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贤能奸邪一卷显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居养院扫雪这场“社会实践活动”,对华阳县学这帮读书人的触动很大,非但集英社开始有了凝聚力,连经义治事两斋的学生都已隐然视彼此为一体。这一点不仅在晨练和课余玩乐中有所体现,就连上课,两斋的诵书声也有些一致了。
当学生们连正月灯市都无心参加,昭觉寺的热闹也没去凑,就人人手捧一本小册子嘀咕比划时,顾丰终于坐不住了。
“《景数拾遗》……”
顾丰从王冲那要来一本,翻开一看,老眼昏花。
年底王冲就完成了这本小册子,也就是把阿拉伯数字的加减乘除、代数里的方程、方程组等基础知识摘出来单独成册。手稿交给在广都开印书坊的程世焕,程世焕很快就印成了书。
三四十页,每页一半是符号,一半是解说。雕版匠从未接过这么轻松的活,不到十天就搞定。程世焕印了二百册送给王冲,死活不要钱。此时王冲也给不起,版钱书钱加一起,至少三五十贯,就厚着脸皮让程世焕自己印了随便卖,以此抵费。
王冲在这本小册子里拉上了宇文柏、鲜于萌、范小石和唐玮等人,并且在书里为之后的《景数集解》打了广告,因此在册子里将著者标注为“王冲、集英社”。总之目的是以此扬名,传得越广越好。县学这百来人当然是自留地,王冲友情发放,人手一册。
“不专心备考,折腾这些杂学作甚!?”
顾丰很不满意,他却不知,经由居养院一事,县学这些学生对待公试的态度已经不如以前那般急切了。倒不是说无心公试,而是不再视为唯一所求。
“这书你卖多少文一册?”
顾丰又以己心推人,认为王冲有意捞钱,听到是免费发放,一张老脸也有些挂不住。王冲整理古书中的异邦算学,免费传授,他教教易学,每人每时辰就收二百五十文……
“罢了,连你爹也在讲易,老儿我也开课讲易。反正今次公试,论题多半也会出自周易。”
这也是王冲靠着这书搂草打兔子的收获,顾丰老儿收钱太狠,连宇文柏都犯嘀咕。范小石、唐玮等人听了一课,虽大有收获,也觉肉痛。
于是王冲一面怂恿王彦中在教授礼仪之余,也谈谈易学基础,一面拿这书挤兑顾丰。竞争之下,顾丰不得不将有偿小课改为无偿大课,还跟公试联系起来。
随着公试临近,县学的学习气氛越来越浓。王彦中这个客座讲师也来了劲,从以前的三日一课变作两日一课,讲礼仪,讲义理之易,生动活泼,很得学生喜爱。而顾丰则讲象数之易,讲考试备要,划定考题范围,学生们不得不凝神细听,唯恐漏过一字。
学习之余,集英社的神童英才们尚有余力,以宇文柏和范小石为首,开始编撰《景数集解》。相较之下,王冲倒是把精力放在了备考上。整日就泡在时文集里,一篇篇练习策论。他已非神童,要入府学,总得下点功夫。
这一忙起来,连上元节都没顾得上过,就在家中吃了顿角儿,也就是饺子。家中有了杨排风这个婢女,瓶儿也解放出来,开始朝小家碧玉将养。
不过王冲的恶趣味还是被王彦中纠正了,杨六娘现在叫杨徘凤。王彦中说王冲是给人家取凶名,排风排风,是要驱了家中活气么?于是改了这雅名,结果这名也没人用,家人干脆都唤六娘。
不经意间,已到正月下旬,离公试不过几日。
这一日午后,王冲没跟大家玩蹴鞠,而是去了海棠渡,跟林大郎谈了谈县学新校舍的规划进度,再尽他每月三贯钱的职责,查了查账。回到学校时,被沸沸扬扬的议论声裹住。
“晏州蛮作乱了!”
“会不会打到成都来啊!?”
“完了完了,赶紧准备跑路吧!”
