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尉缭子(第二更,继续求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落针可闻。
扶苏领王命,率群臣出城三十里远迎尉缭子入京,这本应是一件再轻松不过的差事了。
然而这个性情古怪老头的三句话,就把扶苏挂在了当场。扶苏保持着行礼的姿势,进退维谷。
两边甫一碰面,对着满脸喜色大礼下拜的大昭长公子,尉缭子车都没下,更不还礼,扫视一圈不见始皇仪仗后,冷然道:“昭王呢?”
扶苏脸上的喜色飞快褪去,身后的群臣更是瞠目结舌,以一国储君之尊远迎三十里,这对任何人而言都是难得的礼遇了,然而看尉缭子这架势,竟似乎极为不满?
“王上正在宫中静候先生大驾。”扶苏也是见过风雨的了,面上的僵硬很快又被笑容代替,看不出怒意。
虽然扶苏长这么大,除了父母亲长,还真没遇到过敢给自己使脸色的,但还不至于受了一句冷言就勃然大怒,这点养气功夫他还是有的。
何况,如此大才,稍微拿捏一下似乎也不是不能理解。
“老夫尝闻,韩非入昭之时,昭王曾亲身远迎于郊,可有此事?”
要糟。扶苏心中嘀咕,却还是恭敬道:“确有此事。”
尉缭子脸上寒霜更甚,“故昭王以为,老夫不如韩非了。”说着一摆缰绳,竟似是一言不合就要调转马头的意思。
一路护送尉缭子入昭的嬴冰短暂的愕然之后就是怒目而视,冲着扶苏。
嬴冰自然有充分的理由埋怨:自己不远千里护送尉缭子一家入昭,闯过层层关卡,这好容易快要完成使命,你这两句话没说好就要让我再送回去?
无视了嬴冰的眼神,扶苏心中一万匹马狂奔而过,差点脱口而出: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当然这只能是心中吐槽,真要得罪了这位大才,始皇帝和天下人才不会管这是谁的问题,一口冷待贤士的锅自然就会扣在扶苏脑袋上。
何况尉缭子还是他一力延请入昭的,这要是别人当真甩脸子跑了,扶苏这脸就不用要了。
当然这锅更不敢甩给那位,脸和命哪个重要,扶苏的脑子还是拎得清的。
一力延请?电光火石之间,扶苏抓住了脑中的灵光一闪,就是这个了。
扶苏大脑飞快转动,使楚之行的收获可不只是见识了战场,躬身再拜,“先生恕罪。只因扶苏倾慕先生大才,向父王再三进言,请先生入昭以展大才。
“故而闻听先生果然入昭后,喜不自胜,万般恳请才得父王勉强同意,得以当先垂听先生教诲。望先生不以扶苏唐突,原谅小子的乐而忘形。”
说完,扶苏保持着行礼的姿势,偷偷抬眼看去,终于见尉缭子松下了手中的缰绳,脸上依然不见笑容,却终于消了冰霜,回礼道:“不敢当公子如此爱我。”
为了请铁了心讨要国尉一职的尉缭子入昭,扶苏打破陈规,以“预付”之策说尉缭之事已经传扬天下,尉缭子更是早已知晓。
只不过尉缭子不太相信扶苏如此一个不过弱冠之龄的少年储君能想出这样的奇策,以为是有高人故意以此为其扬名,故而出言试探于他。
试探的结果,扶苏确是不负盛名,急智口才均是一时之选。如此,也不枉自己屈身这“半个国尉”了。
据说这个长公子请自己入昭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拜师,此前自己对此自然嗤之以鼻,然而当下再看,如果不是对方的储君身份,倒是比那个蠢材更适合接过自己的衣钵。
肥易正在揣摩老师刁难扶苏的用意,正以为有所得,突然感觉到老师不善的眼神,心中诧异,不知道这位喜怒无常的老师又怎么了。
终于正式见礼,这意味着尉缭子入昭一事如今总算是尘埃落定,扶苏心头大石坠地,恭敬接过尉缭子手中的缰绳,亲自为其御车入城。
随行百官见到事情顺利,小小波折也被公子机智化解,不由都松了口气,队伍中的紧张气氛为之一清,脸上也都带上了轻松的表情。
一路沿驰道入了咸阳,咸阳城中直通咸阳宫的道路两侧早已为兵士封锁,不得通过。
消息灵通的咸阳人早有耳闻,如今见了这阵势,更纷纷交流着各自打听来的只鳞半爪,逐渐拼凑出了一个大概。
看来是又有大才入昭了。
这是大好事。心怀天下的咸阳人哪能想不透此间关节,煌煌大昭的强盛源自何处?还不是那张薄薄的求贤令?
