上市仅仅几个月的时间,国外发达国家光纤棒在中国的价格就飞流直下,从每芯公里1200多元急降为100元左右,相当于法尔胜光通信产品上马前的十分之一。

    当周建松看到自己生产的光纤预制棒时,他已经戴上了2300度的近视眼镜。

    这一天的中午,周建松陪同我们来到一座写字楼内,这是法尔胜集团目前最高的建筑。周建松站在23层尚未装修的一间办公室内,窗外,是法尔胜集团的老厂区。在那里,周建松曾用搓过麻绳的手,缠出了第一条钢丝绳,又在那里,决定生产光绳。

    三十多年,周建松一直都在跟绳子打交道,甚至集团改名时,他一度都想改成法尔绳。

    根据江阴城市建设规划,这一带的工厂不久就要全部拆除。透过刚刚配制的眼镜,周建松久久望着窗外的法尔胜。

    我知道了周建松与绳子的故事,感受到了故事本身的传奇性。我更想解开的谜团是,一个小小的手工作坊,为何能成长为现代化的企业集团。

    通过进一步的了解,我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法尔胜的成功在于六个字,那就是:创业、创造、人才。

    关于创业。周建松曾说过:“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先人一步的创新战略是立身之本、发展之魂,是事业前进的不竭动力,是使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重要保证。”

    法尔胜的艰苦创业,前文已经做出描述,在此不再赘述。我们只要从周建松曾经戴过的从800到2300度的近视眼镜即可窥见一斑。

    关于创造。周建松曾说过:“办企业如果没有长期目标,就缺乏内动力。我信奉‘为明天而工作’,一个企业的负责人应该是明天的创造者,而不应是今天的欣赏者。”

    “大雾天开车,敢冲到前面的就是领头人,不敢冒险的人都只能跟着前面的车。”很显然,如果让周建松自己开车,他肯定选择冲到前面。因为他喜欢快人半步,喜欢“人无我有”,喜欢超前,那是创造者的性格。

    从“麻绳”到“钢绳”,再到“光绳”,被戏称为靠“搓”起家的法尔胜,在不断变革中,实现了产品由“软”变“硬”,由“黑”变“白”的升级换代。

    1965年进厂的周建松,当时是厂里惟一的一名高中生。从小就爱琢磨的周建松觉得钢丝绳的技术含量和经济效益要远远高于麻绳,想到了转产,并四处学习,终于在1968年生产出第一根合格的光面钢丝绳。

    1969年公司全面转产钢丝绳。这一历史性的转产,给法尔胜带来了持续的经济效益。

    1978年,30岁出头的周建松当上了厂长。在一次偶然的聊天中周建松获悉,被用于码头、矿山输送胶带内的一种镀锌钢丝绳,由于技术含量高,全部要依赖进口。周建松意识到这是一次企业跨越发展的机遇。他亲自组织科研小组进行攻关,在塑料棚内开发出了第一根技术难度大、附加值高、能代替进口产品的胶带钢丝绳。

    早在1979年,周建松即以“抓机遇、快半步”的理念率先将钢丝绳打入东南亚市场,迈出了公司外贸出口的第一步。1985年,周建松带领法尔胜人首次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第11届国际钢丝绳博览会,迈出了中国金属制品走向国际市场的第一步,第二年,法尔胜成为全国同行中唯一的机电产品出口基地。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周建松就看到“要想产品领先,首先要设备领先”。他先后花费294万美元和297万美元首家从意大利GCR公司引进了生产镀铜钢丝的全套设备及辅机,并用三个半月时间,试制成功了国内第一台无毒工艺的“热扩散镀铜机组”。1987年,镀铜钢帘线荣获江苏省“金牛奖”。

    上世纪90年代,随着国内外大型桥梁建设的兴起,大型桥梁用钢丝、缆索成为金属制品领域新热点。当时这一领域基本为国外产品垄断。(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