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大虞帝国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大明宫,在明显残旧的含元殿内,周皇帝高踞龙椅,接受了文武勋贵的朝拜后,宣诏大周易名为大虞帝国,年号太平兴国,定都长安城,诏谕虞王陆天风监国。
次日,大虞皇帝应虞王陆天风所请,定开封府为上都,池州为中都,太原为下都,苏州吴县为东都,福州长乐府为南都,幽州为北都,甘州张掖为西都。
陪都之下是府,州,县,乡四级行政,乡官耆老为正九品官阶,辅官从九品官阶,武为巡检,文为亭长,皆由朝廷认可或下任。
府级分为王府和国府,王府直属京城内廷管辖,国府归属陪都和京城外朝政事堂管辖,王府所出皆为皇贡,国府所出皆为国赋。
每个陪都皆置立内廷和外堂,外堂执掌陪都六部治政,内廷主管监察和掌判平常军事,陪都外堂主官称使相,由政事堂具有宰执资格的大臣轮任,陪都内廷主管由京城内廷任命,称为府宰,地方王府的主官称为府相,地方国府的主官称为府尹。
陆七大略参照唐朝的十五道行政治理,置立府级行政归属陪都和京城管辖,开封府称为上都,基本管辖唐朝时期的河南道和淮南道,陆七没有在开封府置立内廷,只是划定了那些府州归属开封府朝廷治政,也明确的告诉了周皇帝和大臣,日后开封府会是周皇之封,既是上都,也是王府之地。
不过陆七也明确了封王的权限,封王能够有五百翊卫,五千护军,但封王的护军却是归属内廷管理,护军将士的任免和给养皆由内廷负责,护军只是奉内廷军令,在职责范围内保护封王,但翊卫由封王私募和给养。
在宣告大虞帝国建立的五日后,大虞皇帝起驾离开了长安城,依旧由五万禁军护驾返回了开封府,皇帝回到开封府后,先传旨封韩通为成国公,任职殿前都虞侯,率领八千将士镇守皇宫和内城门,之后传谕开封府的军力将帅,向监国上书述职,归属监国调令。
陆七接到开封府的上书和皇帝谕旨后,承认韩通为成国公,国公和郡王可以拥有三百翊卫,三千护军,加上镇守开封府皇宫的五千王护军,陆七认可了韩通镇守开封府内城,而外城的军力,他都予以了调离,自关内调去了三万军镇守开封府,在军权的控制上,陆七不可能让步太多。
皇帝主动交出了开封府军权,那只是陆七国事中的一部分,过渡时期,他只能允许周国朝廷的存在,薛居正事实上就是大虞上都使相,但皇帝存在开封府,陆七就没有必要去明面改了开封府的治政官称。
皇帝离开长安城不久,也就是还没有回到开封府之前,陆七的政令已然是传向了大虞帝国的所有疆域,先将体制和新政告知全国,让大虞帝国的官民知道一下。
陆七的朝廷体制基本与周国类同,是政事堂和枢密院,不过外加了一个内廷,内廷置中府使和九卿相管理天下王府的军政,兼顾监察地方和掌判平常军事,内廷之首是中府使,其他卿相多由九寺之卿出任,例如太常卿,卫尉卿就是了内廷卿相。
内廷的置立事实上就是一个家天下,每个王府之地有五千护军,将官和治政官员皆由内廷使任,王府之地的府相可以是女人,宦官和文官,王府之地的税赋成为皇贡,陆七的做法使得九寺卿的权柄大增,用意就是让地方势力被分割,也将皇族的财力获得限制在一个范围,而不是垄断盐铁或者其他大利行当。
当然内廷的最大作用还是为了直接掌控了一部分的军权,以及监察地方,但并没有取代了御史台的职权,应该说御史台是皇帝的左耳目,内廷是皇帝的右耳目。
