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改革思路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0.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品德与社会是在小学新课程改革后思想品德与社会整合,开设的一门新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许多教师都是第一次转向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或兼课教学,因此教法上很可能自觉或不自觉地沿用其他学科的教法。可以肯定,该课程同其他学科在教法上有一定的一致性,互通性。但因本身知识结构,目的要求与其他学科相比所显示出的不同特点又要求其教法有一定的独特性,这样才能使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更有利于教学目的的完成,体现教改的思想。
一、在内容上,正确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和教学目标
山东省教学研究室组织编写的品德与社会,整个知识体系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认识熟悉的周围社会开始由近及远,逐步扩大认识的范围,从认识社会到认识祖国再到认识世界。从知识结构上讲,主要包括了社会、历史、地理、法律、安全常识等基础知识,各部分知识通过认知范围不同而有机结合。教师在某一课的教学中须首先了解本课在本单元、在本分支知识结构和整体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在品德与社会课总的目的要求下,完成本课的目的要求。紧扣教材内容和教学目的实施教学是把握整体的根本。要真正弄清每一部分,每一单元,每一课学生须掌握哪些知识,懂得哪些道理,对学生进行什么教育,培养学生的什么能力。既不能降低标准,也不能随意提高要求。如四年级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消费,它是品德与社会知识体系中生活部分的对消费知识的认识,是训练勤俭持家,了解家长劳动的艰辛
二、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
这是从大处着眼的基础上从小处入手。小学生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精确的感知事物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互相联系。即由初步感知到进一步感知再到初步的理性认识。社会教材的整体编排就注重到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特点,如第一册第一单元幸福家庭伴我成长,先从学生熟知的“我的家庭”入手,再进一步认识家庭成员的组成、家庭的主要特征及家庭同邻居同社会的相互联系。教材的编排如此,教师选择教法也应注重学生的认知特点。从身边的事情现象入手,逐步扩大认识的范围,从而再进一步揭示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达到初步理性认识的高度。所以一般的课堂结构虽个别环节有所不同,但总的思路应是由初步感知到深入领会(理性认识)再到感知认识。如讲可爱的学校一课时,老师先通过适当讲解导入新课,接着设疑激趣:你了解我们的学校吗?你知道学校里有哪些人为我们的学习而工作吗?你知道学校里有哪些活动和设施吗?然后进入第一环节“阅读”让学生带着上面的问题读课文,从总体上初步感知。随后进入第二环节“实地观察,做记录”第三个环节,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学校里有哪些老师为我们的学习服务,遇到一些具体问题找哪些部门或老师解决,学校里开展了哪些活动,有哪些教学设施等。这样,就把知识直接运用到学生的具体生活中。
从小学生想象思维特点上看,想象从形象片断、模糊到越来越正确、完整地反映现实方向发展。低年级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再现和直观具体的特点;中高年级想象开始发展,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转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但他们的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因此教师在教法选择上应突出直观性、具体形象性的特点,这样便于学生接受,特别是教具的制作和运用上更应考虑到小学生的特点。教具的精心制作和合理使用是增强直观性和具体形象性的有效手段。它可以删繁就简,化难为易,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具体可用插图、画面、图示、实物等。
三、在教法上,要注意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只有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这一教学准则,根据不同内容选择适当的方法,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和训练要求,切忌千篇一律。品德与社会课教法理论研究虽然初创,但必须高起点高标准。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同时又是一门艺术,作为科学强调的是共性的原理,作为艺术,注重的是灵活运用和多样化的个性风格。教法灵活多样,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讲授法、读图法、讨论法、设疑探究法、情景教学法、调查法、观察法、实践法等等。