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黄山美景道不得(三更爆发)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今天要登黄山,大家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期待,因为这座山在我们中国人的心中早就被描绘了千百遍。
黄山因相传黄帝曾在此修身炼丹,故名黄山。徐霞客那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评语,也早已深入人心。黄山那坚硬的花岗岩被第四季冰川的冰层切削刮磨,形成了无数的奇峰怪石,能叫出名字的是大小72峰以及100多个诸如“梦笔生花”、“猴子观海”等怪石。其主峰莲花峰海拔1873米,更以险绝著称。
是步行登山还是乘坐缆车?步行的好处是可以更深切地感受黄山,缺点是费时较长。乘缆车的好处是节省时间,但缺点是只能走马观花。我对同志们说,来趟黄山不容易,咱们还是步行上山,这样与黄山的接触会更为直接。
黄山的门票是每人100元,购票进山后,客车只能开到云谷寺。我们沿着黄山东路的山谷向上走,天公不作美,蒙蒙细雨一直陪伴着我们,每人都买了一件1块钱的一次性塑料雨衣披着,也不管它是否美观了。
从云谷寺到白鹅岭,如果乘缆车的话,只要几分钟,缆车在空中的路线不到3公里。而我们步行的路线则是13里,走了2个小时。说实在话,在这一条长长的山谷里行走,既累人又没看到什么美景,一些同志已经有些泄气了,是不是这黄山也是看景不如听景,白跑一趟了。
也有人给大家鼓劲,说画家刘海粟先生曾经十上黄山,1954年他59岁那年是第六次上黄山,在山上一住就是3个多月。就这也没有看够,到他87岁时,又来了三次。但他仍迷恋黄山,心犹不甘,终于在他90岁时那年,他又实现了十上黄山的宿愿。可见,这黄山的美景是在后边,是在高处呢。路上渴了,就买一些黄瓜,既解渴又治饿。
上得山来,一转身来到始信峰,果不其然,此处的美景一下子就缓解了十三里山路的疲惫。这始信峰排名黄山小36峰之首,高1668米,在这里,险峰林立,云雾升腾,特别是奇峰怪石间的黄山松,苍劲有力,造型奇特,引人注目。连理松、龙爪松、黑虎松,长在绝壁顽石的缝隙中,让人无不惊叹它那坚韧不拔的生命力。
经人介绍才知道,这黄山松就是我们那里的油松,在高山石隙扎根,渐渐变异为黄山松。在它的根部能分泌一种酸性物质,可以把岩石融解,所以它的树根就能死死地扎进石头中。加之在绝壁危崖上,经受着风霜雨雪的洗礼和雕琢,黄山松就更显得刚毅挺拔,苍劲古朴。游人至此,无不惊叹:“始信黄山天下奇”!故名之曰始信峰。
从始信峰到光明顶,不时地穿过一些松林和高山杜鹃林,清脆的鸟鸣声不绝于耳,身上的困倦一扫而光。来到光明顶,雨过天晴,云海翻腾,飘飘欲仙。这个黄山三大主峰之一的山峰,登上去并不费力,但站在上面,还是有一种登峰造极的感觉。远方的梦笔生花、十八罗汉、猴子观海等奇峰异石尽收眼底。想起著名画家石涛那句“黄山是我师,黄山是我友”的名言,感到恰到好处。
过百步云梯,穿鳌鱼洞,我们一行人胆颤心惊地向主峰莲花峰爬去。真是惊险之极,天梯、天桥、栈道、鱼脊、石槽,一处比一处险绝。我们的队伍中还有一位患有恐高症的女同志,硬是手脚并用,匍匐前进,爬上了莲花峰。峰顶用一方巨石雕成了一艘船,上面是一把硕大的石锁。四周的铁链,被游人们的情人锁挂满,累累铁锁,可是海枯石烂、地老天荒的见证?