仔细一问,才知是泸南那边的晏州蛮作乱。据说蛮酋卜漏鼓动各族蛮夷起兵,在上元节那一日攻破了梅岭堡,知砦高公老之妻被掳走。高公老是谁没人关心,可他妻子来头太大,是官家的侄女。
泸南一直是蛮夷乱地,自朝初开始就纷乱不休,不过乱子都限于当地。而这一次晏州卜漏之乱,规模惊人,掠走宗姬更是震动天下,已非寻常乱事。若是晏州蛮过了泸水,蜀中就再无关防,任其蹂躏,百年不闻兵戈的蜀人都是人人自危。
治事斋一帮富户子弟围住王冲,七嘴八舌地问他意见。王冲掏出三枚宇文柏送他的大观金钱,老神在在地道:“莫慌,容我先占一课。”
别的历史细节不好说,可晏州卜漏之乱,王冲却熟悉得很。来这一世前,他就正在泸州谈生意。古名轮缚大囤,上一世叫僰王山的风景地令他流连忘返,那就是卜漏之乱的最终战场。在那里看到的详尽资料,他还记忆犹新。
这段日子大家都在学易,见王冲摆出这幅姿态,没谁当他开玩笑,都屏息以待。
照着铜钱课的算卦法摆弄了一番,得了个坎卦六三,坎卦为“习坎,有孚,唯心亨,行有尚”,六三是“来之坎坎,险且枕,入于坎窞,勿用。”
王冲随口瞎掰道:“爻辞是说,眼前之乱还只是轻的,未来还有更严重的乱子等着,而且这乱子还是因人妄动而至。”
众人变色,王冲正要接着解,却听一个熟悉的清亮嗓音道:“不过卦辞应于此事,当是有德君子执正而行,终能化险克难,转危为安。”
张浚,果然是人才,把王冲想说的都说了。
“我倒不信形势还能再坏,你这一课占得也有问题。”
张浚是来拜访顾丰的,当然,也未尝没有跟王冲聊聊的心思,只是这人骄傲,绝不会道明此意。
张浚一来就挑刺,没等王冲回应,宇文柏和范小石就替他轮番上阵了。
从铜钱课的占法辩到易解,不知怎的,话题就歪到了易学之辩上。
“王荆公言,‘乾’之九三,知九五之位可至而至之,这是大谬!九五乃君位,人臣宿望君位,岂不天下大乱!?知大人之道为可至,则学而至之,这个至,说的是‘止’!
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几在‘知至至之’,义在‘知终终之’,至之就是终之,而不是逾矩而代!”
“圣人至道则止,谓之守义,守义而行,便是至道。圣人岂言至九三而替九五?”
张浚指责范小石所引王安石易学的乾卦一解,说这是大不敬。这家伙依旧在用洛学之易,认为九三是臣位,九五是君位。王安石易学里谈九三至九五之替,在洛学看来,就是篡逆之行。即便是圣人,也会视君位为至高位,守住臣位就是至圣之道。
范小石道:“九五于人道为君,于天道为至,九三至九五,是天道所显。就如初九进至九三,九四进至上九,既有其位,既有变爻,焉得不替?易本是生生不息!王荆公解乾卦,是言天道之变。而于人道识此变,是以学而至,何言君臣之说?篡逆之行更无从谈起。”
王安石之易却不把九五呆板地视为君位,九三视为臣位。而是认为九五是天道至理,人居九三,可以至学而得。
张浚再抓此论一点辨道:“天道岂外于人道!?道一也,未有尽人而不尽天者也。以天人为二,非道也!”
这便是王安石与包括洛学在内的道学又一大分歧,王安石认为天道人道两分,道学则认为天人之道合一。张浚直接引用了程颐之论,但这一论也是道学通论。
宇文柏看不下去了,他虽不认同范小石所坚持的新学,但也不认同道学,干脆歪楼道:“就不知性情之分,又是怎样天人合一道的?”
所谓性情,性就是人之本性,情则是喜怒哀乐,被道学视为性外之物。宇文柏这一问意思是,天人一道,性即天道,那么情的本质又在哪里?要怎么归于天道?
张浚很自然地道:“性善情恶,情乃人欲所生,人欲为理受气蚀……”
鲜于萌摇头道:“有喜怒,而后有仁义,有哀乐,而后有礼乐。圣人与小人所共之而皆不逃焉,是其所谓性也。”
小黑脸也是有真本事的,开口就引了苏东坡的性情一统论。以苏东坡为代表的蜀学坚持性情本一,特别看不惯道学的性善情恶论。
性情中人的苏东坡认为君子当明性情,明性情才是诚,而程颐那种道学先生的“绝情抑欲”行径,就是虚伪小人之行。元佑更化时,苏东坡屡屡以此讽刺程颐,这也是蜀洛党争的学理根源。
“好了,王荆公有了,伊川先生有了,苏东坡也有了,还差谁呢?”
