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崖山:我赵昺绝不跳海 > 第142章 赵昺读祝文

第142章 赵昺读祝文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宋朝是“祝文”最多的一个朝代,南宋则更甚。

    太祖年间只有三篇祝册,而到了南宋仅仅是高宗、孝宗两朝的祝册就高达近四百篇。

    宋太祖仅有的三篇“祝文”还都是祭祀亡者的文章。

    到了偏安一隅的南宋,外部强敌压迫,江山社稷岌岌可危;内部皇帝昏聩,奸臣当道,争斗不断,国力日衰。

    统治者不思进取,不想着如何提高国力以便抵御外敌,而是天天想着让神灵保佑。

    真是莫大的悲哀。

    “圜丘祀天”、“方丘祭地”,这也是和古人的认识有关。

    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圆形是天的形状,故而“圜”同“圆”。

    赵昺拿出提前写好的祝册,大声地读起来。

    “皇皇上天,照临下土。集地之灵,降甘风雨。各得其所,庶物群生。各得其所,靡今靡古。”

    “承天之神,兴甘风雨。庶卉百物,莫不茂者。”

    “维祥兴元年十一月初六日,有嗣天子臣赵昺,敢昭奏于皇天上帝。”

    (特意查询了一下,1278年也就是南宋末帝赵昺祥兴元年的冬至是在阳历的十二月二十一日,农历为十一月初六。)

    “时维冬至,六气资始,敬遵典礼,谨率臣僚,恭以玉帛牺齐粢(zi,一声,古代祭祀用的谷物。)盛庶品,各此禋(yin,一声,祭品。)燎(烧),只祀于上帝。”

    (此处“上帝”指的是“昊天上帝”,可不是指的西方那些。)

    “臣赵昺对黄天上帝感激涕零,使我赵氏立国已近三百二十年矣。

    今日,臣赵昺禀明天皇大帝、列祖列宗。

    如今虎豹豺狼觊觎我大宋神器,疆土沦陷,百姓流离,山河破碎,民不聊生!”

    ……

    “臣赵昺在此誓言与天下臣民、华夏儿郎一道,卧薪尝胆,厉兵秣马,驱除鞑虏,兴我华夏!

    奉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配帝侑神。

    尚享。”

    祝册宣读完毕之后,

    接着就是向天神、祖宗进献玉、帛,也就是“初献”。

    然后行“亚献”、 “禋燎”和“终献”礼。

    所谓的“初献”就是第一次向神灵敬酒,作为皇帝的赵昺要行三跪九拜礼。

    “亚献”为第二次敬酒。

    “终献”为第三次敬酒。

    最后一个环节就是“禋燎”,也就是焚烧祭品。

    身穿天子朝服的赵昺面向西方立于圜丘东南侧。

    此时,鼓乐齐鸣,报知天帝降临享祭。

    宰杀献给天帝的牲口,并将玉器、缯帛(zeng,bo,一声,祭祀用的丝绸等物。)等祭品堆放在柴垛上,点燃积柴,让烟火高高地升腾于天,使天帝嗅到气味。

    郊祀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奏不同的音乐,跳不同的舞蹈。

    比如说“景平之章”,“奉平之章”,“嘉平之章”等等。

    舞蹈也是不一样的,有“干戚之舞”,“羽龠之舞”等等。

    (龠,yue,四声,一种似笛非笛的乐器。)

    禋燎之后就到了送帝神环节,赵昺再次行三跪九拜大礼。

    天有天之道,地有地之道,人有人道。

    天之道在于“始万物”,地之道在于“生万物”。

    在天地万物之中,人应该有一种神圣的使命感。

    所以古代祭天就是提醒百姓们要“顺天时、合地理”,要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也是古人所说的人要有敬畏之感。

    人间的帝王面对天帝时候要俯首称臣,故祝册中有“嗣天子臣赵昺”之说。

    皇帝作为“天子”,就必须要与天帝保持密切联系,这样的祭天仪式就成了皇帝与上天对话的一种方式。

    郊祀大典,帝王得到了上天的授权来统治万民,并传达上天的意志。

    这便是一个王朝、一位帝王合法性的来源。

    祭天有一套复杂的程序,每一个环节都是极其严肃的事情,容不得半点马虎大意。

    不论是宗室、朝臣还是百姓士卒,人人都目不转睛地看着圜丘之上的赵昺,生怕错过了如此重要的大典仪式。

    而赵昺也在望着圜丘之下的文武百官、百姓兵卒。

    赵昺暗暗感叹,这些都是自己的希望,中兴大宋的希望所在。

    赵宋羸弱偏安,总以为只要出钱给岁币就能保平安,可事实上呢?

