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奉天承运皇帝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翔龙府,大宋临时行在。
一队队哨骑急匆匆地出了宫门,朝着城外鱼贯而出。
城外残破的道路上,锦衣卫缇骑在大小头目们的吆喝声中分头行动,带着大宋朝廷招募人才和收拢流民的告示,带着赵昺中兴大宋的期望,向着四面八方疾驰而去,奔向广南东路的各个角落。
“驾!驾!”
“你们几个向韶州出发,并且务必寻访到蒙英昴招讨使,并请其速速回翔龙府,记住了一定是请。”一名锦衣卫百户对着手下一个总旗吆喝道。
“卑职得令!”总旗大声回应着。
“韶州府紧邻湘赣地区,尔等务必多加小心,切莫误了官家大事!”分道之前这名百户再次交代着。
“卑职保证完成任务!”
“走,随我来,驾!驾!”总旗率领数名锦衣卫缇骑策马扬鞭,向着西北韶州府方向飞驰。
马蹄轰鸣,缇骑们精神抖擞,这些锦衣卫们都是手持陆秀夫手书,赵昺用印之后的诏书催马急行。
各处官道上,这种情景比比皆是。
华夏封建王朝,皇帝发布的命令文书有“诏书”和“制书”等形式。
“诏书”和“制书”最主要区别是“命为制,令为诏”。
“制书”一般用于皇帝颁布重大制度时使用,其对象为文武百官,只传达给朝中官员即可。即以:“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开头。
“诏书”,有昭告天下之意,则用于某一件具体的事情或者针对某一个特定的人。其对象就比较宽泛一些了,可以是某个人、百官、亦可以是全国老百姓。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为开头。
比如说册立皇后,或者册立太子等等这种重大事件,这种事情是要让全国官员、百姓都知道的,就要用到“诏书”了。
另外,着名的“峄山刻石”,也属于“诏书”的范畴。分前后两段,第一段是歌颂始皇帝一生的丰功伟绩,第二段是秦二世的“诏书”,以追忆先皇的功德。
前219年始皇帝巡游到峄山,孔孟之乡,今山东邹城,令人篆刻。
李斯的字是真强,书法纵横有序,整齐划一,稳如山岳。
“敕曰”则带有告诫、警告的意思了。主要对象也是官员等,基本上没有老百姓啥事。
哪个皇帝也不会闲得蛋疼专门下道圣旨去训斥一个普通老百姓。
“奉天”就是遵从天意;“承运”继承新的气运。合起来奉天承运其实就是皇帝用这四个字形容自己。
“奉天承运皇帝”这种开篇方式始于朱元璋,明朝建立之后,老朱将南京皇宫大朝会的正殿称作“奉天殿”。
“奉天承运”由此而来。
书写圣旨的时候,由于“天”最大,所以“天”字要顶格写。所以圣旨最右侧单独只写一个“奉”字,另起一行写“天承运”三个字。
皇帝是“天子”,书写的时候也要另起一“行”。
由于“皇帝”是“天之子”,作为儿子辈分,自然要比“天”低一格。
所以常见的圣旨上面,“奉”、“ 天承运”,之后就是“皇帝”两个字,而且皇帝的“皇”要略微低于“天承运”的“天”字一格。
或者“皇”和“天”字平齐。
圣旨最后面“钦此”两个字也是始于明朝。
唐朝的圣旨多以“门下”作为开头,如:“门下,天下之本……”。
也有的直接以“朕绍膺骏命”或者“朕祗膺骏命”开篇。
“绍”和“膺”都是承载、接受之意,“骏”大的意思,“祗”恭敬有礼之意。其本意就是“作为皇帝的我承载着伟大而又光荣的使命……云云。”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起草圣旨,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
中书省书写,门下省盖章,然后皇帝用玺,这才是一份完整的圣旨,缺一不可。
以上几个部门,或者几位大佬,若有一方对“圣旨”存有疑虑而拒不盖章,那就不叫做“圣旨”了,而是废纸。
这便是“给事中”(ji,三声)制度。这个官职虽然品级不高,但是权力很大,具体负责审议、封驳、诏敕奏章,有异议还可直接批改甚至驳还诏敕。
这是一个专门跟皇帝对着干的主儿。