王冲出言调解,他这话很是形象,这场短短辩论几乎浓缩了新学、道学与蜀学的争论,倒不是张浚等人学问深,这些问题本就是各学之间不可弥合的分歧。
张浚沉默许久,再道:“晏州之乱,据说是因泸帅贾宗谅急于开边,刻意寻衅所至。当今天下,奉王荆公新学为经旨,却为何乱象频频,人人皆言朝纲不振,社稷有难,这只是执政之误吗?”
这一问让宇文柏和范小石等人呆住,他们经居养院一事,心中已有此问。现在张浚再度提出,他们无言以对。
“张德远,你见人就辩,不让人低头你就不高兴,这是不是外情夺性?你还得好好自省啊。”
王冲懒得跟张浚辩论,干脆忽悠一通,却不料这话似乎戳中了张浚什么心思,他也呆住了。
“大家都还年少,学海无涯,待学有所成,又看透了人世,再辩也不迟。喏,我这有景数之学,便是你所不知的,好好学学,才知天地之大。”
把《景数拾遗》塞给张浚,这家伙顿时两眼一亮,这场争论就此告终。
随着公试的临近,晏州之乱和这场争论很快就被王冲丢在脑后,他脑子里的缓冲区已经塞满了策论时文。
公试考经义、论、策三场。经义对王冲来说太简单,不管是大经《易官义》、《诗经》、《书经》、《周礼》、《礼记》,还是兼经《论语》、《孟子》,这些书都在他脑子里,根本就是开卷考试。别人都是选修一门大经加两门兼经,他是随便来什么都无惧。
重点是论和策,策很简单,就是针对具体问题谈解决办法,论是论义理,最见功底和所学背景。
公试日,因为许光凝和卢彦达都同意华阳县学如旁县例公试,而且还开先河地临时用府学公试的试卷,也与府学一同评卷。宝历寺就被成都府所差禁军封了寺,一百多县学学生集中在殿堂里考试。
考到第二场时,王冲翻开考卷,见题目是“论选贤用能庆升平,解升卦”,不由会心一笑。顾丰准是动用了府学里的关系,事前摸到了试题范围,果然与易相关。
升卦卦辞是“元亨,用见大人,勿恤,南征吉”,由这一卦就知,这一论既是谈大政,也是谈时务,晏州蛮正在南面捣蛋,而作论的主题则是用人以及用人的人。
王冲揣摩作论的主旨,该是颂扬赵佶和执政的“政和”,强调在用人上的“和”。由上“深刻剖析”赵佶用人得当,以至绍述之举坚持到现在,得了天下盛世。由下抒发至蜀中眼前面临的蛮夷威胁,强调在政通人和的大好局面下,只要用人得当,晏州蛮这等跳梁小丑,必如土鸡瓦狗,在“政和”的伟大光辉下,分分钟灰灰。
考试就是应付,拍马屁这事,王冲可没半点心理障碍,只要别拍得太生硬太恶心就行。在脑子里淘了一阵,找到主旨相近的时文,删删改改,一篇《选贤用能升和论》就此出炉。
王冲正抄袭篡改得酣畅淋漓时,却没注意到,不远处的宇文柏、鲜于萌、范小石、唐玮、何广平等人都下笔沉凝,面露坚毅之色。就连那字都写不顺溜的陈子文,都憋红了脸,一副倾述己见的虔诚之色。
三场考下来,王冲跟众人聚在一起聊天,见大家都是一脸兴奋状,随口问道:“感觉如何?”
众人笑脸相对,笑得畅快至极。
“去海棠楼!林大郎请客!”
王冲一声招呼,集英社二三十号人哗啦啦整队出发。
就在王冲等人在海棠楼欢声笑语时,县学的题卷已运到府学,府学教授、府通判、转运司判官等官员组成的评卷组紧张地运转着。
“好胆!”
“狂言妄语!”
“奸邪之论!”