从最初的六国卑昭到如今的天下诸国皆要仰其鼻息,带领昭国砥砺前行的,可远不止出身关中的自家良材。
这些源源不断入昭谋身的山东俊杰,无论大才小才,俱是昭国如今国势日盛的根本所在。
六国贤才为何独独青睐昭国?
除了昭国国势鼎盛,能够让智谋之士一展长才,更因为他们深信昭国绝不会亏待对己身有所助益的人才。
老昭人大方,从来就没有对这些六国贤才吝啬过官爵,多大本事享多厚的利禄,有功必有赏可谓天经地义。
孝公兑现了求贤令中本被人视为玩笑的承诺,毅然与商君“分土”,便是最好的例子。
官爵利禄那得是王上才能给的,普通老昭人没这本事,但是他们也以自己的方式为国留才,那就是发自肺腑尊敬。
说宾至如归那是在贬低老昭人的胸怀。愿意为昭出力的,无论出身如何,都一概被视为自家人。
大人们为大才入昭笑逐颜开,幼童们没这些复杂心思,只是见大人们笑得畅快,又得了玩耍的空闲,也喜不自胜,在人群中打闹嬉笑,为热烈的气氛更添一分鼎沸。
年长些的咸阳人还记得,上次咸阳城的万人空巷还是在韩非入昭的时节,当日王上亲自出城相迎,那好大的气势至今仍让人念念不忘。
可惜韩非到底是有一层故韩公子身份,心念故国。虽然大气的老昭人对此并不介怀,可惜韩非子到底没能达到期望。
如今韩非子远归故里,与大昭似乎缘分已尽。每想及此处,昭人心中无不叹息,他们可是曾经期望过这位先生成为第二个商君的。
可即便韩非先生辜负了老昭人的殷切期盼,但只要先生在昭一日,老昭人对他的尊敬之情就不会少上半分。
热切的议论,在长公子驾着马车过城门而入的时候终于达到了高潮。
公子亲自为其御马!前头的消息飞速传过人群,众人心头更加火热,纷纷引颈而待。
能让贤长公子亲自为其御马,这如何也得是韩非子那般的定国大才了吧?
然而,等到那位与公子同乘的大才显露出真身后,原本人声鼎沸的咸阳街道,却逐渐陷入了难言的安静。
欢呼声骤然一空,除了孩童嬉笑打闹的声音仍不绝于耳,剩下的只有昭人的低声议论。
这位传说中的大才,竟是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头?
相比于李斯入城时的意气风发长袖飘荡,韩非入城时虽愁眉不展却毫无减色的风采卓绝,这个佝偻着身子,须发皆白的老者实在与昭人心中的大才风姿相去甚远。
这样一个半截入土的棺材瓤子,能给昭国带来什么?
咸阳人热切的心逐渐变凉,甚至不少年轻人摇头叹息,漠然离开。
年长一些的昭人念着长公子的恩情,仍然为其撑着场子,可神色间也满是冷淡。
輜车缓缓前行,扶苏见此阵势,对围观国人的心态心中了然。
扶苏微微转过头看向方才对自己横眉冷眼的尉缭子,却见这位老者仿佛对两旁国人的态度视而不见,依然保持着目视前方的冷漠姿态。
只是老者扶着车架微颤的双手暴露了一丝心事。
扶苏心中有了一分计较。
有些心灰意冷的老昭人突然发现,原本双手御车的长公子换成了只以左手驾车的姿态,空出的右手握成拳头,猛然向天高举,清秀的面目带上了咸阳人从未在他脸上见过的狰狞,似是在高声咆哮。
隔着老远的老昭人听不真切,却从前方传来的越来越宏亮的人群呐喊中,听得了公子所喊的内容。
“恭迎先生入昭!”
