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最后一位大少爷 > 第3卷第002章 邦兴公的火笼

第3卷第002章 邦兴公的火笼

作者:凡间之过客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擂茶,很多人都听说过,配料也有很多种,做出来的千变万化,但其不变的宗旨还是香味浓、味道足两个特点。

    做擂茶其实很费手脚,赣南在擂茶的配料中,常见的主要是花生米、大米、茶叶、姜、植物油、食盐、八角等佐料和主料,有条件的可以增加芝麻、绿豆等物品,偶尔会放动物油,主要是以羊油、牛油为主。

    最先是把花生米、大米、茶叶等所有主料、佐料,一样一样的分开、先后放入铁锅里炒香,炒的时候要注意火候,只能香,不能糊。一旦火候过了,糊了,做出来的擂茶就会发苦。

    雩县的擂茶其实很出名,在雩县人家里,每家每户都有一种器具,名字叫做擂茶钵。又有一根拳头粗的棒子,质地坚硬,是用油茶木或擂木制作而成,叫做擂茶棍。根本不是影视节目里,大家常见的,只有一个巴掌大小的钵盂,更不是它们中间那像火柴棍一样大小的棒子。

    擂茶钵是一种陶制的钵盂,钵口直径接近40厘米,主要是用来擂茶,后来又发展给家里擂猪食。擂猪食的大米时,要求将大米擂成浆状,然后调水给猪喂食,而擂茶则是要求将其擂成糊状。

    配料炒好之后,按照钵盂大小,将适量的制茶主料、佐料,直倒入擂茶钵。

    人往低处坐,将擂茶钵夹于两腿与膝盖之间,手举擂茶棍,一只手在上,一只手在下,上手定住方向,下手用力推动,推的飞快。

    擂茶时双臂不停的飞舞,擂茶棍沿着擂茶钵的内壁疯狂运转,将茶料在内壁上搓磨、碾碎,翻飞倒转,令人目不暇接。

    若是擂茶时觉得钵盂里太燥,大米、花生和芝麻会从擂茶钵里跳出来,可以适量的加入开水,增加其粘性。把所有的主料擂烂之后,再放入食盐、植物油,利用植物油的粘性和流动,将茶料擂成糊状。

    擂茶,慢工出细活,擂茶时不仅耗时耗力,而且手腕飞摆,酸胀难忍,擂的不久,总是要休息一二。

    茶料擂好之后,可以盛出来装在碗里备用,也可以直接在擂茶钵里冲开,开水倒进去,稍作搅拌就可,然后是试味、调整。

    如果觉得太淡,可以再加入些许食盐补充;如果太咸,嘿嘿,那你就掺水,一直渗,渗到没味了还是咸的,那么恭喜你,你在配料时食盐放多了。

    冲水、分碗,盛在碗里,茶汤是青色,偏黑。碗底会有沉淀物,就像豆浆里的沉淀物一般,咬在嘴里可能还有颗粒感,但是不能吃出嘴巴里的颗粒是什么。

    否则就是没有擂好,先前擂茶时没有真正的做到擂成糊状,偷工减料,你就占了一项。

    擂茶很香,味道浓郁,赣南都喜欢,也是朱学休的大爱。听到有擂茶,朱学休先是一愣,过后就又是摇头,拒绝。

    “不,不了,我有急事,就是来找老六的,问完就得回去。”

    “阿公在屋里等着我呢!”

    “真的!……婶婶,你就放开我吧。”

    好说歹说,老六的母亲总算是把朱学休放了,老爷子有事在家等着,可不敢拦着大少爷。

    “行,那你去吧,他在门口,问完了早点回去。”