不多时,华阳县学的题卷被一份份挑出来,阅卷官的脸色或铁青或涨红。(未完待续)
居养院扫雪这场“社会实践活动”,对华阳县学这帮读书人的触动很大,非但集英社开始有了凝聚力,连经义治事两斋的学生都已隐然视彼此为一体。这一点不仅在晨练和课余玩乐中有所体现,就连上课,两斋的诵书声也有些一致了。
当学生们连正月灯市都无心参加,昭觉寺的热闹也没去凑,就人人手捧一本小册子嘀咕比划时,顾丰终于坐不住了。
“《景数拾遗》……”
顾丰从王冲那要来一本,翻开一看,老眼昏花。
年底王冲就完成了这本小册子,也就是把阿拉伯数字的加减乘除、代数里的方程、方程组等基础知识摘出来单独成册。手稿交给在广都开印书坊的程世焕,程世焕很快就印成了书。
三四十页,每页一半是符号,一半是解说。雕版匠从未接过这么轻松的活,不到十天就搞定。程世焕印了二百册送给王冲,死活不要钱。此时王冲也给不起,版钱书钱加一起,至少三五十贯,就厚着脸皮让程世焕自己印了随便卖,以此抵费。
王冲在这本小册子里拉上了宇文柏、鲜于萌、范小石和唐玮等人,并且在书里为之后的《景数集解》打了广告,因此在册子里将著者标注为“王冲、集英社”。总之目的是以此扬名,传得越广越好。县学这百来人当然是自留地,王冲友情发放,人手一册。
“不专心备考,折腾这些杂学作甚!?”
顾丰很不满意,他却不知,经由居养院一事,县学这些学生对待公试的态度已经不如以前那般急切了。倒不是说无心公试,而是不再视为唯一所求。
“这书你卖多少文一册?”
顾丰又以己心推人,认为王冲有意捞钱,听到是免费发放,一张老脸也有些挂不住。王冲整理古书中的异邦算学,免费传授,他教教易学,每人每时辰就收二百五十文……
“罢了,连你爹也在讲易,老儿我也开课讲易。反正今次公试,论题多半也会出自周易。”
这也是王冲靠着这书搂草打兔子的收获,顾丰老儿收钱太狠,连宇文柏都犯嘀咕。范小石、唐玮等人听了一课,虽大有收获,也觉肉痛。
于是王冲一面怂恿王彦中在教授礼仪之余,也谈谈易学基础,一面拿这书挤兑顾丰。竞争之下,顾丰不得不将有偿小课改为无偿大课,还跟公试联系起来。
随着公试临近,县学的学习气氛越来越浓。王彦中这个客座讲师也来了劲,从以前的三日一课变作两日一课,讲礼仪,讲义理之易,生动活泼,很得学生喜爱。而顾丰则讲象数之易,讲考试备要,划定考题范围,学生们不得不凝神细听,唯恐漏过一字。
学习之余,集英社的神童英才们尚有余力,以宇文柏和范小石为首,开始编撰《景数集解》。相较之下,王冲倒是把精力放在了备考上。整日就泡在时文集里,一篇篇练习策论。他已非神童,要入府学,总得下点功夫。
这一忙起来,连上元节都没顾得上过,就在家中吃了顿角儿,也就是饺子。家中有了杨排风这个婢女,瓶儿也解放出来,开始朝小家碧玉将养。
不过王冲的恶趣味还是被王彦中纠正了,杨六娘现在叫杨徘凤。王彦中说王冲是给人家取凶名,排风排风,是要驱了家中活气么?于是改了这雅名,结果这名也没人用,家人干脆都唤六娘。
不经意间,已到正月下旬,离公试不过几日。
这一日午后,王冲没跟大家玩蹴鞠,而是去了海棠渡,跟林大郎谈了谈县学新校舍的规划进度,再尽他每月三贯钱的职责,查了查账。回到学校时,被沸沸扬扬的议论声裹住。
“晏州蛮作乱了!”
“会不会打到成都来啊!?”
“完了完了,赶紧准备跑路吧!”