老昭人立刻就清醒了。是啊,即便这位先生再如何老态龙钟,但能让长公子不惜亲身御车的老者,怎能不是大才呢?
先前糊涂了啊。
太公望以七十二岁的高龄辅佐两代帝王成就霸业,周人拜其为太师,至今都尊崇备至。
一向自视为大昭脊梁的老昭人怎么能连那些天生软骨的周人都不如呢?
终于反应过来的老昭人羞愧不已,为了弥补方才的不敬,直跟着长公子几乎要把心脏都从口中呐喊而出。
“恭迎先生入昭!”
见目的已然达成,扶苏赶忙放下右手拉住了缰绳。他驾车技术平平,单手驾车帅是帅,一个不小心要是翻了车可就太丢脸了。
尉缭子紧攥的双手微微松开,轻声道:“谢过公子了。”
人声沸腾,扶苏只看到老先生对自己说了句什么,却没听清,“先生说了什么?”
尉缭子冷哼一声,目视前方,并未作答。
又吃了个软钉子的扶苏悻悻然转过头,老实驾车去了。
将一切看在眼里的肥易窃笑不已,能让一向眼高于顶的老师放下身段,甚至称谢,这个长公子的确有些意思。
在满城经久不息的欢呼声中,巍巍咸阳宫赫然出现在了尉缭子一家的眼前。
早已被咸阳城的繁花似锦惊得嘴巴一直大张的小胖墩此时竟然将嘴巴又张开了些许。
扶苏当先下马,将老先生扶下了马车,又将保持着震惊姿态的小胖墩费力抱起,两臂骨头顿时就是嘎吱作响,差点骨折,这小胖子可真的沉。
肥易见扶苏似有不支,赶忙上前搭手,合两人之力才把小胖子抱下了车。
扶苏感激地笑笑,拱手道:“还未请问?”
比扶苏年龄稍大的肥易笑着还礼:“肥易,见过公子。”
尉缭子虽然也有些惊讶于咸阳宫如墨色巨兽一般的磅礴气势,倒也没有失态,毕竟老先生也曾受邀去过魏王宫,为魏王解释过自家学说的。
有趣的是,本是帝王兵法的《尉缭子》丝毫引起不了魏王圉的兴趣,却听得当日坐在一旁的公子无忌连连点头,赞叹不已。
虽说修建不久的魏王宫当然远比不上数代昭王苦心修建的咸阳宫,但也给老先生心中留了个底。
扶苏与肥易见过礼后,约定了改日深谈,便走到了尉缭子身旁,为其引路,“请先生随我来。”
肥易带着小胖墩随着嬴冰先行去往扶苏早先安排好的住所,未有传召,他们俩是不能随着进宫的。
一同前来迎接的众位官员自然也与扶苏躬身作别,各自回署去了,不是假期,还有公务等着。
尉缭子在宫门前久久驻足,方才正了正衣冠,然后向扶苏点点头,示意可以了。
早有宫门侍卫为一行人大开宫门,路上铺有细细黄土,两列手持铜钺的甲士列队路旁,为尉缭子留了一条直往章台宫的通天大道。
年过半百,终得帝王重用,以尉缭子的深邃心境,依然激动得有些难以自持。
随着一步一步越过悠长的宫门,阳光重新照射而下,尉缭子起初激荡的胸怀逐渐平静了下来。
身居高位才是他与先贤比肩的第一步而已,这之后才是他尉缭子将自家的学说发扬光大,令《尉缭子》全面超越《吴子》的漫长历程。
司马错作为一员将军,可谓奇才。短短数年平定此前从未被外敌征服过的蜀国就是明证。
然而作为一任国尉,在尉缭子看来却并不称职。
自商君改制以来,昭军的军法形制,就从未有过大的变动。这自然是因为商君奇才天赋,却也说明了其后的国尉无能。
写于春秋的《孙子兵法》如今都早已过时,昭军守着百余年前的旧制又有何益?