随治国体制一起发布的,还有开科取才的公告,陆七定制了开科取才的条件,在文武考生之外开工科举,朝廷置立天工贡院,凡能工巧匠,通农事水利,精音律的皆可参与天工科举,例如烧瓷器的,若是能够烧出极品,就可以带来作品参与天工科举,中举即可获得天工贡生的资格。
对文科举和武科举,陆七也做出了与以往不同的条件,参与文科举的,诗词歌赋算一门,农桑牧渔的知识也为必考,还要会理账,之后才会是考文章,前面的若是不会,后面的锦绣文章也不用写了。
而武科举,陆七规定必须三十岁以下,在军中历练两年以上的士兵,才可以参与武科举,武科举每年录取千人,取前五名为殿元,第一名武状元,文韬武略要最好,赐御剑和将军官阶,第二名榜眼,要是军武第一,赐夜光杯和美酒,第三名探花,要箭术最好,赐宝弓和美人一名,榜眼和探花均赐予五品校尉官阶。
第四名殿尉和第五名殿士,要综合成绩前茅,均赐与宝珠和美人一名,七品校尉官阶,除武状元得御剑外,其他九百九十九名录取者,皆赐予千牛刀一柄,获得武备官身,另外所有的赐予和用度,皆由内廷负责,三大科举由内廷和礼部,工部,兵部共同举办和监察。
文科举录取四百进士,工科举的贡士录取暂时不限名额,赐予暂时未定,所有想参与三种科举的才能之人,可以向最近的王府或陪都参加初试,以前大周和晋国的秀才和举人,大虞帝国予以承认,但若想谋求官身资格,需要考核一次。
发出体制和取才的通告之后,陆七又发布了基本税赋制度,宣布实行唐朝时期实行的一种两税制,即户税和地税之外没有了别的税赋,根据户口和田地的估值进行征税,两税制的特点是富户会多交税赋,贫户会少交税赋,能够让流民和贫民尽快安居,商税不属于基本税赋。
两税制是晋国早就实施的税法,两税制的缺点是容易良田低估瞒报,但在重罪的高压之下,地方上的地主和官吏很少愿意因小失大,官吏是会调任的,地主行贿了之后,并不能保证自家田地一直偷利,偷得的利益,还不够给官的,而晋国官员的福利很高,所以很少有愿意为地主低估了田地惹上后患,就是想捞好处,也只在打官司里获些好处。
陆七在周皇帝走后,也一直在虞王府理事,一是在明面上不能显得猴急,二是长安城的三大皇宫都很破败,他身边的人也不多,若是入居了大明宫,真的会很冷清。
不过陆七很快就尝到了治政的麻烦,各地的文书云集而来,让他陷入了忙碌不休,主要是周皇帝回去时,纪王和朝臣也都随了回去,他又不好出言留几个,而晋国的朝臣一时分不过来,他又不能随便找人代劳,萧知礼在河州也在忙碌。
好在有辛韵儿她们帮助分类,使得陆七的处置速度快了很多,忙碌了七八天,地方来的文书明显见少,陆七才松口气,却是想去汉中看望小馥,如今外面下了雪,而小馥已然身怀六甲,所以一直没有来长安城。
不过去汉中也只能是想想,陆七根本离不开长安城,只能盼着亲人和信任的臣属过来,最好是辛琴儿能够来了长安城,只是江南的治政也是不容疏忽。
这一日,张洎和伍海同时抵达了虞王府,陆七见帮手来了自然欢喜,张洎却是告诉陆七,开封府的很多官员奉了皇帝谕令,已然快要抵达了长安城,纪王却是留在了开封府,据说不肯离开皇帝。
陆七听了微微感伤,他为了不让皇帝有了失落,所以才没有提出留下朝臣,而那些朝臣当然不能做了势利小人,所以无人向陆七明面暗里的表归。
一百多的朝臣抵达了长安城后,陆七不得不搬去了大明宫主政,政事堂和枢密院,加上各自的所属运作,长安城正式成为了大虞帝国的最高权力中心。(未完待续)