仔细一问,才知是泸南那边的晏州蛮作乱。据说蛮酋卜漏鼓动各族蛮夷起兵,在上元节那一日攻破了梅岭堡,知砦高公老之妻被掳走。高公老是谁没人关心,可他妻子来头太大,是官家的侄女。
泸南一直是蛮夷乱地,自朝初开始就纷乱不休,不过乱子都限于当地。而这一次晏州卜漏之乱,规模惊人,掠走宗姬更是震动天下,已非寻常乱事。若是晏州蛮过了泸水,蜀中就再无关防,任其蹂躏,百年不闻兵戈的蜀人都是人人自危。
治事斋一帮富户子弟围住王冲,七嘴八舌地问他意见。王冲掏出三枚宇文柏送他的大观金钱,老神在在地道:“莫慌,容我先占一课。”
别的历史细节不好说,可晏州卜漏之乱,王冲却熟悉得很。来这一世前,他就正在泸州谈生意。古名轮缚大囤,上一世叫僰王山的风景地令他流连忘返,那就是卜漏之乱的最终战场。在那里看到的详尽资料,他还记忆犹新。
这段日子大家都在学易,见王冲摆出这幅姿态,没谁当他开玩笑,都屏息以待。
照着铜钱课的算卦法摆弄了一番,得了个坎卦六三,坎卦为“习坎,有孚,唯心亨,行有尚”,六三是“来之坎坎,险且枕,入于坎窞,勿用。”
王冲随口瞎掰道:“爻辞是说,眼前之乱还只是轻的,未来还有更严重的乱子等着,而且这乱子还是因人妄动而至。”
众人变色,王冲正要接着解,却听一个熟悉的清亮嗓音道:“不过卦辞应于此事,当是有德君子执正而行,终能化险克难,转危为安。”
张浚,果然是人才,把王冲想说的都说了。
“我倒不信形势还能再坏,你这一课占得也有问题。”
张浚是来拜访顾丰的,当然,也未尝没有跟王冲聊聊的心思,只是这人骄傲,绝不会道明此意。
张浚一来就挑刺,没等王冲回应,宇文柏和范小石就替他轮番上阵了。
从铜钱课的占法辩到易解,不知怎的,话题就歪到了易学之辩上。
“王荆公言,‘乾’之九三,知九五之位可至而至之,这是大谬!九五乃君位,人臣宿望君位,岂不天下大乱!?知大人之道为可至,则学而至之,这个至,说的是‘止’!
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几在‘知至至之’,义在‘知终终之’,至之就是终之,而不是逾矩而代!”
“圣人至道则止,谓之守义,守义而行,便是至道。圣人岂言至九三而替九五?”
张浚指责范小石所引王安石易学的乾卦一解,说这是大不敬。这家伙依旧在用洛学之易,认为九三是臣位,九五是君位。王安石易学里谈九三至九五之替,在洛学看来,就是篡逆之行。即便是圣人,也会视君位为至高位,守住臣位就是至圣之道。
范小石道:“九五于人道为君,于天道为至,九三至九五,是天道所显。就如初九进至九三,九四进至上九,既有其位,既有变爻,焉得不替?易本是生生不息!王荆公解乾卦,是言天道之变。而于人道识此变,是以学而至,何言君臣之说?篡逆之行更无从谈起。”
王安石之易却不把九五呆板地视为君位,九三视为臣位。而是认为九五是天道至理,人居九三,可以至学而得。
张浚再抓此论一点辨道:“天道岂外于人道!?道一也,未有尽人而不尽天者也。以天人为二,非道也!”
这便是王安石与包括洛学在内的道学又一大分歧,王安石认为天道人道两分,道学则认为天人之道合一。张浚直接引用了程颐之论,但这一论也是道学通论。
宇文柏看不下去了,他虽不认同范小石所坚持的新学,但也不认同道学,干脆歪楼道:“就不知性情之分,又是怎样天人合一道的?”
所谓性情,性就是人之本性,情则是喜怒哀乐,被道学视为性外之物。宇文柏这一问意思是,天人一道,性即天道,那么情的本质又在哪里?要怎么归于天道?
张浚很自然地道:“性善情恶,情乃人欲所生,人欲为理受气蚀……”
鲜于萌摇头道:“有喜怒,而后有仁义,有哀乐,而后有礼乐。圣人与小人所共之而皆不逃焉,是其所谓性也。”
小黑脸也是有真本事的,开口就引了苏东坡的性情一统论。以苏东坡为代表的蜀学坚持性情本一,特别看不惯道学的性善情恶论。
性情中人的苏东坡认为君子当明性情,明性情才是诚,而程颐那种道学先生的“绝情抑欲”行径,就是虚伪小人之行。元佑更化时,苏东坡屡屡以此讽刺程颐,这也是蜀洛党争的学理根源。
“好了,王荆公有了,伊川先生有了,苏东坡也有了,还差谁呢?”