下莲花峰,我们来到了迎客松下,这棵古松已有千年以上的寿龄,位居黄山名松之冠。它伸开了长长的双臂,欢迎我们的到来。大家纷纷与它合影留念,期盼那“黄山松”的精神能渗入到自己的血液中。在一旁的巨石上,有不少摩崖石刻引人注目,“一览众山小”、“道不得”、“观止”等话语,说到了人的心坎上。
在长长的山道上,我们无不为黄山环卫工人的敬业精神所打动。他们身穿黄马甲,手持铁钳和扫帚,背着一只纺织袋,秋扫落叶,冬扫积雪,四季捡拾游客随手扔弃的垃圾。他们每人一天都要奔走几十里的山路,背下来数百斤的垃圾。全年700多吨的生活垃圾都是靠他们一一捡拾送下山的。他们说:一双再结实的登山鞋,在他们脚下从来也没有坚持过一个月的。还有放绳工人,他们要把*的绳索一端捆在崖顶的树干上,一端系在腰间,然后在悬崖绝壁间攀援,为的是清除游人扔下悬崖而降落在崖壁或树枝上的废弃物。他们默默无语,身在黄山不为游,用自己无声的语言,提醒着南来北往的游客。黄书记讲,这里的人文明,你扔下的烟头,人家并不罚你,甚至也不给你脸色看,而是无声地捡起来,可比那武汉的老太太强。
从迎客松往下,我们又走了18里的山路,4点半下得山来。趁等人的功夫,我们几个人坐到了温泉大酒店的大厅里,一边品着清香的“黄山毛峰”,一边观看着电视机里播放的黄山宣传片。我就想,这次的黄山之旅,是走马观花,领略的只是大山的皮毛,要想真正体味它的神韵,那是需要在山上小住几天的。
当天晚上,我们住在了歙县古城。
歙县是古徽州府所在地,也是徽文化的发源地。这里留存的牌坊、民居和祠堂,被古建筑家们称之为“歙县三绝”。第二天,我们在此稍做逗留。
我们首先看到的就是一处气势壮观的牌坊群,7个高大的石牌坊依次排列在路旁,昭示着这里曾经有过的辉煌。这个山区小县,果然是风景绝佳之地,练江如长长的飘带穿城而过,江岸上矗立着长庆寺塔和新洲石塔。宋代名桥――太平桥横跨在练江之上,在桥的两边,当地人把歙县历代名人的画像展示在游人面前,有教育家陶行之、音乐家张曙、国画家黄宾虹等等,透露出浓重的文化氛围。在古桥下、练江边,卖枇杷的人很多,我买了一把枇杷边走边吃,枇杷果酸甜可口,有荔枝般的滋味。一打听,原来这歙县就是全国著名的枇杷之乡。
在县城中心,我们无不为“许国石坊”的超大规模所打动。这一石坊是歙县现存的100多座牌坊中最大的一个。许国乃明嘉庆进士,曾为万历皇帝的老师,这一石坊就是万历皇帝为自己的老师所立。在这座古城里徜徉,总是被这里的徽州民居那古朴而又精巧的建筑所打动。这里民居最大的特色就是运用砖木石雕工艺,特别是砖雕,在影壁、屋檐、墙角、顶脊、旌表、牌坊上触目皆是。神话传说、戏曲故事、风俗人情、花鸟虫鱼,无不反映,真的是一部反映明清民俗风情的百科全书。
这里还有著名的文房三宝――徽墨、歙砚和澄心纸。徽墨,质地坚结细腻,色泽乌黑发亮,着于纸上,墨色历经千百年不会褪色。歙砚,石质坚润,色泽青灰,研如磨玉,润而不滑,贮水存墨不易干涸,虽处盛暑,石冷如寒泉。澄心纸,乃宣纸中的极品,被誉为“肤如卵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可惜我们对书画都是外行,我在一家雕砚世家的作坊里看到一方大砚,形如卧牛,作工细腻,心中甚爱,问其价格,店家答道:“27万”。我在另一家铺子里,用20元钱买了一尊用竹根雕成的寿星老头,蛮可爱的。(未完待续)