大明宫,在明显残旧的含元殿内,周皇帝高踞龙椅,接受了文武勋贵的朝拜后,宣诏大周易名为大虞帝国,年号太平兴国,定都长安城,诏谕虞王陆天风监国。
次日,大虞皇帝应虞王陆天风所请,定开封府为上都,池州为中都,太原为下都,苏州吴县为东都,福州长乐府为南都,幽州为北都,甘州张掖为西都。
陪都之下是府,州,县,乡四级行政,乡官耆老为正九品官阶,辅官从九品官阶,武为巡检,文为亭长,皆由朝廷认可或下任。
府级分为王府和国府,王府直属京城内廷管辖,国府归属陪都和京城外朝政事堂管辖,王府所出皆为皇贡,国府所出皆为国赋。
每个陪都皆置立内廷和外堂,外堂执掌陪都六部治政,内廷主管监察和掌判平常军事,陪都外堂主官称使相,由政事堂具有宰执资格的大臣轮任,陪都内廷主管由京城内廷任命,称为府宰,地方王府的主官称为府相,地方国府的主官称为府尹。
陆七大略参照唐朝的十五道行政治理,置立府级行政归属陪都和京城管辖,开封府称为上都,基本管辖唐朝时期的河南道和淮南道,陆七没有在开封府置立内廷,只是划定了那些府州归属开封府朝廷治政,也明确的告诉了周皇帝和大臣,日后开封府会是周皇之封,既是上都,也是王府之地。
不过陆七也明确了封王的权限,封王能够有五百翊卫,五千护军,但封王的护军却是归属内廷管理,护军将士的任免和给养皆由内廷负责,护军只是奉内廷军令,在职责范围内保护封王,但翊卫由封王私募和给养。
在宣告大虞帝国建立的五日后,大虞皇帝起驾离开了长安城,依旧由五万禁军护驾返回了开封府,皇帝回到开封府后,先传旨封韩通为成国公,任职殿前都虞侯,率领八千将士镇守皇宫和内城门,之后传谕开封府的军力将帅,向监国上书述职,归属监国调令。
陆七接到开封府的上书和皇帝谕旨后,承认韩通为成国公,国公和郡王可以拥有三百翊卫,三千护军,加上镇守开封府皇宫的五千王护军,陆七认可了韩通镇守开封府内城,而外城的军力,他都予以了调离,自关内调去了三万军镇守开封府,在军权的控制上,陆七不可能让步太多。
皇帝主动交出了开封府军权,那只是陆七国事中的一部分,过渡时期,他只能允许周国朝廷的存在,薛居正事实上就是大虞上都使相,但皇帝存在开封府,陆七就没有必要去明面改了开封府的治政官称。
皇帝离开长安城不久,也就是还没有回到开封府之前,陆七的政令已然是传向了大虞帝国的所有疆域,先将体制和新政告知全国,让大虞帝国的官民知道一下。
陆七的朝廷体制基本与周国类同,是政事堂和枢密院,不过外加了一个内廷,内廷置中府使和九卿相管理天下王府的军政,兼顾监察地方和掌判平常军事,内廷之首是中府使,其他卿相多由九寺之卿出任,例如太常卿,卫尉卿就是了内廷卿相。
内廷的置立事实上就是一个家天下,每个王府之地有五千护军,将官和治政官员皆由内廷使任,王府之地的府相可以是女人,宦官和文官,王府之地的税赋成为皇贡,陆七的做法使得九寺卿的权柄大增,用意就是让地方势力被分割,也将皇族的财力获得限制在一个范围,而不是垄断盐铁或者其他大利行当。
当然内廷的最大作用还是为了直接掌控了一部分的军权,以及监察地方,但并没有取代了御史台的职权,应该说御史台是皇帝的左耳目,内廷是皇帝的右耳目。