无论什么方法都要活而不乱,注重启发式教学,切莫死记硬背;注重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切莫空洞说教;注重激发学生的最佳情趣,以推进教学效率的提高。教法的灵活性还表现在社会不局限于课堂学习,要树立大社会观念,从生活中吸取知识。比如讲做聪明的消费者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买东西的,也可以让学生用表演的形式模拟不同的买东西的场景。讲不同的购物场所一课前可以指导学生到不同的商业场所去看看,占有了丰富的生活资料,学生课堂发言肯定积极踊跃。另外还可以选择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手段,特别是幻灯、录音、录像等电化教学手段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有着更广泛的运用领域。如有的教师在讲可爱的学校这一课时把学校人员工作的情况,学生活动的情况及活动的设施场所等都录下来在课堂上放映,在讲爱护我们的生活环境一课时选用保护环境的电教资料片放映,学生学习起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在方式上,要注意课堂的开放性和社会性
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是品德与社会课特点所决定的,是让学生尽快适应社会生活的有效手段,是课堂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补充,是完成品德与社会课德育教育的重要形式。如让学生调查了解父母的社会角色,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父母、家庭对社会的贡献,从而发出对父母由衷的敬仰之情,进而激发他们将来报效祖国贡献社会的情感,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深入的职业教育,职业有分工不同,无高低贵贱之分。又如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可组织学生调查周围社会发生的变化,比起空泛的理论讲解要好的多。再如讲商业常识就让学生到商业场所注意观察商业买卖活动,然后参加小的商业买卖活动,然后参加小的商业买卖活动等等。
实践活动可以由教师组织,也可结合学校活动组织;学生可以分组组织实践调查,也可个人实践调查。调查前教师确定调查的目的要求,调查的内容,然后再组织好调查的信息反馈。如“巧花一元钱”这项活动训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商业活动的初步能力,要求学生根据需要安排好一元钱的花法,重点在“巧”上。如果学生把一元钱购成纪念品献给父母或老师表达其敬爱之情的话,那不是品德与社会课所要求的。实践活动可以安排在课前也可以安排在课后,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确定。如讲安全地生活一课时,实践活动可以安排在课前,让学生调查
品德与社会课以其教学内容的新颖,富有时代气息,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身心特点而富有吸引力。
品德与社会是在小学新课程改革后思想品德与社会整合,开设的一门新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许多教师都是第一次转向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或兼课教学,因此教法上很可能自觉或不自觉地沿用其他学科的教法。可以肯定,该课程同其他学科在教法上有一定的一致性,互通性。但因本身知识结构,目的要求与其他学科相比所显示出的不同特点又要求其教法有一定的独特性,这样才能使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更有利于教学目的的完成,体现教改的思想。
一、在内容上,正确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和教学目标
山东省教学研究室组织编写的品德与社会,整个知识体系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认识熟悉的周围社会开始由近及远,逐步扩大认识的范围,从认识社会到认识祖国再到认识世界。从知识结构上讲,主要包括了社会、历史、地理、法律、安全常识等基础知识,各部分知识通过认知范围不同而有机结合。教师在某一课的教学中须首先了解本课在本单元、在本分支知识结构和整体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在品德与社会课总的目的要求下,完成本课的目的要求。紧扣教材内容和教学目的实施教学是把握整体的根本。要真正弄清每一部分,每一单元,每一课学生须掌握哪些知识,懂得哪些道理,对学生进行什么教育,培养学生的什么能力。既不能降低标准,也不能随意提高要求。如四年级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消费,它是品德与社会知识体系中生活部分的对消费知识的认识,是训练勤俭持家,了解家长劳动的艰辛
二、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