    朱学休看到她放行,心里偷乐,暗暗松了一口气。

    老六家里小孩子众多,不要说擂茶,就是普通食物,只要一拿出来,没有控制,肯定一个圈都转不了就不见了踪影,嘴太多了。

    虽然做了擂茶,但是多半也是计划好的,有多少拿来迎客,又有多少拿出来自己家里的孩子解馋,算的一清二楚。要是朱学休陪着对方喝几碗,那就挤占了别人。

    擂茶虽好,但朱学休不想麻烦别人。若是想喝了,等过了初七,壮婶一样可以做,哪怕是等不了那么久,到‘番薯’婶婶家里开口,也好过在老六家里喝。

    听到老六在门口,朱学休出了大门,转个弯,就看到老六坐在屋檐下,脚底下斜斜的踩着一把镰刀,在给芋头刮毛。

    看到这,朱学休就晓得老六家里准备做芋头饭。

    在没有高压锅、电饭锅的年代,将生米变成熟饭,要分两步走。先煮后蒸,蒸好后装在蒸饭的木甑,吃一天到晚。如果家里孩子多,吃饭没有定量,到了晚上,饭就会不够。

    在这样的情况下,在秋末一直到第二年夏初,这段有芋头的时间段,家里的主妇就会将芋头切成条状的薄片,与米饭一起煮,做成芋头饭。

    芋头饭香,又有芋头特有的清甜,很受一家老小的喜欢,记忆深刻。时至今日,许多80后、90后想家、想母亲,想起妈妈,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妈妈做的芋头饭。

    在老六的身边边,起着一堆篝火,旁边放着火笼,盖子打开,等着火灭后,或者篝火小些时,把柴火装进去。

    “年纪轻轻的,还做火笼,你不要告诉我你现在就七老八十,身体虚了,体内没火啊!”

    朱学休凑到老六面前,半开玩笑,说着男女都懂的小段,心里琢磨着怎么开口。

    老六听到有人说话,抬头看了一眼,随即又低下,摆弄着手里的镰刀,嗖嗖嗖的刮着芋毛。

    “不是我。……是老八,还有我妈。”

    “我妈血气不够,夜里手脚都是冷的,必须给她烧个火笼。”

    “有事吗?”

    老六问着朱学休,抬起脸,看着对方,一张脸红红的,长疮一样,烂的一层又一层,一个疤接着上一个疤,一直烂到脖子下面。

    朱学休看到,忍不住凑上去,仔细看,看的眉头紧皱。“怎么还烂成这样,……不是过了个年么,一点都没变好?”

    “老虎肉少吃点你就会死么?人家一袋老虎肉没卖多少,全被你一个人偷吃了!”

    朱学休越说越气,说到最后,干脆在老六的头顶上打了一下。

    老六的大姐虽然被她母亲带到了这里养大成人,但她算是夫家人,所以后来嫁在九山。

    九山多山,大姐家里某位沾亲带故的亲戚,在前年冬天里打了一只老虎,把肉制成了肉干,拿在仙霞贯的墟市里售卖,因为路途远,往来不便,所以卖过之后就会将剩下的老虎肉寄存在老六家里,悬挂在梁上。

    家里其他几个孩子小的小、大的大,要不是身高不够,要不就是已经懂事,只有老六经常偷偷摸摸的偷吃。

    熏制的老虎肉毒气大、火气大,吃多了就会长疮、全身溃烂,必须用猪肉的肥腻才能中和,因此朱学休会问老六为什么过了一个年,脸上的疮不见少。因为过年总是能吃到一些猪肉,对病情有好处,只是情况显然与朱学休预想的有些差距。

    “不吃当然不会死,但饿的慌,……睡不着。”

    老六没说为什么不见好,只是说了为什么要偷吃,说的理直气壮,言之凿凿。

    朱学休一听,顿时乐了。

    “嘿嘿……”

    果然是老六,过了年,长了一岁,还是当初那个老六!

    朱学休笑笑,往身后左右看看,发现没人,手速飞快的从衣兜翻出几张花花绿绿的纸票子,从里面抽出几张,塞了回去,其它的递到老六手旁边。

    “拿着,等开墟了赶紧的买几斤肉吃,……”

    看到票子,老六两眼放光,不过马上就扭转头,把脑袋扭到了一边,撇着,故意不看。

    “不要,我不要你的票子。”

    “拿到一边去。”老六一脸傲娇,就是不接。

    朱学休一听,愣了,再一看,又乐了,心里又气又笑。

    接着,他压着笑意,嘴里故意埋汰。“你这是嫌少吧?啊……?”

    “老子一个月才十几块钱纸票子,基本上都进了你们这些人的荷包,一个月没给我剩下几张。”

    “就这些,还是上个月剩下的,过了个年!”

    朱学休手里拿着纸纱,遮遮掩掩,生怕有其他人看到,嘴里压着声音。“年底整天忙着东看西看,没时间找你们玩,这才有钱给你买肉,平时你想这么多,门都没有,早就被你们搜刮了!”

    “快点拿着,别嫌少,再这样下去,非得把你给烂死,脚底流脓!”