随治国体制一起发布的,还有开科取才的公告,陆七定制了开科取才的条件,在文武考生之外开工科举,朝廷置立天工贡院,凡能工巧匠,通农事水利,精音律的皆可参与天工科举,例如烧瓷器的,若是能够烧出极品,就可以带来作品参与天工科举,中举即可获得天工贡生的资格。
对文科举和武科举,陆七也做出了与以往不同的条件,参与文科举的,诗词歌赋算一门,农桑牧渔的知识也为必考,还要会理账,之后才会是考文章,前面的若是不会,后面的锦绣文章也不用写了。
而武科举,陆七规定必须三十岁以下,在军中历练两年以上的士兵,才可以参与武科举,武科举每年录取千人,取前五名为殿元,第一名武状元,文韬武略要最好,赐御剑和将军官阶,第二名榜眼,要是军武第一,赐夜光杯和美酒,第三名探花,要箭术最好,赐宝弓和美人一名,榜眼和探花均赐予五品校尉官阶。
第四名殿尉和第五名殿士,要综合成绩前茅,均赐与宝珠和美人一名,七品校尉官阶,除武状元得御剑外,其他九百九十九名录取者,皆赐予千牛刀一柄,获得武备官身,另外所有的赐予和用度,皆由内廷负责,三大科举由内廷和礼部,工部,兵部共同举办和监察。
文科举录取四百进士,工科举的贡士录取暂时不限名额,赐予暂时未定,所有想参与三种科举的才能之人,可以向最近的王府或陪都参加初试,以前大周和晋国的秀才和举人,大虞帝国予以承认,但若想谋求官身资格,需要考核一次。
发出体制和取才的通告之后,陆七又发布了基本税赋制度,宣布实行唐朝时期实行的一种两税制,即户税和地税之外没有了别的税赋,根据户口和田地的估值进行征税,两税制的特点是富户会多交税赋,贫户会少交税赋,能够让流民和贫民尽快安居,商税不属于基本税赋。
两税制是晋国早就实施的税法,两税制的缺点是容易良田低估瞒报,但在重罪的高压之下,地方上的地主和官吏很少愿意因小失大,官吏是会调任的,地主行贿了之后,并不能保证自家田地一直偷利,偷得的利益,还不够给官的,而晋国官员的福利很高,所以很少有愿意为地主低估了田地惹上后患,就是想捞好处,也只在打官司里获些好处。
陆七在周皇帝走后,也一直在虞王府理事,一是在明面上不能显得猴急,二是长安城的三大皇宫都很破败,他身边的人也不多,若是入居了大明宫,真的会很冷清。
不过陆七很快就尝到了治政的麻烦,各地的文书云集而来,让他陷入了忙碌不休,主要是周皇帝回去时,纪王和朝臣也都随了回去,他又不好出言留几个,而晋国的朝臣一时分不过来,他又不能随便找人代劳,萧知礼在河州也在忙碌。
好在有辛韵儿她们帮助分类,使得陆七的处置速度快了很多,忙碌了七八天,地方来的文书明显见少,陆七才松口气,却是想去汉中看望小馥,如今外面下了雪,而小馥已然身怀六甲,所以一直没有来长安城。
不过去汉中也只能是想想,陆七根本离不开长安城,只能盼着亲人和信任的臣属过来,最好是辛琴儿能够来了长安城,只是江南的治政也是不容疏忽。
这一日,张洎和伍海同时抵达了虞王府,陆七见帮手来了自然欢喜,张洎却是告诉陆七,开封府的很多官员奉了皇帝谕令,已然快要抵达了长安城,纪王却是留在了开封府,据说不肯离开皇帝。
陆七听了微微感伤,他为了不让皇帝有了失落,所以才没有提出留下朝臣,而那些朝臣当然不能做了势利小人,所以无人向陆七明面暗里的表归。
一百多的朝臣抵达了长安城后,陆七不得不搬去了大明宫主政,政事堂和枢密院,加上各自的所属运作,长安城正式成为了大虞帝国的最高权力中心。(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