    不管是北宋,还是南宋,都亡于游猎、游牧民族之手。

    虽然经济发达,但“弱宋”这个帽子在后世戴了数百年之久,挥之不去。

    赵昺的目标不但是经济发达,更要让大宋成为一个强大的帝国,决不能让后世的悲剧重演。

    其中矮脚鸡那是绝对不能放过的。

    祥兴皇帝庄严肃穆的第一次郊祀大典就这样在赵昺带领着群臣、百姓行完三跪九拜大礼中结束了。

    祭天大典结束了,回到海口行在的赵昺根本没有时间休息,匆匆忙忙沐浴更衣之后,在大殿之上又开始了一次大朝会,并接受百官祝贺。

    站在一旁的李邦宁宣读了赵昺给文臣武将、三军将士的封赏圣旨。

    真特么的累,早早的凌晨不到三点就爬起来,这都到中午了,还没吃饭。

    这皇帝真特酿的不是人干的活,干的好了,累死累活;干的不好了,小命都能搭进去。

    绝对是高危职业。

    坐在龙椅上的赵昺累得腰都快直不起来了,但还是咬牙坚持着。

    甚至李邦宁念完圣旨,群臣三呼万岁谢礼的时候,还是在总管李邦宁的提醒下,又累又饿、昏昏欲睡的赵昺才想起来连忙说了一句“平身”。

    喝了点温开水,努力让自己清醒一点的赵昺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这个,朝廷困难时期,今年的赏赐有点少,大家都别介意啊。”

    “启奏陛下,雷霆雨露,皆是君恩,臣不敢造次。”赵与珞首先出班奏道。

    “启奏陛下,臣以为陛下以恢复中原为重当属明君楷模。臣家中还有些吃食,饿不死的。”陆秀夫出班奏道。

    “启奏陛下,兴王殿下和陆相公所言和臣的想法一样,臣附议。”文天祥也站了出来。

    “启奏陛下,臣一介粗人,不会说话。承蒙陛下照顾,臣的家中吃穿用度还是不缺的。臣以为只要将士们能吃饱饭,就有使不完的力气,有了力气才能干鞑子。”张世杰出班奏道。

    然后就是曾渊子、苏刘义、陈吊眼、马南宝、苏景瞻、谢洪永等等文臣武将纷纷表示要为朝廷省下钱粮以便发展军力。

    “朕有诸位卿家,何愁不能光复中原,何愁不能中兴大宋,何愁不能打造一个强大的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新的大宋!”

    “朕,谢过诸位卿家!”赵昺对着大殿内外的朝臣弯腰一拜。

    事实如此,海口行朝现如今留下来的人,也是最有骨气的一批人,可惜的是历史上这些人在崖山海战中基本上全部殉国了。

    这都是民族的脊梁,也是仅存的硬骨头了。

    赵昺虽然是皇帝,但给这些硬骨头一拜,并不觉得丢人。

    相反,对于陆秀夫他们,特别是文天祥,赵昺对于这些名垂青史的人物,内心中除了崇敬还是崇敬。

    群臣唠唠叨叨的你一言我一语,赵昺感觉到自己又饿上了几分。

    盼星星盼月亮,准备开席了,终于可以吃饭了。

    按理说这也算是国宴,可是除了自己人之外,根本没有什么“朋友”来祝贺的,更没人过来随份子。

    唉,南宋这种情况下,哪里还有什么“朋友”?

    自古都一个道理,雪中送炭难,锦上添花易,

    落魄至极,还想着有人给你雪中送炭?

    不落井下石都特娘的不错了。

    饿疯了的赵昺丝毫不顾忌什么帝王形象,胡吃海喝着。

    嘴里塞满饭,口齿不清地催促着朝臣们快点吃。

    在赵昺的带领下,宴席中倒是少了许多繁文缛节。

    特别是武将们,那是一个比一个的能吃。

    吃饱喝足,一番操作之下祥兴元年冬至郊祀大典算是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