虽然昭军仍然在战场上百战百胜,然而在尉缭子眼中,除了甲兵之利、将士强韧,此时的昭军其他方面与列国相比已无明显优势。
而这一点,在他入昭之后,必将大为改观。
落针可闻。
扶苏领王命,率群臣出城三十里远迎尉缭子入京,这本应是一件再轻松不过的差事了。
然而这个性情古怪老头的三句话,就把扶苏挂在了当场。扶苏保持着行礼的姿势,进退维谷。
两边甫一碰面,对着满脸喜色大礼下拜的大昭长公子,尉缭子车都没下,更不还礼,扫视一圈不见始皇仪仗后,冷然道:“昭王呢?”
扶苏脸上的喜色飞快褪去,身后的群臣更是瞠目结舌,以一国储君之尊远迎三十里,这对任何人而言都是难得的礼遇了,然而看尉缭子这架势,竟似乎极为不满?
“王上正在宫中静候先生大驾。”扶苏也是见过风雨的了,面上的僵硬很快又被笑容代替,看不出怒意。
虽然扶苏长这么大,除了父母亲长,还真没遇到过敢给自己使脸色的,但还不至于受了一句冷言就勃然大怒,这点养气功夫他还是有的。
何况,如此大才,稍微拿捏一下似乎也不是不能理解。
“老夫尝闻,韩非入昭之时,昭王曾亲身远迎于郊,可有此事?”
要糟。扶苏心中嘀咕,却还是恭敬道:“确有此事。”
尉缭子脸上寒霜更甚,“故昭王以为,老夫不如韩非了。”说着一摆缰绳,竟似是一言不合就要调转马头的意思。
一路护送尉缭子入昭的嬴冰短暂的愕然之后就是怒目而视,冲着扶苏。
嬴冰自然有充分的理由埋怨:自己不远千里护送尉缭子一家入昭,闯过层层关卡,这好容易快要完成使命,你这两句话没说好就要让我再送回去?
无视了嬴冰的眼神,扶苏心中一万匹马狂奔而过,差点脱口而出: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当然这只能是心中吐槽,真要得罪了这位大才,始皇帝和天下人才不会管这是谁的问题,一口冷待贤士的锅自然就会扣在扶苏脑袋上。
何况尉缭子还是他一力延请入昭的,这要是别人当真甩脸子跑了,扶苏这脸就不用要了。
当然这锅更不敢甩给那位,脸和命哪个重要,扶苏的脑子还是拎得清的。
一力延请?电光火石之间,扶苏抓住了脑中的灵光一闪,就是这个了。
扶苏大脑飞快转动,使楚之行的收获可不只是见识了战场,躬身再拜,“先生恕罪。只因扶苏倾慕先生大才,向父王再三进言,请先生入昭以展大才。
“故而闻听先生果然入昭后,喜不自胜,万般恳请才得父王勉强同意,得以当先垂听先生教诲。望先生不以扶苏唐突,原谅小子的乐而忘形。”
说完,扶苏保持着行礼的姿势,偷偷抬眼看去,终于见尉缭子松下了手中的缰绳,脸上依然不见笑容,却终于消了冰霜,回礼道:“不敢当公子如此爱我。”
为了请铁了心讨要国尉一职的尉缭子入昭,扶苏打破陈规,以“预付”之策说尉缭之事已经传扬天下,尉缭子更是早已知晓。
只不过尉缭子不太相信扶苏如此一个不过弱冠之龄的少年储君能想出这样的奇策,以为是有高人故意以此为其扬名,故而出言试探于他。
试探的结果,扶苏确是不负盛名,急智口才均是一时之选。如此,也不枉自己屈身这“半个国尉”了。
据说这个长公子请自己入昭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拜师,此前自己对此自然嗤之以鼻,然而当下再看,如果不是对方的储君身份,倒是比那个蠢材更适合接过自己的衣钵。
肥易正在揣摩老师刁难扶苏的用意,正以为有所得,突然感觉到老师不善的眼神,心中诧异,不知道这位喜怒无常的老师又怎么了。
终于正式见礼,这意味着尉缭子入昭一事如今总算是尘埃落定,扶苏心头大石坠地,恭敬接过尉缭子手中的缰绳,亲自为其御车入城。
随行百官见到事情顺利,小小波折也被公子机智化解,不由都松了口气,队伍中的紧张气氛为之一清,脸上也都带上了轻松的表情。
一路沿驰道入了咸阳,咸阳城中直通咸阳宫的道路两侧早已为兵士封锁,不得通过。
消息灵通的咸阳人早有耳闻,如今见了这阵势,更纷纷交流着各自打听来的只鳞半爪,逐渐拼凑出了一个大概。
看来是又有大才入昭了。
这是大好事。心怀天下的咸阳人哪能想不透此间关节,煌煌大昭的强盛源自何处?还不是那张薄薄的求贤令?