    “要是你妈问起来,就说是我今天来这里,没带东西来,给你们票子自己买点东西。”

    “给老八他们解解馋!”

    仙霞贯过年过节,亲戚间来往,最常见的就是买一两斤猪肉提上门,只要有了猪肉,其它的东西没有,礼物也不算轻了。

    当然,这种情况并不适合眼下的朱学休,他只是属于串门,邻里之间的走动,不属于走亲戚。因此,他嘴里说完,就强行往老六身上塞。

    “快拿着!”

    老六听到他这样说,推辞了几下,见无法推掉,也就半推半就的收了。

    “你找我有事?”

    “快点讲!”

    老六把朱学休塞进衣服里的纸钞换了个口袋,放好,过后又重新拿起镰刀忙了起来,一边忙,一边问着朱学休。

    “嗯,我就是想问问,你姐来过没有,有没有递信来?”

    朱学休前来老六家,就是希望从老六这里打听到一点九山的情况,毕竟他大姐嫁在九山。

    “没有,还没来。”

    老六摇着头,告诉朱学休。“她要先到那边,后面才会到这来,一般都在初八九,没有这么早。”

    老六嘴里的那边,是指他大姐的父家,那边去过之后,过后才会来到这边的母家。

    “哦,那有没有消息来,有没有说九山死了人?”

    “没有,没听说。”

    老六一愣,接着是摇头,他还是头一回听说九山村过年有人离世,一脸迷茫看着朱学休。

    朱学休有点不敢相信,嘴里追问道:“真没有?一点都没听人说过?”

    “你有没有听说蓝念念家里死人没有?”

    “……我说的是她妹妹和老弟,就是那个叫斧头的小人儿。”

    朱学休说的很详细,不过老六还是一脸无知。

    “没有。”

    老六摇着头,嘴里告诉朱学休。“我姐没消息传过来,那肯定就是没事。要是有事,消息早就到了。”

    这说的,是哪跟哪?老六根本不晓得朱学休想知道的是什么!

    朱学休一脸无奈,想想,只能放弃,老六这里根本不可能得到半点消息。

    “行,我晓得了。”

    “走了!”

    朱学休站了起来,拍拍屁股,说走就走。

    临走之前,朱学休才突然发现,自己似乎好几天没替阿公烧过火笼,不知那里面的炭火灭了没有,还能不能发热,能不能够取暖。

    想到这里,朱学休快走几步,几下蹿就回了家里,往小书房一看,前来报讯的人已经离开,邦兴公坐在椅子上,哼着不知名的腔调,膝盖上盖着一条宽大的布裙,一直遮到脚,脚底下踩着一个物件,热气腾腾。

    “耶……,这是谁烧的啊,我记得好几天没给你烧过了。”

    “正准备回来给你烧火笼哩!”

    朱学休笑容满面,一脸笑嘻嘻。

    “去,一边去!”

    “等你给我烧火笼,老头子早就冻死了!”

    邦兴公没有好脸,停了嘴里的腔调,冲着孙子就说道:“屋里不是还有老曾么,你不烧,自然有他帮我烧!”

    朱学休总算是想起了家里面除了自己和阿公,还有管家老曾这第三条光棍,在仙霞贯没家没口,过年也是呆在主院。

    至于张如玉和小北福,因为男女有别,邦兴公除了吃饭,平时根本不到那边去。

    “那就好,那就好。”

    朱学休嘴里说着,小心翼翼的走到邦兴公身边,腆着脸、陪着笑,往阿公面前凑了又凑。

    “嘿嘿……”

    “阿公,我想出去。”

    “上哪?”邦兴公一愣。

    陂下村几乎是在仙霞贯的最南边,无论到仙霞贯的什么地方、哪条村子,基本上都是说上,南下北上。

    “上九山。”

    上九山?

    邦兴公听见,先是一愣,接着是笑。

    只是嘴角还没有完全翘起,转眼之间又变成了怒,嘴巴里顿时变的火气冲天。

    “脚长在你腿上,你想上哪就上哪,爱做嘛就做嘛,你问我做什么?”

    “问的好没道理!”

    邦兴公瞪过眼,看都不看孙子一眼,爱理不理。

    朱学休一见,顿时乐了,张开了口,一张嘴张的老开,龇着几颗牙。

    “嘿嘿……”

    朱学休笑着,就等着吃七宝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