到了满清时期,大刀片子一顿操作猛如虎,封驳之权变得有名无实,这些曾经在大殿之上牛逼哄哄的主儿,再也嘚瑟不起来了。
由于不具备完整法律效力的“圣旨”是写给门下省的,所以自隋唐,以至于后面的宋朝在书写圣旨的时候,开头就是“门下”二字。
宋朝立国前期基本上沿用唐制,圣旨开篇也差不多,基本上是以“门下”作为开头。
宋徽宗赵佶是个奇葩,喜欢用“朕膺昊天之眷命”作为圣旨的开头。
老天爷都请来了,结局自然很悲哀。
目前华夏存世的圣旨以满清居多,明朝的也有,宋朝仅存一份。
这仅存的一幅宋朝圣旨,还是人家宋徽宗亲笔写的。《书蔡行敕卷》其内容一般般,就是敕令蔡行即蔡京的嫡孙不准辞官。
这是仅存的唯一一件宋朝圣旨真品,再加上其书法价值,可以说是无价之宝了。
毕竟人家赵佶的瘦金体可以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笔锋如刀,字字如剑,笑傲江湖,独步书坛数百年的存在。
这份仅存的又名《宋徽宗行书蔡行敕》的宋朝圣旨如今保存于辽宁省博物馆。
……
肇庆府高要县,一处高门大院里。
高大的院墙,气派的房舍。院内:假山,凉亭,小桥,池塘,流水……一看就是不差钱的主。
池塘貌似椭圆形,寓意着团团圆圆;池中锦鲤鱼摇头摆尾,色彩斑斓,预示着年年有余。
放眼望去,每一样都处于庭院中的吉方位,一看就知道是有高人点拨,深谙风水之道。
庭院里既鸟语花香,又似别有洞天。
南北正房,东西厢房,处处彰显了这户人家的富足与华贵。
丁员外身着华服,却也难掩其满面愁容。稳坐于桌前的丁员外双目凝视着桌上的茶水,若有所思。
那茶水已被下人换了数次,而一脸苦涩的丁员外却不曾沾唇,仿佛心思全不在此。
桌子一角,放着一个“精美”的匣子。一封已经展开了的书信就顺手放在了匣子的上面。
白色的纸张上面赫然还有些殷红……
“匣子”里面一根断指更是令人毛骨悚然。
断指的旁边有一件看上去是个信物之类的东西。
站立在一旁的总管丁二大气不敢出一下。
良久,丁员外猛地一拍桌子,愤怒地说道:“光天化日,朗朗乾坤,谁特么竟然如此大胆?”
一旁的丁二脖子一缩,张张嘴,正准备劝一劝自己的东家慎言,可话还没开口。
就在这时,“嘣!”的一声,一支利箭射在虚掩着的房门之上,箭矢深深没入实木之中。箭羽颤抖着发出“嗡嗡”声,煞是瘆人。
丁员外惶恐地抬起头,望向那支仍在颤抖的利箭,心中惊惧万分,脸色瞬间变得苍白,身体猛地一颤,从椅子上摔了下来。
过了许久,四周依旧寂静无声,丁员外心中愈发惊慌,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
“好汉爷,请您高抬贵手,有话好说,有话好说!”丁员外的声音带着颤抖。
此时的丁员外早已经冷汗淋漓,坐在地上却不敢有丝毫动弹,生怕触怒了对方。
又过了一会,管家丁二咽了咽口水,蹑手蹑脚、小心翼翼地走过去把自己的东家搀扶起来。
“丁二啊,这可如何是好?”丁员外双手颤颤巍巍地拿起茶盏,牛饮一般连灌几口早已经凉了的茶水。
“咳咳!咳咳!”丁员外面色紧绷,神情凝重,手捂胸口,身体前倾,剧烈地咳嗽着。
由于精神高度紧张,喝水喝得太猛,显然这一下丁员外被茶水呛得不轻。
“老爷,小的有几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丁二努力克制住紧张的情绪,一边给丁员外拍打着后背,一边说道。
过了一会,终于缓过来劲的丁员外叹气道:“唉,事到如今,还有什么不能说的?你且说吧。”
“老爷,这山匪……”说到这里,丁二紧张地看了看门外,并没有发现什么动静,这才压低了声音继续说道:“这群山匪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啊。”
“哎呀,这一点老爷我能不知道么?有什么法子你倒是说啊,别吞吞吐吐的了。”丁员外顾不得擦拭满头的汗水,急切地说道。
翔龙府,大宋临时行在。
一队队哨骑急匆匆地出了宫门,朝着城外鱼贯而出。
城外残破的道路上,锦衣卫缇骑在大小头目们的吆喝声中分头行动,带着大宋朝廷招募人才和收拢流民的告示,带着赵昺中兴大宋的期望,向着四面八方疾驰而去,奔向广南东路的各个角落。
“驾!驾!”