今天要登黄山,大家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期待,因为这座山在我们中国人的心中早就被描绘了千百遍。
黄山因相传黄帝曾在此修身炼丹,故名黄山。徐霞客那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评语,也早已深入人心。黄山那坚硬的花岗岩被第四季冰川的冰层切削刮磨,形成了无数的奇峰怪石,能叫出名字的是大小72峰以及100多个诸如“梦笔生花”、“猴子观海”等怪石。其主峰莲花峰海拔1873米,更以险绝著称。
是步行登山还是乘坐缆车?步行的好处是可以更深切地感受黄山,缺点是费时较长。乘缆车的好处是节省时间,但缺点是只能走马观花。我对同志们说,来趟黄山不容易,咱们还是步行上山,这样与黄山的接触会更为直接。
黄山的门票是每人100元,购票进山后,客车只能开到云谷寺。我们沿着黄山东路的山谷向上走,天公不作美,蒙蒙细雨一直陪伴着我们,每人都买了一件1块钱的一次性塑料雨衣披着,也不管它是否美观了。
从云谷寺到白鹅岭,如果乘缆车的话,只要几分钟,缆车在空中的路线不到3公里。而我们步行的路线则是13里,走了2个小时。说实在话,在这一条长长的山谷里行走,既累人又没看到什么美景,一些同志已经有些泄气了,是不是这黄山也是看景不如听景,白跑一趟了。
也有人给大家鼓劲,说画家刘海粟先生曾经十上黄山,1954年他59岁那年是第六次上黄山,在山上一住就是3个多月。就这也没有看够,到他87岁时,又来了三次。但他仍迷恋黄山,心犹不甘,终于在他90岁时那年,他又实现了十上黄山的宿愿。可见,这黄山的美景是在后边,是在高处呢。路上渴了,就买一些黄瓜,既解渴又治饿。
上得山来,一转身来到始信峰,果不其然,此处的美景一下子就缓解了十三里山路的疲惫。这始信峰排名黄山小36峰之首,高1668米,在这里,险峰林立,云雾升腾,特别是奇峰怪石间的黄山松,苍劲有力,造型奇特,引人注目。连理松、龙爪松、黑虎松,长在绝壁顽石的缝隙中,让人无不惊叹它那坚韧不拔的生命力。
经人介绍才知道,这黄山松就是我们那里的油松,在高山石隙扎根,渐渐变异为黄山松。在它的根部能分泌一种酸性物质,可以把岩石融解,所以它的树根就能死死地扎进石头中。加之在绝壁危崖上,经受着风霜雨雪的洗礼和雕琢,黄山松就更显得刚毅挺拔,苍劲古朴。游人至此,无不惊叹:“始信黄山天下奇”!故名之曰始信峰。
从始信峰到光明顶,不时地穿过一些松林和高山杜鹃林,清脆的鸟鸣声不绝于耳,身上的困倦一扫而光。来到光明顶,雨过天晴,云海翻腾,飘飘欲仙。这个黄山三大主峰之一的山峰,登上去并不费力,但站在上面,还是有一种登峰造极的感觉。远方的梦笔生花、十八罗汉、猴子观海等奇峰异石尽收眼底。想起著名画家石涛那句“黄山是我师,黄山是我友”的名言,感到恰到好处。
过百步云梯,穿鳌鱼洞,我们一行人胆颤心惊地向主峰莲花峰爬去。真是惊险之极,天梯、天桥、栈道、鱼脊、石槽,一处比一处险绝。我们的队伍中还有一位患有恐高症的女同志,硬是手脚并用,匍匐前进,爬上了莲花峰。峰顶用一方巨石雕成了一艘船,上面是一把硕大的石锁。四周的铁链,被游人们的情人锁挂满,累累铁锁,可是海枯石烂、地老天荒的见证?