从最初的六国卑昭到如今的天下诸国皆要仰其鼻息,带领昭国砥砺前行的,可远不止出身关中的自家良材。
这些源源不断入昭谋身的山东俊杰,无论大才小才,俱是昭国如今国势日盛的根本所在。
六国贤才为何独独青睐昭国?
除了昭国国势鼎盛,能够让智谋之士一展长才,更因为他们深信昭国绝不会亏待对己身有所助益的人才。
老昭人大方,从来就没有对这些六国贤才吝啬过官爵,多大本事享多厚的利禄,有功必有赏可谓天经地义。
孝公兑现了求贤令中本被人视为玩笑的承诺,毅然与商君“分土”,便是最好的例子。
官爵利禄那得是王上才能给的,普通老昭人没这本事,但是他们也以自己的方式为国留才,那就是发自肺腑尊敬。
说宾至如归那是在贬低老昭人的胸怀。愿意为昭出力的,无论出身如何,都一概被视为自家人。
大人们为大才入昭笑逐颜开,幼童们没这些复杂心思,只是见大人们笑得畅快,又得了玩耍的空闲,也喜不自胜,在人群中打闹嬉笑,为热烈的气氛更添一分鼎沸。
年长些的咸阳人还记得,上次咸阳城的万人空巷还是在韩非入昭的时节,当日王上亲自出城相迎,那好大的气势至今仍让人念念不忘。
可惜韩非到底是有一层故韩公子身份,心念故国。虽然大气的老昭人对此并不介怀,可惜韩非子到底没能达到期望。
如今韩非子远归故里,与大昭似乎缘分已尽。每想及此处,昭人心中无不叹息,他们可是曾经期望过这位先生成为第二个商君的。
可即便韩非先生辜负了老昭人的殷切期盼,但只要先生在昭一日,老昭人对他的尊敬之情就不会少上半分。
热切的议论,在长公子驾着马车过城门而入的时候终于达到了高潮。
公子亲自为其御马!前头的消息飞速传过人群,众人心头更加火热,纷纷引颈而待。
能让贤长公子亲自为其御马,这如何也得是韩非子那般的定国大才了吧?
然而,等到那位与公子同乘的大才显露出真身后,原本人声鼎沸的咸阳街道,却逐渐陷入了难言的安静。
欢呼声骤然一空,除了孩童嬉笑打闹的声音仍不绝于耳,剩下的只有昭人的低声议论。
这位传说中的大才,竟是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头?
相比于李斯入城时的意气风发长袖飘荡,韩非入城时虽愁眉不展却毫无减色的风采卓绝,这个佝偻着身子,须发皆白的老者实在与昭人心中的大才风姿相去甚远。
这样一个半截入土的棺材瓤子,能给昭国带来什么?
咸阳人热切的心逐渐变凉,甚至不少年轻人摇头叹息,漠然离开。
年长一些的昭人念着长公子的恩情,仍然为其撑着场子,可神色间也满是冷淡。
輜车缓缓前行,扶苏见此阵势,对围观国人的心态心中了然。
扶苏微微转过头看向方才对自己横眉冷眼的尉缭子,却见这位老者仿佛对两旁国人的态度视而不见,依然保持着目视前方的冷漠姿态。
只是老者扶着车架微颤的双手暴露了一丝心事。
扶苏心中有了一分计较。
有些心灰意冷的老昭人突然发现,原本双手御车的长公子换成了只以左手驾车的姿态,空出的右手握成拳头,猛然向天高举,清秀的面目带上了咸阳人从未在他脸上见过的狰狞,似是在高声咆哮。
隔着老远的老昭人听不真切,却从前方传来的越来越宏亮的人群呐喊中,听得了公子所喊的内容。
“恭迎先生入昭!”