这是从大处着眼的基础上从小处入手。小学生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精确的感知事物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互相联系。即由初步感知到进一步感知再到初步的理性认识。社会教材的整体编排就注重到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特点,如第一册第一单元幸福家庭伴我成长,先从学生熟知的“我的家庭”入手,再进一步认识家庭成员的组成、家庭的主要特征及家庭同邻居同社会的相互联系。教材的编排如此,教师选择教法也应注重学生的认知特点。从身边的事情现象入手,逐步扩大认识的范围,从而再进一步揭示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达到初步理性认识的高度。所以一般的课堂结构虽个别环节有所不同,但总的思路应是由初步感知到深入领会(理性认识)再到感知认识。如讲可爱的学校一课时,老师先通过适当讲解导入新课,接着设疑激趣:你了解我们的学校吗?你知道学校里有哪些人为我们的学习而工作吗?你知道学校里有哪些活动和设施吗?然后进入第一环节“阅读”让学生带着上面的问题读课文,从总体上初步感知。随后进入第二环节“实地观察,做记录”第三个环节,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学校里有哪些老师为我们的学习服务,遇到一些具体问题找哪些部门或老师解决,学校里开展了哪些活动,有哪些教学设施等。这样,就把知识直接运用到学生的具体生活中。
从小学生想象思维特点上看,想象从形象片断、模糊到越来越正确、完整地反映现实方向发展。低年级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再现和直观具体的特点;中高年级想象开始发展,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转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但他们的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因此教师在教法选择上应突出直观性、具体形象性的特点,这样便于学生接受,特别是教具的制作和运用上更应考虑到小学生的特点。教具的精心制作和合理使用是增强直观性和具体形象性的有效手段。它可以删繁就简,化难为易,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具体可用插图、画面、图示、实物等。
三、在教法上,要注意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只有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这一教学准则,根据不同内容选择适当的方法,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和训练要求,切忌千篇一律。品德与社会课教法理论研究虽然初创,但必须高起点高标准。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同时又是一门艺术,作为科学强调的是共性的原理,作为艺术,注重的是灵活运用和多样化的个性风格。教法灵活多样,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讲授法、读图法、讨论法、设疑探究法、情景教学法、调查法、观察法、实践法等等。无论什么方法都要活而不乱,注重启发式教学,切莫死记硬背;注重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切莫空洞说教;注重激发学生的最佳情趣,以推进教学效率的提高。教法的灵活性还表现在社会不局限于课堂学习,要树立大社会观念,从生活中吸取知识。比如讲做聪明的消费者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买东西的,也可以让学生用表演的形式模拟不同的买东西的场景。讲不同的购物场所一课前可以指导学生到不同的商业场所去看看,占有了丰富的生活资料,学生课堂发言肯定积极踊跃。另外还可以选择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手段,特别是幻灯、录音、录像等电化教学手段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有着更广泛的运用领域。如有的教师在讲可爱的学校这一课时把学校人员工作的情况,学生活动的情况及活动的设施场所等都录下来在课堂上放映,在讲爱护我们的生活环境一课时选用保护环境的电教资料片放映,学生学习起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在方式上,要注意课堂的开放性和社会性
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是品德与社会课特点所决定的,是让学生尽快适应社会生活的有效手段,是课堂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补充,是完成品德与社会课德育教育的重要形式。如让学生调查了解父母的社会角色,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父母、家庭对社会的贡献,从而发出对父母由衷的敬仰之情,进而激发他们将来报效祖国贡献社会的情感,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深入的职业教育,职业有分工不同,无高低贵贱之分。又如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可组织学生调查周围社会发生的变化,比起空泛的理论讲解要好的多。再如讲商业常识就让学生到商业场所注意观察商业买卖活动,然后参加小的商业买卖活动,然后参加小的商业买卖活动等等。
实践活动可以由教师组织,也可结合学校活动组织;学生可以分组组织实践调查,也可个人实践调查。调查前教师确定调查的目的要求,调查的内容,然后再组织好调查的信息反馈。如“巧花一元钱”这项活动训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商业活动的初步能力,要求学生根据需要安排好一元钱的花法,重点在“巧”上。如果学生把一元钱购成纪念品献给父母或老师表达其敬爱之情的话,那不是品德与社会课所要求的。实践活动可以安排在课前也可以安排在课后,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确定。如讲安全地生活一课时,实践活动可以安排在课前,让学生调查
品德与社会课以其教学内容的新颖,富有时代气息,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身心特点而富有吸引力。