“你们几个向韶州出发,并且务必寻访到蒙英昴招讨使,并请其速速回翔龙府,记住了一定是请。”一名锦衣卫百户对着手下一个总旗吆喝道。
“卑职得令!”总旗大声回应着。
“韶州府紧邻湘赣地区,尔等务必多加小心,切莫误了官家大事!”分道之前这名百户再次交代着。
“卑职保证完成任务!”
“走,随我来,驾!驾!”总旗率领数名锦衣卫缇骑策马扬鞭,向着西北韶州府方向飞驰。
马蹄轰鸣,缇骑们精神抖擞,这些锦衣卫们都是手持陆秀夫手书,赵昺用印之后的诏书催马急行。
各处官道上,这种情景比比皆是。
华夏封建王朝,皇帝发布的命令文书有“诏书”和“制书”等形式。
“诏书”和“制书”最主要区别是“命为制,令为诏”。
“制书”一般用于皇帝颁布重大制度时使用,其对象为文武百官,只传达给朝中官员即可。即以:“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开头。
“诏书”,有昭告天下之意,则用于某一件具体的事情或者针对某一个特定的人。其对象就比较宽泛一些了,可以是某个人、百官、亦可以是全国老百姓。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为开头。
比如说册立皇后,或者册立太子等等这种重大事件,这种事情是要让全国官员、百姓都知道的,就要用到“诏书”了。
另外,着名的“峄山刻石”,也属于“诏书”的范畴。分前后两段,第一段是歌颂始皇帝一生的丰功伟绩,第二段是秦二世的“诏书”,以追忆先皇的功德。
前219年始皇帝巡游到峄山,孔孟之乡,今山东邹城,令人篆刻。
李斯的字是真强,书法纵横有序,整齐划一,稳如山岳。
“敕曰”则带有告诫、警告的意思了。主要对象也是官员等,基本上没有老百姓啥事。
哪个皇帝也不会闲得蛋疼专门下道圣旨去训斥一个普通老百姓。
“奉天”就是遵从天意;“承运”继承新的气运。合起来奉天承运其实就是皇帝用这四个字形容自己。
“奉天承运皇帝”这种开篇方式始于朱元璋,明朝建立之后,老朱将南京皇宫大朝会的正殿称作“奉天殿”。
“奉天承运”由此而来。
书写圣旨的时候,由于“天”最大,所以“天”字要顶格写。所以圣旨最右侧单独只写一个“奉”字,另起一行写“天承运”三个字。
皇帝是“天子”,书写的时候也要另起一“行”。
由于“皇帝”是“天之子”,作为儿子辈分,自然要比“天”低一格。
所以常见的圣旨上面,“奉”、“ 天承运”,之后就是“皇帝”两个字,而且皇帝的“皇”要略微低于“天承运”的“天”字一格。
或者“皇”和“天”字平齐。
圣旨最后面“钦此”两个字也是始于明朝。
唐朝的圣旨多以“门下”作为开头,如:“门下,天下之本……”。
也有的直接以“朕绍膺骏命”或者“朕祗膺骏命”开篇。
“绍”和“膺”都是承载、接受之意,“骏”大的意思,“祗”恭敬有礼之意。其本意就是“作为皇帝的我承载着伟大而又光荣的使命……云云。”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起草圣旨,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
中书省书写,门下省盖章,然后皇帝用玺,这才是一份完整的圣旨,缺一不可。
以上几个部门,或者几位大佬,若有一方对“圣旨”存有疑虑而拒不盖章,那就不叫做“圣旨”了,而是废纸。
这便是“给事中”(ji,三声)制度。这个官职虽然品级不高,但是权力很大,具体负责审议、封驳、诏敕奏章,有异议还可直接批改甚至驳还诏敕。
这是一个专门跟皇帝对着干的主儿。
到了满清时期,大刀片子一顿操作猛如虎,封驳之权变得有名无实,这些曾经在大殿之上牛逼哄哄的主儿,再也嘚瑟不起来了。
由于不具备完整法律效力的“圣旨”是写给门下省的,所以自隋唐,以至于后面的宋朝在书写圣旨的时候,开头就是“门下”二字。