老昭人立刻就清醒了。是啊,即便这位先生再如何老态龙钟,但能让长公子不惜亲身御车的老者,怎能不是大才呢?
先前糊涂了啊。
太公望以七十二岁的高龄辅佐两代帝王成就霸业,周人拜其为太师,至今都尊崇备至。
一向自视为大昭脊梁的老昭人怎么能连那些天生软骨的周人都不如呢?
终于反应过来的老昭人羞愧不已,为了弥补方才的不敬,直跟着长公子几乎要把心脏都从口中呐喊而出。
“恭迎先生入昭!”
见目的已然达成,扶苏赶忙放下右手拉住了缰绳。他驾车技术平平,单手驾车帅是帅,一个不小心要是翻了车可就太丢脸了。
尉缭子紧攥的双手微微松开,轻声道:“谢过公子了。”
人声沸腾,扶苏只看到老先生对自己说了句什么,却没听清,“先生说了什么?”
尉缭子冷哼一声,目视前方,并未作答。
又吃了个软钉子的扶苏悻悻然转过头,老实驾车去了。
将一切看在眼里的肥易窃笑不已,能让一向眼高于顶的老师放下身段,甚至称谢,这个长公子的确有些意思。
在满城经久不息的欢呼声中,巍巍咸阳宫赫然出现在了尉缭子一家的眼前。
早已被咸阳城的繁花似锦惊得嘴巴一直大张的小胖墩此时竟然将嘴巴又张开了些许。
扶苏当先下马,将老先生扶下了马车,又将保持着震惊姿态的小胖墩费力抱起,两臂骨头顿时就是嘎吱作响,差点骨折,这小胖子可真的沉。
肥易见扶苏似有不支,赶忙上前搭手,合两人之力才把小胖子抱下了车。
扶苏感激地笑笑,拱手道:“还未请问?”
比扶苏年龄稍大的肥易笑着还礼:“肥易,见过公子。”
尉缭子虽然也有些惊讶于咸阳宫如墨色巨兽一般的磅礴气势,倒也没有失态,毕竟老先生也曾受邀去过魏王宫,为魏王解释过自家学说的。
有趣的是,本是帝王兵法的《尉缭子》丝毫引起不了魏王圉的兴趣,却听得当日坐在一旁的公子无忌连连点头,赞叹不已。
虽说修建不久的魏王宫当然远比不上数代昭王苦心修建的咸阳宫,但也给老先生心中留了个底。
扶苏与肥易见过礼后,约定了改日深谈,便走到了尉缭子身旁,为其引路,“请先生随我来。”
肥易带着小胖墩随着嬴冰先行去往扶苏早先安排好的住所,未有传召,他们俩是不能随着进宫的。
一同前来迎接的众位官员自然也与扶苏躬身作别,各自回署去了,不是假期,还有公务等着。
尉缭子在宫门前久久驻足,方才正了正衣冠,然后向扶苏点点头,示意可以了。
早有宫门侍卫为一行人大开宫门,路上铺有细细黄土,两列手持铜钺的甲士列队路旁,为尉缭子留了一条直往章台宫的通天大道。
年过半百,终得帝王重用,以尉缭子的深邃心境,依然激动得有些难以自持。
随着一步一步越过悠长的宫门,阳光重新照射而下,尉缭子起初激荡的胸怀逐渐平静了下来。
身居高位才是他与先贤比肩的第一步而已,这之后才是他尉缭子将自家的学说发扬光大,令《尉缭子》全面超越《吴子》的漫长历程。
司马错作为一员将军,可谓奇才。短短数年平定此前从未被外敌征服过的蜀国就是明证。
然而作为一任国尉,在尉缭子看来却并不称职。
自商君改制以来,昭军的军法形制,就从未有过大的变动。这自然是因为商君奇才天赋,却也说明了其后的国尉无能。
写于春秋的《孙子兵法》如今都早已过时,昭军守着百余年前的旧制又有何益?
虽然昭军仍然在战场上百战百胜,然而在尉缭子眼中,除了甲兵之利、将士强韧,此时的昭军其他方面与列国相比已无明显优势。
而这一点,在他入昭之后,必将大为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