下莲花峰,我们来到了迎客松下,这棵古松已有千年以上的寿龄,位居黄山名松之冠。它伸开了长长的双臂,欢迎我们的到来。大家纷纷与它合影留念,期盼那“黄山松”的精神能渗入到自己的血液中。在一旁的巨石上,有不少摩崖石刻引人注目,“一览众山小”、“道不得”、“观止”等话语,说到了人的心坎上。
在长长的山道上,我们无不为黄山环卫工人的敬业精神所打动。他们身穿黄马甲,手持铁钳和扫帚,背着一只纺织袋,秋扫落叶,冬扫积雪,四季捡拾游客随手扔弃的垃圾。他们每人一天都要奔走几十里的山路,背下来数百斤的垃圾。全年700多吨的生活垃圾都是靠他们一一捡拾送下山的。他们说:一双再结实的登山鞋,在他们脚下从来也没有坚持过一个月的。还有放绳工人,他们要把*的绳索一端捆在崖顶的树干上,一端系在腰间,然后在悬崖绝壁间攀援,为的是清除游人扔下悬崖而降落在崖壁或树枝上的废弃物。他们默默无语,身在黄山不为游,用自己无声的语言,提醒着南来北往的游客。黄书记讲,这里的人文明,你扔下的烟头,人家并不罚你,甚至也不给你脸色看,而是无声地捡起来,可比那武汉的老太太强。
从迎客松往下,我们又走了18里的山路,4点半下得山来。趁等人的功夫,我们几个人坐到了温泉大酒店的大厅里,一边品着清香的“黄山毛峰”,一边观看着电视机里播放的黄山宣传片。我就想,这次的黄山之旅,是走马观花,领略的只是大山的皮毛,要想真正体味它的神韵,那是需要在山上小住几天的。
当天晚上,我们住在了歙县古城。
歙县是古徽州府所在地,也是徽文化的发源地。这里留存的牌坊、民居和祠堂,被古建筑家们称之为“歙县三绝”。第二天,我们在此稍做逗留。
我们首先看到的就是一处气势壮观的牌坊群,7个高大的石牌坊依次排列在路旁,昭示着这里曾经有过的辉煌。这个山区小县,果然是风景绝佳之地,练江如长长的飘带穿城而过,江岸上矗立着长庆寺塔和新洲石塔。宋代名桥――太平桥横跨在练江之上,在桥的两边,当地人把歙县历代名人的画像展示在游人面前,有教育家陶行之、音乐家张曙、国画家黄宾虹等等,透露出浓重的文化氛围。在古桥下、练江边,卖枇杷的人很多,我买了一把枇杷边走边吃,枇杷果酸甜可口,有荔枝般的滋味。一打听,原来这歙县就是全国著名的枇杷之乡。
在县城中心,我们无不为“许国石坊”的超大规模所打动。这一石坊是歙县现存的100多座牌坊中最大的一个。许国乃明嘉庆进士,曾为万历皇帝的老师,这一石坊就是万历皇帝为自己的老师所立。在这座古城里徜徉,总是被这里的徽州民居那古朴而又精巧的建筑所打动。这里民居最大的特色就是运用砖木石雕工艺,特别是砖雕,在影壁、屋檐、墙角、顶脊、旌表、牌坊上触目皆是。神话传说、戏曲故事、风俗人情、花鸟虫鱼,无不反映,真的是一部反映明清民俗风情的百科全书。
这里还有著名的文房三宝――徽墨、歙砚和澄心纸。徽墨,质地坚结细腻,色泽乌黑发亮,着于纸上,墨色历经千百年不会褪色。歙砚,石质坚润,色泽青灰,研如磨玉,润而不滑,贮水存墨不易干涸,虽处盛暑,石冷如寒泉。澄心纸,乃宣纸中的极品,被誉为“肤如卵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可惜我们对书画都是外行,我在一家雕砚世家的作坊里看到一方大砚,形如卧牛,作工细腻,心中甚爱,问其价格,店家答道:“27万”。我在另一家铺子里,用20元钱买了一尊用竹根雕成的寿星老头,蛮可爱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