宋朝立国前期基本上沿用唐制,圣旨开篇也差不多,基本上是以“门下”作为开头。
宋徽宗赵佶是个奇葩,喜欢用“朕膺昊天之眷命”作为圣旨的开头。
老天爷都请来了,结局自然很悲哀。
目前华夏存世的圣旨以满清居多,明朝的也有,宋朝仅存一份。
这仅存的一幅宋朝圣旨,还是人家宋徽宗亲笔写的。《书蔡行敕卷》其内容一般般,就是敕令蔡行即蔡京的嫡孙不准辞官。
这是仅存的唯一一件宋朝圣旨真品,再加上其书法价值,可以说是无价之宝了。
毕竟人家赵佶的瘦金体可以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笔锋如刀,字字如剑,笑傲江湖,独步书坛数百年的存在。
这份仅存的又名《宋徽宗行书蔡行敕》的宋朝圣旨如今保存于辽宁省博物馆。
……
肇庆府高要县,一处高门大院里。
高大的院墙,气派的房舍。院内:假山,凉亭,小桥,池塘,流水……一看就是不差钱的主。
池塘貌似椭圆形,寓意着团团圆圆;池中锦鲤鱼摇头摆尾,色彩斑斓,预示着年年有余。
放眼望去,每一样都处于庭院中的吉方位,一看就知道是有高人点拨,深谙风水之道。
庭院里既鸟语花香,又似别有洞天。
南北正房,东西厢房,处处彰显了这户人家的富足与华贵。
丁员外身着华服,却也难掩其满面愁容。稳坐于桌前的丁员外双目凝视着桌上的茶水,若有所思。
那茶水已被下人换了数次,而一脸苦涩的丁员外却不曾沾唇,仿佛心思全不在此。
桌子一角,放着一个“精美”的匣子。一封已经展开了的书信就顺手放在了匣子的上面。
白色的纸张上面赫然还有些殷红……
“匣子”里面一根断指更是令人毛骨悚然。
断指的旁边有一件看上去是个信物之类的东西。
站立在一旁的总管丁二大气不敢出一下。
良久,丁员外猛地一拍桌子,愤怒地说道:“光天化日,朗朗乾坤,谁特么竟然如此大胆?”
一旁的丁二脖子一缩,张张嘴,正准备劝一劝自己的东家慎言,可话还没开口。
就在这时,“嘣!”的一声,一支利箭射在虚掩着的房门之上,箭矢深深没入实木之中。箭羽颤抖着发出“嗡嗡”声,煞是瘆人。
丁员外惶恐地抬起头,望向那支仍在颤抖的利箭,心中惊惧万分,脸色瞬间变得苍白,身体猛地一颤,从椅子上摔了下来。
过了许久,四周依旧寂静无声,丁员外心中愈发惊慌,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
“好汉爷,请您高抬贵手,有话好说,有话好说!”丁员外的声音带着颤抖。
此时的丁员外早已经冷汗淋漓,坐在地上却不敢有丝毫动弹,生怕触怒了对方。
又过了一会,管家丁二咽了咽口水,蹑手蹑脚、小心翼翼地走过去把自己的东家搀扶起来。
“丁二啊,这可如何是好?”丁员外双手颤颤巍巍地拿起茶盏,牛饮一般连灌几口早已经凉了的茶水。
“咳咳!咳咳!”丁员外面色紧绷,神情凝重,手捂胸口,身体前倾,剧烈地咳嗽着。
由于精神高度紧张,喝水喝得太猛,显然这一下丁员外被茶水呛得不轻。
“老爷,小的有几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丁二努力克制住紧张的情绪,一边给丁员外拍打着后背,一边说道。
过了一会,终于缓过来劲的丁员外叹气道:“唉,事到如今,还有什么不能说的?你且说吧。”
“老爷,这山匪……”说到这里,丁二紧张地看了看门外,并没有发现什么动静,这才压低了声音继续说道:“这群山匪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啊。”
“哎呀,这一点老爷我能不知道么?有什么法子你倒是说啊,别吞吞吐吐的了。”丁员外顾不得擦拭满头的汗水,急切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