王冲出言调解,他这话很是形象,这场短短辩论几乎浓缩了新学、道学与蜀学的争论,倒不是张浚等人学问深,这些问题本就是各学之间不可弥合的分歧。
张浚沉默许久,再道:“晏州之乱,据说是因泸帅贾宗谅急于开边,刻意寻衅所至。当今天下,奉王荆公新学为经旨,却为何乱象频频,人人皆言朝纲不振,社稷有难,这只是执政之误吗?”
这一问让宇文柏和范小石等人呆住,他们经居养院一事,心中已有此问。现在张浚再度提出,他们无言以对。
“张德远,你见人就辩,不让人低头你就不高兴,这是不是外情夺性?你还得好好自省啊。”
王冲懒得跟张浚辩论,干脆忽悠一通,却不料这话似乎戳中了张浚什么心思,他也呆住了。
“大家都还年少,学海无涯,待学有所成,又看透了人世,再辩也不迟。喏,我这有景数之学,便是你所不知的,好好学学,才知天地之大。”
把《景数拾遗》塞给张浚,这家伙顿时两眼一亮,这场争论就此告终。
随着公试的临近,晏州之乱和这场争论很快就被王冲丢在脑后,他脑子里的缓冲区已经塞满了策论时文。
公试考经义、论、策三场。经义对王冲来说太简单,不管是大经《易官义》、《诗经》、《书经》、《周礼》、《礼记》,还是兼经《论语》、《孟子》,这些书都在他脑子里,根本就是开卷考试。别人都是选修一门大经加两门兼经,他是随便来什么都无惧。
重点是论和策,策很简单,就是针对具体问题谈解决办法,论是论义理,最见功底和所学背景。
公试日,因为许光凝和卢彦达都同意华阳县学如旁县例公试,而且还开先河地临时用府学公试的试卷,也与府学一同评卷。宝历寺就被成都府所差禁军封了寺,一百多县学学生集中在殿堂里考试。
考到第二场时,王冲翻开考卷,见题目是“论选贤用能庆升平,解升卦”,不由会心一笑。顾丰准是动用了府学里的关系,事前摸到了试题范围,果然与易相关。
升卦卦辞是“元亨,用见大人,勿恤,南征吉”,由这一卦就知,这一论既是谈大政,也是谈时务,晏州蛮正在南面捣蛋,而作论的主题则是用人以及用人的人。
王冲揣摩作论的主旨,该是颂扬赵佶和执政的“政和”,强调在用人上的“和”。由上“深刻剖析”赵佶用人得当,以至绍述之举坚持到现在,得了天下盛世。由下抒发至蜀中眼前面临的蛮夷威胁,强调在政通人和的大好局面下,只要用人得当,晏州蛮这等跳梁小丑,必如土鸡瓦狗,在“政和”的伟大光辉下,分分钟灰灰。
考试就是应付,拍马屁这事,王冲可没半点心理障碍,只要别拍得太生硬太恶心就行。在脑子里淘了一阵,找到主旨相近的时文,删删改改,一篇《选贤用能升和论》就此出炉。
王冲正抄袭篡改得酣畅淋漓时,却没注意到,不远处的宇文柏、鲜于萌、范小石、唐玮、何广平等人都下笔沉凝,面露坚毅之色。就连那字都写不顺溜的陈子文,都憋红了脸,一副倾述己见的虔诚之色。
三场考下来,王冲跟众人聚在一起聊天,见大家都是一脸兴奋状,随口问道:“感觉如何?”
众人笑脸相对,笑得畅快至极。
“去海棠楼!林大郎请客!”
王冲一声招呼,集英社二三十号人哗啦啦整队出发。
就在王冲等人在海棠楼欢声笑语时,县学的题卷已运到府学,府学教授、府通判、转运司判官等官员组成的评卷组紧张地运转着。
“好胆!”
“狂言妄语!”
“奸邪之论!”
不多时,华阳县学的题卷被一份份挑出来,阅卷官的脸色或铁青或涨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